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考點: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2022-01-09 新中法網法考

1.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除斥期間是權利預定存續(實體權利存廢)的期間,如撤銷權經過、解除權經過、追認權經過、提存財產受領權經過的,除斥期間消滅。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訴訟時效限制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限制形成權;訴訟時效可以中止、中斷、延長,除斥期間則為不變期間。

2.常用除斥期間

期間出處限制的權利(形成權)6個月《合同法》第193條繼承人、法定代理人對贈與的法定撤銷權1年《合同法》第55條,《民通意見》第73條第1款;《合同法》第192條;《合同法》第75條;《婚姻法》第11條對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變更權;對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變更權、撤銷權;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保全撤銷權;受脅迫一方的婚姻撤銷權5年《合同法》第104條領取提存物的權利5年《合同法》第75條保全撤銷權(四)訴訟時效已超過的抗辯

1.權利人主張債權的,債務人可以主張訴訟時效已經超過的抗辯,以求免責。《訴訟時效規定》第1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例如,某股東對公司的出資不到位,請求其出資的債權,並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2.《訴訟時效規定》第3條規定:「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3.《訴訟時效規定》第4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當事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訴訟時效規定》第21條規定:「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保證人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保證人未主張前述訴訟時效抗辯權,承擔保證責任後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債務人同意給付的情形除外。」債權人某甲對債務人某乙的訴訟時效已經超過,但某乙未通知保證人某丙,某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某甲進行了清償,仍得向某乙追償。

5.《訴訟時效規定》第22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或者自願履行義務後,又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例題】甲公司向乙公司催討一筆已過訴訟時效期限的10萬元貨款。乙公司書面答覆稱:「該筆債務已過時效期限,本公司本無義務償還,但鑑於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可償還3萬元。」甲公司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償還10萬元。乙公司接到應訴通知後書面回函甲公司稱:「既然你公司起訴,則不再償還任何貨款。」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乙公司的書面答覆意味著乙公司需償還甲公司3萬元

B.乙公司的書面答覆構成要約

C.乙公司的書面回函對甲公司有效

D.乙公司的書面答覆表明其喪失了10萬元的時效利益

【答案】A

【解析】

(1)金錢之債為可分之債,乙可就超過訴訟時效的部分債務重新確認。選擇A項,排除B項。

(2)要約是為了喚起承諾,是為了達成合意(合同)。對超過訴訟時效債務的確認,單方的意思表示即生效力,無需甲公司的意思表示,即無需甲公司的承諾。排除B項。

(3)乙公司的書面回函在法律上是對甲公司無效的,C項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

作者:隋彭生   摘自:《中法網民法課堂筆記》

相關焦點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2003-06-13 08:57:3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韓濤   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
  •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相關問題擇論
    ⑴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指法律直接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些形成權的預定存續期間。權利人在除斥期間內未行使權利的,期間屆滿,其權利消滅。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都會發生某種權利的消滅,在民法規定的眾多期間中,它們的性質最為相似。本文針對二者的若干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便於加深對它們各自的認識,便於實際操作運用。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簡單辨析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都是民法上關於期間的規定,雖然兩者都是法律規定的一種法律事實,若權利人在兩者期間範圍內沒有行使權利,均可能導致債務人不承擔其相應法律責任的後果,但兩者的依據和效果不同。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的主要區別是:    1、除斥期間是某項權利存續的期間,除斥期間屆滿,權利本身消滅。
  • 【民法理論研究1】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的區別,以及取得時效制度
    那麼更淺顯的理解就是,訴訟時效是債權人在一定期間內持續未主張債權的實現,債務人因此而獲得時效的抗辯權。但是債權本身並未由於訴訟時效而真實消滅!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會發生中斷和中止。中斷就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例如起訴,請求和承諾等行為而中斷訴訟時效的繼續計算。中止就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等法定事由,訴訟時效中止計算。二、除斥期間和形成權  何謂除斥期間?
  • 該起訴期間是訴訟時效 還是除斥期間
    一審宣判後,二被告不服,以本案已過訴訟時效為由提出上訴。近日,二審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二被告辯稱:「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之規定,身體受到傷害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派出所的調解不是本案的必經程序,該一年時間是特別訴訟時效,不適應一般訴訟時效關於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法信 · 司法觀點1.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嚴格執行《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的條件,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因非典型肺炎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
    第一,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請求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
  •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等3大必知法律要點
    司法觀點1.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嚴格執行《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的條件,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因非典型肺炎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
  • ...戰「疫」第十五期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
    【全民戰「疫」——蕪湖法院在行動】普法戰「疫」第十五期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 2020-03-02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概述
    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是法律規定的某種權利的存續期間,期間屆滿後,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都是因一定期間的經過而產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但訴訟時效不同於除斥期間,二者的主要區別有:  (一)性質不同  訴訟時效期間是權利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而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可以行使權利的期限。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
    02實務應用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指對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權利人除斥期間為法定的權利存續期間,因該期間經過而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二者的區別如下:第一、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也可適用於請求權,如《產品質量法》第45條第2款規定之10年期間。第二、構成要件不同。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有何區別?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持續經過法定期間屆滿,喪失其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的失效制度。除斥期間,是指法定的權利的存續期間,因該期間的經過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我們要注意:首先,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    其次,期間性質不同。
  • 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
    本文認同決議無效、決議不成立之訴在現行規定下既不適用除斥期間,亦不適用訴訟時效,但本文認為在決議不成立之訴中,為避免公司決議及市場交易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應當規定一定期限的除斥期間以做限制。,不適用六十日的除斥期間,現行公司法並未對決議無效的訴權行使期限作出明確規定,應當適用民法通則關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的規定。
  • 保證期間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中斷
    【分歧】  按照雙方約定,肖某、邱某等四人的保證期間已過期,對於保證期間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存在兩種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6條「一般保證責任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連帶保證責任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規定,肖某、邱某等四人的保證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
  • 關於除斥期間順延問題探析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的不是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而是法定的期間計算規則  《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一部分人將這一規定理解為關於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的規定。
  • 保證合同的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的研究
    訴訟時效自權利人能夠行使其權利之日起算,對於定有履行期限的債務,自債務清償期屆滿時起算。而保證期間的起算也是自主合同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起算。  2、除斥期間說。此說認為保證期間的性質絕非訴訟時效,而是除斥期間。
  • 保證期間與保證責任訴訟時效探疑
    根據《擔保法》25、26條規定,在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中,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以一定方式向債務人主張債權或向保證人提出請求的,保證人得免除保證責任。據此,保證期間似乎應屬除斥期間。然而,同是25條,還規定一般保證期間可以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又使其具有了訴訟時效的特徵。
  •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訴訟時效期間制度的過渡與銜接
    民法總則是中國民法典編纂的開篇之作,意味著中國民事法律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制度作了重大的調整與重構。其中最重要的變化為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調整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
  • 民法總則草案:民事訴訟時效從2年延長至3年
    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劉茸)今天上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民法總則草案被提交常委會進行審議。 據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适時介紹,民法總則是在現行的1986年版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按照「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將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規定寫入後形成。
  • 學習民法典之訴訟時效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見《民法典》第188條)2.特別訴訟時效:(1)分期債務的訴訟時效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見《民法典》第189條);(2)對法定代理人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自終止之日起計算(見《民法典》第190條);(3)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訴訟時效自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見《民法典》第19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