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蘋果發布了由周迅主演的新春短片《女兒》,這部片子講了一個帶著女兒開出租的單親媽媽。
短片只有七分鐘,但卻展現了兩代女人在面對自己孩子時候,「殊途同歸」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本性。
有人說,很不喜歡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仿佛作為女子,就應該為了孩子變得堅強。
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有好的母親,也有不負責任的母親。但大多數母親,就像你我身邊普普通通的媽媽們,她們大多都是為了孩子可以承受很多的女人。所以不管喜不喜歡這句話,它說的都是事實。
就像周迅的這部短片《女兒》,其實也是根據真實人物改編來的。這部短片的原型,是一個在武漢帶著女兒跑出租的單親媽媽,她叫李少雲。
從女兒五個月的時候,李少雲就帶著孩子跑起了夜班出租。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會帶著女兒在大城市的計程車上度過一千個夜晚。
烏茲別克斯坦的體操跳馬運動員丘索維金娜,43歲的時候還在奧運會上和一幫小她二十多歲的小姑娘爭奪獎牌。要知道,在體操界,超過二十歲的就是老將了。
她卻在26歲重返賽場,43歲在雅加達亞運會體操跳馬決賽中奪得銀牌。而她這麼拼的原因,都是為了掙錢給身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因為一枚金牌相當於3000歐元的獎金。
為了給兒子更好的醫療條件,她帶著「叛國」的罵名加入了德國籍,代表德國參賽。因為德國體操協會承擔兒子的醫療費用。
兒子痊癒後,她重新加入烏茲別克斯坦國籍,以41歲的「高齡」在賽場上為祖國和自己而戰。
丘索維金娜奮戰於奧運賽場,她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在我們身邊,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這樣偉大的母愛也隨處可見。圖中是一位帶著身患肌無力孩子爬長城的媽媽,空手爬長城就已經夠累了,何況還是背著一個孩子。但因為孩子夢想登長城,所以媽媽背著孩子,一步步登上了長城。曾經也是媽媽的女兒,這一刻似乎卻變身成無所不能的超人。
背上背的是生活,懷裡抱的是希望。生活雖然足夠壓迫人,但希望卻是讓媽媽們更堅強的動力。
在地震中遇難的母女,被刨出來的時候,母親依舊保持著護著孩子的姿勢。
媽媽大雨中接孩子,雨衣都穿在孩子身上,媽媽還時不時摸摸孩子的額頭有沒有被淋溼。沒有孩子之前,媽媽肯定也是一個怕風吹怕雨淋的姑娘。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不是一種道德綁架,不是強行讓柔弱的女孩子堅強起來,仿佛你不堅強就是對這句話或者是對自己母親身份的侮辱。而是女人成為母親之後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一種本能。
對於這句話,我覺得不必過度解讀。
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一直衣食無憂,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承擔遠比我們認為自己能承擔得多。我們也都是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學習著如何做好母親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