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在帝都雞娃圈,有一句話是:學奧數的娃,99%都是在給太子陪跑,但是不試一試,又怎麼知道自家孩子是到底是太子?還是陪跑?
潛臺詞就是:學數學要有天分,有的娃是天生牛娃,這是普娃追不上的。
這句話只對了一半。誠然,有的孩子確實對數學很有興趣,表現出了明確的數學敏感度。但是!那又如何?不去有意識的引導,不去一次次練習,這一點點優勢,幾乎等於沒有!
因為隨著孩子們越來越大,認知和思維都在成倍增長。如果引導得當,有好學習習慣的普娃,也是有機會能夠迎頭趕上的!
由於自家娃(6歲,今年9月新一,喜愛數學)和工作的原因,我開始鑽研各項數學學習方法和路線,尋找各類名師,也和不少帝都魔都的資深奧數老師有過一次次深度溝通。越來越清晰的理順數學習得之路。
這篇文章就來詳細聊一聊關於數學學習,在後半部分還有來自資深奧數老師,也是大牛爸爸的建議。
01 要不要學奧數?
首先,我們要明確奧數的概念。這就是為了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培養選手而設置的學習內容。因為太多機構冠以「奧數」的名義做各種培訓,所以現在已經被叫停了。包括各機構的杯賽,也都陸續偃旗息鼓。
而從升學的角度來說,全國的幼升小、小升初,劃片和搖號是大趨勢。當然在部分城市,會有極少數牛校是有特殊項目選拔,也就是點招名額的。
雖然奧數培訓在前幾年因為越走越畸形,已經被明令禁止了,但是真正能夠在數學上優秀的孩子,一定是具備卓越數學思維和縝密的思路的。這也是名校在這類選拔項目中青睞的學生。
而奧數本身就是思維的競賽,真正能學好的孩子,思維一定都非常活躍,比如面對一個問題,喜歡琢磨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願意思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真正的奧數牛娃,在其他學科都同樣卓越的原因。
思維能力一定是從日常的點滴中一點點鍛鍊起來的。是推理和抓重點的能力,只能通過思考而非刷題來獲得。所以思維能力,不存在年齡段,也沒有所謂的超綱。
舉個先先這兩天做的題,也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數三角形。
如果沒有掌握思維方式,那麼就是一個個硬數,可能會漏會重複。而如果去思考和總結,就會發現有更好的方法。
從左往右,從小到大,遞進著數,很容易就能找到規律。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答案。第二題因為有第一個的規律打底,先先連步驟都沒寫,幾秒就寫出了正確答案。
但是第三題,娃明顯陷入了思考的陷阱。看似一樣的題目,其實細節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只要順時針旋轉90度,就能看出5個新的三角形。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35.
於是在探討的過程中,這幾道題,先先也提出了另一種解題思路:
先數一個的,再數兩個的,一直數到五個的,把這些相加。
這個和方法一是異曲同工,都是很妙的解法。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一題多解,遇到問題,用開放性的思維,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才能打好基礎,學會底層思維。
而我們一直強調的數學思維,就是碰到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數學題目,能夠獨立想出解決方案的過程。
所以與其說是奧數學習,不如說是: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勤於思考,學會思考。
無論孩子是否有數學天賦,無論是否要走名校點招的路線,思維鍛鍊,都不可或缺。
往小了說,這是幫助孩子升學和提升成績的利器。而在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上,也會有不小的助力,比如在單位時間提升學習效率,會更合理的安排時間,清楚事情的優先級。
往大了說,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問題如何更合理的解決,為什麼有的人工作能力強辦事靠譜?其實都是思維能力的體現。
02 如何學數學?如何鍛鍊思維?
在娃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數學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從點數到玩具分類;從積木顏色搭配,到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從樂高和磁力片的幾何圖形搭建,到買東西找錢……諸如此類,都是絕佳的機會。
2歲半後後用果子做大小的排序
讓孩子首先覺得數學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切良好的開端。這個階段,也不用給孩子任何壓力,一邊玩著,就一邊把基礎概念都掌握了。
到了學齡,就要開始正式的思維鍛鍊。這個時候,我就不太推薦各類遊戲感十足的數學思維網課了(學齡前還是可以用用,興趣引導比較好)。
因為孩子一定是要適應課堂的,要接受更高級的思維方式,要慢慢脫離花裡胡哨的界面,學會沉下來思考。
2歲半的後後做連線
而關於從幼小銜接,一直到初高中,具體如何提升數學能力,我找來了魔都雞娃圈非常知名的一位奧數大神。
作為曾經的奧數專業選手,現在的雞娃爸爸和專業奧數老師,Andy老師被媽媽們要求著,做了自己的思維課,整個團隊的老師都是和他一樣的大牛爸爸們。而課程的名字也非常有意義:四維優課。
幾位老師有很多金句,比如:
套路是解題工具,不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抓重點的能力,只能通過「思考」來獲得,刷題的效果是相反的;
重點不在於老師「教」難題,而是引導孩子體驗和領悟,最終想出自己的解題方法。
校內知識+中低難度的奧數題,是培養數學思維的最好工具;
難題和趣題,才可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以,老師們的建議,首先就是把基礎能力打牢。
不用一味追求多高的級別,而是一定踏踏實實打好基礎。小學低年級的內容都不難,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順利完成。但是為什麼越大差距越大?
原因就是在早期基礎是否打牢,這個基礎,包括基本的計算能力,以及對底層思維的建設和鞏固。
我們都知道,數學≠計算,但是計算能力鍛鍊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級打基礎的階段。計算速度快,可以大大提升做題的效率,快速計算的過程,也是大腦集中精力飛速運轉的體現。
而計算的速度和能力,一定是要保持練習的,如果可以的話,天天練,不追求難度,而是紮實度和速度。有一些速算巧算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學習了解,但是不僅僅是知道方法,更是要清楚原理。
所有說的這些,都圍繞著底層思維這個邏輯。其實這一點,我也經常會和讀者們提起。大家在給娃做英語啟蒙的時候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一定要全英文溝通,或者是發音很標準的讀繪本。
其實都忽略了語言的本質,這是思維的載體。用大白話說就是,沒有思維能力,說出來的話沒水平,不管你用中文還是英文,會讓人覺得乾癟無趣或是囉嗦冗長。
在數學學習也是同樣的原理。我們應該如何一步步引導娃來思考,從聊天開始,從趣題入手,對難題有興趣去挑戰。
03 怎麼才能讓娃有興趣學
我跟Andy老師磨了半天,終於讓先先上了幾節他們課。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每一位老師都太牛了,需要排隊才能約上。
給我們上課的是阿福老師,同樣也是一路名校和企業高管背景,從中學時期奧數比賽上來的爸爸。
第一節講的是時間問題。這是小學二年級的問題。當然其實先先很早就認識鐘面了,我也很注重平時給他的時間概念引導。但是阿福老師的課,一聽就知道專業老師的引導和切入有多巧妙。
首先是聊天,從「古人們沒有時鐘的時候,是怎麼計時的呢?」這樣充分引起娃好奇心的問題開始,一點點代入。
於是他們聊的內容包括:如何利用太陽的光影和小木棍來計時?古人的時辰是怎麼回事?時差是怎麼產生的?諸如此類,毫無疑問,娃成功的被吸引。
不得不說下阿福老師,真的太有耐心了,聲音不急不緩,給孩子時間思考,但又不是無原則式妥協。該鼓勵鼓勵,該立規矩立規矩。但是絲毫沒有強勢感,讓孩子聽起來非常舒服。
之後就是根據教案,開始一步步自然引導娃思考。這些內容乍一看很簡單,但先先的回答,讓我意識到這些問題的設置有多巧妙。
第一個問題,娃很快說出兩個;而第二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白天夜晚各一半,但是娃說的是:這個得看季節吧,有時候白天長有時候晚上長。
然後在這個點上,老師開始引導娃討論原因,拓展出四時輪換。而接下來的兩個問題,是幫助娃去結合生活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有對於常識的理解,預估。
看似這些和數學不是直接關聯,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娃一直在不停的思考。而只有真正思考起來,課堂才是高效的,娃的思維也是在不停鍛鍊的。
接下來就是例題,阿福老師帶著先先一道一道的走,但是不同於一般初級奧數老師刷題,基本上老師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的。
課程時長一個半小時,結束時娃意猶未盡。一口氣把布置的作業給寫完了。作業分為基礎題和拓展題,儘管他還是有錯誤情況,但是很明顯,這種互動讓他保持頭腦清晰。比起埋頭做題,講題,老師更是在講原理。
作業完成後,拍照發到指定作業郵箱,老師也會在24小時之內給到詳細批覆。每次批改,老師給不同孩子的提示和評語都是不同的。因為孩子的答卷,本身也是各不相同的。這一點比起絕大多數機構課堂,要細緻太多,也更遵循教育的原理。
四維優課給不同孩子提供的作業反饋報告
除此之外,老師也提供了一個娃的課堂表現報告,這個也是每一位上課的孩子都能收到的報告和點評。這一點也非常重要,能夠讓家長有的放矢的去了解孩子目前的狀態,這樣才能在接下來查漏補缺。
我們試聽的時候,正好也趕上三年級期末隨堂考,因為先先對於三年級的知識點本身已經有所掌握,所以我請Andy給我們開了一個旁聽帳號,讓他也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來做題學習。
(正常上課的時候會按照孩子的實際水平來分組,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主要是讓孩子在一個舒適的氛圍裡學習,互相參考)。
最開始依舊是計算題,這個主要考察的就是速度了,因為題目本身孩子們都很熟悉了。很明顯,先先和大孩子們在這一點上差距就非常大,計算速度就是很明顯的體現。
課後,我把整套三年級的卷子列印出來,和先先一道道的過。實際上90%的內容,他都是接觸過,有了解的。但是對於他來說,做起來依舊吃力,速度很慢,除了計算題以外,其他題目的正確率不到一半。
這就說明,打牢基礎是多麼重要。即使是相同的內容,是見過的題型,但是因為基礎不牢固,也就導致真正做起來非常費勁。
所以,不一味追高跨級,踏踏實實的按照孩子的實際能力一點點來。而比起做出多少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收穫的思維和探索能力。這才是能夠讓他們持續走下去的原動力。
04 福利時間
寫這篇關於數學學習和奧數啟蒙的文章,我也和Andy探討了很多關於「如何面對孩子做題磨蹭,錯誤率高」的問題。
他的建議是:思考過程比正確答案更重要,基礎要打牢,老師和家長的正面鼓勵很重要。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的前提,就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不如爸爸媽媽,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打敗難題,而不是被家長的情緒打倒。
這也成為我在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反覆告誡自己的重要法則。我們的初心不是為了打壓孩子,也不是為了發洩情緒,而是為了讓孩子能變得更好。
在和Andy以及整個團隊老師溝通的過程中,讓我深刻的覺得,從教育的本質和原理出發,遵循孩子的心理和認知規律,給與孩子科學合理課程的引導,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了解更多,歡迎家有6-15歲娃的爸爸媽媽關注公號文章或者私信諮詢。
其實除了數學,四維優課還有非常強大的物理和編程課(四年級以上)。說到編程課,未來我也會給大家寫寫文章聊一聊,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編程,以及我們學習編程的目的。
總之,無論數理信息學,還是語言人文哲學,我們都要清楚,思維才是一切的源頭。而思維的鍛鍊,源自生活和學習點滴;思維訓練的效果,不在於朝夕,更在於長遠對於我們每個人習慣的培養,這才是能終身受益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