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創立曹魏基業的過程中,曾經遇到無數次生命危險。但是曹操這個人命大,每到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救他於水火。在曹操擔任兗州牧的時候,曾被黃巾軍逼入絕境,幸得濟北相鮑信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脫,而鮑信卻被黃巾軍殺害。後來,曹操念及鮑勳的功勳,上表封鮑信長子鮑邵為新都亭侯,徵召另一子鮑勳擔任丞相掾。
曹丕在位時期,鮑勳官至御史中丞,他秉公執法,敢於直諫,最終因為一件小事,被曹丕處死。那麼,曹丕為何不顧群臣勸阻,決意要殺死曹操的救命恩人之子呢?
曹丕
鮑勳與曹丕的恩怨由來已久。早在曹丕為魏國王太子時,鮑勳任太子中庶子,主要負責侍從、規諫太子,曹操本意是看中了鮑勳剛直不阿的操守,希望能夠勸導太子,而鮑勳的直言規勸卻屢次令曹丕不滿。
鮑勳真正被曹丕所怨恨應該是從郭夫人之弟出事時開始。郭夫人是南郡太守郭永之女,由於年少時聰慧過人,郭永覺得自己女兒以後必定是女中之王,因此將「女王」作為女兒的表字。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深得曹丕喜愛,曾為曹丕在世子之爭中出謀劃策。鮑勳任魏郡西部都尉時,郭夫人的弟弟為曲周縣吏(曲周縣當時為魏郡西部都尉管轄)。因為有人揭發郭某盜竊官布,按律應判處其死刑。此時曹丕身在鄴城,便多次給鮑勳寫信為小舅子求情,希望能夠網開一面。但是鮑勳依然堅持將罪證悉數上報。曹丕身為太子,鮑勳竟不給一點面子,這令曹丕大為惱怒,便令中尉伺機彈劾罷免了鮑勳。
郭夫人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魏王,鮑勳又被任命為駙馬都尉兼任侍中。不久,曹丕代漢稱帝。即位為皇帝,曹丕意氣風發,而鮑勳仿佛不知道自己與曹丕的過節,多次上表勸諫曹丕重視軍事和農業、寬惠百姓,而建造宮殿之類都是以後的事情。
在一次曹丕準備外出打獵之時,鮑勳又開始苦口婆心地上表勸導了一通:「陛下您還在守喪之中,怎麼能從事馳騁之事呢!」曹丕此時正在興頭上,被鮑勳這麼潑了一盆冷水,瞬間暴怒,親手撕碎了鮑勳的奏表,執意出宮行獵。
中途休息之時,曹丕心裡還不是滋味,希望找到點認同感,便問身邊侍臣:「遊獵之樂,和八音樂器相比怎麼樣?」侍中劉曄識時務地說:「遊獵勝過音樂。」原本,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可是鮑勳又站出來了,他先是用大道理把曹丕駁斥了一番,然後又說劉曄是佞臣,請求治他的罪。曹丕簡直要氣暈了,打獵的興致也沒有了,立刻起駕回宮,隨後就把「煩人」的鮑勳調出了京城。
劉曄
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和尚書僕射司馬懿又聯名舉薦鮑勳為御史中丞,曹丕無奈只好答應。御史中丞負責監察、彈劾百官,鮑勳的性格正適合這個官職,他執法嚴謹公正,百官有他震懾,都十分謹慎自律。
兩年後,曹丕打算伐吳,召群臣商議。鮑勳又開始勸諫:現在出徵,只會白白消耗國力,還讓敵人輕視我國的威勢,臣認為不可。曹丕原本對伐吳滿懷信心,可是還沒出徵就有人說喪氣話,而這個人正是屢次激怒自己的鮑勳,此刻對鮑勳更加怨恨,將他貶為治書執法。
鮑勳
曹丕率大軍伐吳無功而返,經過陳留郡時,郡守孫邕拜見皇帝後順便探望鮑勳。孫邕因為營壘未建成,走了側路而沒走大路,軍營令史劉曜發現後檢舉他違反軍令,鮑勳則認為營壘未建成,不必拘泥。大軍回洛陽後,劉曜犯了事,鮑勳上表要罷免他,而劉曜卻將鮑勳為孫邕開脫一事秘密上表。
曹丕早就對鮑勳恨之入骨,此時終於抓到他的把柄,便下詔將其逮捕並交於廷尉。廷尉判處勞役五年,廷尉三屬官卻認為依律當罰交金子二斤。曹丕好不容易找到個機會,目的就是要置他於死地,對於下屬的這些判決極為不滿,直接挑明——鮑勳必須得死。
曹丕
鮑勳之事震驚朝野,群臣作為旁觀者,自然知道鮑勳罪不至死,太尉鍾繇、司徒華歆、陳群、辛毗等一同上奏「鮑勳的父親在太祖是有功勞」,請求赦免其罪。而廷尉高柔更是堅決不執行,曹丕一意孤行,直接調走高柔,處死了鮑勳。鮑勳的死,確實有點冤,世人都覺得惋惜。而陳壽也感慨「鮑勳秉正無虧,而不免其身,惜哉!」
鮑勳作為功臣之子,不畏強權、秉公執法、直言強諫,固然難能可貴,但是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做事不講方法、不會變通,最終一次次激怒曹丕,為自己惹下殺身之禍。曹丕身為一國之君,卻沒有容人之量,聽不進去逆耳的忠言,造成了鮑勳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