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職父母強制接受線上親職教育

2020-12-25 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姚改改

□ 王良辰

失職父母強制接受親職教育!5月29日,浙江省台州臨海市婦聯與檢察院聯合主辦的「強制親職教育」線上平臺正式上線,對教育失當的父母及遺棄、虐待未成年子女的父母,開設親職課堂,強制接受親職教育。

這是全國首個「強制親職教育」線上平臺,也是臨海市婦兒工委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在建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協同工作機制》後又一次落地探索。

家長真的了解孩子嗎?

「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你知道嗎?你關注過他其他方面的情況嗎?他抽菸你知道嗎?他平時都和誰玩你知道嗎?……」

面對檢察官一連串的提問,朱某的父親有點不知所措,也不知該如何回答。據朱某父親說,他在外地做生意,家境還不錯,平時兒子要零花錢也都給。他怎麼也想不通,兒子怎麼會去偷東西。

朱某,男,17歲,2020年因涉嫌盜竊被公安機關移送至臨海市檢察院審查起訴。

「我和小傑、小慧他們一起拿的。當時覺得好玩,想弄點零花錢花。中學生喜歡把手機什麼的放在電動車車座下面,我們趁人不在,就把東西拿走。」朱某告訴檢察官。

朱某剛上職業中專沒多久,便覺得上學沒意思,後來乾脆曠課在家。為了這事兒,父親打過他,也罵過他,但都收效甚微。無奈之下,父親聯繫了在上海開店的親戚,讓朱某到親戚的店裡打工。打工期間,朱某認識了小傑和小慧。因為疫情影響,朱某和小傑、小慧一起回到臨海,並一直在其他學校附近閒逛。

「你爸爸知道你回臨海以後都在幹什麼嗎?」檢察官詢問道,「不去上學,也不工作,你準備以後都這樣下去嗎?」

「我爸爸也就是周末回家,不怎麼管我。他給我那點零花錢,和朋友們吃吃喝喝幾天就沒了,根本不夠花。」朱某說,「天天網吧玩遊戲,其實也挺無聊的,我也想過要回去上學。」

然而,對於兒子朱某的這些心理變化,父親卻並不知曉。

多少父母不懂家庭教育?

在與朱某的談話中,檢察官了解到,朱某的父親找不到適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渠道,想多問問,只換來冷冰冰的三個字——「不知道」。出了問題,除了打罵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未成年人犯罪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家庭教育缺失是一個主要原因。」臨海市第六檢察部主任、員額檢察官、市婦聯維權兒少部兼職副部長徐文君說,「朱某的犯罪情節雖然輕微,但如果我們僅是簡單地依法對他作不起訴處理,家庭教育問題不解決,他很有可能會再犯,這有違我們工作的初衷。」

一直以來,臨海市檢察院都在思考如何把未檢工作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據統計,當地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缺乏科學家庭教育知識的家長超九成。

「一般的家庭教育效果無法顯性、無法量化。我們想通過一種方式,找到一個切入點,能夠讓家長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關鍵作用,從而真正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築牢家庭教育這條防線。」臨海市婦聯主席黃曼影說。

如何把家庭教育融入未檢工作中?臨海市檢察院、市婦聯決定做一次有益的嘗試。兩部門聯合會籤的《關於建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協同工作機制的十條意見》中,特別設定了親職能力評估和強制教育機制。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審理過程中,根據需要可以開展親職能力評估,並根據評估情況為其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對教育失當的父母及遺棄、虐待未成年子女的父母,開設親職課堂,強制接受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積分制如何讓家長學會溝通?

從5月29日起,打開「臨海檢察」和「臨海市婦聯」微信公眾號,有一欄醒目的「親職課堂欄目」,打開這一欄目可以看到,大約有十餘條檢察幹警、婦聯幹部自己錄製的親職教育視頻。

視頻內容有的是幹警自己教育子女的感受,有的是大家從書本和網絡上找到的關於親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內容,還有的是臨海市婦聯「守護心田」婦女兒童心理援助項目提供的家庭教育的內容。「我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精心篩選,針對家長與未成年子女,特別是青春期的未成年子女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都一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徐文君說。

據悉,該欄目已開始運行。涉罪未成年人家長實名登錄系統後,通過觀看該欄目下的親職教育視頻,並回答相關問題,進行測試,獲得相應的積分。臨海市婦聯通過系統後臺記錄這些家長的觀看、答題分值,形成統計報表,蓋章確認後交檢察院未檢部門查驗,與涉罪未成年人犯罪情節、悔罪態度、監護狀況等一起作為量刑考量。

目前,朱某的父親也觀看了相關視頻,並獲得了相應的積分。在檢察官依法對朱某作出不起訴決定後,他感慨地對檢察官說:「以前跟我兒子溝通的時候,我沒有注意方式方法,導致他有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跟我講。兒子的人生路還很長,我看了、學了以後,會試著用視頻中提到的方法跟他聊聊天、談談心。」

「我們希望,這些涉罪未成年人的家長通過學習,能夠知道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知道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徐文君說,「同時,這個欄目也在臨海市婦聯的微信公眾平臺同步上線,以期更多人關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兩少年涉嫌故意傷害罪 父母失職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檢察官召集兩名涉罪未成年人及父母到縣檢察院接受教育培訓。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陳鳳秀 通訊員 陳璐)8月3日,涉罪未成年人朱某、韋某由各自父母帶著來到了陸川縣人民檢察院。當日,檢察官對兩名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進行強制親職教育,而兩名涉罪未成年人則接受心理教師的心理輔導。兩少年故意傷害他人致人重傷6月12日,15歲的朱某和16歲的韋某夥同他人故意傷害他人,致1人重傷二級。7月24日,陸川縣公安局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將朱某、韋某移送至陸川縣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
  • 16歲少年非法拘禁少女50多小時,父母失職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江蘇省張家港市一名16歲少年非法拘禁一名少女長達50多個小時,而在此期間,這名少年的父母居然一直沒有聯繫過他。日前,這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這50個小時是周五傍晚到周日晚上,不滿17歲的孩子一直沒有回家,父母卻不聞不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4月23日,張家港市檢察院對成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同時責令其父母接受為期一年的「強制親職教育」,並向張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發出《親職教育輔導委託函》。
  • 17歲少年涉嫌非法拘禁罪,其父母失職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強制親職教育真正走入中國大陸的司法實踐,始於2013年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為涉罪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開設「親職教育」課堂。此後,多省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這一理論的核心主張是,國家是兒童的最終監護人,如果父母不能監護好孩子,國家有權力,也有責任對父母的監護權進行幹預。
  • 親職教育應強制 問責失職監護人
    該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法官建議:引入強制性親職教育,問責教育失職監護人。案例父親庭上讀起懺悔信「三妮兒,這麼些年,我們對你的關心始終不夠……」法庭上,一位頭髮花白、兩頰深陷的中年男人流著淚,讀著對女兒的懺悔信。
  • 四川成都試點強制親職教育,家長不接受教育或被拘留
    一般的親職教育針對未婚青年與已為人父母者,為他們提供子女成長、適應與發展有關的知識,增強父母教養子女的技巧與能力,使之成為有效能父母。「強制親職教育」意味著要強行要求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接受專業的教育指導。強制親職教育系國家公權力強制介入幹預家庭監護的一種方式,其目的不僅僅在於提升父母教養子女的技巧與能力,更在於督促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教育職責。
  • 江蘇省張家港市一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日前,這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條系關於對於未成年造成損害的責任承擔,從原先「未成年對國家、集體或他造成損害的」修訂為「未成年造成他損害的」,依法承擔事責任。
  • 16歲少年非法拘禁少女50多小時 檢察院:父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本文轉自【CCTV熱線12】;江蘇省張家港市一名16歲少年非法拘禁一名少女長達50多個小時,而在此期間,這名少年的父母居然一直沒有聯繫過他。日前,這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這50個小時是周五傍晚到周日晚上,不滿17歲的孩子一直沒有回家,父母卻不聞不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4月23日,張家港市檢察院對成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同時責令其父母接受為期一年的「強制親職教育」,並向張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發出《親職教育輔導委託函》。
  • 成都率先試點強制親職教育 家長拒不接受或被拘5日
    成都晚報記者10月28日從強制親職教育與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研討會上獲悉,成都檢察機關自2016年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開展強制親職教育工作以來,已對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開展128次強制親職教育課程,有效彌補家庭創痕,增進親子溝通,為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成都率先試點強制親職教育
    成都晚報記者10月28日從強制親職教育與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研討會上獲悉,成都檢察機關自2016年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開展強制親職教育工作以來,已對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開展128次強制親職教育課程,有效彌補家庭創痕,增進親子溝通,為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強制親職教育與未成年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研討會召開
    強制親職教育:間接監護幹預的現實考量   目前,父母監護失職甚至侵害未成年人的慘案屢見報端,國家公權力介入幹預未成年人監護教育的呼聲日漸高漲。2015年1月1日,《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實施標誌著國家監護幹預機制真正進入司法實踐層面。
  • 如何開展強制親職教育?各地專家學者成都論劍
    強制親職教育:間接監護幹預的現實考量目前,父母監護失職甚至侵害未成年人的慘案屢見報端,國家公權力介入幹預未成年人監護教育的呼聲日漸高漲。2015年1月1日,《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實施標誌著國家監護幹預機制真正進入司法實踐層面。
  • 強制親職教育 江蘇三類「熊家長」將「回爐」再造
    2020年4月,鑑於成然系未成年在校學生,認罪悔罪,得到被害人諒解,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對其做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一年,同時,檢察機關對成然父母進行訓誡,責令其接受強制親職教育。親職教育,一個讓公眾略感陌生的「舶來」詞彙,指的是對家長進行的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的專門教育。
  • 省檢察院省婦聯聯合下發意見推行強制親職教育
    直至成然夥同他人毆打、非法拘禁一名14歲的少女,涉嫌犯罪,父母才如夢初醒。今年4月,鑑於成然系未成年在校學生,認罪悔罪,得到被害人諒解,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一年。同時,檢察機關對成然父母進行訓誡,責令其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 13歲女兒遭性侵 母親疏於監護被強制親職教育
    正義網成都9月19日電(記者傅鑑 通訊員王英佔 韓婷)近日,正處於強制親職教育的張女士收到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檢察院的《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告誡書》,對其無故缺席親職教育發出明確告誡。  據了解,今年3月以來,成都檢察機關在全國率先開啟強制親職教育未成年人幫扶新模式,並在4家基層院試點。這是成都市檢察機關探索強制親職教育新型未保模式,在全國尚屬首創。
  • 檢察院:父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江蘇張家港一名16歲少年非法拘禁一名少女長達50多個小時,而在此期間,這名少年的父母居然一直沒有聯繫過他!日前,這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2020年4月22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的未成年人訓誡室內,檢察官對未成年人劉飛開展了訓誡,指出了他非法拘禁行為的違法性和犯罪的危害性,並希望他認真反思、配合監督教育。一群未成年人非法拘禁還介紹賣淫2002年7月出生的劉飛無心學業,結識了當地有名的「孩子王」15歲的方娜,後時常與她們玩在一起。
  • 四川:推廣親職教育「成都模式」
    成都市檢察機關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開展強制親職教育工作,對因監護失職或者失誤導致被監護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或者遭受犯罪侵害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職權強制其接受一定時間的關於監護義務履行、子女教養技巧等方面的親職教育課程,督促和引導其正確履行監護教育職責。2016年以來,成都市檢察機關共對248名涉罪未成年人、62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開展強制親職教育課524次。
  • 成都13歲女孩遭多次性侵,母親疏於監護被進行強制親職教育
    近日,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的張女士收到崇州市檢察院的《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告誡書》對其無故缺席親職教育發出明確告誡,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累計兩次,將啟動強制程序,建議由公安機關給予處罰
  • 【典型案例】宿遷宿豫區檢察院開展親職教育,失職父親被強制「補...
    蔡某某籤訂強制教育協議書針對蔡某某的監護侵害行為,根據省檢察院、省婦聯於2020年3月27日出臺的《關於聯合開展親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檢察機關經過評估對蔡某某作出親職教育的決定,並聯合區婦聯委託宿遷市欣語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對蔡某某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強制親職教育,通過「每周家庭教育課堂」傳輸科學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 什麼是強制親職教育?
    法妞網友諮詢:什麼是強制親職教育?李豐律師解答:說起親職教育,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所謂親職教育,就是一門教育父母如何成為合格、高效父母的課程。而強制親職教育,則是一種專業知識的強制輸入,更是一種法治意義上的提醒與棒喝。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為合格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三觀、處理問題態度與方式等對孩子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產生影響和示範,而這種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涉罪未成年人強制親職教育制度構建
    建立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強制親職教育制度,由辦案機關在對未成年人作出處理的同時一併決定強制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受一定時限的親職教育,是落實對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幹預體系的主要措施,是促進家庭關係和諧、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