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豆瓣上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近兩次高校面試求職的經歷,引發了很多人的圍觀與討論。
該網友說,自己面試的第一場就是後勤崗,無編制,結果閒聊後發現,有兩個同行的面試者一個是浙大碩士,一個是吉大碩士,這個網友表示相當震驚。
而且面試官的第二個問題更是特別直白——
如果需要你們去做基層,比如監督食堂師傅做包子,你們能接受嗎?
該網友稱,吉大和浙大碩士都表示:「我覺得基層是鍛鍊的好地方,我也會珍惜這次機會好好積累經驗,一步步向上走。」
很多人看了之後不禁感慨:「這都怎麼了?名校碩士什麼時候在求職面試中也如此降格以求了呢?」
從我這兩年的諮詢來看,有一點讓我感受深刻的是——
要知道,最近這幾年,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各大高校的碩士名額每年都在擴招,然而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慢慢凸顯出來,那就是——
對於很多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人群而言,研究生三年似乎也只是推遲了他們的就業時間,他們的就業也沒有因為研究生學歷發生實質性的改善,他們曾經試圖逃避的就業壓力,在三年後的今天顯得越發嚴峻而艱難!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讀不讀研,而在於你是否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如果你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你通過讀研達到自己的職業期待並非遙不可及;但如果你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讀研三年可能只是讓你暫時逃避了就業壓力,但三年後的某一天,這樣的壓力會毫不留情地向你襲來,而且越來越沉重。
說個真實的故事。
來訪者Jane(化名)自述高考那會兒因為發揮不好,淪落到了一所普通高校的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等到自己讀大學的時候才傻了眼,原來,Jane就讀的專業依靠本科的知識體系和基礎技能在求職時根本沒有優勢,當時的Jane就在糾結,是否應該本科畢業後放棄這個專業,直接找個和專業無關的工作重新開始?還是和很多學長們一樣,繼續讀研深造,為自己以後的就業謀個好籌碼?
Jane如願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等Jane讀完研究生,卻面臨著一個更尷尬的境地。
原來,對口專業的薪資水平遠不如預期,這個時候,讀研的同學又兵分兩路:一路是咬牙讀博繼續深造,未來往縱深的專家道路發展;一路乾脆甩掉專業的包袱,僅憑著研究生學歷,加入考公務員或者考事業單位的大軍。
而Jane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也讀不進去,不論從意願還是能力方面都不足以支撐她選擇繼續深造讀博;Jane決定,還是利用這個研究生學歷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然而Jane沒有料到的是,由於自己的專業比較冷門,能夠報考的崗位太少了,而這些崗位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Jane一開始很猶豫,但她的父母說:「凡事都要從基層做起,剛畢業不要眼高手低,先積累再說......何況這份工作又不佔用你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你還不是需要騰出時間備考公務員嗎?」Jane一聽也有道理,就聽從了父母安排,去到了親戚公司做起了倉儲經理。
等Jane做了才知道,什麼「倉儲經理」啊,就親戚家那點規模的公司,「倉儲經理」充其量不過相當於一名倉管,主要工作內容就是監督倉庫收發貨、盤點庫存、做些表格等等——實話說,這個崗位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細心就能勝任。
Jane一開始並沒有察覺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她一邊頂著一個經理的頭銜做著倉管的工作,一邊備考公務員,兩年多過去了,Jane都沒有上岸,她繼續做著這份重複而簡單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一個新來的同事小玲(化名)無意中和Jane聊天,提出了一個讓Jane倍感扎心的問題:「姐,我實在想不明白,你一個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做這份工作到底圖的啥啊?」
被小玲這麼一問,Jane猛然一個激靈。
事實上,類似Jane這種畢業後深陷職業困境的研究生,這兩年並不少見。
事實上,不論你做出怎樣的職業選擇,都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到底圖什麼?
我們必須承認,畢業生去基層鍛鍊無可厚非,但也要看幹的什麼崗位,是否能夠為職場做出有效的積累——有些崗位說白了就是坑,既不能換取想要的穩定,又談不上發展和晉升,如果你身處這樣的崗位,我建議你為了你的未來,需要認真考慮下去留問題。
來訪者Susan(化名)曾經也是一家企業的倉管,不過和Jane不同的地方在於,Susan只是一名本科畢業生,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所以Susan就沒有做出考研的選擇,而是果斷放棄了專業,選擇了沒有什麼專業門檻的倉管工作。
幹了一年左右,Susan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對職業路徑提前謀劃,否則多年下來,自己在這家企業可能依然是一名倉管,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很不利。
這種背景下,Susan和我預約了一次諮詢。
在諮詢中,我發現Susan雖然工作才一年左右,但她的職場心態較為成熟,並且有著比較明確的職業目標,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成為一名專業人員,並且自己的專業為自己未來謀求一個不錯的收入水平。
與此同時,Susan還有著較好的品格和毅力:只要她認準的事情,她都能堅持到底,從過往經歷來看,通常做的都不錯——也就是說,Susan還是非常具備成事的能力的。
我帶著Susan分析了能力現狀和特質,挖掘了她的優勢,以及和她梳理了職業發展的路徑。
一場諮詢下來,Susan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就是——
後來的Susan和我反饋說:「曉璃老師,你當時給我的諮詢讓我很受啟發,我原以為工作要從基層做起,現在我才發現,有些崗位真的不適合幹太久,比如之前的倉管崗位,幹了8年10年其實對一個人的職業履歷並沒有任何好處,到頭來反而沒人會要......只有儘快明確目標,給自己做好規劃,一步步往上發展,才是職場生存的王道啊!」
對於文中的Jane來說,如果想要真正走出困境,需要兩個至關重要的東西:一是當斷則斷的勇氣和魄力,二是堅持不懈的毅力和行動。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帖子上。
想想看,一份無編制、工作內容單一、大概率沒有晉升空間的工作,你真的確定要做嗎?
帖子裡提到的面試官的提問,可能是出於善意,他只是把最壞的結果告訴了你,而不是一味給求職者畫餅——於是關鍵的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這名求職者,你務必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到底為什麼想要從事這份工作?!
不要再欺騙自己說,工作嘛,總要從基層做起的——事實是,有些崗位可能終其一生都難有晉升的空間和機會,你把自己大把的青春年華放在這裡,又換不來安穩退休的結局,又到底為哪般?
作為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我衷心地希望,每個人都要正視和重視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職業將陪伴你未來的大段時光,而你在職業中的表現、感受及狀態,更直接決定了多年後的那個你。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