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諫皇帝不要胡作非為也是一門學問,勸不好往往就會把自己搭進去,需要古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後唐時期,莊總李存勖愛音律好打獵,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伶人,也就是今天的演藝圈人士,在過把演員夢的同時還帶著他們經常打獵,在廣闊的天地間體驗人生如戲的美好生活。
這一天,李存勖帶著他們來到中牟縣圍獵,一群人彎弓搭箭策馬馳騁,追趕著獵物玩的不亦樂乎,哪管馬蹄下是山川河流還是田苗莊稼,一群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衝了過去。
中牟縣令看到皇帝帶頭糟蹋百姓莊稼於心不忍,急忙到李存勖面前為民請命勸誡皇帝,莊稼乃百姓根本,是一年生活的希望,要求皇帝約束自己的行為體恤百姓。
李存勖本是遊牧沙陀人,縱馬馳騁是其天性,五代亂世李存勖打仗總會衝鋒陷陣,以他的勇武帶動士氣,消滅了老對手朱溫建立的後梁。
這樣一位馬上得天下還要馬上治天下豪傑人物,正在興致盎然的當口,突然聽到刺耳的話,哪裡會聽,自然是勃然大怒,下令隨行軍士將縣令就地正法,可憐的縣令為民做主卻要身首異處。
李存勖本人有非常強烈的表演欲望,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李天下",閒來無事時就就化好妝穿好戲服,同身邊的伶人開始自己的表演。
上行下效,皇帝有此愛好,身邊的伶人自然會百倍的逢迎,因此李存勖身邊的伶人大多是溜須拍馬之徒,毫無真才實學卻佔據高位,李存勖任用他們擔任監軍,到各地巡查監視,有皇帝的寵幸,他們在地方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此時皇帝帶著他們圍獵,至於過程中破壞的哪點田苗自然是小意思啦。
在圍獵的戲子當中,敬新磨算是一個異類,本質上也是溜須拍馬之類,但他良心總算未泯滅,看到莊總如此作為,也不忍心如此作踐百姓。
他帶人追上即將被正法的縣官,將他押到皇帝面前,訓斥縣令。
《新五代史·伶官傳》記載:
「莊宗好畋獵,獵於中牟,踐民田。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諸伶走追縣令,擒至馬前責之曰:「汝為縣令,獨不知吾天子好獵邪?奈何縱民稼穡以供稅賦!何不飢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因前請亟行刑,諸伶共唱和之。莊宗大笑,縣令乃得免去」。
「你作為縣令,難道不知道皇帝喜歡打獵的嗎?為什麼還要放縱農民種莊稼,以此來給朝庭繳納稅賦呢?為什麼不讓你們縣的百姓挨餓,把這裡的田地空出來,讓皇帝盡情的馳騁呢?你罪該萬死!」
因此準備給他施以極刑,其他演員也跟著一唱一和,莊宗聽到敬新磨這樣說於是哈哈大笑,於是就放過了中牟縣令。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封建社會,皇帝作為權利至上的存在,對忠言逆耳怎麼會心甘情願的接受。唐太宗作為有道明君,對魏徵的勸阻還氣得不行,下朝後嚷嚷著要殺他,像李存勖這種半吊子明君,要殺中牟縣令也就不足為奇了。
敬新磨反其道而行之,順著莊總之意另類勸諫,效果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