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未來」二字炙手可熱,大有開口不談「未來」就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覺。未來社會、未來教育、未來學校、未來學習、未來校董、未來校長、未來園長、未來學生……,應接不暇。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也確實能感受到「未來」正撲面而來,無論我們是否懂得和喜歡,也不管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其它不管,教育必須面向未來,因為教育的邏輯就是「從未來回到現在」,教育就是要培養能夠走向、適應並創造未來的人才,教育也是在為個體的未來生存和發展做準備。
我們自2017年啟動《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以來,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及期待。其中既欣慰又感覺有點意思的是,時下大家對教育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議,比如「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糾結,但對「未來學校」的概念和方向卻能夠達成一致,這也說明大家普遍意識到傳統學校已經不能很好地承載現在和未來培養人才的功能
比「未來學校」更重要的是「未來學習」,因為學校是為學習服務的。一直以來,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為學習而學習,幾乎沒有思考「為什麼要學習?」,更不會去規劃學習這件人生中無比重要的事兒。基本上是按要求來或隨大流的狀態,比如三歲該讀幼兒園就入園,然後是小學、初中、高中,再根據高考(包括洋高考)成績走進大學,然後畢業四處投遞簡歷找工作……
結果,走進大學面對懵懵懂懂的專業,尤其在揣著學歷憑證四處碰壁的求職過程中,開始意識到好像哪裡有點兒不對,原來自己壓根沒有想過一些極其重要的問題就稀裡糊塗地上路了……
白丁提出了「精益學習」的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學習必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聚焦目標有清晰的規劃和計劃,並隨著成長及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對規劃和計劃進行調整。當然,目標是建立在學習者「有強烈興趣並擅長」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未來社會的變遷及家庭可能的資源支持等。
如果能夠儘早確定終極目標是最好不過,但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很難看清幾十年後的世界,所以我們的規劃也只能是有限的長遠。如果確定了目標,我們就要對生涯尤其是學業做好規劃,並有具體的計劃。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落實的過程,聚焦目標做資源的配置,比如選擇哪類學校、哪些課程資源、如何評價自己的進步,都要有明確、清醒、清晰的決策。
目標堅定,頭腦才能清醒;目標堅定,才能不被別人家的孩子影響;目標堅定,才不會被分數牽著鼻子走;目標堅定,才能穿越重重迷霧並克服艱難險阻;目標堅定,才有自我並活出自己的精彩。
錨定未來,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