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培訓機構數學課堂
某培訓機構針對幼兒園大班設計的測試題
杭州小學數學界名氣很大的徐裕烈老師,這兩天聯繫快報——「暑假剛開始,有個現象很讓人憂心,大量的孩子參加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數學培訓班,而且年齡段越來越小,有的幼兒園大班、一年級小朋友已經在上所謂的奧數班,這樣的風氣一年比一年強烈,真的太不好了。我想告訴家長,這樣過早的程式化培訓,已經把孩子當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傷害真的太大了。」
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學校副校長胡曉敏,數學教了十多年,最近也寫了一篇很長的感言:「隨著時間推移,學習的不斷累積,從常理來說,我應該對自己的數學教學越來越自信,教法和學法不說爐火純青,至少也是越來越嫻熟。換句話說,我現在所教的孩子應該比十多年前所教的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效率,孩子的學習更加輕鬆。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以前的孩子三四年級才參加課外奧數班的培訓,而且每個班至多也就四五個孩子。如今,我教的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參加奧數培訓了,到了三四年級班上已經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孩子參加過奧數培訓。現在,隔三差五就會有家長或者朋友來電話諮詢哪個奧數培訓機構強的問題。所謂『擁有極大教學資源優勢』的同事們的很多孩子也不能倖免,都匆匆地去參加奧數培訓。甚至,有時候我也會產生質疑自己教學能力和學校數學教育的幻覺。奧數培訓熱火朝天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些數學老師甚至公開鼓勵和慫恿孩子去參加類似的培訓。」
胡曉敏老師在採訪中說:「對於數學培訓越來越低齡化的現象,我真的很憂心!學習數學應該是像數學家一樣去學,去研究過程,而不是把結論直接告訴孩子。」
下一頁:家長陪著孩子聽數學課 培訓先測試搶名額
家長陪著孩子聽數學課 培訓先測試搶名額
一位三年級小朋友的媽媽,暑假給孩子報了兩個奧數班,她伸出四個手指:「我們還算好的,身邊最誇張是四奧,也就是上四個奧數班,除了在這裡上尖子班,其他地方還有培訓,真的是學霸了。」
這位媽媽說:「我們班的家長真的很拼,二年級時,不在外面上補習班的全班只有個位數。我本來的理念是不主張提前學,也在琢磨為什麼大家都在學奧數,後來跟很多家長老師交流後被洗腦。現在的小升初很現實,雖然有其它路徑,但都不如奧數獲獎來得直接。我和老公的數學都不差,對兒子也有期待,所以二年級下學期給他報了奧數班。
現場,還有一位四年級家長算了一筆帳,這個地方數學培訓,暑期15節課近3000元,如果把寒假、春秋季班都算上,一年差不多要1萬元。如果家長還要給孩子「加餐」,到其他地方培訓,小學階段僅僅數學培訓的開銷,四五萬的開支算是普遍消費。
只有10%到20%的孩子
需要接觸比較深奧的數學
孩子要不要這麼早進行數學培訓?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
長江實驗小學校長丁杭纓是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她說,確實發現低年級上校外數學補習班的孩子越來越多,其實沒有必要。數學有天賦的孩子四年級以後可以適當地接觸一下更有難度的內容,一二三年級的孩子根本沒必要去外面學習。
「有一位外地的骨幹教師到我們學校上公開課,學習的內容是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個知識點,有的孩子不知道,這是常態,有些孩子通過自學知道公式,還有些是在校外學習知道的。這位老師問大家,面積應該怎麼求呢?有孩子很快就回答底乘以高。接著問這個孩子怎麼得出來的,他的推理過程是,由三角形的面積延伸,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這時候,數學老師都能聽出問題。按照知識的邏輯體系,先學長方形的面積、再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最後學三角形面積。而這個孩子的回答是在用未知的知識解決現在的問題,這樣的話就會對未來的學習形成障礙。後來問了知道,他是在校外學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關注三個方面: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而這個孩子在培訓班只知道是什麼,而忽視了為什麼、怎麼做,這對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妨礙。」
丁校長說,有家長總覺得,大家都在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就吃虧了。從學生的情況來看,這種所謂的「吃虧」一定是短暫的。從比例來看,只有10%到20%的孩子需要接觸比較深奧的數學。
「五六年級的孩子在校外上數學輔導課可以理解,但不知道低年級這麼做為了什麼。孩子將來做題考試的機會很多,小學階段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很好的習慣。」
暑假裡如何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提升,確實是不少家長關注的問題。丁校長說:「學過的知識查漏補缺,稍微涉及一些下學期的內容,不要太提前,足夠了。我經常跟家長說,孩子們在學校正常的五個月時間裡,吃的是五穀雜糧,暑假太多的培訓班,就像營養品,補過頭也不好。與其把孩子放在培訓班,還不如帶孩子多運動、多閱讀、看世界,對開學以後積蓄力量更有價值。」
下一頁:學校裡一本書教五個月 外面一本書教一個月
學校裡一本書教五個月
外面一本書教一個月
為什麼校外數學補習會出現低齡化趨勢?
一位老師說,去年開始,校外數學補習明顯出現低齡化趨勢。很大的原因是家長的觀念,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很盲目,覺得大家都在學,所以要跟風。還有就是培訓機構的市場運作,通過飢餓營銷的手段,讓家長提前報名。
不少家長都說,孩子上了數學培訓班後,確實有效果,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學校胡曉敏老師說:「肯定有效果的,除此之外還要看投入時間和學習效果之間的比例問題。我看了一下教材,校外培訓大部分是超前學習,和沒有超前學的孩子比,他們的知識面、解決的方法肯定會多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數學能力提高。很多時候,一些數學題難度太大,讓他們疲於應付和記憶各種解題技巧,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能力。」
徐裕烈老師說得更直接:「各種各樣的數學培訓班,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靠侵佔孩子大量時間獲得高分,成績再好也是失敗的。我帶過的幾個學生,今年有不少考上了北大清華,有的還被哈佛錄取,這批學生小學階段沒有過早地參加任何數學培訓班,只是小學高段時得到一些數學思維的啟蒙。這些尖子生都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會思考能創新,所以可以走這麼遠。」
還有資深數學老師提醒,現在的培訓班老師良莠不齊,最差的老師知識點都說不明白,一般的老師把知識點說清楚,好的老師要能教為什麼。小學的數學知識很簡單,很重要的是帶孩子研究「為什麼」,這是數學思維展開的過程、能力提升的過程。學校裡一本書教五個月,外面一本書教一個月。孩子將來只知道是什麼,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暑期的數學培訓市場到底有多火爆?都是哪些孩子在學?昨天,快報記者來到市中心一家數學培訓機構。
傍晚六點多,家長陸陸續續帶著孩子,走進一樓的大門。小學生佔絕大部分。電梯上三樓,一位家長急匆匆地拉著孩子想進教室,工作人員攔下他們,提醒必須刷卡入內。
走廊兩側都是教室,每個門上貼著課程安排。走廊外有座椅,讓家長休息。不過,在外面的家長並不多,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一起,都在教室聽課。
我們跟著兩位媽媽,走進一間教室,這是二年級的暑期班。教室裡有13名小朋友,數了一下,教室後面端坐著13位家長。家長們神情比孩子更專注,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本手冊,手機放在一旁,聽得很認真,還做著筆記。有位大伯,戴著老花眼鏡,一個字一個字地記錄著,生怕落下一個知識點。
老師打開課件,開始講題:15隻精靈排成5行3列,請移動兩隻,使圖形成為「丹」字形。小朋友想了幾分鐘,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字體的「丹」,讓小朋友上去在圖形中畫出與「丹」字筆畫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就是要移動的。
……
課後,一位媽媽說,能去這樣的機構上課,並不容易。要先預約參加分級考試,然後根據考試的成績搶名額。
一位家長說,5月份報名參加分級考,要提前預約,過了十多天出成績。搶名額的那天,她定了個鬧鐘,鬧鐘響的時候,她正在開車,立刻把車停到路邊,搶到名額。「去年參加過民辦小學的面談,他們當時出了奧數題,我們孩子完全聽不懂。我想不能再吃虧了,還是給女兒報個數學班訓練下。孩子一上學,家長之間的氣氛也很微妙,大家都說讓孩子輕鬆點,其實一大半都在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