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

2020-12-25 浙江東鷹律師

原標題: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

【概要】司法裁判領域均已認可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不適用除斥期間,但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各地法院認定不一。本文認同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在現行規定下既不適用除斥期間,亦不適用訴訟時效,但本文認為在決議不成立之訴中,為避免公司決議及市場交易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應當規定一定期限的除斥期間以做限制。

公司決議糾紛的三類訴訟中(請求確認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及撤銷決議),在涉及提起訴訟適用期間問題上,除撤銷決議因《公司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了60日的除斥期間外,請求確認決議不成立之訴與請求確認決議無效之訴均因法律未明確規定是否適用訴訟時效或除斥期間,而在法院審理中形成了不同的裁判結果。

目前,各地法院在審理時主要存在兩種裁判類型:

第一種類型:不適用除斥期間,應適用訴訟時效

① 【決議無效】(2017)皖01民終3387號·合肥中院 安徽縱皖土工材料有限公司、趙以軍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一審法院認為:趙以軍、馬海濤的訴訟請求是要求確認股東會決議無效而非請求撤銷,不適用六十日的除斥期間,現行公司法並未對決議無效的訴權行使期限作出明確規定,應當適用民法通則關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的規定。

二審法院未對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進行說理,僅表示趙以軍、馬海濤的一審訴請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而非第二款,不適用第二款中有關60日的限制。

② 【決議無效】(2017)魯15民終2169號·聊城中院 聊城市隆昌投資有限公司、楊慶宏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一審法院認為:因三原告選擇起訴的是確認股東會決議及公司章程修正案無效,而未選擇行使撤銷權,涉案的《股東會決議》及《公司章程修正案》,應自作出之日起自始無效,原告的起訴未超過訴訟時效。

二審法院未對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進行說理,維持了原判。

③ 【決議不成立】(2018)13民終3044號·惠州中院 惠州大亞灣新創建實業有限公司、張嬰奇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主張孫國偉提起本案訴訟已超過訴訟時效……上訴人理應提交證據證明孫國偉知道或應當知道案涉股權2013年4月10日辦理變更登記的事實,但上訴人未提交相應證據予以證明……被上訴人於2016年4月19日知道權利被侵害的事實和證據具有高度蓋然性,本院予以支持。故,本案被上訴人孫國偉於2016年6月3日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未超過訴訟時效。

④ 【決議不成立】(2018)渝02民終457號·重慶二中院 重慶市中南石油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富成興商貿有限公司與李國營公司決議糾紛

一審法院認為:現行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不成立是否受60日期限的限制並未作出明確規定,故本案不適用《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亦不應受該規定中關於60日期限的限制,李國營只要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後,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內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即應依法受理。

二審法院認為:李國營在《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施行後,以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為由,並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提起訴訟,其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李國營訴訟請求確認案涉股東會決議不成立,其權利的行使並非屬於形成權的範疇,因此亦不受法律規定的一般除斥期間的限制。

第二種類型:不適用訴訟時效,亦不適用除斥期間

① 【決議無效】(2017)渝民再11號·重慶高院 重慶醫藥巴南醫藥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與重慶醫藥巴南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再審民事判決書

一審法院認為:訴訟時效是債權人怠於行使權利的狀態持續到法定期間,其公力救濟權歸於消滅的制度,其適用於債權請求權糾紛。本案巴南醫藥公司工會要求確認股東會決議及依據決議頒發的股權證無效,屬於形成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規定。對巴南醫藥公司及第三人該抗辯意見不予採納。再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② 【決議無效】(2017)京03民終4214號·北京三中院 趙穎、北京同盛康醫學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二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同盛康公司主張趙穎的起訴已屆訴訟時效,對此,本院認為,本案系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趙穎主張並非基於債權請求權,故同盛康公司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於法無據;加之相關決議無效實屬自始、當然、絕對無效,其無效的確認不受訴訟時效規定所限,故本院對同盛康公司關於訴訟時效的抗辯不予支持。

③ 【決議不成立】(2018)京02民申46號·北京二中院 北京奧普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劉有才與李桂雲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再審法院認為:本案為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屬確認之訴,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④ 【決議不成立】(2018)津0116民初30號·天津市濱海新區法院 張萬勝與天津鵬翎膠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法院認為:本案為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原告要求確認涉案的公司決議不成立,該請求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至於被告抗辯的60日法定期間,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該60日法定期間系股東等提起公司決議撤銷之訴的法定期間,而本案原告主張公司決議不成立,故不適用上述規定。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司法裁判領域均已認可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不適用除斥期間,認為不適用除斥期間的理由主要有二:

1、法律未做明確規定;2、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均屬確認之訴,不適用除斥期間。

此外,對於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還未形成統一的裁判規則。部分法院認為應適用訴訟時效的理由主要在於法律未做明確規定,故應適用《民法通則》(或生效後的《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其他法院認為不應適用訴訟時效的理由主要為訴訟時效適用於債權請求權,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均屬確認之訴,故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實務中,對於是否適用除斥期間、訴訟時效,多數律師的觀點認為二者均不得適用,同時還有觀點認為對決議不成立之訴「應當設置一個不變的起訴期間,期間經過則訴權消滅。」[1]

本文認同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在現行規定下既不適用除斥期間,亦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觀點,但本文認為在決議不成立之訴中,為避免公司決議及市場交易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應當規定一定期限的除斥期間以做限制。

現有認為除斥期間不適用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的觀點,其主要理由即在於傳統理論中除斥期間的特點上。

傳統理論認為,1、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2、除斥期間自權利成立之日起算,3、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4、除斥期間屆滿導致權利滅失。

有觀點更認為「判斷某一法定期間為時效期間還是除斥期間的標準,是其適用對象或客體的性質。如過適用的對象是形成權,那麼其就是除斥期間;否則,則為時效期間。」[2]

實際上,除斥期間作為我國繼受的法律制度之一,理論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入,傳統理論中對除斥期間絕對化的描述隨著理論的深化都已不再是鐵板一塊。最首當其衝的就是除斥期間是否僅適用於形成權。越來越多的觀點指出,不僅在除斥期間誕生的德國法中其並非僅適用於形成權,而是包括形成權在內的所有權利,甚至相當於權利的法律地位;而且,在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中,除斥期間也並非僅適用於形成權,如《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二款中的提存物領取權,即屬於物權作為客體的情形[3]。

除斥期間的制度設置的價值目標是在於消除法律關係的不穩定狀態,追求的是市場交易秩序的穩定以及法秩序的安定。回到決議不成立之訴的期間適用問題上,討論適用何種期間的根本目的也即在於避免決議效力長期處於可能受挑戰的狀態以破壞市場交易秩序的穩定。在已經有除斥期間制度與訴訟時效制度的情況下,討論限制決議不成立之訴的期間問題時,無需再增設一種新的期間,在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之間進行考量就可以實現前述的目的。對於訴訟時效而言,無論在理論還是現行法規定中,對其適用於請求權均已達成共識。隨著對除斥期間理論理解的深化,在決議不成立之訴中,規定一定期限的除斥期間即具有可行性,又能深化理論與實務界對民法中權利期間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參見劉運兵律師《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疑難問題1:公司決議效力十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87e020102ws29.html。

[2] 參見馬俊駒、餘延滿,《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245頁。

[3] 參加耿林,「論除斥期間」,中外法學,2016年第3期,第622頁;張靜,「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之區分標準再辨析」,研究生法學,2013年2月,第22-30頁。

作者簡介:

張穎律師

浙江東鷹律師事務所

房地產金融部律師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

聲明:

本文由浙江東鷹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得視為浙江東鷹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師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內容,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最高院:決議不成立之訴是否受決議撤銷之訴六十日除斥期間的限制
    【爭議焦點】1、李某營的原告主體是否適格;2、李某營請求確認案涉股東會決議不成立是否受60日除斥期間的限制;3、案涉股東會會議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是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中南石油公司章程的規定,即案涉股東會決議是否成立的問題。
  • 股東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不成立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裁判要旨    公司股東會決議未達到公司法或公司章程要求的最低比例的,股東可以請求確認決議不成立,且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遼寧高院二審認為,接受該股息款不代表B公司表決並同意了該決議,仍然認定案涉決議不成立,最終維持了原判。裁判要點   關於B公司的訴請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
    除斥期間為法定的權利存續期間,因該期間經過而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二者的區別如下:第一、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也可適用於請求權,如《產品質量法》第45條第2款規定之10年期間。第二、構成要件不同。
  • 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無效、撤銷、不成立,這3者的區別是什麼?
    除了「無效」、「撤銷」以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的規定,還有一個「決議不成立」。根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普通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確認公司決議有效之訴的可行性分析
    理論上,關於公司決議訴訟一般存在「確認決議不成立」「確認決議無效」「確認決議有效」「撤銷決議」四種類型。但《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僅規定了「確認決議不成立」「確認決議無效」 「撤銷決議」三種類型。如此,關於確認公司決議有效是否能為法院所支持便有了爭議。(一)確認公司決議有效是否缺乏法律依據,進而是否屬於法院的受理範圍?
  • 【第121期】除斥期間
    一、民事權利的分類二、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三、「確認合同無效之訴」不適用訴訟時效案例四、除斥期間整理及相關法條匯總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2003-06-13 08:57:3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韓濤   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
  • 確認合同無效之訴與訴訟時效的適用
    就權利特徵而言,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權利的行使,不需要合同另一方的同意或者給付,通過權利人的單方主張後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即可實現。此種權利特徵與撤銷權尤為類似,其在性質上當屬形成權無疑,故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  在民事訴訟法上,對於形成之訴,法院僅需要依法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的法律關係,判決當中不含給付內容,判決不具有可執行性。
  • 公司決議不成立的質疑與二分法的回歸
    在此基礎上,1981年《日本商法典》修正時,即在第252條一併規定股東大會決議不存在之訴以及股東大會決議無效之訴,將學理與實務上的發展在實定法上予以明確。由此形成了股東大會決議效力瑕疵上的三分法——不存在、無效與可撤銷。有學者指出,日本法上就程序瑕疵,形成了決議不存在與決議可撤銷的兩種效力評價,以瑕疵是否重大為界。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
    第一,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請求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
  • 股東會決議無效、被撤銷和不成立,三者如何區分?
    導讀:股東會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權利機關,股東會決議做出後,會對公司和股東產生法律約束力。但是,有不少公司做出股東會決議時往往存在實體或程序的瑕疵問題。因此,股東或利害關係人可以對會議決議提出確認無效之訴、撤銷之訴或不存在之訴。根據司法判例來看,當事人提起此類訴訟時,容易出現訴訟請求錯誤的現象。
  • 股東會決議無效之訴、撤銷之訴與不存在之訴有什麼區別?
    從司法實務來看,很多公司做出的會議決議往往會存在實體或程序的問題,因此股東或利害關係人可以對會議決議提出確認無效、不存在或者申請撤銷的訴訟。但是,對於公司做出的決議,哪些可以提起確認無效或不存在之訴,哪些可以提起撤銷之訴呢?
  • 民法考點: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1.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除斥期間是權利預定存續(實體權利存廢)的期間,如撤銷權經過、解除權經過、追認權經過、提存財產受領權經過的,除斥期間消滅。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訴訟時效限制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限制形成權;訴訟時效可以中止、中斷、延長,除斥期間則為不變期間。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簡單辨析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都是民法上關於期間的規定,雖然兩者都是法律規定的一種法律事實,若權利人在兩者期間範圍內沒有行使權利,均可能導致債務人不承擔其相應法律責任的後果,但兩者的依據和效果不同。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的主要區別是:    1、除斥期間是某項權利存續的期間,除斥期間屆滿,權利本身消滅。
  •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相關問題擇論
    主要理由有:第一,適用之事實狀態基礎上的相同是認定兩者性質相同的關鍵依據。消滅時效以「權利人(能行使而)不行使權利」狀態之持續以及「法定期間之經過」作為其適用的事實狀態基礎。我國《民法通則》第135 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淺析確認合同無效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
    「屬於間接形成權,因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請求權,不適用於形成權,故不適用訴訟時效相關規定。本案的被告明顯違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確定的民主議定原則,擅自與他人籤訂承包合同,將轄區窪地、林木發包於他人管理使用,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該合同屬無效合同。因兩份合同分別於11年和7年前籤訂,且第三人履行至今,現原告提起確認之訴,請求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同時第三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那麼訴訟時效抗辯是否成立,申請合同無效是否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就成為擺在法官面前不能迴避的問題。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第一百九十八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等3大必知法律要點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第一百九十八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 該起訴期間是訴訟時效 還是除斥期間
    一審宣判後,二被告不服,以本案已過訴訟時效為由提出上訴。近日,二審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二被告辯稱:「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之規定,身體受到傷害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派出所的調解不是本案的必經程序,該一年時間是特別訴訟時效,不適應一般訴訟時效關於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 ...戰「疫」第十五期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
    裁判規則除斥期間不因當事人提出要求而變更——畢節五交化公司訴萬利房地產開發公司合同變更案案例要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是合同可變更、可撤銷的法定事由,撤銷權人應在知道該事由之日起一年內向人民法院提出,這一年的期間為除斥期間。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不因當事人向政府反映或向對方提出要求等而中止、中斷或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