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國 發布時間:
作者:伍國 發布時間:
*來源:教育思想網,作者:伍國
美國疫情一直在持續中。今年八月臨近開學前,我向所在的學區申請讓將要升入八年級(初中二年級)的孩子不去學校,在家進行網課學習的選項,獲得學區批准。
和上個學期臨時變為網上授課,但仍由本校教師教學不同,這個網校實際上是獨立於學校和學區的一家覆蓋全美的教育公司。他們開發出涵蓋英語,美國歷史,科學,數學和體育五個科目的網課,把整個平臺和購買了他們的服務的學區的網站相連。學區的負責人和老師也可以進入這一系統查詢在家學習的學生的學業進度。在疫情爆發之前,也有極少數學生的父母因為孩子的種種個人原因選擇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在家教育,同時保留學籍,並參加全州的統一考試,但這次疫情讓這部分學生增加到了二十多人,也包括我們在內。
網校平臺聘用來自全美不同地方的各科老師負責批改作業,通過郵件和平臺的作業系統和學生及與父母聯繫。網課沒有上課時間,老師們也並不用視頻實時授課,只批改部分作業——大多數作業是在網上直接點擊完成,電腦自動判斷正誤的選擇題,但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一次需要列印下來手寫,再掃描傳回的作業,老師則批改和評論這個部分。平臺還設有各科在線輔導和顧客服務。總體看來,這種學習方式近似自學,在線解題測驗與遠程輔導和溝通的結合,因此也更需要父母的積極督促和輔導。
網課的五門科目設置中,「科學」依照美國目前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慣例,不區分「物理」,「化學」和「生物」,但比較重視科學的定義和掌握通貫的知識和方法,比如如何設計實驗和模型,展示和闡釋數據,學會區分定性數據和定量數據,理解「變量」的定義,並學會解讀在同一個虛擬的實驗中由多個數據所構成的模型。
體育沒有面對面上課的機會,但是內容重視對健身和保健知識的掌握,比如要求學生自查心率,動手把脈計數,計算體脂比率,了解運動和心血管的關係,自己設計健身方法,安排健身計劃等,作業偏重於運動科學的一些基本知識的普及。
我本人比較重視的英語和歷史科也有其特色。在英語教育中,學生需要從理論的角度看待文本和文學創作,了解觀點和視角的重要性,有限視角和全知視角的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使用,以及反諷手法。教材還告訴學生一個典型的故事情節的要素,從開頭到緊張和衝突,到高潮和結尾,並告訴學生衝突如何推進情節的進展,以及對衝突的回應如何體現人物的性格。在文體和風格方面會教學生了解什麼是「史詩」,什麼是形象化的文學語言,什麼是反覆出現的,並經常和古希臘文化有淵源關係並進行現代轉化的「母題」。教學還引導學生注意分辨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解釋,是說服,娛樂,還是啟迪他人。比較有挑戰性的作業包括對莎士比亞的一首十四行詩進行結構和主題的分析。
這些教學內容傾向於使學生宏觀地了解寫作的過程和某些規律,學習如何明確地判斷一個作品的主題,評估作者的目的及使用的技巧。我在輔導的過程中也告訴孩子,美國小說和電影《愛情的故事》裡那種兩人相戀,其中一人不幸逝世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母題」(在中國電影中可以讓人聯想到香港電影《新不了情》和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這種早期訓練和大學階段對「創造性寫作」的持續研讀,有助於成了影視編劇和小說家的成年人理性地寫出人物設置和情節衝突合乎邏輯,又符合大眾心理的故事來的。
美國歷史的教學從北美大陸最初的居民開始,注重他們和環境的互動關係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演變,在講美國獨立戰爭時說明整個革命和立國的過程充滿艱難和矛盾,是一個複雜的不斷博弈過程,並說明美國憲法的意識形態基礎是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的國父建立了一個結合聯邦主義和共和主義,並通過制定憲法建立一個分權制衡的政府,但即便在制憲以後,在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之間仍然存在政治觀點的分歧。
正如英語教學強調說出一部作品是「如何」寫出來的,歷史教學除了基本事件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側重說明歷史著作「如何」寫,以及歷史研究「如何」進行,即專業史學工作者熟知的「歷史編纂學」。有一篇作業要求學生判斷一個 「非虛構作品」是否可以作為了解歷史的資料來源,並提示學生注意三個標準:有效性,可信度,以及有無旁證。另一篇作業要求學生思考,為什麼兩個作者研究同一個史學課題會得出的不同的結論,以及作者本人的立場和觀點會如何影響著作的結論。
對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的區分是我們在大學裡常常對學生進行的教學內容,但我接觸到初中二年級的課程才發現,美國人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講解了。當然,大學階段在重新學習了這個部分以後最重要是把兩者,以及對不同的二手資料作者的不同闡釋的辨析都有效地整合進自己的論文寫作中。
我們所在學區使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依賴這家位於西雅圖的公司開發的課程內容和作業,沒有老師的講解可算是一個缺憾,但是對於沒有經歷過美國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移民來說,以父母的身份督促和幫助學習,在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也可以窺見美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特點。
排除我不熟悉,也難以比較的數學科目,我並不認為美國的初中教育質量低下或內容激進左傾,也不認為就比不上中國國內的基礎教育(在疫情之前的學校教育中,也從來沒有聽孩子說老師有任何偏離主流價值觀的具體言論,但他確實學到了多元和包容的根本精神)。相反,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和思維訓練是值得國內和華人父母借鑑的。有人發出過為何美國基礎教育一團糟,高等教育發達的疑問。在我看來,這個矛盾並不存在,因為即使從邏輯上說,一個國家也不可能有毫無根基,空中樓閣的優質高等教育,另外,基礎教育質量大概也不能只靠數學教育的難度來衡量。
本文轉載自「教育思想網」,作者伍國。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教育思想網;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