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美博士(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博士)
【現任】
沙遊世界表達與療愈發展中心執行長
禾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臺南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沙遊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臺南巿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監事
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級實習督導
【曾任】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高雄巿、臺南巿教育局學生心理諮商中心專業督導
臺灣多所大學諮商實習督導
【證照】
國家合格諮商心理師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認證專業心理諮商督導
德國萊茵商業經營策略管理師(BMSM)專業級/甲級
德國萊茵巿場營銷策略管理師(MSM)專業級/甲級
【專長】
沙遊治療、沙盤治療、遊戲治療與督導、表達性治療、表達性督導、治療性心理輔具研發、危機處理與創傷治療、身心障礙者家庭復原力團體、幼兒諮商、災難諮商、英雄之旅 、中年危機研究、親子互動促進模式研究。
【甜橙樹報名諮詢】
譚老師 18075609648
徐老師 17373629866
鄧老師 13907420101
【近心幫培訓學校】
肖老師 18673639823
【湖南蓮城智源心理諮詢有限公司】
陳老師 18673293626
【沙遊世界服務諮詢】
張老師13910373239
郵箱:sandplayworld@gmail.com
附:關於遊戲治療的產生與發展
遊戲治療的產生:源於對兒童問題行為進行幹預的需要。傳統的心理治療需要來訪者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通過言語與心理治療師進行溝通。但由於兒童言語發展水平有限,將情感和事件用語言描述清楚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傳統心理治療對於兒童的實施效果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兒童運用言語符號和詞彙能力的不足,較大程度的影響了傳統心理治療在應用於兒童方面的發展。我們相信,兒童對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概念化水平比他們的言語發展水平要高的多。所以,具體的操作才是兒童與心理治療師交流那些言語難以表達的情感、事件、想法的最好手段。
遊戲對於孩子而言,恰如語言對於成人。它是表達情感、探索關係、描述經歷以及表達願望的媒介。
遊戲治療是當代世界上最主流的應用於兒童的心理治療手段和方法。它不僅僅適用於表現出行為失調的兒童,也可以用於需要獲得預防性幹預的兒童。
遊戲治療的發展: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預防性的遊戲治療運用到小學已經成為潮流且目前還在持續中;
1982年成立遊戲治療學會這一國際性組織(ATP),其會員從1988年的450人增加到2011年的5670人;
1989年,在美國有33所大學提供遊戲治療課程,2011年美國至少有171所大學提供一整學期的遊戲治療訓練。
目前又一個正在發展的趨勢:在治療情境中運用遊戲來治療成人以及遊戲治療在兒童醫院中的運用,遊戲幫助孩子理解在醫院經歷過的經驗並發展出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