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曼巴科比有一句名言:你見過凌晨四點的紐約嗎?我想,所有當了母親的女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我們不僅見過凌晨四點是什麼樣子,也見過凌晨任何一個時間的樣子。
只有當了母親的女人,才知道這句話飽含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所以,在又一個母親節來臨之際,我想說,不要再高唱什麼「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讚歌了,與其淚流滿面地感動自己,不如好好擁抱一下那個終年忙碌的女人,不如接過她手中的鍋碗瓢盆解放一下她粗糙的雙手,不如讓她暫時離開油鹽醬醋的環繞去享受一下詩酒茶花的愜意!
經常看到一些雞湯文極盡言辭真切謳歌「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偉大,每每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這裡面包含著某種不合時宜的情感。
沒錯,母親不僅僅是一種角色,更是一份責任。一個女人成為「母親」的那一刻,對撫育孩子這件事,就已經責無旁貸了。隨著孩子的降生而來的操勞和辛苦,這也是她必須承擔的,因為,她是一個「母親」,這是「母親」這個角色賦予她的神聖使命!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只是」母親的責任。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父親承擔著與母親一樣的責任,如果認為這只是母親的責任或者母親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這都是很不公平的。「父親」這個角色也同樣賦予了男人養育孩子的神聖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更何況,從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個角度來講,父親在孩子養育上的缺席,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希·弗羅姆認為:
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又同父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儘管兩者看起來互為矛盾。如果一個人執法站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
所以,無論從哪個層面上來看,父親都應該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女子本弱,但並不一定要「為母則剛」。女人在成為母親後,需要的是角色轉換,需要的是自我成長,而不是強加的「堅強」。
當第一次當母親,拖著產後疲憊不堪甚至傷痕累累的身體,手忙腳亂還是哄不好懷中哭泣的小人兒時,誰說女人不能哭泣不能要求丈夫分擔?這個時候,女人,你可以不堅強!
當剛從辦公室輾轉公交地鐵回到家,還沒來及喘一口氣又要投入做飯洗衣餵娃的連軸轉時,誰說女人不能生氣不能怒吼那個一回到家就「葛優躺」的男人?這個時候,女人,你可以不堅強!
當孩子調皮習慣糟糕,丈夫婆婆不分青紅在白指責母親失職,滿心委屈言語難辯時,誰說女人不能撒潑耍橫不能以雷霆之怒對抗無端傷害?這個時候,女人,你可以不堅強!
女子本弱,「弱」的是體型不如男子健壯,「弱」的是氣力不如男子剽悍,但不該「弱」在人格不如男子強大,不該「弱」在尊嚴不如男子高貴,這才是女子應該「剛」的地方,而這一點,不是因為「母親」這個身份才應該有的,而是作為與男子平等的「人」本就應該有的。
作為母親,女人應該承擔這個身份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但不可因此而失去了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自我。因為,你的自強,你的優秀,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