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施鋼在做客《非常向上》這個欄目時,說起過這樣一段話:
史丹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小學生家庭作業跟小孩子的成績是否正相關的,但是研究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整個小學五年級到六年級整個的作業,對孩子的貢獻基本為0,反而是有負貢獻,就是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是嚴重的影響了家庭教育當中的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看完這個節目之後都紛紛表示,我們也知道讓孩子做那麼多作業太累了,老師可能也知道,這有時候會成為一種負擔,但是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的啊!
第一:中國目前的教學,多寫作業真的可以提高成績。
網上有一個數學老師的評論:我自己也是一個老師,數學最直接有效的成績提高就是刷題。當然也歡迎別人提更有效的方法,很多人說現在教育功利性太多了,但這是最合適我國國情的方法,只是很多學生確實不合適通過主科考試這一條路。
也有老師曾經表示過:學校一位老師是公認的作業多,比其他老師作業多一倍都不止,但人家有一個優勢就是,成績從來都是第一,多少年了沒有考過第二。學校都要求跟這位老師學習,你說怎麼弄?
第二:對於好學生,確實不用寫那麼多,但老師現在真的做不到因材施教。
實際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接受能力很快的學生實際上是不用寫那麼多的,但目前的學校,老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1、班級人數太多,如果孩子們寫的作業都不同,老師怎麼講評?
2、如果一個班的孩子優秀生少寫作業,差生多寫作業,學生也會認為老師不公平對待。
所以老師一般會以中檔以下的水平去講一些知識,或許你早就會了,或許這些東西對於你來說是複習了,但是有很多同學還沒有明白。這或許就是學校分快慢班的原因了吧。
第三:多寫作業是有副作用,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講,基礎知識確實更紮實了。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表示,多寫對孩子用處還是很大的比如
1、基礎知識更紮實了。比如生字寫兩遍不會,寫10遍自然就很熟練了。
2、熟能生巧,量變一定會引發質變。很多題做得多了,自然就會靈活變通了。
第四: 作業速度實際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寫得很慢的孩子習慣一定是不好的。
可能老師布置同樣的作業,有些孩子半個小時就可以輕鬆完成,有些孩子卻要整整一個晚上,這就說明孩子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了。要麼就是不夠專注,或者是這塊知識他掌握的不牢固,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問題,也好對症下藥。
我們口口聲聲說不提倡孩子有太多的作業負擔, 一面卻拼命的給孩子買各種練習題。因為我們所處的大環境就在這裡。
在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希望老師們能夠培養孩子主動接受知識,擁有自己感知和思考空間,讓作業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而爸爸媽媽也要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孩子做起作業來可能會分分鐘完事兒了。
我記得一個數學教授講課完了之後回家做數學題,他兒子勸他不要太累,讓他休息休息,他說:我現在就是最好的休息了。這是我的樂趣。就像你喜歡釣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