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小說描述,蔣幹只是一個小丑,在歷史上的蔣幹又是怎樣的

2020-12-20 百家號

說到梟雄,非曹操莫屬。他在那個時代可謂一代霸主了。根據他的實力,完全有可能完成大一統的雄偉霸業。可惜的是卻在那次著名的戰役中被孫劉聯盟打敗,元氣大傷,從此再無力南下。而這次戰役,據羅貫中的小說描述,是讓一個被周瑜戲弄的小丑造成的。這個小丑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蔣幹。

當初,曹操基本已經一統北方,他挾持漢獻帝,在軍事、政治、人事上作出了對他有利的調整後,便大舉南下,後來荊州的劉琮抵擋不住他的大軍,主動投降了。而劉備則派出諸葛亮與孫權處遊說孫權,兩方進行聯盟,共同抗擊曹操的大軍。孫權也不想做人下人,在魯肅的勸說下,也同意了。這時,魯肅讓孫權召回了在番陽的周瑜,讓他做抗曹的大將軍。

當時曹操讓使者送信給周瑜,意圖在說服周瑜投降,結果周瑜大怒,殺了使者讓曹操知道了他的決心。曹操當然暴跳如雷,便讓蔡瑁和張允這兩個投降的水軍將領帶兵去攻打周瑜,誰知道被周瑜的手下將領甘寧打得落花流水。這下子,曹操有點疑心了,質問蔡瑁和張允是不是不用心。蔡、張二人便說這是因為曹兵是北方的士兵,還沒有經過訓練,自然不能熟悉水上作戰。於是曹操便讓蔡、張二人日夜操練士兵。有人報知了周瑜,周瑜暗中前往偷窺,嚇了一跳,蔡、張二人的操練方法完全深得水軍的精髓了。不過,很快地,便有人發覺周瑜在偷窺,於是曹操便讓人捉拿周瑜,但終究還是讓自幼在水邊長大的周瑜逃脫了。

這下子,曹操很是擔心,說周瑜已經看到了我的營寨,知道了我方士兵的實力,那應該怎麼破解呢?這時,蔣幹跳了出來,說自己與周瑜從小便在一起讀書,和他很是親厚,只要自己一去勸說,一定能讓周瑜歸順曹方。這裡寫得有點扯了。要知道周瑜是孫權一方的統帥,如果真那麼容易歸順,那孫權還會這麼重用於他嗎?還會將所有軍權都交到他手裡嗎?且蔣幹當時在曹操手下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幕賓,讓他前去說服,僅僅憑藉小時候的一點同窗之誼就能夠讓身居要職的周瑜舍下江東的一切追隨曹操而來?這在那個以忠義為主導思想的時代不太可能,何況此人是周瑜。曾經跟隨孫策出生入死的周瑜。但小說為了讓周瑜的離間計和連環計出現,便只能這樣寫了。

蔣幹到了周瑜的營寨後,周瑜正在與眾將商討怎麼除去蔡瑁和張允。一聽到他來,計上心來。首先拿話堵住了蔣幹。問他是不是為了當說客而來的。蔣幹當然不承認。於是周瑜將計就計裝作不知道他來的用意,當下便將他留宿了下來,並大擺宴席歡迎,席間絕不提兩方之戰事,並說有誰提的,就立刻拖出去斬了。

蔣幹迫不得已,只好不出聲了。等到夜晚睡覺時,周瑜又裝睡覺,故意讓蔣幹看到了周瑜與蔡瑁、張允的通信。後來,等到深夜時,又有人來喚醒周瑜,說江北那邊有人來了,於是,周瑜便和那人在蔣幹睡的不遠處竊竊私語。這下子,蔣幹便誤信了蔡瑁與張允與周瑜私通,於是便趕回去通知曹操。曹操素來多疑,立刻殺了蔡、張二人。後來,才知道中了對方的離間計。

先不說周瑜會不會允許一個從敵方來的人睡在自己處理文件的營帳裡,且在他身邊說如此機密的事情。曹操知道自己中了對方的離間計後,竟然又讓蔣幹去了周瑜的營中,這次碰到了龐統。曹操這個人如此多疑,他怎麼會再次信任蔣幹推薦的人呢?而小說中曹操竟然選擇了再次信任蔣幹及其推薦的龐統。龐統的才幹曹操是知道的,因此又很高興地任用了龐統,並相信了龐統的計謀——就是用鐵鏈將船隻都連接起來。這下子,讓周瑜一把火給燒了。從此無力東山再起。

這兩件事看來,蔣幹的確只是一個被愚弄的小丑而已。但是真實史料記載中的蔣幹又是如何的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其實蔣幹的儀表堂堂,善辯,口才了得,在江、淮地區沒有人能和他論辯的。當初,曹操讓蔣幹去說服周瑜時,當周瑜說自己遇到了明主,必須忠於他時,蔣幹便知道周瑜不可能背叛孫權的了。因此,回去後便跟曹操大加讚賞他的忠義,並勸說曹操不要再起招降他的念頭了。因此,並沒有什麼離間計與連環計。

因此,小說與真實的史實還是有出入的。我們在讀時一定要懂得分辨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需要而故意偽造出的情節,這樣才能以史為鑑,不要將小說藝術當正史來讀了。

本文由「月離亂」原創著作,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焦點

  • 蔣幹到底偷沒偷書,羅貫中說偷了,專家卻不這麼認為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既然是小說,那就少不了文學演繹,羅貫中編纂《三國演義》的時候或是醜化曹操,或是美化諸葛亮,甚至還有虛構的貂蟬,但是最冤屈的恐怕是「偷書」的蔣幹。蔣幹本是江淮人士,正史《三國志》中說蔣幹少年英才,容貌俊美,涉獵廣泛,才思縝密。在江淮一帶沒人能同他較量。但是到了《三國演義》的群英會,羅貫中為了美化周瑜,蔣幹立刻成了一個形容猥瑣,道德低劣的弱智級人物。在《三國演義》中,肩負著曹操使命的蔣幹為了獲得情報,不惜趁著周瑜昏睡盜竊信件。
  •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如何從一個真君子,轉變為一個猥瑣男?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知道其中一個經典橋段,即:蔣幹盜書!在這個故事裡,蔣幹成為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變成了一個猥瑣的男人!眼睛瞎了的曹操,派遣一個猥瑣男人蔣幹,先是勸降周瑜不成,然後在群英會上,蔣幹偷了一封假書信,回去坑死了水軍專家蔡瑁張允。第二次去東吳,帶了龐統回來,曹操又中了連環計。可以說,蔣幹就是曹操的災星!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周瑜的同學蔣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蔣幹真的是三國歷史中的小丑嗎?
    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葬送了曹操的83萬大軍,連曹操本人也差點命喪黃泉,蔣幹卻自以為立功,成為三國演義當中的笑柄。後人根據這個事跡得出了一個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戲劇中蔣幹的白臉形象歷史上的蔣幹真的是個好大喜功的迂腐蠢材嗎?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無疑是一個大醜角,自作聰明,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成了周瑜的棋子,連坑曹操兩次,可謂是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第一次是蔣幹盜書,周瑜妙使反間計。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羅貫中筆下的蔣幹愚自負、多疑,自恃聰明、好逞能、玩花樣、愛表現,而又時時落於拙劣,不免有些滑稻。在京劇《群英會》中,蔣幹就被塑造成一個鼻子上有塊白斑的小丑形象。將幹過江之事,史書上有記載,但與《三國演義》的情節大大不同。首先,關於蔣幹過江的時間,《三國演義》是說在赤壁之戰前,而《江表傳》的記載很模,只有一個字「初」。
  • 揭秘三國:「蔣幹盜書」的歷史真相
    蔣幹藉故否認,推說自己跟周瑜是同一州裡,闊別多年,前來敘舊,並作參觀。周瑜款待蔣幹後告辭去辦事,讓蔣幹獨自住了三天。臨別時,周瑜請蔣幹參觀其軍營、軍庫,設宴餞行,稱說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決不會有所動搖。蔣幹只是笑著聽周瑜表達心志,始終沒有說一句遊說之辭。回見曹操時,蔣幹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把他離間。
  • 別被演義給騙了,真實的蔣幹絕非庸才,而是能力超凡的風流雅士
    文/格瓦拉同志 在羅貫中的筆下,蔣幹被塑造成一位蠢到骨子裡的小丑形象,他先是向曹操自動請纓渡江勸降周瑜,被拒後,又自以為得計地從周瑜營中盜取蔡瑁、張允「私通」江東的書信,使得盛怒中的曹操中計,斬殺這兩位水軍統領。
  • 「還我蔣幹清白!」
    此時碰巧蔣幹來盜書,於是便上演了一齣戲弄蔣幹使得曹操斬殺蔡瑁、張允二將的情節,為江東水師除去大患。蔣幹盜書,究竟是真是假?真實歷史是什麼樣子?首先來看蔣幹這個人,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意思就是蔣幹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
  • 說一說三國中的蔣幹是小丑還是英雄?
    蔣幹其人,大名鼎鼎。乃《三國演義》的「群英會」中自告奮勇又表演得淋漓盡致的一位說客,只是形象不大光彩。 蔣幹當時是曹操手下的食客門人,因幼曾與周瑜同窗共讀,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去,「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東吳說此人來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才,若招攬於手下,將如虎添翼,尚可不戰而屈人之兵,遂大喜,置酒為蔣幹送行。不料,蔣幹卻沒有設防地一步步走進周瑜挖的「深坑」之中。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一代名士蔣幹應該是三國時期最冤枉的一個人,因為羅貫中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實在是深入人心,硬是把蔣幹描繪成了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閒聊三國事:羅貫中黑過的3大歷史名人,張飛也在!
    歡迎大家的觀看,本篇文章為大家戲說三國中的:羅貫中黑過的3大歷史名人,張飛也在!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有很多是與正史不相符的。其中真真假假,有意思才算是一部成功的小說。只是在小說成功塑造的同時,卻抹黑了不少人的形象。這些人原本的功績,脾氣,秉性被被羅貫中嫁接給了其他人。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需要強調的是,歷史上蔣幹去見周瑜的時間,《資治通鑑》載繫於建安十四年(公元209),也就是赤壁之戰之後。所以不管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倒了多少黴,也不管殺蔡、張和連環計是否真有其事,都與蔣幹無關。而且,這趟差使也不是蔣幹爭取來的,大概是因為他能言善變的名氣很大,所以曹操想讓他去打動周瑜吧。
  • 高情商的蔣幹,真的那麼容易上當嗎?本文還給他個清白
    「蔣幹可能是羅老先生筆下最滑稽的一個人物,他自以為才智過人,卻被兩次當做了棋子。我是彭樹軍遊戲說,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就像羅貫中先生筆下的人物,劉備、諸葛亮等人本來就有別人不能及的地方,再加上小說中的杜撰描寫,他們就成了流傳千古的英雄豪傑。而既然有這些正面人物,肯定就會有些弱者來襯託這些英雄的偉大,羅貫中先生就很會利用這一點,不少歷史人物在他的筆下都做出過蠢事,今天的主人公蔣幹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停地被人擺布於股掌之間。
  • 蔣幹兩過江東,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蔣幹是東漢名士,並沒蠢到盜書,為何被羅貫中黑成跳梁小丑?蔣幹兩過江東,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葬送了曹魏的83萬人馬,連曹操本人也差點命喪黃泉。難怪後人評價蔣幹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曹操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曹操之敗,與蔣幹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二過江東也大有關係。赤壁之戰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群雄紛爭的局面,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 蔣幹盜書,如何「吃好」社交的3碗面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是歷史類小說的巔峰之作。它的經典之處,一方面來自有史可依、有實可據的素材來源;另一方面將成人世界那些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的交際手段刻畫得生動不已。 有句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它即可以當作一部歷史擴充讀本,又可以成為教人成長的教科書。
  • 蔣幹的才華不為人知,反而猶如跳梁小丑般的存在,讓人為之可惜
    蔣幹的才華不為人知,反而猶如跳梁小丑般的存在,讓人為之可惜對於歷史上的人物,大家都是從什麼地方了解的呢,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從現代影視劇作或者小說中認識的呢?但是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卻是,不要被小說作者和電視上的演義給帶偏了,他們筆下的人設或者平時行事風格都是經過筆墨潤色的。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蔣幹,就是被作者給糟蹋的一塌糊塗。蔣幹出生在現代南方,也就是安徽一帶,字子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他可是一名出色的辯論家,口才極為了得。
  • 三國中的蔣幹何許人也
    二人相見,寒暄一番,周瑜挽著蔣幹手臂同入大帳,設盛宴款待蔣幹,請文武官員都來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劍交給一員大將,命他掌劍監酒,吩咐道:「蔣幹和我是同窗契友,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操的說客,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準共敘朋友舊交,有人提起兩家戰事,即席斬首!」蔣幹聽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對蔣幹說道:「我自領兵以來,滴酒不飲,今日故友相會,正是:江上遇良友,軍中會故知。
  • 蔣幹是何許人,為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內有一封,上寫「蔡瑁張允謹封。」幹大驚,暗讀之。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與周瑜在赤壁對峙。曹軍初戰失利,帳下幕賓蔣幹主動請纓,想利用自己與周瑜曾是同窗這層特殊關係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大喜,便派蔣幹來到江東。得知蔣幹前來,周瑜料定其目的是為曹操充當說客。於是,周瑜將計就計,先是表明了自己效忠孫權的決心,然後又故意讓蔣幹發現自己偽造的寫給曹軍將領蔡瑁、張允的信件。
  • 三國:蔣幹盜書的冤屈,史書上記載的事件始末和時間都跟演義不同
    其中最該喊冤叫屈的當數江淮大才子蔣幹。「群英會」中的蔣幹,被描寫成一個形容猥瑣、幾近笨蛋的小丑,這與蔣幹的歷史真面目相去甚遠,而「蔣幹盜書」更是捕風捉影,純屬文學虛構。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說到曹操派蔣幹去吳營打探軍情,而周瑜正想著如何除掉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便定下「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