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婷
引言: 時光飛逝,黃光裕「出來」已經有段時間了。
據2020年6月24日晚間消息稱,當天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刑罰執行機關的報請,依法裁定對黃光裕予以假釋,假釋考驗期限自假釋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黃光裕假釋出獄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國美系股票應聲上漲全線飄紅。
國美零售(HK:00493)當日上漲17.39%,收盤於1.62港元,對應市值近350億港元。
一、 黃光裕發跡史 三度問鼎首富
黃光裕,中國家電零售業連鎖模式的創始人,現代潮商代表人物之一。
初中肄業,15、6歲隨其兄黃俊欽北上內蒙古謀求生計。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1985年,黃光裕跟其哥黃俊欽踏入北京,揣著在內蒙古攢下的4000元錢,又連貸帶借了3萬元,次年盤下了北京前門珠市口東大街420號一個100平方米的名叫「國美」的門面。
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正式掛牌。
當時國內的進口電器銷售業仍是傳統的賣方市場模式,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大營商環境下,商家普遍追求「高利潤」的經營方式,彼時黃氏兄弟卻反其道而行之,儘管有貨不愁賣,卻依然實行「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
1991年,黃光裕第一個利用《北京晚報》中縫打起「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每周刊登電器價格。那時的商家多認為「賣不動的商品才需要廣告」,但黃光裕卻以每次800元的低價包下了報紙中縫,這使得後來有想學黃光裕國美廣告策略的經銷商們「無縫可插」。
1992年,珠市口100平米的「國美電器店」發展為大型電器商城,同時,黃光裕在北京地區初步建立了連鎖經營,將他旗下所持有的「國豪」、「亞華」、「恒基」等幾家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集中打響品牌,就此形成了國內零售業家電連鎖經營模式的雛形。
1993年初,黃氏兄弟已經發展至五六家國美電器連鎖店,財富得到迅速積累。樹大分椏,黃氏兄弟遂謀分頭發展,黃光裕分得了「國美」牌子和幾十萬元現金,黃光裕時年24歲。之後,黃光裕獨自經營國美電器開始迅速發展、擴張。
1995年,國美電器商城從1家店變成了10家店;1999年,國美從北京走向全國,之後迅速增長至在全國範圍內88個城市開出330家門店。
到2004年底,國美電器遍布中國大陸、香港及東南亞區主要城市,擁有30多個分公司。在黃光裕的帶領下,國美跳躍式的發展,成功開創了中國經營的連鎖模式。
1999年,黃光裕創辦了總資產約50億元的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進行資本運作,隨後進行一系列收購、兼併等商業活動,涉足多個領域。
2004年,黃光裕的鵬潤集團以8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其22個城市94家國美門店資產的65%股權。
2004年,6月7日,國美電器以借殼方式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功進入上市公司平臺,不僅擁有融資能力,同時也標誌著以國美為代表的中國家電連鎖企業成為公眾型社會化企業。
同年(2004年),黃氏兄弟同上胡潤百富榜,黃光裕資產突破百億元,首度問鼎大陸首富。
2005年,黃光裕與其兄黃俊欽共同投資20億元打造國美家電工業園,並進軍房地產行業。
2006年7月,黃光裕的國美電器與永樂電器合併,實施雙品牌運作戰略。
同年,黃氏兄弟因涉嫌違規貸款被調查,但此次被查最終不了了之。
2007年12月,國美全面託管大中電器。
2008年3月,黃光裕的國美以三聯商社第一大股東身份,控股三聯商社。至2008年底,國美完成了以規模擴張為核心戰略的歷史使命。
黃光裕本人也繼2004、2005年之後,兩度成為胡潤百富榜首富。
二、 黃光裕為什麼入獄?黃光裕幾宗大罪
1、 「走私」起家
在黃光裕兄弟起步階段外界一直認為有兩個問題值得懷疑,第一:創業初期的3萬元貸款是如何獲得的?八十年代中期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不過七八年時間,經濟社會建設尚屬起步階段,社會民眾財富積累也未進入"萬元"時代,因此,那時3萬元的份量能夠相當於現在的300萬;初闖北京的黃氏兄弟即無人脈也無資源,還因投機倒把曾經進過警局,對於這樣有前科記錄又沒信譽保證的人來說,銀行應該會相當警惕,但彼時在北京尚未立足的他們是如何獲得這筆巨額資金的呢?
黃光裕發跡後,對於初創期的資金有過一次表態,稱用於投資珠市口門店的十幾萬元錢來自"在內蒙古做貿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產生的利潤積累,但他並未就其中的貸款部分做出明確解釋。
第二個問題:黃光裕的貨源。那時候的家電行業還處於供銷階段,黃光裕的貨從何而來?而且黃光裕向來得意自己能拿到「很好的貨」:"家電生意較服裝生意好做的原因在於貨源。"廣東作為中國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地區,各類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中包括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建立。另外,廣東的走私非常嚴重,黃光裕的貨品大批量來自廣東,那時候廣東還不是非全國家電重點生產基地,如果沒有配額即便是廣東電子產業可以生產電子產品也未必能夠大批量獲得投產批准,所以外界推測國美的第一桶金大概率靠的是還是販賣走私家電。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口家電門檻很高,一些走私家電產品找到乘虛而入的機會。大型國營商店大多不敢接這種"來路不明"的貨,於是貨源流向市場後就反倒成就了一批門面不大的家電零售店。對於國美電器走私的說法,黃光裕一直火冒三丈的持否認態度。可是黃光裕的原始資本積累早在潮汕就已經開始了,那時他本人也曾坦承過,「"拉單"生意究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私"目前誰都不好說。」在廣東那邊的早期行話裡"拉單"跟「走私」的意思其實差不多。
當時北京東單和大柵欄有兩個華僑收購站,那裡收繳的大量電子類產品也都被黃光裕接下了。所以黃光裕在北京創業初期,其大批量運作的進口家電銷售,應該是既有「走私」(拉單貨源)產品也有部分扣繳產品混合而成的,所以無論如何黃光裕的起步都是具備某些灰色基調的。
2、「騙貸」上路
黃俊欽、黃光裕兄弟早年創業期間向中行北京分行的違規貸款,和其後以租房形式向中行北京分行套取的逾億元租金,以及之後的虛假房貸和車貸,總計達13億元人民幣。這些貸款構成了中行北京分行騙貸案的核心案由,而資金的最終去向至今仍無任何個人和機構對外界公布調查結果。
參與調查的人士曾透露,對於這13億元資金去向的調查難度頗大。因為貸款款項大多以看似毫不相關的公司名義貸出,貸款用途也大多含混,其中更有大筆的無抵押貸款。這些貸款在鵬潤系和新恒基系的龐大網絡中頻繁調轉,光是一個鵬潤,就開立了上百個帳戶,查帳就像走迷宮。
在調查初期的結果中顯示,有部分資金被打入眾多證券帳戶,更多的資金被轉出境外。2004年中國銀行啟動股份制改造,大量剝離不良貸款,此時北京中行才開始落實上述問題貸款的真實債務主體。2004年6月,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參與了由央行及財政部主持的競標,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帳面資產50%的名義價格,競得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總計2787億元不良貸款。
在中行北京分行不良資產剝離中,將黃俊欽兄弟歷年來以其他公司名義貸出的部分貸款明確至鵬潤和新恒基系公司的名下,列為可疑類資產,這部分貸款總計4億餘元,隨中國銀行的整個不良資產包出售給信達,以帳面資產23%計價,2005年信達將上述4億餘元不良貸款單獨打包出售。
但是在實際參與競標者的四家當中,有兩家公司與黃俊欽兄弟密切相關,有消息說其法定代表人均為其母親。其中一家公司以帳面資產40%的價格中標,據稱中標價與標底相差無幾。然而就在交易手續接近辦妥之時,銀監會予以否決。
2006年,因涉原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牛忠光一案,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在中行北京分行一批總額為13億元的違法違規貸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調查。
2007年1月16日,國美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安部針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助調查已經正式撤銷」,當年黃氏兄弟均未受到公安部門拘押。黃光裕後來就此事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是商務法律糾紛,相關貸款已經結清。
同期外界傳言稱黃光裕從香港調出巨額資金,彌補了貸款窟窿,並上繳億元的逃稅罰款。在平息此事時,黃光裕涉嫌非法換匯被有關部門獲知,黃光裕從此進入公安部門視野。但迫於當時的複雜的內外部社會環境,其創富中的種種情節均未受到法律制裁。
2008年5月,信達公司再次/公開招標出售北京地區不良資產包,在其中一個帳面資產總計15.28億元的資產包中,再次包含了上述4億餘元不良貸款。信達還在公告中直陳"以某一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商業零售業的企業集團債權為主"的這4億餘元可疑類貸款既無授信也無明確抵押物且用途不詳長年不能收回。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能接的人只有黃俊欽兄弟。可是一旦他們以4折價順利購回這個資產包,就等於用1個多億抹平了4個多億的問題貸款,將不會再被追債。
3、操縱股價
2007年下半年,*ST金泰因為創紀錄的42個漲停,成為當年名副其實的「妖股」,在金泰連續42個漲停之後又出現了4個跌停,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這就是主力吸貨、拉高、派發的莊股操作過程。有分析人士稱這點從他們不同時期的籌碼分布就能看出來,在股價啟動之前,散戶、中戶、大戶,超大戶的持倉比例分別為20.8%、20.9%、44%、14.3%;而在8月16日這一數字為20.4%、20.9%、46.6%、12.1%;8月17日到8月22日之間,盤面又出現了明顯的巨量成交,日均換手達15%,這就極有可能是在這一時間段主力集中出貨,而此之後,散戶、中戶、大戶,超大戶的持倉比例也發生了變化,大戶降到32.7%,超大戶降到9.5%。
除了其胞兄和ST金泰的問題之外,黃光裕仍涉嫌操縱中關村、三聯商社兩隻股票的股價,在此期間,黃光裕帳面身價一度直逼香港首富李嘉誠。
4、行賄官員
從1987年在北京貸到第一筆3萬元貸款,到後來的20多年時間,黃光裕編織了一張通往權貴高層的「黑金網絡」。使他無論是在銀行貸款、境外上市、資本運作,還是擺脫司法制裁方面都能遊刃有餘。憑藉頭上的保護傘,黃氏兄弟涉嫌多項犯罪,但每次仍能全身而退,不禁令人感到其能量之大,後僅有關部門調查發現的就有涉嫌騙貸、詐騙、套匯操縱股票、侵佔股東利益、虛假文件、偷稅漏稅及擾亂金融市場等罪行。
黃光裕案的「黑金政治」與「黑金媒體」問題引起了中央高層的警惕,調查發現,多年來黃光裕共花費人民幣幾十億元在中央部門、高級法院及各地方政府,買通了上千名各級官員作為其保護傘,編織黑金賄賂網絡,其中也牽涉到大量的高級幹部子女及秘書。
最聳人聽聞的是黃氏兄弟買通宣傳系統——各大網站及主要報刊關鍵人員,實施其「黑金媒體」計劃操縱輿論。公安部門在2008年11月27日宣布「黃光裕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後,黃光裕集團一天之內策動9萬條網民帖子攻擊公安及政府,也通過收買電視臺新聞評論、主要財經報紙及網絡評論為黃光裕「叫冤」。
5、拖垮建築商
黃光裕將國美電器產生的現金流挪用到地產領域,但主要是用於土地拍賣,他並不會將錢投入到實際的建築過程中。家電零售業的類金融模式,黃光裕在房地產項目也有相似操作,在家電零售領域裡,國美電器截留現金,在房產開發過程中,黃光裕要求建築商墊付房產開發資金,他自己實際要投入的錢並不多。
從拿地、發包工程、銷售樓花、業主入住整個流程中,實際需要房地產開發商投入的資金僅為拿地部分,其餘部分資金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和建築承包商墊資獲得。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可以分期付款,假定某塊地地價為10億,開發商可以和政府談土地出讓款的支付方式。比如,政府要求他先行支付2億元,剩下的款項可以緩付,或者將地塊分成5塊,這個地塊的2億元付了之後,就可以申辦土地開發許可證等證件了,辦完之後還可以拿去銀行做抵押,可能還能貸來1個億,這時再加上開發商的自有資金就可以進入建樓階段。
按照房地產市場的規定,土地出讓款是必須要交的,只有繳納了土地出讓款之後,才能拿到土地使用證。但黃光裕都會儘可能拖延繳納土地保證金和出讓款,儘管最終還是會足額繳納,但是利用這個"拖延"可以讓他有更為充裕的時間盤活手中的資金。
6、暗黑勢力助陣"洗錢"
潮汕地區歷來是地下錢莊洗錢活動最為猖獗的地方。黃光裕通過地下錢莊頻繁地在境內外洗錢,將他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大量套現的錢洗進內地市場,打入不同的公司帳戶和個人帳戶內,供其投資資本市場、房地產和收購家電零售企業,或將內地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錢洗到境外漂白。
7、殼公司套現
黃光裕擁有上百家殼公司,之前通過各種公告浮出水面的工具公司數量就達到十多家。設立殼公司用來分拆帳、併購、特殊交易都是業內常用的操作手法。
1997年7月,黃光裕退居幕後,成立了他的資本帝國鵬潤投資。
當時黃光裕有三家公司,一是100%控股的國美電器,二是100%控股的鵬潤投資,三是1996年註冊成立的鵬潤地產。
但是到了2000年黃光裕準備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時,其名下到底有多少資產和公司他自己都快不清楚了。
在與自己的潮汕老鄉詹培忠聯手衝擊香港"借殼上市"前,黃光裕把對自己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資產徹底進行梳理的任務交給了2001年初加盟鵬潤投資擔任資本項目助理的26歲的李松波。
當時,黃光裕旗下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自然人名義出資的,這包括分布在各地的國美電器子公司,從法律角度講,各個公司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李松波拿出的資產整合方案的核心是,按行業分類把各個子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然後把黃光裕在各個子公司擁有的股權作為出資,直接認購母公司新增註冊資本,並組建企業集團公司。通過這種模式,同時實現了理順股權關係、將產業合理分類、子公司資產價值合理體現等多個目的,進而組建控股國美電器和鵬潤地產兩大產業,最終控制人為黃光裕100%控股的鵬潤投資。
三、禍起金融系
早在發展階段中的2006年,黃光裕便曾發生商業運作上的違規情況,他掌控的「鵬潤系」及其兄黃俊欽執掌的「新恒基系」因涉嫌違規貸款被相關部門調查,所涉及資金近十億,最後不了了之。
2008年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通報:「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對三聯商社、中關村股票異常交易立案偵查,調查過程中發現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有重大違法違規嫌疑,涉及金額巨大,證監會已經將有關證據資料移送到公安機關。」
2008年11月19日,黃光裕因操縱股價罪被北京警方帶走調查。
2009年1月18日,黃光裕辭去國美電器董事職務,作為國美主席的身份同時自動終止。
隨後,以陳曉為代表的董事會成員想實施管理層收購,取代黃光裕家族,國美由此展開了黃、陳二人的控制權之爭。
2010年4月22日,黃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
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和單位行賄罪判處黃光裕有期徒刑14年。
8月30日,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同時被判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2012年5月27日,黃光裕通過旗下的國美銳動公司斥資9009萬港元(約合7333萬元人民幣)拿下庫巴網和新銳美兩家家電銷售網站各40%的股權。
同年10月,黃光裕獲減刑10個月。迄2013年10月,綜合各公開資料,黃光裕雖蟄伏牢籠,但依然極大程度上調控、操縱著他龐大商業王國的正常運轉。
黃光裕於北京市第二監獄服刑,2012年曾被減刑10個月。
2015年12月,黃光裕獲得2次監獄改造積極分子為由,建議將其刑期減去一年。
2016年減刑11個月。
2020年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消息,根據刑罰執行機關的報請,依法裁定對黃光裕予以假釋,假釋考驗期限自假釋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四、「遙控」杜鵑 纏鬥陳曉
黃光裕的入獄,給了國美沉重的打擊,國美業績自2008年起進入下滑期並且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視線。
財報顯示,2008年蘇寧實現營收498.97億元,而國美當年實現營收458.89億元。2009年蘇寧的門店數達到941家,超過了該年度國美的726家。
黃光裕的入獄、國美業績的下滑,都給了以陳曉為代表的管理層「變盤」的機會。
黃光裕出事後,2008年11月,陳曉受命出任國美總裁兼任董事會代理主席。
陳曉是永樂家電的創始人、董事長,2006年國美以50多億拿下永樂的時候,黃光裕極力邀請陳曉加入國美,並力邀就任國美電器總裁。陳曉當時在鵬潤大廈18層的辦公室跟黃光裕的完全對稱,裝修一樣豪華;黃光裕當時的座駕是價值幾百萬元的邁巴赫,他為陳曉也配了同樣的車,一左一右停在鵬潤大廈門前。
2009年1月16日,陳曉臨危受命出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兼任總裁。上任後,陳曉主導了兩件大事,險些讓黃光裕家族失去國美:先是引入貝恩資本,貝恩獲得了國美電器董事會3個非執行董事席位,削弱了黃光裕對國美電器的控制權;
然後對國美高管大規模進行股權激勵,部分董事及上百名高級僱員可認購國美電器發行的3.83億股新股,其中陳曉2200萬股,但在獄中的黃光裕卻被排除在外,一些獲得了股權激勵的黃光裕舊部就此靠向了陳曉。
儘管黃光裕身在囹圄,但黃光裕依然在獄中遙控管理著國美的發展,在黃陳之爭中,有超過90%的網民依然站在黃光裕的一邊。坊間普遍持「做人不能太陳曉,用人不能用陳曉」的論調,甚至還有一些言辭更加激烈的。
對這兩件事情,獄中的黃光裕都表示了異議,但奈何「身不由已」。不過在獄中的黃光裕也不惜一切代價,與陳曉及貝恩資本展開了博弈。
2010年8月30日,黃光裕夫人杜鵑改判當庭釋放。
杜鵑回歸後,國美的內戰峰迴路轉,杜鵑會見了貝恩資本負責人,同意將近400家未上市的門店注入國美,以爭取貝恩在董事會的支持。隨後,黃光裕律師鄒曉春走向臺前,競逐國美董事長。
最終在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等的支持下,鄒曉春、黃光裕胞妹黃燕虹入駐董事局,陳曉等人在黃光裕的要求下讓出了董事席位。
2011年3月9日,張大中接替陳曉成為董事會主席。
「黃陳之爭」前後持續兩年,給國美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性。此前黃光裕家族雖然在國美持股1/3,卻沒有控制董事會,陳曉出局後,黃光裕痛定思痛,牢牢地控制了董事會。
五、重掌國美,未來可不可期?
獄中的黃光裕,除了纏鬥陳曉與貝恩資本博弈,事實上他並沒有缺席國美發展的任何一個節點。多方消息顯示,黃光裕在獄中仍然控制管理著國美。黃光裕每個月都會和杜鵑見面,也能向外傳遞文書,遙控國美的發展。
時過境遷,黃光裕入獄的十二年恰巧是中國家電線上發展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最為迅猛的幾年,國美在幾番波折中確實已經落後。
國美未來的這段路,也並不是一段好走的路。
其實國美也屬於早期就開始探索研究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早在2002年10月,國美就成立了電子商務部,隨後推出網上商城,對電商模式進行早期探索。但當時的中國家電市場,線下市場更加火爆,在這種慣性之下,國美一直未能完成線上線下的融合轉型。到2005年底,國美B2C業務銷售總額達4.06億元,僅佔到國美電器總銷售額的1%。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十年的爆發式發展,中國人的消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間,中國網民數從2.98億人增長到9.04億人,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3%,線上銷量已逐步成為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主力部分。
當對手都在布局線上的時候,國美也是眾人肉眼可見的落後了。據《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在整體市場渠道份額上,蘇寧易購佔比22.8%,京東佔比14.4% ,天貓佔比8.8%,國美佔5.8%,位居第四。2008年,國美、蘇寧的營收分別為459億元和499億元,國美收入相當於蘇寧營收的92%;到2019年,蘇寧實現營業收入2692億元,而國美只有其22%。
從線上銷售的數據來看,財報顯示,國美零售2019年線上銷售收入僅佔總收入的3.45%,其他574億元來自線下「銷售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另外,國美零售的線上銷售佔比相比2018年出現了金額和佔比上的「雙下降」,2018年線上銷售為39.43億元,佔總銷售比重為6.13%。
可以說,黃光裕入獄的12年,是中國電商發展最迅猛的時期,他錯過了。不過幸虧他還有杜鵑,杜鵑曾在很多的報導中都稱:等黃光裕出來要給他一個更好的國美。雖然現在的國美風光不再,也談不上更好,但在最壞的結果中還有一個最好局面就是:國美還在。
如今的國美悄然間已經開始布局,在所有電商爭相呼喊下沉市場的時候,國美對線上零售發起了一系列新動作,不斷爭取門票力圖早日獲得線上市場席位。
4月19日晚,拼多多官宣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同時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此次交易僅用了3天就完成了談判,10天完成交割,這被外界解讀為國美發展上的迫切以及黃光裕出獄後再創輝煌力拔山河的壯志,總之這對沉寂多年的國美來說,確實是個好彩頭。
5月,國美向京東發行1億美元可換股債券,雙方稱將在聯合採購、聯合營銷、物流服務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國美先後和拼多多、京東的合作,是在力達線上線下的融合。國美擁有大量的線下門店,有品牌號召力,有下沉市場優勢,而拼多多和京東擁有巨大的流量優勢、線上操作經驗和國美恰好形成互補。
此番國美大面積接觸騰訊系企業力促合作,有觀點認為不排除未來國美將直接與騰訊合作,爭取更多更大線上賽道的籌碼。
從2017年以來,國美已連續三年虧損,累計達到80億元。如今國美線下門店的優勢在不斷消失,線上的庫巴網還沒有做起來,儘管今年先後接受了拼多多、京東的戰略入股,但近幾年的國內市場過分飽和、又頻現融資驅動型企業名噪一時又隨即破產的事件發生,國美是不是又要走回過去的老路也仍然是未知之數。
如今的關鍵還在於未來國美線上線下的融合能夠真正做起來,能否抓住當下5G、物聯網等帶來的技術紅利,否則僅僅依靠創始人的歸來,是難以給國美甚至是整個市場帶來質的變化的。
但無論如何,黃光裕的回歸,仍然給國美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天眼查數據顯示,黃光裕持有北京國美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權,直接或間接持股362家企業。
黃光裕妻子杜鵑目前也在多家企業擔任股東,包括北京國美東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馬奈創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博盛滙豐商業諮詢有限公司等。
六、假釋不等於釋放,2026年後黃光裕才可任公司高管
從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黃光裕對於國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回歸後也自然是被寄予厚望。目前黃光裕可在監獄外服滿刑期,有關其能否直接走向臺前的猜測不斷湧出。
對此,有專業人士撰文解釋:假釋在我國刑法中是一項重要的刑法執行制度,它並不等同於刑滿釋放。在緩刑考驗期內,黃光裕的身份依然是「犯罪分子」,不僅需要遵守法律、服從監管,還需要按規定報告活動情況,甚至會客也需遵守相關規定。
至於黃光裕在假釋期間能否擔任公司高管,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包括:因貪汙、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同時,《公司法》還規定,公司違反上述規定選舉、委派董事、監事或者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該選舉、委派或者聘任無效。
從黃光裕的罪名看,所犯的是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以及單位行賄罪。其中,內幕交易罪被規定在《刑法》分則第三章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中,非法經營罪被規定在《刑法》分則第三章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中,二者都屬於《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範疇,而單位行賄罪則屬於《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汙賄賂罪的範疇。
所以身處假釋期的黃光裕,在人身及任職方面,目前仍然不是絕對自由的。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黃光裕若想任職公司高管,至少需要滿足「執行期滿五年」這個條件也就是2026年2月15日後才可任職職務。
即便黃光裕如今實現了「王者歸來」,但卻依然無法直接走向臺前,不過只要黃光裕在,仿佛就足以提振國美士氣。
作為中國商業連鎖業巨子,人民網曾這樣評論黃光裕:國美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光裕使中國渠道的價值得到極大的發揚,他對優化中國市場流通秩序做出極大的貢獻,帶領中國家電連鎖業逐步走向強大,也為中國民族商業樹立了標杆與榜樣。
一晃十年過去了,黃光裕今年51歲,剛過半百的年齡,坐擁300多億市值的國美電器,雖然10年裡錯過了一些風口,但未來仍然可期。
結語:
作為叱吒風雲的商業人物,黃光裕可謂是一代「弄潮兒」,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亦是一代被「潮弄」的潮弄兒,在那個信息不透明的營商環境下,像黃光裕這樣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卻打拼出江山的企業主雖然不少但也不多,尤其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有名有姓的企業家的不多,最終能夠走上巔峰的屈指可數,說他們是一代「弄潮兒」是因為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下確實僅憑個人的眼界和膽識、判斷這些卓越的個人能力籌謀策劃,並在每次的「實戰」中都能取得實質性的勝利成果,開創過一個屬於他們的創富時代。
說他們是「潮弄兒」是因為在不成熟的制度規則下,很多時候不採用非常規手段不可能能夠獲得一個好的商業結果的。黃光裕這代人在計劃經濟中成長但是卻深受「改革(開放)」影響的,在殘酷的生存條件下,他們比別人更能夠看的到機遇與挑戰,也更加有勇氣去直面機遇和挑戰,但是落後的制度和不成熟的體制,也曾經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式的限制了他們的步伐甚至猛拖後腿而不自知,因此像黃光裕這樣的企業家們,在創業最初就都無形中走入了一個錯誤循環,「想要成事,就要突破制度的局限,突破制度,就必然要涉險。」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黃光裕們「被動的」成為了一代弄潮兒的「潮弄兒」。
誠然,黃光裕有罪,但是罪不致死,黃光裕有才,但才無八鬥,踩在改革開放市場前沿的門檻上,在流量大戰進入尾聲,傳統零售業陷入瓶頸時,黃光裕居然又回來了,與其說是,他出來了,不如說也許是環境也需要他回來了,或者我們還可以問一問是不是屬於他們的「新時代」又要回來了。
千年的到來即是時代的革新也是歷史的變革,尤其是財富新貴們,也呈現出了更多的不同,新一代的財富人像有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王石、任正非、柳傳志、俞敏洪等等,他們這些人不僅是時代的幸運兒,可以說他們也都是大佬們中的佼佼者,他們或有知識、或有背景、或有良機,可以在信息公開透明的環境下吃到本土人口的紅利、飽嘗科技的便利,無論是人口流動遷移帶來的機遇或是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帶來的流量時代,還是國外模式的抄襲和借鑑、套用,都為他們在本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這些創富者們是開啟這個千年財富之門的新力量,也是打破舊秩序的重要推手,他們締造了新的財富世界也形成了適合新千年求富、致富、造福的新規則。
新千年後,普通民眾們也隨之邁步進入新新人類的時代,以80後為首,90後00後們為主要力量的新新人類們,一個代表著心智普遍更加開放包容又不失個性化的時代在迭代中來臨,不知不覺中我們置身於這個新的時代,這是一個新的消費模式新的創富方式等等一切充滿著變化和不可預測的時代,當下的我們既要適應也要參與,在時代的大發展中締造自己的小時代。
無可厚非,黃光裕應該要寫入史冊,他不該被遺忘。
作者|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