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出生開始,就要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
為了升學,我們要經歷中考、高考、考研。
為了更好的工作,我們需要考各種資格證書。
為了生活更加便利,我們需要考駕駛證等等。
唯獨有一點很奇怪,為什麼成為父母卻不用考試呢?甚至是都不用學習任何知識,莫名其妙就變成了父母,認為孩子的教育交給學校的老師就行。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你真的會當父母嗎?
對於父母這個身份或者是職業,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接受上崗前的培訓便直接進入角色或養育工作中去。這也是一個終身的職業,不論我們是否喜歡是否接受。撫育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面臨著諸多自己從未涉獵過的知識和問題。會讓我們手足無措。會讓我們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會有很多問題也會讓我們產生焦慮。那麼如何做好父母這一職業呢?我們在成為父母后或者準備成為父母之前我們該為自己準備哪些知識儲備,再接受一些什麼樣的教育呢?說實話父母這個職業,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相對於孩子,其實父母同樣需要教育和知識的補充。教育和撫養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只有懂得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的未來,只有明了了孩子的各個發展階段,以及各個階段的任務,我們才能協助孩子抓住他們發育的敏感期與其一同探索。在他們能力提升最快的時期給於適當的輔助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在這裡就簡要的介紹一下親職教育的相關知識。
親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培養正確教養子女的態度,增進有效教養子女的知識技能以及改善親子關係。
臺灣學者林家興認為良好的親子教育,應以父母管教子女的生活經驗為主要內容。任何遠離父母,教養子女經驗的理論和教材都應該避免。隨著子女年齡的不同教養問題的種類不同,親職教育的內容也應有所調整。這也意味著父母要在實踐中學習和探索。
親職教育應該是每一個父母都需要參加體驗的學習過程,是屬於心理衛生的初級預防。臺灣學者林家興認為孩子如果有情緒與行為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惡化,通常和父母的管教態度與親子關係有很密切的聯繫,親職教育的主要功能便是要幫助參加學習的父母覺察到這種關係,使父母深刻明白自己是如何的影響子女的情緒人格發展,以及自身情緒人格的特點是怎樣影響自己的。通過父母的自我反省與改變,達到有效幫助子女的目標。
親職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術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態度的學習與情緒的管理,成功的親職教育體驗應該包括三種重要的學習內容。一是認知的學習,二是技能的學習,三是情感的學習。教養子女不僅有賴於正確的知識和適當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培養和重建。成功的親職教育不僅幫助了父母幫助了子女更幫助了整個家庭。
所謂親職教育就是把父母養育子女作為一種職業,這種職業跟其它許多職業一樣是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的,正因為如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進行親職教育是必然的。
這就好比要做好一個合格的司機,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才能上路,如果一個沒有經過培訓的司機就去開車,這是聞所未聞的。不合格的司機帶來的是車毀人亡。而一個不合格的父母呢,帶來的卻是損害一個人及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補償不了孩子教育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孩子的培養是一次性的,一但長成連改錯的機會也是沒有的。在培育孩子上面,父母一定要盡心盡力。這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人生的幸福,也關係到整個家庭的未來。
要做好一個合格的父母,親職教育這一課必不可少。這時付出一份心力,將來獲得的定是十份的回報。春花秋實,應季而行。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從父母的自我教育(親職教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