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周刊數字報-親子教育必須向親職教育轉變

2020-12-22 新民晚報數字報
  解決育人問題關鍵是什麼?

  顧曉鳴:關鍵在於找準育人的核心位置,這個核心位置在家庭和家長這裡。當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應該更多地自我反思,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或把責任全推向學校、推向社會,教育才會有成效。

  問題家長產生了問題孩子。

  顧曉鳴:對。教育孩子是家長、家庭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和責任。一旦孩子出了問題,我們首先要改變的不是我們的孩子,首先要解決我們父母自身的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孩子教育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你提出了親子教育要向親職教育轉變。這觀點有意思。

  顧曉鳴:臺灣大概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進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家長為了拼經濟,把孩子託付給老年人。現在臺灣的一些問題,依我看,實際上是源於那個年代家庭教育大面積的缺失。孩子如果長期脫離父母之後,情商的培養很有可能缺失,長大之後靠學校教育去培養人格便很難成功。所以,親子教育必須向親職教育轉變,年輕的父母要親自教養孩子,不僅要養,還要教,還要學習家庭教育。

  現在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感到非常棘手,就把他送到寄宿制學校,這方法可取嗎? 

  顧曉鳴:我個人不太認可這種做法。我的孩子是比較順利地度過了應試教育的階段,很多人就希望我辦一個學校,把孩子交給我。從理論上講,可能我辦這樣的學校,要賺錢的話很容易。但實際上,我反對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教育的責任不是一個學校能夠承擔的,教育必須要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如果你把這個基礎撤掉的話,僅僅寄全部希望於學校,成功的概率是相當低的。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孩子和家長一起拼,一起向上努力,一起去成長,這樣對孩子才是終身的,才是負責任的。劉偉 宋旭輝

相關焦點

  • 親職教育縫補親子溝通縫隙
    本報訊 (通訊員 胡文涵)為更好地發揮家長對「迷途少年」的「引路人」作用,進而促進涉罪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和家庭,近日,崇陽縣檢察院聯合鹹寧市靈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對4名監督考察期內的被附條件不起訴人及其監護人開展親職教育活動。當日,2名正處於取保候審期尚未作出處理決定的涉罪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也參與了此次活動。
  • 親職教育課堂
    親職教育被稱為家庭教育的主導教育,它涵蓋了父母的自身教育與父母對子女教育兩大範疇的教育素質內容,它是立足於親子關係基礎上的對家長實施的家長職能與本分的教育。親職教育是終生的功課,因為在家庭每一階段,親子關係面臨的挑戰不同,親職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
  • 什麼是強制親職教育?
    法妞網友諮詢:什麼是強制親職教育?李豐律師解答:說起親職教育,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所謂親職教育,就是一門教育父母如何成為合格、高效父母的課程。而強制親職教育,則是一種專業知識的強制輸入,更是一種法治意義上的提醒與棒喝。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為合格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三觀、處理問題態度與方式等對孩子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產生影響和示範,而這種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親職教育會是教育投資的下一個痛點嗎
    親職教育的重要時期是孩子處於學齡前的時候,因為此階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改變父母各種不正確觀念,包括對學校的評價標準、對教師期望以及對子女的成就期望等。2.獲得並掌握撫養和教育子女的知識與技能。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新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等。
  • 親職教育
    近日,參加完由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檢察院組織的親職教育後,李女士自責不已。不久前,李女士的丈夫王某因猥褻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與李女士共同生活的3年裡,王某對李女士11歲女兒的侵害也持續了3年。  為防止因父母失職而使孩子誤入歧途或遭受侵害,2018年開始,新城區檢察院把親職教育納入檢察工作環節,聯合呼和浩特市婦聯,對涉案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及其家庭進行心理評估和疏導工作的全覆蓋。  經過有針對性地教育後,李女士主動配合將事件對女兒的傷害降到最小。檢察人員為孩子指定了法律援助律師,申請了被害人專項救助,並聯繫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指導。
  •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9月10日《檢察日報》第5版: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新學期伊始,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檢察院
  • 背靠萬億市場的親職教育,乍暖還寒,入春有時?| 曉勢
    國內中產雙職工家庭的增多導致原本由父母、尤其是以「家庭主婦」為主導的傳統兒童撫養已褪色,由單一餵養轉變為多方位教養。更為重要的是,新生代父母的育兒理念發生重大轉變,他們並不崇尚棍棒教育,更傾向於接受專家建議,希望下一代能得到更科學的教育啟蒙。消費觀念的升級,使親職教育大有可為。
  • 株洲天元檢察:「親職教育」課堂喚醒沉睡的家庭關係
    親子教育課現場。紅網時刻株洲10月14日訊(通訊員 黃小平 溫娟)10月11日,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開展「家長課堂」親職教育活動,並邀請湖南省高校十佳心理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老師曹昀,為十餘名涉罪未成年人家長上了一堂關於處理家庭關係的親職教育課。
  • 親職教育,教你「如何為人父母」
    「未成年人犯罪與其家庭監護缺失、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密切相關。」2月24日,北京海澱法院紀檢組組長範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第一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犯罪應負直接責任。即使是未成年犯被宣告非監禁刑或刑滿釋放後,父母能否認識到自身在履行教育、監護職責上的誤區,進而轉變錯誤的教育方式直接關係到子女能否重回人生正路。 範君主管未成年人審判工作。
  • 3種思維方式,提升「親職教育」的內驅力,讓你成為教育專家
    目前在全國推行父母資格考核不太現實,不過,其中蘊含的態度,即我們應該重視對家長的教育,是應該肯定的。其實,這還有個術語,叫"親職教育"。什麼是"親職教育"?親職教育指協助為人父母或將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職責,提供有關兒童青少年發展的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態度,以使其扮演稱職父母的教育過程。
  •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本次親職教育主題沙龍活動旨在重塑家庭關係、消弭代際矛盾、幫助父母與孩子更好地了解對方。同時,未檢檢察官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法治理念和公益訴訟理念傳遞給了在場的每一個大人和小孩。   在未檢檢察官的帶領和講解下,大家先參觀了該院未檢辦案區、心理諮詢室、宣洩室、12309檢察服務中心,對檢察職能有了初步了解。
  • 用親職教育讓「不著調」的家長「著調」
    四川檢察機關調研發現,低齡未成年人犯罪中存在監護缺失或缺陷的家庭超過62%。四川省檢察機關自2015年起探索「強制親職教育」工作,讓不合格的父母「回爐再造」。檢察官表示,相關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並非一帆風順,除了需要立法支撐,還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8月27日 工人日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或教育不到位的家庭。「熊孩子」頑皮、頑烈的特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養成的。
  • 成都率先試點強制親職教育
    成都晚報記者10月28日從強制親職教育與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研討會上獲悉,成都檢察機關自2016年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開展強制親職教育工作以來,已對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開展128次強制親職教育課程,有效彌補家庭創痕,增進親子溝通,為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四川:推廣親職教育「成都模式」
    據統計,2016年以來,成都市涉罪未成年人與未成年被害人中,來自單親家庭、繼親家庭以及父母不和家庭的佔41.6%,不與父母共同生活、脫離家庭監護的佔47.6%,放任、溺愛、打罵體罰等教育方式不當的佔78.8%。
  • 首屆親職教育論壇召開 專家教你如何做爸媽
    此外,來自美國的兩位嘉賓給觀眾們帶來了親職教育的「異域風情」。眾多知名的教育專家、學者集聚在此,就全球化時代的親職教育,各抒己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各位專家通過對國內外親子文化的比較、暢談親職教育的重要性、把脈成功生養教的必要性,豎起了親職教育的新一輪風向標。 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父母更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能與國際接軌。美國的兩位專家向觀眾們傳遞了西方的「親職教育「理念。
  • 國際家庭日親職教育專題講座
    日前,在第25個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為提高全社會對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和睦、幸福和進步,海澱法院與海澱寄讀學校攜手,共同舉辦國際家庭日親職教育講座活動,海澱法院未審庭副庭長曹曉穎受邀到海澱寄讀學校,為該校學生的80餘名家長以《與孩子共成長》為題講授親職教育課。
  • 四川成都試點強制親職教育,家長不接受教育或被拘留
    據了解,對於多次拒不參加強制親職教育的家長,公安機關可根據情節給予警告或5日以下拘留;後果嚴重或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啟動立案程序。公權力間接幹預家庭監護,「監護幹預實踐創舉」「親職教育」的概念來自於德國,意思是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作為一項專業要求極高的職業來看待。
  • 強制親職教育 江蘇三類「熊家長」將「回爐」再造
    據介紹,強制親職教育以單獨輔導、家庭輔導、團體輔導的形式開展,採取課堂教學、實境教學等方法。其內容主要包括:教育、幫助監護人培養未成年人法律素養和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教導監護人有效的溝通方式,引導其改變不當的教養方式;協助監護人加強對未成年的心理輔導,促進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養成;指導監護人重塑良好家庭關係。
  • 「蒲公英」項目|開展親職教育 提升主題服務
    6月23日下午,由呼市婦聯實施的內蒙古自治區婦聯「蒲公英」婦女兒童權益服務項目——「守護草原半邊天」普法宣傳創新服務項目在回民區環河街街道阿吉拉沁社區,舉辦了以「親職教育」為主題的婦女親職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坊。來自街道社區的婦聯幹部、陪讀媽媽、低保家庭婦女及社區婦女群眾近40人參加。
  • 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及策略
    成千上萬的家庭面臨著育兒難、育兒煩的困境,家長們也開始檢視和反思自己在育兒方面存在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指出,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當下,構建有效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為學前兒童家長提供長期、專業的指導,這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