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男教師需要的是什麼?工資待遇還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這兩天又翻起來《中小學教育管理》教材,看到裡面關於教師的人本主義管理。然後又感慨這兩天發了一些關於中小學「男教師荒」的文章(大家可以翻看前兩篇文章:1、《沒想到男教師工資這麼低?難怪中小「男教師荒」!不過好消息來了》;2、《最真實的小學「男教師荒」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工資待遇」!》),反映強烈,不禁唏噓。
老師工資待遇低,連基本的需求都沒有滿足,又如何去追求更高的職業幸福感、成就感呢?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求教師要有職業熱情、理想。如何能協調呢?
下面是部分留言,總之大家幾乎是清一色的都在說工資待遇低。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已經成為影響老師們工作積極性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難怪任正非和馬雲也在呼籲,要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尤其是鄉村教師工資。
我又翻看了《中小學教育管理》教材,其中人本主義管理理論裡面,提到了馬斯諾需求理論,分析了教師的各方面需求,對管理的啟示就是要在需求方面滿足教師,這樣才能留住教師,讓教師更加具有積極性。
馬斯諾需求理論,將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分為五個層次:1、基本生存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實現的需求
馬斯諾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只有滿足了基本生存(生理)需求,也就是基本的工資待遇等,然後才會追求更高的需求。
每個需求層次對應的管理措施也是不同的。
比如對於第一個層次,基本生存需求,就是在工資待遇等方面要保證和落實,不能讓教師無法滿足,無法正常地進行工作生活。這個基本生存需求,是個相對值,就是要和同時代的其他人員比較,比較之下,基本生存的吃穿住行是不是基本在同一個水平上。
從諸多老師的留言可以看出,還有很多地區、很多學校,老師的工資是很低的。所以中小學留不住「男老師」,形成了「男老師荒」。在這一需求沒有滿足的情況下,談其他的需求都有些縹緲。
比如第二層安全需求,就是社保等,這個雖然有保證,但是第一層需求滿足度太低肯定不行。還有後面的第三次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如果第一層次需求距離滿足程度太低的話,後面的高層需求就是很難真正實現。
下面這張圖也是當時這門課程的課件之一。希望相關教育管理者能夠重視。
當然,現在已經有了文件,要落實、實施,切實保障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我認為老師們也要積極反饋,參與進來,不然社會上還真以為老師的工資不低。
因為網傳教師的平均工資真的不低。大家看看下圖,百度隨便找的。而且職業幸福感中,教師也是位列前茅。還有職業榮譽和職業綜合評價,教師也是高高在上的。
現在準備報考教師資格證的大學生很多,也希望能夠有更優秀的青年,尤其男青年能夠加入中小學教師隊伍,這樣也可以保證我們的基礎教育更加完美。所以,也希望能夠落實教師工資的法律保障,切實讓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
在此,為教師們發聲,希望能夠儘快實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教師比例的均衡,讓基礎教育更加完善。
最新消息:大學開學繼續延遲!可不要在家荒廢自我!建議如下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一定要明白下面幾個「心理效應」,很實用
考教資的同學看過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方向和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