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9月8日電(記者王猛、姜明明)「用愛心呵護生命,用關懷呵護心靈。」智障兒童培訓教師羅麗秋用真愛去感染著她的每個孩子。作為一位36歲的母親,她深切感受到,「學校收留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這些智障孩子同樣擁有幸福生活的權利,我們不能放棄!」
2009年9月,羅麗秋來到吉林省通榆縣唯一一所智障兒童培訓機構 培智學校。此前,她是通榆縣最年輕的一位高級教師。
開學第一天,她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有的學生目光呆滯傻笑不停,有的流著口水淌著鼻涕,有的時哭時笑走路蹣跚 全班11個孩子,比100個孩子還難管。面對這一切,瘦弱的她整整一天沒有吃飯。「那一天,我要崩潰了。」羅麗秋說。
坐在後排的「南北頭」劉立東最惹人注目。大眼睛,長睫毛,高鼻梁,明星相十足。然而,11歲的他發育程度只相當於5、6歲孩子,由於身患重度智障及語言障礙,他的口齒不是很清晰,但說話時臉上總是帶著笑。
「父親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母親也是智障病人。」羅麗秋說,這個學生剛來上學時頭髮蓬亂,頭皮上厚厚一層髒東西,好像從來沒洗過頭。
羅麗秋的孩子同樣11歲。每當想到這兩個同齡人的巨大反差,她決定要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劉立東身上。
沒想到的是,課堂上,劉立東經常會湊到老師跟前,指著她說:「氣死你,打你嘴巴。」即使在尿溼了褲子,羅麗秋埋頭給他換褲子時,他仍然在不斷地重複那句話。那一刻,羅麗秋覺得特別委屈,可看看劉立東,依然是一臉傻傻的笑容。
想到他是個智障兒童時,羅麗秋慢慢平靜了下來。她一如既往地關心、照顧著這個孩子、漸漸地,劉立東罵人的次數少了,能主動撿起地上的廢紙,還知道說聲「老師,我愛你 」
從「氣死你」到「我愛你」,真愛在悉心的關懷中流淌,更在收穫的幸福中沉澱。
在一堂數學課上,羅麗秋在教孩子們10以內加法。她在黑板上貼了兩張圖:3個梨和4個桃子。先請學生們分別數桃子和梨的個數,之後學習計算將二者加在一起後的數量。有的孩子說「5」,有的孩子說「7」。「也許對常人來說,兩、三歲的孩子可以做到,但對他們來說或許很困難。」
要在培智學校當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要具備一般老師的知識素養,更多的是要具備愛心和耐心。兩年來,羅麗秋被學生打過,手指甚至被學生夾在門縫中鮮血直流,面對這些,羅麗秋不但沒有放棄,相反更愛自己的工作。
前不久,羅麗秋有機會到通榆縣教學質量最好的第一實驗小學工作。經過反覆思想鬥爭,她毅然放棄了。這在許多人眼裡,她儼然是個「傻子」。
「她所在的班級是學生年齡最小,智障程度非常嚴重的班級,學生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與她相識多年的崔煜姝老師說,「在這種情況下,羅老師沒有放棄一個孩子,始終堅守在這個崗位上。」
「病魔損害的只是孩子們的軀體,他們同樣擁有幸福生活的權利,擁有受教育的權利。把這些孩子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人,使他們早一天回歸社會,是我們特教教師的神聖使命。」羅麗秋在為實踐她的諾言而堅守著自己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