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的發展模式彰顯「共生理念」

2020-10-18 羅修雲

  曾幾何時,有一個名詞悄然地走進了我國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這個名詞就是由學者錢宏倡導的「共生理念」。錢宏先生用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哲學家的智慧,致力研究「共生哲學」、推行「共生理念」,在著有《中國,共生崛起》、《共生宣言》的同時,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以「美麗中國,五位一體,生態統領,共生為魂」為主題的全球共生論壇。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共生理念」的實踐。最近,我牽頭組織了8位知名博客到有著「中部第一縣」美譽的湖南省長沙縣採風,所見所聞所感,大家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個共識:長沙縣已經在踐行「共生理念」,換句話說,長沙縣的發展模式彰顯「共生理念」,在許多方面已經讓人們看到「共生」下的大美中國的芻型。

  按照錢宏的詮釋,「共生理念」主要指:在全球化的實踐土壤中,以多元互補、利益相關、彼此平等為基礎,以全球共生系統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相互依賴、互惠共存、全面和諧的關係為主要內容,以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為根本價值取向的新理念。「共生理念」的推行必將摒棄「水火不容」「兩不相共」的對立思維和「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鬥爭哲學。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表述「共生法則」、「共生關係」、「共生智慧」、「共生價值觀」,便是「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

  在自然界,「共生」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我們在長沙縣金井鎮的動物標本園看到了一頭背上佇立著一隻鳥兒的河馬,便是典型的「共生」現象。常棲息在河馬和犀牛背上的鳥兒叫犀牛鳥,它與河馬和犀牛有著相互依存、共生共享的關係,原因是河馬和犀牛犀牛的皮膚雖然堅厚,可是皮膚皺褶之間卻又嫩又薄,一些體外寄生蟲和吸血的蚊蟲便趁虛而入,從這裡把它們的口器刺進去,吸食河馬和犀牛的血液。河馬和犀牛又癢又痛,可除了往自己身上塗尼能多少防禦一點這些昆蟲叮咬外,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來趕走、消滅這些討厭的害蟲。而犀牛鳥正是捕蟲的好手,它們成群地落在河馬和犀牛背上,不斷地啄食著那些企圖吸犀牛血的害蟲,河馬和犀牛渾身舒服,自然很歡迎這些會飛的小夥伴來幫忙。犀牛鳥則在河馬和犀牛的身上享受著張口就來的美餐,二者互惠互利,共生共享。在人類社會,「共生」現象同樣是舉目可見。敦煌壁畫《三兔蓮花飛天》中「三兔共耳」,故宮博物院的《一團和氣》,古代民間廣為流傳的「四喜娃娃」等等,都是一些「共生」圖形,它提供給人們的是通過中和,達到和諧共生的審美特徵。而在長沙縣,我們看到的是政府與群眾、官員與百姓、體制內與體制外共創和諧、共享成果、共謀發展的情景,也可以看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她傳遞給人們的是和諧與快樂沉浸在心靈的審美體驗。

  近年來,長沙縣委縣政府乘改革開放之東風,帶領全縣人民依託區位優勢搶抓機遇、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求真務實,推動著經濟的跳躍式發展,2012年,該縣居全國百強縣第13位,已連續5年穩居「中部第一縣」寶座。長沙縣恪守「幸福與經濟共同增長、鄉村與城市共同繁榮、生態宜居與發展建設共同推進」的發展理念,在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同時,把民生改善作為執政為民的重中之重,將發展成果更好地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穩步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一項項民生政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大幅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實現在加快發展中和諧共享,書寫出一份份沉甸甸的「幸福答卷」。長沙縣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事業,踐行政府對民生福祉的承諾,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長沙縣開創自己的「善政」與「良治」,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真實感人、和諧共生的民生畫面: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並軌,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農民免費門診、被徵地農民全部轉入城鎮職工社保體系,讓老百姓解除了後顧之憂;管道天然氣、數位電視、無線網絡覆蓋星沙城區,供水、供氣、汙水處理、數位電視、公共運輸「五網下鄉」,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全面推行治安網格化管理,建立覆蓋縣城及19個鄉鎮集鎮的電子防控系統,使老百姓更具有安全感;全國首建的「幸福家園」農民工廉租房、在省內率先實施的革命先烈後代困難家庭幸福計劃、每年向貧困戶發紅包等舉措,讓容易被社會遺忘的群體有了幸福感;生態扶貧移民工程,為地處偏遠之地的農民排除了通往幸福之路的障礙...... 在榔梨鎮、金井鎮和開慧鎮等湖南省統籌城鄉發展示範鄉鎮,人們所見到的是風景秀麗、清新幽雅的田園風光;鍾靈毓秀、民風淳厚的土物人情;城鄉共生、共榮、共享,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和諧圖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在這裡呈現出獨特的和諧共生之美。

  「共生理念」是一種哲學視角下的自然與人文關係和諧即和睦相處、諧平共生的哲學思維,也是一種睿智而有遠見的執政思維。「和」與「諧」二字看似具有共同的意義,實際上卻有所區分。「和」有平等地面對面商討、議事、談判之意;而「諧」則是諧調、統一、共處之意。由此可見,在當今社會,和諧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利益基礎之上,人與人之間、人以自然之間、人與自己之間的三重和諧與友愛。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穩定是民生之盾……長沙縣的執政主官,攜領社會責任將民生擺在第一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老百姓,倡導的正是與「共生」相伴的普及健康、簡約、高尚、可持續幸福而富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在實現共生下的大美中國的建設夢想中,長沙縣委縣政府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願長沙縣朝著「共生共享」的方向走得更遠!

  湖南長沙  羅修雲

相關焦點

  • 喚醒「沉睡資源」 長沙縣民宿新模式成標杆
    近年來,長沙縣堅持走「生態民宿」的建設理念,將農民閒置住房改造成民宿,在這山水之間探索出了一條專屬於自己的民宿模式。 喚醒「沉睡資源」 民宿模式成型「我想向大家著重介紹發展於長沙縣本土的一個民宿發展模式——『慧潤』民宿模式,通過企業統一規劃指導,將農民閒置住房改造成民宿,並採取『631』分成模式,農民佔收入60%,企業佔30%,村委會佔10%。既讓村民創了收,也讓村集體有了一個長久穩定的收入。
  • 彰顯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原標題:新華全媒頭條:彰顯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著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館陶縣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自5年前,館陶縣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著力點開闢鄉村振興之路。經過5年的發展,打造了一批以「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為代表的特色小鎮,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探索出以產業為基礎的鄉村全面振興模式。
  • 長沙縣:空港綜保雙翼合體 臨空集團振翅高飛
    紅網時刻8月20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楊婧璜 通訊員 李悅眉)8月17日,長沙臨空產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空產業投資集團」)召開國企改革推進工作動員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長沙臨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集團將充分利用臨空經濟示範區區位交通、航空發展、產業基礎、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五大優勢,圍繞推動臨空偏好型產業集群式發展,形成具有臨空偏好的產業體系,助推長沙縣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臨空產業投資集團由長沙縣空港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長沙綜保投資有限公司整合重組而成。
  • 長沙:夜憩民宿裡詩意棲居
    」持續發酵,一場長沙縣全域範圍內的「民宿+」產業大布局正在醞釀。 2018年10月,「湖南首屆民宿業發展研討會暨全國民宿名家長沙縣品鑑行」在長沙縣舉行,來自省內外的旅遊行業專家、業界大咖、民宿從業者等210人齊聚,共同探討行業趨勢,助力湖南民宿業發展。至此,長沙縣區域化「品質民宿」產業格局的口碑影響力和專業化程度在業界嶄露頭角,贏得了江湖地位。
  • 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成都把「人本化發展先行區、『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 程銘 劉雪蓮:共生安全:國際安全公共產品供給的新理念
    那麼在多極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處理好「主體性與共生性矛盾統一的問題」呢?共生理論認為,「國際社會的國家及其他行為體之間在共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矛盾存在,而這種矛盾性也只能在國際社會共生過程中不斷得到改變」。本文嘗試跳出傳統理論思維的束縛,借用共生理論中共生安全的理念重塑安全公共產品的供給邏輯。
  • 「網紅模式」魚菜共生系統,是搖錢樹還是騙人的幌子?
    說到魚菜共生技術,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點印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火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宣傳魚菜共生系統的短視頻,這背後不乏為商家引流、發展休閒農業的動機。至於魚菜共生系統是不是像視頻裡面描述的那麼神,能不能賺大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2019長沙縣第二屆「齊辰杯」幼兒足球趣味賽舉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5日訊 14日至15日,2019長沙縣第二屆「齊辰杯」幼兒足球趣味賽在長沙縣齊辰足球舉行。比賽共吸引15支代表隊、近130名足球小將同場角逐。活動現場活動現場活動現場本次活動由長沙縣齊辰體育俱樂部主辦,長沙縣青果果幼教集團、金色梯田藍山郡幼兒園、匯一佳幼兒園、湖南湘信院附屬幼兒園和艾樂輝煌國際城幼兒園協辦,新湖南·體育頻道支持。
  • 落戶長沙縣!長沙市雅禮田漢實驗學校來了,地址在……
    長沙縣又將新增一所好學校! 長沙縣人民政府、長沙市雅禮實驗中學、長沙華實領峰置業有限公司三方籤訂合作辦學協議書。發揮三方優勢,促進長沙縣優質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充實。
  • 共生理論下高職院校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對稱性互惠共生模式的穩定性最強,各共生單元之間的實力均衡,各共生單元處於最佳的共生狀態中,各自的優勢高度互補,利益高度耦合,信息和能量都達到最高效率的狀態。3.共生環境。共生關係並不是在真空的環境中產生的,而是共生單元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而相互作用所產生和發展的。在生物系統中,共生環境一般指物種生存所必須的大氣、水、土壤等。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綠色發展方面,《建議》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這就為新時代的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時代要推進綠色發展,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要點。  一是理念先行,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人因自然而生,人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靈魂
    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新發展理念的邏輯機理和實現路徑》(田學斌著)一書,就是緊扣發展的「時代之問」,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圍繞新發展理念產生的時代背景、深刻內涵、理論品格和實現路徑所作的深入思考和闡釋,書中的觀點和見解,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新發展理念所蘊含的問題意識、時代價值、世界意義和人類關懷,更好地凝聚起新時代發展共識提供了思想理論上的借鑑和實踐參考價值。
  •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該類企業實施的品牌發展戰略,它按照公司+漁農戶這一產業化模式組織生產,為輻射帶動更多的漁農戶發展魚菜共生,它們率先在其養殖基地辦點示範,諸如優選場地,營造生產設施,優選養殖魚類和栽培蔬菜品種,制定養殖技術標準和生產流程,在經濟效益導向下,許多漁農戶也嘗試運用該模式發展漁業和蔬菜生產。目前,該類模式佔60%。2、作為休閒行業,該模式被運用到觀賞性養殖之類產業中。
  • 長沙縣入圍2020年度中國鄉村旅遊發展名縣(區)
    其中,長沙縣入圍2020年度中國鄉村旅遊發展名縣(區),快一起來為家鄉長沙縣投票吧。據悉,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中國報業協會、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指導,中國旅遊報社、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支持的「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將於今年12月24日至26日舉辦。
  • 濟寧:汶上縣開啟生態農牧閉環發展PAP新模式
    汶上縣是傳統農業畜牧業大縣,聚焦攻關農牧產業生態循環發展課題,逐步探索出「種植業(Plantation Industry)、養殖業(Animal husbandry)融合,國家政策項目(Projects)補鏈」的生態農牧閉環發展PAP新模式。
  • ...長沙設計藝術周舉行,湖南多名設計師探討「設計為民 相融共生」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之稱。如今,在長沙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長沙城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更新,需要更多的血液來參與和創造!為此,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組織發起了2020首屆長沙設計藝術周,據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桂賽介紹,設計周的初衷是為了讓設計跟市民、設計師、生活關聯更緊密,因此設計周的主題為「設計為民,相融共生」。
  • 從「知」到「造」 融創以「共造者」之姿與湖湘美好共生
    從「知」到「造」融創以「共造者」之姿與湖湘美好共生「融創湘見未來」——2019融創湖南品牌暨長沙新品發布會現場。長沙融創會展上東區項目效果圖。■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 卜嵐共生共融 深耕湖湘為城市銘刻美好作為「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融創一直在與城市共生、共融、共創。
  • 江西吉安新幹:「魚菜共生」模式 一田兩用一舉兩得
    江西吉安新幹:「魚菜共生」模式 一田兩用一舉兩得2016-09-19 08: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姚高根告訴記者,「魚-菜共生」,不施肥,不打藥,魚塘水面上空心菜、水芹菜等水生蔬菜長得綠油油;常年不用下藥「改水」,水中富營養物質也不會超標,魚兒長得快品質又好。這種種養模式既降低了養魚的成本,增加了蔬菜收入,又減少了養殖汙染,保護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大洲養魚場共有親本和苗種標準化繁育池150畝。今年姚高根在其中4個魚塘中種植了總面積800平方米的空心菜。
  • 湖南益陽市南縣縣人大審議稻蝦產業發展報告
    ,會議由縣人大主任劉安樂主持,縣畜牧水產局長高文&nbsp斌代表縣政府作了稻蝦產業發展報告,縣長黃育文、副縣長孟祥勝、王裔,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明劍、易桂芳等參加了會議。南縣垸內湖泊眾多,水土肥沃,資源豐富,是發展小龍蝦養殖的理想之地,通過10多年對稻蝦共生種養模式的苦心摸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稻蝦共生」產業發展經歷了的「稻田寄養」、「稻蝦輪作」和「稻蝦共生」三個階段。2015年南縣&nbsp「稻蝦共生」技術基本成熟,主推「一稻一蝦」、「一稻雙蝦」和「一稻三蝦」三種模式。「一稻三蝦」是春季蝦苗,夏季食用蝦和秋季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