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的《說話之道》,網絡教會我們打字,但是卻讓我們遺忘說話

2020-12-16 嘉庚說娛樂

蔡康永,1962年3月1日出生於臺灣臺北市,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中國臺灣節目主持人、作家、設計師、演員、編劇、導演。

1990年,開始參加電影製片及編劇、影評的工作。2004年,與徐熙娣(小S)共同主持綜藝訪談節目《康熙來了》,以幽默、搞笑、無釐頭的風格獲得巨大成功,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亦因此與主持搭檔小S於全球華人地區被廣為認識。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蔡康永最好玩,最幽默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第一本實用書40篇短文,沒有條列式的說話技術,都是讓談話變美味的醍醐味。: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本書開端蔡康永便許下宏願:《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會令"本來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變得更討人喜歡"。《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包括40篇精彩短文,每篇都會讓談話變得生動有趣,讓你與他人相處也開始變得有趣,並配以兔斯基繪製的令人狂笑插畫,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風格一樣俏皮機智,饒有情趣。

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因為怎麼說,決定你是誰;說對了話,人生節目就由你主持!"

誠如蔡康永在書中所說,"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能決定魅力,但是--說話可以!"這部作品不僅讓讀者再次領略了蔡康永的搞怪幽默,更在快樂之外留給我們可以改變人生的說話方式和技巧。 帶著"贖罪的心理",提醒粉絲不要刻意模仿他在節目中的說話方式。在"說話"多年之後,首次嘗試教人"說話"。

蔡康永的書裡說到:講話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每個人幾乎生下來就會說話,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說話,說話不僅僅是說了什麼,而且包括怎麼說,在什麼時候說,和誰說等等。因此那些「我說話比較直別介意」的朋友,就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用心說話找藉口。而說話之道的根本就是從我走向你,一個人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永遠只表達「我」的人,別人是不會對和你聊天這件事感興趣的。其實說話之道的訣竅大概就是多用「你」,多站在別人的立場,縮小自己,找到別人的興趣和觀點。這些話小編看到覺得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別以為網絡聊天就不需要「說話之道」
    這兩天看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感覺並不像第1本中列舉了很多說話的技巧,反而是多了很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的方法。雖然書中講的基本上都是生活中面對面溝通的例子,但其實很多道理都可以應用在網絡社交上。
  • 慄子也來試著說說話——《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給自己的讀前動員
    說話,用啥說?用語言。語言是個非常奇妙的工具,成也一句話,敗也一句話。一句話可以穿人腹背傷其骨髓,一句話也可以沁人心脾治癒人心。話之力,不在聲高,不在冗長,而在精準,精準表達是最有效的語言。名人名言只有一句 而萬世流芳。潑婦罵街,罵個三天三夜不過笑談。
  • 我們就這樣說說話吧
    我們就這樣說說話吧 嗨,朋友,你還在啊。如果你能看到這段話,我實在太高興了。但我也十分愧疚,最近幾天都沒有更文了。最近沒有靈感,無法寫出一篇好文章。我在電腦前坐了兩個小時,還是想不出來,應該寫什麼?實在不想寫出矯揉造作的文字來噁心你們,有時候,看到一篇好文,感覺如沐春風,但是沒有思想。也覺得無趣。所以決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說說話吧。這幾天很忙,靜不下來。本來想寫一寫工作,工作讓人勞累,還不如寫寫最近的收穫。到底要怎樣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不忘初心呢?每天的寫作讓我豁然開朗。精神上的空虛是用錢填補不了的。只有寫作可以。
  • 當今社會,會說話的一定是人才,鬼谷子教會我們從根本上如何說話
    鬼谷子的書號稱「神書」,一本《鬼谷子》,不僅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所研究,也成為現在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各種智謀權術的表現形式,被廣泛用於內政,外交,公關戰爭,經貿等各個領域,它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今人,享譽海外。
  • 打字速度比說話快一倍 打字就像彈鋼琴
    一般情況下,人說話的速度是每分鐘160~180字,也就是說,她打字的速度差不多比普通人說話的速度快一倍。  我國速錄職業現在共設3個等級:速錄員140字/分、速錄師180字/分、高級速錄師220字/分,此外,還有一個準確度的要求,比如高級速錄師不僅要快,而且要達到95%以上的準確率。
  • 什麼鳥會說話?如何教會鷯哥八哥鸚鵡說話?
    擁有一隻會說話的鳥兒是廣大養鳥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如何教會一隻鳥說話恐怕是很多鳥友們望而卻步的事。
  • 康永錢逢勝之流不嚴懲,養女兒的人家寢食難安
    而從侵害者的身份看,有負責一方治安的人民警察領導,有為人師表的教師,更有上市公司董事長……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毫無廉恥之心,罔顧法律存在,竟視兒童、自己的學生為「獵物」!令人髮指的是,部分性侵幼女案件中,已經惡化為未成年少女參與的賣淫產業鏈。我們的女兒很有可能就被潛在的敗類盯上。此等敗類不嚴懲,我們養女兒的人家寢食難安。
  • 「閉嘴族」:我們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說話?
    立即點我↑關注"說話就是生產力"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讓我們一起練習說話吧!「感覺越來越沒有說話的動力了,如果不是必須開口,我甚至可以一整天不說話。」相比於張嘴說話,他更喜歡窩在客廳的沙發上,隔著電腦或手機的冷光屏打字聊天,以一種靜默的狀態熱烈地開展自己的社交生活。在阿 Ken 看來,現代信息技術正帶著一種勢如破竹的氣場向前迅猛推進,嘴巴的作用在這場信息洪流中,地位被衝擊到岌岌可危。用語言溝通的必要性在逐步削弱,就跟他現在的工作生活狀態一樣,不用嘴,好像也能過完一整天。
  • 老實人若是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說話之道,或許就可以有效改善
    當今社會上很多人,就是由於不會說話,或者是認識不到語言的魅力,因此 隨處碰壁,不管去到哪裡都不會被別人喜歡,或是在不經意間中就冒犯了很多人今天我們便要從一個幾千年前的人那兒,學好說話的藝術,這個人叫鬼谷子,他在歷史上一直以來顯得十分神秘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說話了
    不想說話,是人生中都會有的一個階段。不愛說話,不會寒暄,似乎有些孤僻高冷。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間歇性的冷場,不想和人說話,且隨著年歲的增長愈演愈烈。手機的發明,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橫亙在人們之間的鴻溝,讓溝通交流變得更加便捷。
  • 認真思考,我們到底會不會說話?
    說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通過說話表達我們自己的意願和去了解別人,那我們到底會不會說話?維根斯坦說,我的語言界限,意味著我世界的界限。蔡康永說,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蔡康永在他的《說話之道2》提到「好好說話,你才會過得好」可能就是這樣,一個會說話的人,能夠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為別人提供了快樂自己也就快樂。其實我們可以把說話組織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公式,在任何場合有一定的說話技巧和思路清晰的頭腦,相對於沒有公式來說更能夠得到別人認可。
  • 《易經》中暗藏的說話之道: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
    《易經》中暗藏的說話之道: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是出自《論語·子路》中的一句話,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會說話」的重視。而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比如說在職場中,一個會說話的人,和一個木訥人,給領導的印象,之後獲得的待遇都是很有差別的。
  • 【蓋婭健康】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 只因:真,自然能生善。 善人,懂得好好說話。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 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善人,懂得好好說話。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 楊絳:我們該如何去傾聽別人說話?
    我們可以「聽而不聞」,效法對付囂張的厭物的辦法:「裝上排門,一無表示」,自己出神也好,入定也好。不過這辦法有不便處,譬如搬是弄非的人,便可以根據「不否認便是默認」的原則,把排門後面的弱者加以利用。或者「不聽不聞」更妥當些。從前有一位教士訓兒子為人之道:「當了客人,不可以哼歌曲,不要彈指頭,不要腳尖拍地——這種行為表示不在意。」
  • 寶寶兩歲了,教會寶寶學習說話
    所以說教寶寶說話也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我家寶寶現在都已經兩歲了。但是相對於別的小孩子說話也算是晚的了。不過雖然說話比較晚,進步還是不小的。我這次回去也是想看看。寶寶說話說的怎麼樣了?之前一直都說寶寶說話晚,不會說話。還想著去醫院給他檢查,檢查結果,沒想到說著就說話就學會了。比方說兩個字的,三個字的都可以說了。
  • 快鼠滑鼠,說話打字,即時翻譯,太智能了!
    快鼠滑鼠,說話打字,即時翻譯,太智能了!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AI智能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智能設備走進日常生活中,從小的穿戴物件到大型的智能家居,快速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於是,我便想到了「黯然無語」這個詞,因為無論是真話還是笑話,都被當成笑話時,那麼,謊話就自然成了蓋著「玉璽」紅印章的「聖旨」,大行其道,暢通無阻。於是,以謊話應對謊話,以虛張聲勢應對虛張聲勢,長而久之,誰還把你說的話當成話?
  • 看肖戰採訪:正能量的中國式教育,從教會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但是昨天看完xz的採訪,我突然意識到,這種批判式的濾鏡是對中國式教育的誤讀,xz父母就是普通的中國式父母,他們能夠教育出面對逆境仍心存大愛的中國式好青年,就說明中國式教育本身是一個不帶主觀色彩的東西,是我們每個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了決定了它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今天我就來研究下的xz父母的正能量中國式教育。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豆瓣9.5分,父母必備的親子溝通手冊
    父母只有對自己、對孩子,對與養育孩子有關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言行背後的動機、心態和需求,才能真正掌握身為好父母的說話之道。與孩子溝通,我們不僅需要關注說話的內容,還需要關注節奏、語調、表情,向孩子傳達更多正向的信息。《好父母的說話之道》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從會說話開始,就懂得覺察大人的偽善言辭。尤其是對於生性敏感的女孩來說,你的接納、包容,你的掩飾、敷衍或許都在孩子的眼睛裡被一一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