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無效之訴」

2021-02-16 八卦「故」事

新聞所三樓的樓道裡,有一個很大的櫥窗,裡面「公示」著敝所二十幾屆的學生每個人的名字、畢業論文題目和指導教授的名字。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去那裡看看學長姐的指導老師裡都有哪些大咖,收穫倒是不少。而且因為新聞所學生的論文涉及領域很廣,所以什麼系的老師都有可能出現在其中。有一次我突然看到一個名字——丁守中,他曾經是臺大政治系的副教授。

當Trump在選舉中開始被逆轉,大勢漸去,開始在各州提出訴訟的時候,我忍不住又想起了「丁守中」這個名字。

除了學者之外,他還有一個政治人物的身份,和宋神掌(省長)楚瑜被稱為永遠的大位候選人差不多,丁守中幾乎是臺北市長永遠的爭奪者。

這件事最早至少要上溯到1998年。我們知道後來是馬英九贏了阿扁,拿下臺北市長一職。但如果不是之前宣稱「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的馬英九反悔,當時國民黨就很有可能推出丁守中來選。

再到2014年,當連戰的兒子連勝文慘敗給柯文哲的時候,很多人念叨的也是:「為什麼不推丁守中出來?」

終於到了2018年,「媳婦熬成婆」的丁守中在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挑戰柯文哲連任的機會。

這場選舉中,正式的候選人有五位,但兩位是顯然是不可能當選的,最後也只拿到了很少的票數。一位是臺大政治系教授李錫焜,簡稱焜P,也被稱為「最狂教授」,另一位叫吳萼洋,出身企業界,參選純粹為了向大家推廣「蜂蜜檸檬茶」,並在辯論會上展示自己的歌喉(唱了一段《愛江山更愛美人》),所以被稱為「蜂蜜檸檬哥」。

真正有機會勝選的包括藍營的丁守中、綠營的姚文智和現任市長、當時還是無黨籍的柯文哲。上一次當選,柯與綠營合作,並得到了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的禮讓,但此時雙方已經正式翻臉。

這也導致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是,當時我去圍觀姚文智的造勢會。造勢會最多的內容有兩種,一是講話,二是唱歌。有一個歌手說,自己四年前曾經幫柯文哲造勢站過臺唱過歌,但現在柯已經變色了,所以非常唾棄他云云。臺下笑聲一片。

 

當時的民調情況是,柯文哲和丁守中不相上下,前者稍佔優勢,姚文智第三,但距離前兩名有10%以上的差距,基本上沒有當選的機會。

那天我正在寢室附近的水源市場買菜,正好遇到兩個DPP的議員出來拜票,其中之一還是首次參選廣告打得鋪天蓋地的美女吳沛憶——不化妝並沒有那麼好看。

拜票的要點就是態度謙恭。因為他們人太多,擋了我買菜的路,停留了大概半分鐘不到。這時有個眼疾手快並且管事的,馬上過來道歉,還拿了幾包紙巾送給我——曾經有一個很邪的規律是,凡是送過我紙巾的候選人,後來都成功當選了,除了吳沛憶,還是臺北市議員林亮君,甚至連選臺大學生會長送給過我一個小本子的同學,後來也當選了。

議員候選人出來拜票,除了給自己拉票,也是要不斷給本黨的市長候選人拉票,所以一直對水源市場裡各個攤位的阿嬤們說:「市長要選姚文智喔。」

然後不幸的是,拜票隊伍剛走過去,我就聽到兩個阿嬤在那裡竊笑;「姚文智不是一直第三名嘛,選不上啦。」另一個也是笑得很詭異,說;「選不上也是要選啦。」

情況確實就是這樣。剛被黨內徵召的時候,姚文智可謂春風滿面躊躇滿志,但看到自己的民調慘澹,不得不發了狠話;「如果選第三名的話,我就退出政壇。」最後他就真的退出政壇了。

 

因為姚文智的民調一直很慘澹,媒體上就開始討論「棄保效應」這件事。

何謂棄保?簡單說就是,放棄自己最支持但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轉而投票「保」自己次支持且有可能當選的候選人。

碰巧那時候在上政治系吳玉山院士的課。課程其實是討論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轉型和半總統制的,但他還是忍不住給大家分析了一下臺北市長的選情和棄保這件事。

「如果不考慮李教授的話……」他說這個的時候,自己也笑了——因為在模型中,把同系教授李錫焜作為忽略不計的選項「簡化」掉了,同學們自然也知道他的意思,所以一片爆笑。

身為藍營大佬之子的老師說,自己思考了一下,覺得不太可能發生棄保。他的分析過程是這樣的:

 

從民調來看,柯文哲第一,丁守中第二,姚文智第三。

在政治光譜中,丁守中最藍,姚文智最綠,柯文哲介於中間。

所以可能存在棄保的選民,要麼是藍的,要麼是綠的。

對於前者,丁守中本來就是民調第二,不存在棄保的操作空間。

對於後者,他們不可能因為姚文智不可能當選,而把票投給有機會當選但意識形態和自己距離更大的丁守中。

後來有一次在東海大學採訪一位政治學者,他曾說:吳玉山老師雖然不做量化研究,但他的分析也有某種量化的思維,然後非常有道理,非常能說服人。當時坐在課堂上,我也完全是這樣的感覺。

 

然後11月24號到了,我也和大家一樣一直關注著開票的情況,並和朋友們在群組裡討論。

那場選舉,因為橫空出世的韓國瑜效應,國民黨大獲全勝,在22個縣市裡拿下了15個縣市長。最有趣的是,7位女性候選人全部當選,簡直是「七仙女」神話——雖然後來其中好幾位,比如宜蘭縣長林姿妙,被大家發現連話都講不清楚,遭到了很多嘲笑,成為妙不可言的「妙縣長」。

在臺北,基本盤本來就是比較藍的,自1998年之後,DPP推出的候選人從來就沒有贏過,丁守中候選人其實也相當有機會。

從開票的過程來看,丁守中的情況也是比民調稍好,和柯文哲之間咬得很緊,甚至不時交替領先。

然而,好死不死就在這時出了狀況。

 

原來2018年是臺灣第一次「公投綁大選」。一般的選民除了要和以往一樣填市長、議員、村裡長三張選票之外,還要回答12道「公民投票」的問答題。這就導致投票過程非常之慢,何況選民可不都是年輕人,很多是有點搞不清楚狀況的老人家。

如果是在人口不多的偏鄉,慢也就慢了,但在臺北,大排長隊的後果就十分可怕了。以至於到了投票截止時間的下午4點,很多投票站外依然排著等待投票的長龍。

當然不能把人家趕走,畢竟這是履行公民權利的重要機會,很多人也對投票充滿了自豪感。所以處理方法就是,只要4點的鐘聲敲響前,你已經在投票站排隊了,就一定會讓你進去投票。但如果超過幾秒鐘,那就請等2020年再來吧。

然後,臺灣的選舉開票還是很神速的。像我們樓下的展翔教會(現在已經改成一家肉少、價格貴但有情調一直排長隊的火鍋店),四點出頭就開始開票了,我也圍在裡面和大家一起看唱票。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在信息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這也問題不大,那些在投票站外排隊的人,也就是傻等著。但現在,他們可以一邊排隊一邊滑手機,然後馬上看出了端倪——姚文智的得票比民調略高,但仍然當選無望,柯文哲和丁守中的情況比民調顯示的更膠著……

然後,大家就看到,姚文智的選票上升勢頭慢了下來,吳玉山老師預計不會出現的棄保出現了。

那天,其他縣市的勝選人早已經陸續開始自行宣布當選以及慶祝,臺北的開票一直到12點以後,最後柯文哲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丁守中,成功連任。

下一個禮拜上課的時候,吳玉山老師也只能為自己辯解兩句說;「本來棄保是不會出現的,但也擋不住一邊投票一邊開票的……」然後課堂上一片笑聲。

 

然而,對於好不容易得到參選機會而且眼看就要當選的丁守中來說,這一切一點都不好笑,而且充滿了苦澀。

他立即宣布要申請重新計票,之後又提出了「選舉無效」之訴。然而,最後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

而且因為這件事,丁守中還一直被嘲笑,卡在時間裡,永遠生活在2018年11月24日。

甚至有人在網上把他和舒淇的照片放在一起,說這兩個人,一個叫「舒淇」,一個叫「輸不起」。

聽到這個笑話,很多人覺得好笑,但也有朋友很客觀地說:「丁守中確實是有機會當選的,只是這件事情已經無法證明和無法改變了。」

更悲慘的是,11·24選舉後,因為投票和公投綁在一起真的很麻煩,再加上藍營利用公投議題拉動了選情,吃了虧的執政黨也主導修改了法律,讓以後的公民投票都不會再和選舉綁在一起了。

於是,丁守中可能就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倒黴鬼。

 

再看看今天的Trump和兩年前的丁守中,其實有著蠻多相似之處:

他們同樣被嘲笑為輸不起。

他們同樣是某種新情況的受害者(相對於受益者而言)——一個是「公投綁大選」,一個是大量郵寄選票。

他們同樣提起了「選舉無效」之訴。

所以,他們的結果會一樣嗎?

 

我覺得也很有可能啦。

首先,即便是有所謂外國勢力介入選舉,但是本國政府主導下的、範圍較大的舞弊,我基本上我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當然,「戒嚴」時期,國民黨做票那是存在的。

但是,即便候選人,因為一些新狀況,客觀上遭受了損失,使有可能的當選變成了落選,縱然很多人主觀上都可以推測判斷出來,但是要打官司,最終還是得看證據。這個證據甚至不是跑出來幾千個人對法官說:「我原本要投給姚文智,但在排隊時看到他當選無望,就轉頭給了柯文哲。」而是實實在在可以證明選票計算錯了的證據。這實在太難了,幾乎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所以我說,「選舉無效」之訴,也基本上是選舉「無效之訴」,但不是因為訴訟沒有意義,而是幾乎無法翻盤。

不過,以我對德謨克拉西淺薄的了解,並不相信許多荒謬的話,什麼美國要大暴動了,要內戰了,上山打遊擊了……

即便Trump這樣的奇葩,言行就沒有一個美國總統應該有的樣子,但敗選之後,權力的平穩交接,不會是什麼大問題。畢竟這套制度已經實施了200年,而行政權仍然有立法權和司法權的制衡。即便官司打到大法官那裡,在講共和黨的「黨性」之前,他們仍然要先看證據。

至於媒體上怎麼說,都看看就好,多看看更好,相信不相信,相信什麼,還是有自己的判斷最好。

相關焦點

  • 股東會決議無效之訴、撤銷之訴與不存在之訴有什麼區別?
    根據以往的判例來看,涉及此類糾紛的訴訟,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容易出現錯誤,把應當請求撤銷之訴的,卻向法院提起確認無效之訴,這樣難以得到法院的判決支持。對此,該怎麼確定一個準確的訴訟請求呢?,屬於無效之訴的範圍,《公司法解釋四》發布之前是都是按決議無效之訴對待,但是根據特定的情形,將其表述為決議不存在之訴更為準確。
  • 當選無效之訴最終辯論庭 李全教對案情有信心
    原標題:當選無效之訴最終辯論庭 李全教對案情有信心華夏經緯網 2016-08-02 16:13:45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李全教民事議員當選無效之訴,臺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當選無效。李上訴二審,今天在臺南高分院進行民事辯論庭。李全教今天親自出庭時與律師團指出, 此案在法治有欠缺、證據法則有矛盾,相信會構成二審改判理由。
  • 高雄巿議員當選人吳銘賜涉賄 檢方提民事當選無效之訴
    華夏經緯網12月2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巿長、議員、裡長就職前夕,高雄地檢署24日針對前鎮、小港區巿議員當選人吳銘賜涉以「善行」、「幫助弱勢」包裝賄賂,除了依違反「選罷法」投票行賄罪提起公訴,另外也對他影響選舉結果,提起民事當選無效之訴。
  • 確認合同無效之訴與訴訟時效的適用
    就權利特徵而言,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權利的行使,不需要合同另一方的同意或者給付,通過權利人的單方主張後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即可實現。此種權利特徵與撤銷權尤為類似,其在性質上當屬形成權無疑,故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  在民事訴訟法上,對於形成之訴,法院僅需要依法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的法律關係,判決當中不含給付內容,判決不具有可執行性。
  • 臺灣「最高法」|| 無效行政行為之認定
    基於維護法律安定性、國家本身所具有之公益性以及國家權威,學說及各國立法例皆認為行政處分是否無效,除法律定有明文之情形外,宜從嚴認定,故乃兼採「明顯瑕疵說」與「重大瑕疵說」作為認定標準之理論基礎。是以,依」行政程序法」第111條規定,行政處分無效之原因,除該條第1款至第6款之例示規定外,尚有該條第7款「其他具有重大明顯之瑕疵者」之概括規定,用以補充前6款所未及涵蓋之無效情形。
  • 法考備考|跟著中公學民訴之「訴的分類」
    根據原告提出的訴的請求的不同,訴可以分為確認之訴、給付之訴、變更之訴(又稱為形成之訴)。一、確認之訴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人民法院對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或不存在某種法律關係進行確認的請求。確認之訴又分為積極的確認之訴與消極的確認之訴。
  • 「戀愛選舉巧克力」系列新作發表
    「戀愛選舉巧克力」系列新作發表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2-02-24 13:46:41   本文由178 駐紮作者 上夜
  • 一分鐘看懂「選舉人制度」|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上膛的手槍」,就像「俄羅斯輪盤」一樣指著華府的腦袋,隨時有可能讓美式民主一槍斃命。」制度裡的種種不合理之處通通傾灑到了檯面上。全國普選運動主席 柯薩:美國憲法設立了「選舉人團」並規定了每個州的「選舉人」配額,總數加起來是538票,這些選舉人會在11月普選結束後於12月中召開會議,所以他們才是真正選出總統的「選民」。
  • suffrage「選舉權;投票權」的運用及起源
    Word of the Day : December 28, 2020suffrage選舉權;投票權noun SUF-rijDefinition1 :a short intercessory prayer usually in a series通常下的一系列簡短的報告2 :a vote given in deciding a controverted question or electing a person for an office or trust在決定某些有爭議的問題上或選舉某人擔任職務上或在工作中選擇某個人
  • 教宗的無效選舉
    that promotion or assumption concerning him, even if made in concord and from the unanimous assent of all the cardinals, is null,void and worthless; 這段內容表明,如果一個人在被選舉為教宗前就是異端
  • 川普要副總統擋下選舉,結果傳彭斯尷尬回絕:「我無權這麼做」
    彭斯告訴川普,白宮法律顧問(White House Counsel)已經明確表示,即使是議長也沒有權力否決選舉人團投票的結果。川普選舉陣營已發表聲明,否認曾有過上述談話。川普在聲明中表示:「紐時關於副總統彭斯對我說的話,那是假新聞,他從沒那樣說。彭斯跟我都同意副總統有哪些職權可以行使。」儘管如此,川普現在對彭斯很不高興,而且可能會在6日上午一場造勢活動「發洩」這股不滿。
  • 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
    原標題: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概要】司法裁判領域均已認可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不適用除斥期間,但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各地法院認定不一。本文認同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在現行規定下既不適用除斥期間,亦不適用訴訟時效,但本文認為在決議不成立之訴中,為避免公司決議及市場交易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應當規定一定期限的除斥期間以做限制。
  • 給付之訴、確認之訴和變更之訴的區別
    給付之訴:要求一方履行給付義務確認之訴:確認存在或不存在某一種實體法律關係變更之訴:變更或消滅某種法律關係三、給付之訴給付之訴是一種作為之訴,即要求對方履行一定給付義務,根據給付時間的差異,可將給付之訴分為現實的給付之訴和將來的給付之訴。
  • 最高法院案例:確認行政協議無效之訴是否受起訴期限限制?
    當事人對2015年5月1日之後作出的行政行為可以隨時提起確認無效請求,不受起訴期限限制。同時,為避免出現當事人濫用確認無效訴訟請求以規避起訴期限制度的情況,原告一方應當對被訴行政行為屬於無效情形舉證,被告一方亦可提出證據否定對方主張。人民法院應當對行政行為是否屬於無效情形進行審查,認為行政行為屬於無效情形的,則不受起訴期限限制;認為行政行為不屬於無效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向原告予以釋明。
  • 2020法考|民訴「滴水穿石系列」之第1-5滴
    第4滴 民訴與刑訴之審判組織的適用民訴法——(1)普通程序必須用合議制。(2)簡易程序(包括小額訴訟程序)必須用獨任制。(3)二審程序必須用合議制。第5滴 督促程序與訴訟程序的轉換【訴訟轉督促】《民訴法》第133條規定,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案件後、在開庭前,認為無爭議且符合督促程序之條件的,可依職權將案件轉入督促程序(向作為被告的債務人發出支付令)。
  • rescind「撤銷;廢除;取消」的運用及起源
    been no contract廢除(合同)並將當事方恢復到沒有合同時應佔的位置3 : to make void by action of the enacting authority or a superior authority : repeal通過頒布機構或上級機構的行動使之無效
  • 【揭秘反對派】選舉八大騙術、害港十大惡行
    事件引起各方的迴響,其中有份贊助今次民調的兩間傳媒機構,包括有線電視新聞及now新聞臺分別宣布停止公布民調結果,其中有線更表明,作為傳媒機構,不適宜與政治組織共同贊助民調,作選舉工程之用,決定不再公布滾動民調數字,「鍾氏民調」的實際作用不言而喻。
  • 「上位化」的技術用語需明確說明
    (本文1860字,閱讀約需3分鐘)於撰寫權利要求時,將技術用語「上位化」是很常見的做法,好處是可以擴大保護範圍,不再被單一實施方式中的細節所限定,然而這樣的做法務必要注意在說明書中必須有明確的解釋或舉例說明,不然反而可能產生不明確問題而導致專利無效。
  • CNN:50州與華盛頓特區已認證選舉結果,拜登預計拿下306張票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10日報導,全美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已經認證選舉結果。選舉人團將於14日召開會議取得下一階段的進展,預估美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將會拿下306張選舉人團票,現任總統兼共和黨參選人川普預計拿下232張票選舉人團正式投票的時間為12月23日,直到2021年1月才會公布計票結果。川普則還未認輸與放棄法律訴訟,「德州訴4搖擺州違憲案」也持續進行,密蘇裡等17州檢察長、106名國會議員加入該訴訟。
  • 朱利安尼:選舉舞弊,目前僅揭露冰山一角
    朱利安尼: 選舉舞弊,目前僅揭露冰山一角前任紐約市市長、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 於前(25) 日表示,川普的法律團隊對拜登陣營選舉舞弊,握有「如山高」的證據,目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尚未全部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