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相關問題回答(20190816)
昨日,和一學校老師們交流觀課議課,安排了一些時間對話,老師們大致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我做了一點回應,整理一下發在這裡。
問題一:我們學校有課堂錄播設備和專門的觀察教室,老師上課時是在教室裡觀察還是觀察室觀察更好?
回應:如果觀課人數較多,可以安排幾位老師進教室觀察,其餘老師在觀察室觀察。我是主張要四五位老師進教室現場觀察的。一是無論如何觀察室的觀察要受鏡頭控制,觀察的東西終究有限;如果你是會觀察的,在用心的人可以在教室觀察更多,比如學生的眼神、細微的身體和情感變化。二是學校日常的觀課不是為了評價而是為了改進,我主張觀課的老師要做授課教師的助教,觀察室的觀察無法去助教助學。
問題二:是否可用錄像的資料做議課的證據?
回應:錄像的資料最好的用途在於用做授課教師自己的觀察反思;彼此之間的交流如果能夠用語言描述就用語言表述,不必用錄像在做證據。使用錄像的最好有啟示的教學片斷。儘量不要針對有明顯的問題的片段,不要讓攝像資料成為證據證明老師教得不好,要儘可能給上課教師留餘地、留面子。
問題三:人數較少的學科要組成綜合學科,彼此之間如何觀課?
回應:就我看來,觀課首先是可以把自己當學生,通過觀不同學科的教學了解一下相關學科的常識。其次是可以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學科教學有特殊性,但教育本身的共同性更多,教師學會從其他學科借鑑,特別當你在自己的學科處於「獨孤求敗」境地時,觀察其他學科的課可以幫助你跳出自己的「井」。一定要經常觀察自己的課,沒有其他同學科的老師討論,就自己觀察和反思。
問題四:您提倡觀課教師要「自私」,與授課教師交流時不要指向別人的課,要貢獻自己的方案討論,讓自己的方案成為討論對象。那授課教師如何發展,他授課後會有什麼收穫?
回應:授課教師主動發展主要通過主動詢問和請教實現,授課教師的主動詢問是成長進步的關鍵,詢問是求知、是渴求發展。比如觀課教師問「你為什麼這樣教」,你在真實誠懇回答以後要反問「請問您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對「除了這樣教,你還想過怎麼教」的問題你要反問「您還想到或者實踐過哪些方法」,而在對「如果你下次教,你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和改變」做出回應後,要詢問:「對我以後的教學,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觀課議課收穫什麼呢?一是收穫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針對相關的教學材料「一隻雞蛋」,授課教師的選擇和處理相當於提供了「煮雞蛋」的方法,授課教師的主動詢問包括:「怎樣做煮雞蛋更好?」這是讓自己今後的煮雞蛋做得很好。二是發現和實現教學變革與創新。比如主動詢問:「對這隻雞蛋,你們還有哪些加工雞蛋的方法?」這是發現加工雞蛋的更多可能性,在了解和發現更多的「加工雞蛋」方法以後,你以後的教學創造也就有了創造的可能性。實踐的創造留下生命的「痕跡」,有「痕跡」的生命沒有白過,審視這樣的生命將感受幸福。
附:對教師創造的認識與理解
本文作者陳大偉,系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成都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