李存勖是五代後唐開國皇帝,沙陀族,很愛唱戲,給自己取過一個「藝名」李天下。當皇帝時,他曾經寫過一首軍歌,但打仗時卻沒人願意跟他去。他在王位15年,做得還不錯,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史書稱:「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而做皇帝只有兩年多時間就國破身死。主要是因為他身上有兩個缺點:一是聽老婆的話,愛財;二是重用伶人、宦官。
戲臺上的「理天下」與「理萬機」
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伶官。李存勖因為愛唱戲,常與伶人嬉戲廝混,還為自己取名為「李天下」。這天,他又穿著戲裝與眾伶人一同嬉鬧,因為化妝,大家都不認識他這個皇帝了,他便假惺惺地衝上臺,四處張望著呼喊自己的藝名以取樂其他伶人:「李天下,李天下何在?」與他同樂的伶人敬新磨聽到這話,衝到臺前,不由分說地抬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
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驚駭不已。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還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還重賞了敬新磨。
這個故事被記在宋歐陽修撰的《新五代史》裡,是沒有下文的。但是,人們不禁要問:一個皇帝怎麼可以這麼不成體統胡鬧呢?解氣也長知識的是敬新磨的那一記耳光。
「理天下」即「理萬機」,也就是日理萬機。這個成語在我們今天已經用得很平常了,但是在過去卻不是這麼回事,它是皇帝的一個專用名詞,語出《尚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機。」指帝皇每天處理紛繁的政務。《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可見,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用這個詞的。
皇帝「理天下」是可以的,其他人怎麼可以「理天下」、「理萬機」呢?從這個角度上說,敬新磨揍李存勖是沒有錯的,而李存勖也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理天下」、「理萬機」不是什麼人都能叫的,所以,他重賞了敬新磨。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一記耳光汲取到什麼。
和老婆一起做生意把生活當戲演
李存勖是一個很聽老婆話的人,他的皇后劉氏權力極大,他不但縱容劉氏幹政,還和劉氏一起「做生意」,甚至連販運倒賣柴火果蔬這樣的事都幹(《資治通鑑·後唐紀二》:皇后生於寒微,既貴,專務蓄財,其在魏州,至於薪蘇果茹皆販鬻之)。同時,二人均很吝嗇,夫唱婦隨,一同聚斂錢財。
公年926年,遇到了饑荒年,《資治通鑑·後唐紀三》:是歲大飢多流亡,租賦不充,道路塗潦,漕輦艱澀,東都倉廩空竭,無以給軍士。朝廷發不出軍餉,士兵家屬們只能只能以野菜充飢。冬天,很多人被凍餓而死,一些軍士甚至被迫典賣妻兒。
其後,軍中發生動亂,一時間流言四起,對朝廷非常不利。面對此情此景,宰相率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李存勖把這事兒答應了下來,但回家卻做不了老婆劉氏的主。劉氏對他說:「我倆一起打天下,雖說靠的是武功,但卻是天命。所以,什麼事都是老天爺說了算,人能幹什麼呀!」(吾夫婦君臨萬國,雖藉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硬是捨不得拿出錢來賑濟百姓,還假惺
惺地拿出自己的梳妝用具以及兩個銀質的洗臉盆,與三位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哭著說:「我們就剩這點家當了,您就讓他們拿去籌備軍餉吧!」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把宰相給嚇退了。
匪夷所思的是,老婆劉氏在演這場戲時,李存勖竟然伸長了耳朵躲在屏風後面偷聽。今天,人們不知道,宰相退下後此二人的表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把生活當戲來演了。雖然沒有人再問「李天下何在」,也無人再抽「李天下」下的耳光了,但作為日理萬機的皇帝這種「平靜」卻是暫時的。
曾親自抒寫軍歌終卻難振奮軍心
可能是李存勖愛唱戲的原因,多少懂得一些文藝宣傳的作用,據說,他曾親自創作過一首軍歌,但很可惜沒被流傳下來。他說:「至於入陣,不論勝負,馬頭才轉,則眾歌齊作。故凡所鬥戰,人忘其死,斯亦用軍之一奇也。」他想通過讓將士們高歌,在戰鬥中英勇殺敵、捨生忘死,進而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有人說,如果他寫的軍歌流傳下來,可能會是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戰歌,但這說法恐怕很難成立。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愛唱戲又把生活當戲演的吝嗇之人寫出什麼好作品,即使能寫出,但僅靠歌聲也是不行的,而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公元926年2月,貝州譁變,3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徵,欲坐鎮汴州指揮平叛。但譁變軍隊已搶先佔據汴州。李存勖知道局勢已不可挽回,只好下令回師洛陽。
這一路上,李存勖反覆對士兵們說:「你們跟我好好幹,回去我重重地賞你們。」但已為時太晚,已經沒人相信他了,大家沿途逃散過半。李存勖只有抹眼淚的份兒了。
《舊五代史》:「帝過罌子谷,道路險狹,每遇衛士執兵仗者,皆善言撫之曰:『適報魏王繼岌又進納西川金銀五十萬,到京當盡給爾等。』軍士對曰:『陛下賜與大晚,人亦不感聖恩。』帝流涕而已。」
同年4月,李存勖便死於亂軍之中,只活了43歲。他的伶人朋友們善友用樂器覆蓋在他的身上,將他火化了(縱火焚屍)。對此,朱元璋笑他說:「所謂李天下者,其斯人歟?上下之分瀆至於此,安得不亡?」意思是他把上下級關係弄成了這樣子,哪有不亡的道理。
然而,在李存勖的身上絕對不止上下關係這一問題,司馬光說他懂得用兵之術,卻不懂天下之道(誠由知用兵之術,不知為天下之道故也)。啥是個天下之道呢?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個答案,但一百個答案卻只有一個意思:生活不是演戲,想讓大家唱起歌來好好幹,就得讓大家吃飽肚子。(文/路生)
相關連結:中國古代經典軍歌
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與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批鐵甲兮,挎長刀。 與子徵戰兮,路漫長。同敵愾兮,共死生。 與子徵戰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兒。 與子徵戰兮,歌無畏。」
南北朝柔然汗國:「茫茫瀚海,親親我家。滾滾塵土,悠悠我穴!朗朗乾坤,男兒熱血,浩浩蒼穹,佑我柔然!」
唐:「風飛兮旌旗揚,大角吹兮礪刀槍,天蒼蒼、野茫茫,藍天穹廬兌獵場,鋒鏑呼嘯虎鷹揚!」
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明:「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清:「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