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有一個名詞悄然地走進了我國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這個名詞就是由學者錢宏倡導的「共生理念」。錢宏先生用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哲學家的智慧,致力研究「共生哲學」、推行「共生理念」,在著有《中國,共生崛起》、《共生宣言》的同時,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以「美麗中國,五位一體,生態統領,共生為魂」為主題的全球共生論壇。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共生理念」的實踐。最近,我牽頭組織了8位知名博客到有著「中部第一縣」美譽的湖南省長沙縣採風,所見所聞所感,大家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個共識:長沙縣已經在踐行「共生理念」,換句話說,長沙縣的發展模式彰顯「共生理念」,在許多方面已經讓人們看到「共生」下的大美中國的芻型。
按照錢宏的詮釋,「共生理念」主要指:在全球化的實踐土壤中,以多元互補、利益相關、彼此平等為基礎,以全球共生系統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相互依賴、互惠共存、全面和諧的關係為主要內容,以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為根本價值取向的新理念。「共生理念」的推行必將摒棄「水火不容」「兩不相共」的對立思維和「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鬥爭哲學。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表述「共生法則」、「共生關係」、「共生智慧」、「共生價值觀」,便是「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
在自然界,「共生」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我們在長沙縣金井鎮的動物標本園看到了一頭背上佇立著一隻鳥兒的河馬,便是典型的「共生」現象。常棲息在河馬和犀牛背上的鳥兒叫犀牛鳥,它與河馬和犀牛有著相互依存、共生共享的關係,原因是河馬和犀牛犀牛的皮膚雖然堅厚,可是皮膚皺褶之間卻又嫩又薄,一些體外寄生蟲和吸血的蚊蟲便趁虛而入,從這裡把它們的口器刺進去,吸食河馬和犀牛的血液。河馬和犀牛又癢又痛,可除了往自己身上塗尼能多少防禦一點這些昆蟲叮咬外,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來趕走、消滅這些討厭的害蟲。而犀牛鳥正是捕蟲的好手,它們成群地落在河馬和犀牛背上,不斷地啄食著那些企圖吸犀牛血的害蟲,河馬和犀牛渾身舒服,自然很歡迎這些會飛的小夥伴來幫忙。犀牛鳥則在河馬和犀牛的身上享受著張口就來的美餐,二者互惠互利,共生共享。在人類社會,「共生」現象同樣是舉目可見。敦煌壁畫《三兔蓮花飛天》中「三兔共耳」,故宮博物院的《一團和氣》,古代民間廣為流傳的「四喜娃娃」等等,都是一些「共生」圖形,它提供給人們的是通過中和,達到和諧共生的審美特徵。而在長沙縣,我們看到的是政府與群眾、官員與百姓、體制內與體制外共創和諧、共享成果、共謀發展的情景,也可以看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她傳遞給人們的是和諧與快樂沉浸在心靈的審美體驗。
近年來,長沙縣委縣政府乘改革開放之東風,帶領全縣人民依託區位優勢搶抓機遇、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求真務實,推動著經濟的跳躍式發展,2012年,該縣居全國百強縣第13位,已連續5年穩居「中部第一縣」寶座。長沙縣恪守「幸福與經濟共同增長、鄉村與城市共同繁榮、生態宜居與發展建設共同推進」的發展理念,在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同時,把民生改善作為執政為民的重中之重,將發展成果更好地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穩步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一項項民生政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大幅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實現在加快發展中和諧共享,書寫出一份份沉甸甸的「幸福答卷」。長沙縣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事業,踐行政府對民生福祉的承諾,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長沙縣開創自己的「善政」與「良治」,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真實感人、和諧共生的民生畫面: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並軌,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農民免費門診、被徵地農民全部轉入城鎮職工社保體系,讓老百姓解除了後顧之憂;管道天然氣、數位電視、無線網絡覆蓋星沙城區,供水、供氣、汙水處理、數位電視、公共運輸「五網下鄉」,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全面推行治安網格化管理,建立覆蓋縣城及19個鄉鎮集鎮的電子防控系統,使老百姓更具有安全感;全國首建的「幸福家園」農民工廉租房、在省內率先實施的革命先烈後代困難家庭幸福計劃、每年向貧困戶發紅包等舉措,讓容易被社會遺忘的群體有了幸福感;生態扶貧移民工程,為地處偏遠之地的農民排除了通往幸福之路的障礙...... 在榔梨鎮、金井鎮和開慧鎮等湖南省統籌城鄉發展示範鄉鎮,人們所見到的是風景秀麗、清新幽雅的田園風光;鍾靈毓秀、民風淳厚的土物人情;城鄉共生、共榮、共享,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和諧圖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在這裡呈現出獨特的和諧共生之美。
「共生理念」是一種哲學視角下的自然與人文關係和諧即和睦相處、諧平共生的哲學思維,也是一種睿智而有遠見的執政思維。「和」與「諧」二字看似具有共同的意義,實際上卻有所區分。「和」有平等地面對面商討、議事、談判之意;而「諧」則是諧調、統一、共處之意。由此可見,在當今社會,和諧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利益基礎之上,人與人之間、人以自然之間、人與自己之間的三重和諧與友愛。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穩定是民生之盾……長沙縣的執政主官,攜領社會責任將民生擺在第一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老百姓,倡導的正是與「共生」相伴的普及健康、簡約、高尚、可持續幸福而富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在實現共生下的大美中國的建設夢想中,長沙縣委縣政府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願長沙縣朝著「共生共享」的方向走得更遠!
湖南長沙 羅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