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削球打法的前世今生:曾稱霸世界!後因日本人一大發明衰敗

2020-12-12 全言作品

在不久前結束的2019年中國桌球全國錦標賽上,一位年近40歲的國家隊退役老將侯英超大顯神威,一路打敗多位現役國手、甚至是世界冠軍奪冠。而他的登頂也讓許多球迷朋友對一種曾經稱霸世界、今卻逐漸走向衰敗的桌球打法重新燃起了希望。

削球打法,你了解嗎?

丁松、陳新華、張燮林、侯英超、王浩、朱世赫、李根相、巴納、伯格曼……這些曾經在乒壇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削球門派的選手,接下來就請大家隨筆者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打法的「前世今生」吧!

桌球是老外發明的運動,所以「削球」二字自然也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在英文當中,削球選手所對應的名詞是「Defender」,直譯就是「防守者」,而這也凸顯了該打法的根本特點:以被動防守為主,而非咄咄逼人的進攻。

至於為什麼叫「削球」?這個漢語詞非常形象地表達了削球打法的基本動作,那就是揮臂自上而下地用球拍去「削」、「砍」球,以此達到製造下旋旋轉的目的。

削球打法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便已在乒壇普及,下面這張圖右邊的選手便是乒壇早期的最強霸主、匈牙利運動員維克多·巴納(馬龍之前獲得世界大賽金牌最多的男乒選手,王楠之前獲得世界冠軍總數最多的桌球選手)的削球風採: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什麼純粹只削球的運動員,我們現在所定義的削球手是指在比賽中大規模使用削球技術的人(比如上面兩張動圖中侯英超、巴納都是有攻有削的)。而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歷史中,削球無疑是乒壇最有優勢的門派,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削球打法的一個重要歷史地位了:可以說,正是削球打法的出現,讓桌球開始逐漸脫離網球的桎梏,進而發展為一門獨立的體育項目。

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都知道,桌球源自網球,一開始只是為了解決人們無法在室外、或者無法找到較大場地的情況下所進行的縮小版網球運動,所以桌球的英文名直譯就是「桌上網球(table tennis)」,最早的球拍和球也都是網球的改版。

那麼是什麼讓桌球運動逐漸走向獨立的呢?兩個字:旋轉。

今天的我們對比看網球和桌球這兩項運動,可以明顯感覺到旋轉對後者的意義更為重要,這就使得大範圍奔跑、大力量互搏的網球運動沒有因為縮小到球桌上而變得乏味,反而別有一種特殊的樂趣在其中,而削球正是最早對旋轉領域進行較大規模開發的桌球打法。

不過從50年代開始,削球打法就開始逐漸走向衰敗,遭到了進攻型打法的不斷擠壓,其中日本人在這一趨勢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為關鍵。

50年代,日本人發明了影響整個桌球運動發展的新事物——海綿套膠。以前的桌球拍都是「光板」,所以吃不住球。正因為如此,往下「削」會相對更容易製造旋轉 (這點大家可以自己用一塊光板試驗一下),這也是削球打法在早期能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但是海綿套膠發明後,桌球手們能夠非常輕易地將球給向上「拉」起來,形成較強烈的上旋球,在這樣的情況下,削球選手的旋轉優勢就逐漸消失、從而陷入了不可避免走向衰敗的過程。註:下圖中靠近鏡頭的馬龍打出的球即是「拉」,而對面朱世赫的回球就全是「削」。

為什麼拉球會比削球更有優勢?這就涉及到一個旋轉性質的問題。削球的回球都是下旋,這種球總體上不會往前頂、而是會往回走,所以衝擊力不夠;而拉球的時候形成的是上旋球,球落到對方臺子上後會因為旋轉而得到一個繼續往前衝的力,所以更加的暴力。

以前光板的時候進攻型選手不但無法拉出強烈上旋球來穿透對方的防線,而且還未必能抵消削球手回過來的極強下旋球,那自然就有些吃虧了。所以那時候的運動員大多都是攻、削結合,頂多是在近臺扣殺削球,一旦退臺就基本只有對削這一個辦法。

但是當海綿套膠普及後,弧圈球開始大規模普及,從此進攻型打法也開始走向中遠臺,對拉取代了對削,桌球運動中的相持也就越來越好看了。此時削球選手仍然要「看對手臉色行事」,仍然採取被動回球而不是主動出擊進攻的辦法,那自然是難以維持自己的優勢。

面對弧圈球的衝擊,削球打法選手也開始慢慢尋找應對之策,主要方向有二:

要麼也在器材上動腦筋,發明出了一種可以製造逆旋轉的套膠——長膠來擾亂對手的判斷,比如國乒世界冠軍前輩張燮林等人就是以「魔術師」般的長膠旋轉變化而在世界聞名;此外還可能使用正膠、生膠等顆粒套膠來造成弱旋轉,同樣起到混淆對手手感的目的 。

要麼則是向進攻型選手取經,攻、削兩手都抓,只要對手給出機會,就拼命進攻搏殺,其中的主要代表就是進攻能力極其突出的前國乒世界冠軍、「秘密武器」丁松,有時候你看他打球甚至都不像個削球手,而類似進攻型運動員,比如下面這板球(藍衣服是丁松):

從實際情況看,以上的兩種改良道路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50年代後削球運動員仍然能在世界乒壇佔據重要位置,但其地位也有了肉眼可見的下降,到80年代結束後,乒壇就再也沒有單打世界冠軍來自削球門派了。

尤其是經過21世紀國際乒聯改大球、無機膠水以及改新材料球「三連擊」後,削球打法所能製造的旋轉越來越低,對進攻型選手全面下風。目前乒壇的削球高手屈指可數、基本都沒太強實力,若非侯英超全錦賽奪冠,則這類型打法可能真要逐漸消失於一線視眼當中了。

不過對於全錦賽的勝利,侯英超表示自己的運氣非常好,沒遇見會打削球的對手。這既是他的謙虛,但同時也是對自己打法的清醒認識:削球手向來「殺生怕熟」,以侯英超以前在國乒的位置和今年全錦賽的實際情況,我們很難說他能憑一己之力改變削球打法的衰敗局面。

隨著國際乒聯改革的不斷推進,幾乎所有非兩面反膠弧圈進攻型的打法都遭到了遏制,削球打法和中直正膠快攻(劉國梁等人)、日直單面反膠(柳承敏等人)、韓直單面生膠(玄靜和等人)、橫拍顆粒快攻(鄧亞萍等人)已經很久沒出現過單打世界冠軍了。

更為甚者,連直拍兩面反膠打法選手現在也基本全靠許昕一人撐門面,但我們不要忘了,這位老將也已經有29歲了。

從打法上的百花齊放到逐漸「歸於一統」,不斷被器材改革幹預的桌球運動是否符合一個體育項目的正常發展規律,我們現在難以下結論。不過還是在此為那些堅持著特殊打法的運動員們點讚,期待你們能為乒壇帶來更多不一樣的精彩來:加油!

相關焦點

  • 世界冠軍何智麗,曾因拒絕讓球被重罰,後嫁入日本改國籍改姓氏
    桌球是中國的國球,在這個高手雲集的環境下,桌球運動員們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像鄧亞萍,張怡寧,馬琳,王楠等優秀的運動員,即便在他們退役之後,粉絲們仍能記著他們的名字。但在中國桌球歷史上,也有過不太光彩的故事。那是在1987年的第39屆世乒賽上,何智麗被組織要求輸給管建華。上級這麼安排的目的很明確,希望以此來增加奪金的概率。
  • 桌球打法的介紹
    削球類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削球打法佔據著乒壇的主導地位,到20世紀50—60年代,曾經發展為以削為主的打法和逼角反攻的打法兩種,匈牙利別爾切克是削球大師,削得非常轉中國隊員曾經形象地說:「對付別爾切克的削球,要用起重機才能勉強拉起來。」
  • 桌球
    1891年英格蘭人查爾斯 巴克斯特把桌球作為商業專利權申請了許可證。  1900年左右,由於輕工業的發展,球才改成用賽璐珞製成的空心球。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桌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
  • 奧運會比賽項目:桌球(Table tennis)
    因賽略絡球擊在木板拍上發出桌球聲響,故稱"桌球"。1891年英國的巴克斯特(Charles Bakst)申請桌球商業專利。  1900年12月英國在倫敦舉行有300餘人參加的桌球比賽。1902年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坪井玄道將桌球活動引入日本,1904年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經理王道平從日本購買了10套桌球器材,將桌球活動介紹到中國來。
  • 桌球膠皮大盤點,高手用這種!
    桌球發展到今天已經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而這項運動也越來越普及。桌球運動器材也是迅速發展,現在的桌球器材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的發展,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是,許多球迷朋友們對桌球膠皮知識不是很清楚,甚至許多人分不清不同膠皮,以至於在實際打球時難以適應。
  • 如果孩子桌球天賦不高,請給她選擇顆粒膠打法
    對於從小選擇桌球俱樂部或者業餘體校的家長,可能都有這個時候:教練對孩子說,以後你就打兩面反膠了,不給孩子打長膠或者生膠,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走得更遠。對此,經過這麼多年。個人覺得有了以下看法。首先呢,現在桌球經過一翻改動後。球變大了,然後速度變得慢了。
  • 桌球,跨越國界和年齡的語言
    本次大賽由青年報社聯手中國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在過去兩日的比賽中,年齡最大的選手64歲,年齡最小的選手不到10歲,7名來自法國、日本的外國球手、1名曾進過韓國國家隊的上海選手都慕名前來參賽。桌球,本就是跨越國界和年齡的語言!
  • 繼最強主播後現最強牙醫!削翻世界冠軍+張本/丹羽,第5次衝奧運
    由於近些年桌球的各種變化,近來的顆粒打法選手們也是迎來了各自職業生涯的春天!而繼國乒的退役老將侯英超在2019年一局奪得全錦賽男單冠軍成為「最強主播」之後,作為如今已經40歲的希臘老將吉奧尼斯憑藉在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擊敗林昀儒以及在日本T聯賽先後削翻世界冠軍莊智淵和日本的兩位核心、奧運會代表張本智和、丹羽孝希成為「最強牙醫」!
  • 日本抹茶的前世今生~
    我國和日本都是嗜茶之邦,通常我們把喝茶稱作泡茶,斯文點的還有煮茶、烹茶、點茶等說法,日本人卻呼之為煎茶。 煎茶中,最上乘的是「玉露」,因葉片採用蒸汽蒸煮的「蒸青」技術,外形綠得令人賞心悅目,這就像我們早春時節喝的「頭茶」,等而次之的叫做「番茶」,再次的叫「焙茶」……據說,古代日本人只喝抹茶,當時流行於武士間的抹茶道,是典型的武人文化;而喝茶原本是文人墨客間的雅事,於是,京都一帶的文人墨客爭相以喝煎茶為時尚,還撰寫出第一本有關煎茶的專著《青灣茶話》,終於也喝出點道道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前世敬重孤獨人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養子不成為何因  前世皆因溺嬰人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填穴覆巢人 前世吹滅佛前燈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恥笑拜佛人今生拙手為何因  前世造孽害旁人今生跛腳為何因  前世攔路打劫人
  • 《鋼鐵雄心4》民國稱霸世界打法流程攻略
    導 讀 《鋼鐵雄心4》相信有許多都喜歡用民國的吧,民國稱霸世界大家玩出來沒呢?
  • 60秒會打桌球10:步法別亂,否則技戰術白練!
    「60秒會打桌球」欄目,將助力喜愛國球的讀者從0基礎起步,跨入初級愛好者的大門——桌球運動中,人與球的關係不僅在於打球的手法,處理球時步法的配合也至關重要。桌球運動中幾乎每一次擊球都是從移動開始的。步法出了問題,回球動作的準確性和擊球質量都會大打折扣。因此,擊球時要儘量用最簡潔、最快速的方法移動到最合適的位置。
  • 美國稱霸世界的時代已結束?各國早已一清二楚,霸權衰敗已成定局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領先其他國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現在雖然很強,但其實美國稱霸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 桌球起源於19世紀英國 桌球得名由來及其它
    力量小,談不上什麼旋轉;打法也單調,只是把球推來推去。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桌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要去經歷各種磨難。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
  • 2019年全國桌球錦標賽男女單打冠軍侯英超、孫穎莎簡介
    在天津武清體育中心舉辦的2019「中體產業杯」全國桌球錦標賽,由中國桌球協會主辦,每年舉行一次,是我國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競技水平頗高且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桌球正規傳統賽事。
  • 國乒三大魔頭各領風騷多年 輪番稱霸國際乒壇二十餘載 誰拔頭籌
    眾所周知,在我國乃至國際女子乒壇上,曾經出現過三大魔頭各領風騷多年,並連續稱霸世界乒壇20多年的局面。這其中的被人們津津樂道並稱為三大魔頭的中國女子桌球運動員,就是曾經馳騁國際乒壇所向披靡的鄧亞萍、王楠和張怡寧這三位女中巾幗英雄。
  • 桌球運動的起源,桌球運動的發展
    從1926年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至今,桌球運動的發展可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1)歐洲的全盛時期:桌球是從歐洲興起並向世界傳播的。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歐洲人主宰了世界乒壇,特別是1902年美國人發明了膠皮球拍,使得桌球技術發生了變化。由於膠皮拍較之木製球拍的彈性和摩擦力都要大,可以製造出一些旋轉的變化,因而也就創造了一些新的打法。
  • 《自學桌球終極教材》跟著名教學打桌球!
    近幾年乒超聯賽中,他曾戰勝過馬龍,許昕,陳玘等多位世界冠軍。1)許銳鋒教正手發球技術2)許銳鋒教反手發球技術3)許銳鋒教反手接發球技術4)許銳鋒教反手攻球技術【資料格式】:FLV 、MP4(高清版)【資料介紹】:尚坤,國家健將級運動員,左手橫板快攻結合弧圈型打法。2009年被調入國家一隊。
  • 人人值得一看——談前世 | 贈書《前世今生》
    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遇到這個環境,討債、還債,心就平了,就不會計較了。要老實念佛誦經,三界六道是苦海,不是個好地方,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好。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