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感覺並不像第1本中列舉了很多說話的技巧,反而是多了很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的方法。
雖然書中講的基本上都是生活中面對面溝通的例子,但其實很多道理都可以應用在網絡社交上。
我們每天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和在另一端的人們進行交流,以為不以真面目示人,便多了一份保障,但其實,我們的一言一行也是對自我的最好詮釋。在網絡聊天中,也需要「說話之道」。
蔡康永說他所理解的說話之道,就是對對方好,因為如果自己說的話讓對方開心,那對方也會把自己放在心上。
我覺得這裡面其實也包括了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只有我們先去尊重了對方的時候,才會換得對方的尊重。
書中有幾個句子,令我印象深刻。也從中聯想到了我們每天的網絡社交生活,其實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1、「粗魯地打電話,就會換得冷酷地掛斷。」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接到一些推銷的電話,只要你接起電話,對方一定不由分說像是背稿件似的說一大堆,默認我們有耐心聽完他的敘述,並對他說的內容感興趣。
可事實上,這種電話多數時候的命運是被狠狠地掛掉,然後拉入黑名單。
雖然這是他們的工作,但是他們默認別人是可以被打擾的,並期望對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決定,這本身就是一種強盜邏輯。
就像我們在網絡上經常收到的群發清粉消息,群發的人默認自己通訊錄裡的人都是可以被打擾的,並期望大家理解他的這種行為。
可實際上呢,最後的結果基本上是,之前還沒想拉黑你,收到信息後馬上拉黑。
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覺得對方不值得被珍惜,那索性直接刪除就好了。不要在斷掉聯繫之前,還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2、「我們的外表,當下未必有觀眾,但我們的說話,當下卻一定有聽眾。」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換了新衣服,新髮型過了好久才有人發現,可是一旦張嘴說話,就會給人最直觀的印象。
我們在網絡上生存,甚至已經到了如果斷網仿佛就被世界拋棄的地步。以為自己設置一個虛擬的頭像和暱稱,就可以安心地偽裝在面具後面,去成為各種各樣的人。
可是隨著網絡實名的不斷普及,以及大家對個人品牌的重視,除非你頻繁地更換頭像和暱稱,否則你所說過所做過的一切事情都會在網絡上留下痕跡。
雖然不通過語言溝通,可是你發的每段文字其實都是自己形象的代表。如果你經常會發表一些負面的言論,那即使大家記不住你的名字,也會記得「就是那個愛抱怨的人」。
這種搏出位的方式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要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每一次發言。
當然,也不用為了塑造一個光輝形象而苦苦地將自己偽裝在一個面具背後,你是什麼樣的人,時間自會看得見。
3、「在說話之時,所有我們嫌棄別人、覺得別人表現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一個老爺爺感覺老伴總是冷落自己,以為老伴聽力出了問題。於是自己故意摔門、大喊,最後甚至在老伴耳邊大喊,「你聾了嗎?」
沒想到老伴回答,「聾的是你!從你進門開始我已經答應過你三次了!」
我們很多時候都只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問題,卻沒辦法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
在網絡上,經常會遇到一些好為人師的人,喜歡對別人的行為進行指點。如果是對方主動要求的還好,如果是不請自來,那未免不那麼招人喜歡。
其實,你所看到的每個人,都是他想展示給你的樣子。那些未曾展現的並不是就做得不好。很可能他的行為有他的原因。
網絡社會水太深,你遇到的每個都可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不要以「我為你好」的名義對別人指指點點,很可能對方在這方面的經驗在你的十倍以上。
學會謙卑,多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是別人不夠好,而只是你恰好沒有看到。
4、「時間是別人最珍貴的財產,我們隨便跟別人'借'五分鐘說話,是永遠也『還』不了的。」
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拉著對方說個沒完的人,只想表達自己想說的,完全不在意別人是否想聽。
網絡上也不乏這樣的人存在,以為雙方加了好友,就真的成了「好友」。不管對方是什麼狀態,就長篇大論。甚至還有人要求對方一定要秒回,否則分分鐘拉黑你。
其實,我們每天使用的QQ、微信等雖然叫即時通訊工具,可事實上它並不能達到即時響應的效果。在你發出消息的同時,就應該要為對方預留回復的時間。而不是以自己的時間來衡量對方的時間。
要想要別人尊重自己,那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只有你開始去尊重別人的時間,知道對方捨得花費時間在自己身上是一份莫大的幸福,這樣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開始寫作後,我經常會感慨,能有那麼多小夥伴花時間來看我的文章,我真的很幸福。
要知道在這樣信息成災的時代,你憑什麼去奢求你發送的連結別人就一定要點開來看呢?又憑什麼奢求別人會隻字不差地閱讀完你的文章還給你打個賞呢?
所以,每個肯閱讀我文章的人,我都非常感恩。因為你們為了我這樣一個陌生人花費了時間,而我也會更加努力去對得起你為我付出的時間。
不是有句話說「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嗎?雖然網絡聊天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暢所欲言的環境,但如果想要在這個生態環境下良好地生存下去,與人溝通,我們也要學學「說話之道」。
多把對方放在心上,多為對方著想,好好說話,彼此才會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