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新東方成長中心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早在去年9月成長中心項目已經在大連開始試運行。此舉意味著在未來新東方將加大投入力度,將此塊業務做好。成長中心聚焦於家庭教育,依據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研發出了家長測評工具,讓家長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
在關注孩子全面成長的過程中,對家長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認為孩子的成長環境三分在學校,七分在家庭。「親職教育」的推進很有必要。
親職教育就是對父母實施的教育,通過加強或改變父母的教育觀念,使父母獲得撫養、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能,簡言之就是「怎樣為人父母「的教育,屬於成人教育範圍,這一概念來源於德國。
親職教育的重要時期是孩子處於學齡前的時候,因為此階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改變父母各種不正確觀念,包括對學校的評價標準、對教師期望以及對子女的成就期望等。
2.獲得並掌握撫養和教育子女的知識與技能。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新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等。
親職教育現狀如何
「親職教育」是西方諸國上世紀三十年代所倡導的理念,也被稱為家長教育或者父母教育,在美國、英國等都有較完備的親職教育體系,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區親職教育水平也較為先進,但我國內地的親職教育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
英國在1997年白皮書中首次提出家長參與策略—「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主要針對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確保孩子們擁有堅實的教育基礎。這個策略包括三部分:1.為父母提供信息2.讓父母發聲3.鼓勵家長與學校建立夥伴關係。除去政府政策方面,一些家長早就積極投身到加強孩子發展和教育的進程中,這些自發的活動採取了多種形式進行家庭學前教育,包括「育兒良方」(提供良好技能、價值觀、態度和自我意識的基礎)等。
育兒項目可以提高父母的管理技能,建立健康的家庭關係,提高孩子社會、行為和認知發展和健康。比利時的「育兒商店」旨在為一系列父母育兒機制提供一站式的「商店式」支持。其中涉及育兒課堂,家訪,演講和本地社區的諮詢服務。專業人員和有能力的志願者都會為此提供一系列的幫助,目前這些「育兒商店」已經在降低家庭壓力和減少家庭困難上取得了初步成果。
據德國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60%的家長傾向於參加以孩子為中心的在學校進行的非正式活動
親職教育進入機構視野
國人在親職教育方面的意識在不斷提升,據東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有76.4%的家長認為自己需要接受家庭教育知識培訓。2017年5月,杭州上城首創「星級家長執照」學習平臺,這是一個一站式家長教育平臺,面向的是0-15歲的孩子父母,讓父母們也能做到 「持證上崗」。
打開微信,關注「星級家長執照「,輸入孩子的年齡段,登記註冊,便可開啟考證之路了。上城區教育局長項海剛表示希望家長從孩子出生之日起,甚至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能給他們提供親子養育方面的服務。搭建家長教育平臺,倡導明責任、樂學習、會傾聽、常陪伴的好家長理念,推進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此舉為系統化家庭教育的構建與實施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一時間讓家庭教育備受矚目。
緊接著在2018年5月3日,「浙江家長學校」宣布上線,該平臺是一個公益性網站,旨在發布家庭教育政策和動態,匯聚優質資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開始將目光聚焦在親職教育上。
成立於2015年的綠橙教育,致力於打造全新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體驗。其將於今年推出一款面向家長的線上幼教平臺,幫助家長提高教育0-6歲幼兒的能力。綠橙教育於今年3月份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沒有透露,投資方為鼎輝投資。
親職教育企業有養傳媒,是一站式成長教育內容平臺,平臺主要瞄準0-12歲孩子的父母。2016年天使輪融資數百萬;2017年Pre-A輪融資數千萬,投資方為真格資金;2018年1月,獲6000萬A輪融資,投資方為雙湖資本。目前總融資額約為9300萬元。
產品有耐撕爸媽—有養與騰訊視頻共同打造的中國首檔育兒觀點秀;周洲有「養」—中國首檔育兒成長類直播秀,以場景化直播為定位,走遍世界看不一樣的成長方式;有養100秒—有養團隊打造的一款育兒知識科普類節目,快問快答,解答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前文提到的新東方成長中心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推出了《父母教育風格診斷》工具。此外,成長中心還研發出「父母成長訓練營」,旨在讓更多的家長找到教育孩子的原則和方法,激活自身的成長意識和動力。未來新東方會開發一系列的線上家庭教育體系課程,讓家長根據測評結果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
親職教育市場規模可觀
目前國內大部分家庭都是1-2個孩子,同伴的減少和父母的嬌慣使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都成為讓父母頭疼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的養育得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則會大大降低。
新生兒在2014-2016年間呈上升趨勢,雖然在2017年有所下降,但因為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市場規模依舊可觀。
更為重要的是新生代父母的育兒理念發生重大轉變,他們並不崇尚棍棒教育,更傾向於接受早教專家的專業性建議,希望下一代能得到更科學的教育啟蒙,由單一餵養轉變為多方位教養。消費觀念的升級,使親職教育大有可為。
本文轉自藍鯨教育,作者許林豔,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