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恰逢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美國的移民政策也相對寬鬆,無數懷揣「美國夢」的中國人,採用「偷渡」的方式前往美國追尋財富。
在這群人之中有一位婦女,用了短短9年時間,就完成了村婦到「偷渡女皇」的轉變,積累下巨額財富,這就是當年著名的女「蛇頭」——鄭翠萍!
福建人一直以敢闖敢拼著稱,從清朝開始就有不少人下南洋。改革開放之後,福建很多村莊幾乎成了空村,男女老少都紛紛去國外打拼,鄭翠萍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
鄭翠萍的父親叫鄭濟良,曾在一艘貨輪上當海員,1964年在紐約港口卸貨時,趁亂離開貨輪滯留美國。從那之後,鄭濟良就一直待在紐約華人區,每隔一段時間給家裡寫信寄錢。
1973年,鄭翠萍跟著家人搬離福州盛美村,舉家來到香港定居,以經營百貨為生。都說福建人天生會做生意,這話放在鄭翠萍身上一點不假。不僅百貨生意做的有聲有色,還在深圳開了家服裝廠。
然而,生意上的一帆風順並未打消她的「美國夢」,始終想著移居美國。1981年6月,一對美國夫婦在香港旅遊,在商店購物時認識了鄭翠萍,並同意以保姆的身份幫她前往美國。
在美國領事館,籤證官問道:「你如今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為何要放棄香港的一切,去美國當一個保姆呢?」
鄭翠萍回答:「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美國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這比金錢更令我嚮往。而且,我一定會當個好保姆,更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來到美國!」
順利來到了美國,鄭翠萍並沒有當保姆,而是繼續在華埠做生意,這一次她發現了更大的商機。當時,很多人都想到美國發財,偷渡就成了其中一個方式,鄭翠萍正好趕上這個「風口」。
剛開始,她的「生意」還屬於家庭作坊,每次偷渡的人數最多10個,不過每人1.8萬美元的佣金,還是讓她賺了不少錢。鄭翠萍的偷渡名聲慢慢在華人圈傳開。
80年代末,福建很多村民湧入美國,一些偷渡來的村民賺了錢,卻沒有辦法寄回家,鄭翠萍再一次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她在紐約、香港以及福建老家都有人脈,而且在這三地都有財富,可以實現美元與人民幣的自由兌換。
鄭翠萍在唐人街開的服裝店
村民若是需要寄錢,直接把美元交給鄭翠萍,留下姓名和聯繫方式就行,鄭翠萍會安排老家的人,將人民幣送到村民家中。當然,每一單鄭翠萍要收3%的佣金,這又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從那之後,美國至福州的匯錢網絡,幾乎被鄭翠萍一人壟斷。村民雖然花了點錢,卻也省了許多麻煩,對鄭翠萍也是交口稱讚,見面都以「萍姐」相稱。
後來,偷渡費用水漲船高,每人要付3-4萬美金,如果有人付不起,鄭翠萍還會掏錢墊付,但是要多給30%的利息。那些年,很多偷渡過去的華人都向「萍姐」借過錢。
1993年,「金色冒險號」事件200多名偷渡客跳海,10人溺水身亡,不少蛇頭被抓。鄭翠萍事先得到風聲,逃回了福建老家。
1998年,偷渡船在瓜地馬拉傾覆,又有14人遇難,美國對其進行全球通緝。儘管如此,尋求鄭翠萍幫助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她膽子也大,儘管被通緝,還拿著假護照頻繁的來往於香港、紐約、福州三地。
《危險旅程》劇照,以鄭翠萍為原型
常言道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鄭翠萍終於倒了黴。2000年初,鄭翠萍兒子的綠卡在香港遺失,被美國領事館的官員發現,他們認為既然兒子在香港,鄭翠萍也可能在這,便設了一個局,成功將鄭翠萍抓獲。
2005年,鄭翠萍以3項罪名起訴,最終判處35年監禁。當時,不少村民聽到宣判結果,甚至主動要求替「萍姐」服刑。
入獄之後,鄭翠萍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於2014年4月24日在獄中去世。葬禮當天,160輛加長「林肯」送別遺體,數千華人在道路兩側默哀,榮耀之至。
鄭翠萍去世後,家人留在了美國,弟弟鄭美揚還住在福州老家。由於姐姐生前四處奔波,姐弟倆很少團聚。後來有人問鄭美揚,他姐姐鄭翠萍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老人沉默了片刻,說道:「都是為了生活,沒什麼值不值得!」
偷渡皇后鄭翠萍的死,轟動了整個唐人街。根據報導,鄭翠萍葬禮的盛況是這樣的:「當日社區出動100輛林肯車為鄭翠萍送行,街道兩邊,站滿了統一著裝的福建華僑」。
她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很難用那種非黑即白的標準去評判她,準確的說,她兩者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