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容易,很多新媽媽在產後,身體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有哪些情況,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在深圳幾家頂級月子中心擔任中醫顧問多年,接觸了上萬名孕產婦,據我觀察,以下10種情況最常見:
可以說每一個剛生產完的新媽媽都會有這種情況。一般來說產後兩周有個排汗的過程,也就是西醫說的產褥汗,在月子裡,常常用不了多久就把貼身的衣服、枕頭浸溼了。從中醫來說,產後大量出汗,其實是人體排水溼、排溼氣的一種方式。懷孕的時候,是兩個人,母體和胎兒的新陳代謝連在一起,嬰兒出生後,這一情況就發生改變了,身體需要適應,母親體內原來多餘的水分、熱量等會通過出汗排出體外。
一般來說,產後出汗在兩周後就會慢慢減少,通常會在吃飯、喝水、喝湯、餵奶以及剛睡醒後,出汗比較多,其他時候就少一些了。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產後兩三個月。
如果兩周之後出汗還是很多,甚至有一些到產後兩三月以後,還是很多汗,那就不太正常,需要找醫生調理了。
NO 2.便秘
便秘在產後也比較常見,跟大量出汗有關係。剛生完,大量出汗,又餵奶,身體裡的水分大量流失,腸道裡的水分相對比較少,大便就容易乾燥。
還有一個原因是局部有傷口,不管是剖腹產的刀口,還是順產時側切的傷口,剛開始都會有疼痛,這樣大便的時候就不太敢用力,糞便在腸道的時間長了,水分被吸乾,也會導致便秘。
NO 3.堵奶、乳腺炎
母乳媽媽們的煩惱,一般是因為沒有及時餵奶或吸奶,奶沒有及時排出來,就堵起來了。有時候太累了,一覺睡過頭,醒過來的時候奶已經堵起來了,或者睡覺的時候不小心壓到乳房,也會堵奶。還有一種情況,剛生完,乳腺還沒有很通暢的時候,就過早地催奶,也會導致堵塞。
乳腺堵塞是很遭罪的,很疼,嚴重的會發燒。急性乳腺炎發燒有時會燒很高,達到39-40度,在成人發燒裡,算很高了。
NO 4.睡不好
產後睡不好是常態,很多媽媽表示,在孩子1歲以內,都很難睡個好覺。剛生產完,在醫院裡經過了長時間艱苦卓絕的產程,回到病房裡,嘈雜吵鬧,身上又各種不舒服,根本睡不好。等終於回到家,又要餵奶,照顧寶寶,新生兒是任何時候,不管白天黑夜,都可能哭鬧要吃的,正常人體的生物鐘就徹底被打亂了。所以很多新媽媽後來都會出現入睡難、夢多、易醒的睡眠問題。
NO 5.手部麻木疼痛
大部分產後手部疼痛麻木的人,其實在孕晚期就已經有症狀了,只是不太嚴重。懷孕後,體內激素的變化會導致骨縫打開,如果不太注意,碰太多冷水,或者拎了重物,後面可能就會手麻、手疼。所以在此提醒孕媽和準媽們,從懷孕開始,就儘量注意少用冷水,少提重物,保護好自己的手部。
產後出現手指麻木疼痛的人,不在少數,起床手指僵硬,握拳無力,有些嚴重的還會牽扯到手臂上,整隻手臂又麻又疼。
這種情況,也要及時治療,不能拖。即使在餵奶,也要及時治,可以以物理治療為主,這個毛病拖久了,以後就比較難治了。
NO 6.頭痛
產後出汗多,毛孔張開,稍不注意,頭部就容易進風,導致頭痛。可以多準備一些擦汗的毛巾,汗大的時候,及時把頭擦乾,就不容易頭痛了。產後洗頭洗澡不注意,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
睡不好覺,也容易頭痛。因為睡得不好,整個人的狀態會比較差,頭部抵禦風邪的能力下降,只要稍微一點點風,就可能引發頭痛。
NO 7.腰酸腰疼
大部分是剖腹產的人容易出現,一般是從打麻藥的針孔那個地方開始疼。
一些順產的新媽媽也會腰酸腰疼,有些是因為之前就腎虛,還有一些,是懷孕時就存在骨盆前傾的情況,導致脊柱的生理彎曲更嚴重,壓迫到神經,從而引起腰疼。這種情況吃藥一般沒用,要做骨盆修復,慢慢恢復生理彎曲。
NO 8.水腫
有些人在懷孕後期就開始水腫了,大部分在生完以後通過出汗就能夠恢復。但是有的人出汗不多,小便也不多,身體的水液代謝有問題,多餘的水分沒有及時排出去,水腫就消不了。這個毛病看似不嚴重,但也要在月子裡治好,否則會影響整個身體機能的運作。
NO 9. 尿不舒服
產後尿不出來,尿急,尿痛,或者尿不盡,大部分是插尿管的後遺症,特別嚴重的還會尿血。如果去醫院檢查的話,通常白細胞也不高,說明不是尿道炎,就是一種物理損傷而已。有些人自己會慢慢好,但有些還是要用中藥治。
NO 10.宮縮痛
一般出現在剛生完的時候,被胎兒撐大了的子宮開始回縮。就像洩了氣的皮球在往回縮,這個過程會牽扯到子宮周圍的附件、肌肉、韌帶等,扯著疼。子宮內部,胎盤殘留物的脫落也會導致疼痛,類似痛經的感覺。
宮縮痛的情況不算太多,但有時候疼起來還是挺難受的,個別人會感覺到難以忍受。這個用中醫很好治,把經絡通開就好了,一般一兩劑藥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