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圓舞》:有一種感情,未曾開始,談何錯過

2020-12-22 時光了了

01.

有一種感情,結局註定是錯過,不管過程如何轟轟烈烈,終究連開始就是錯的。

這種感情本不該發生在他們身上,一個是七歲的小女孩,另一個是而立之年的男子,年齡的巨大差異但並不影響感情的發生,但這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是不應該開始的。

很多人說,亦舒的《圓舞》,是一個中年男人對小女孩的妄想之愛,是畸形之愛。

但我不這麼認為,傅於琛自始至終都在克制自己,他用蜜糖和鮮花將那個在他心裡始終單純天真的「安琪兒」澆灌大,但他對待周承鈺一直都克己復禮,從未逾矩半分。

傅於琛本是周承鈺母親的朋友,按照她母親的話來說,傅於琛還曾經追求過他母親,原本人生不會有太大交集的兩個人,因為一次婚姻相遇,開始一生的糾纏。

七歲的周承鈺,在母親的婚禮上,像是一個累贅,或是一個沒有人喜歡的皮球,被踢來踢去。

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認識了傅於琛,幼小的周承鈺或許並不知道,自己是那個時候為數不多能夠讓傅於琛開心起來的人。

02.

那一次分別以後,即使間隔多年未見的時光,依然不能夠將傅於琛這個名字在她的心裡抹去,反而越來越深刻,當他出現在她眼前的那一刻,她認定了這就是愛情。

在傅於琛的心裡,周承鈺也一定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吧,不然不會在她無家可歸的時候選擇做她的義父,不惜和自己的親生母親爭奪她的撫養權。

他將她視作公主,教會她打扮自己,給她買最好看的衣服,但卻不許她穿著暴露,不許青春期的小男生追求她。

他教會她應該如何去做一個淑女:「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別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他不願意和她分開,卻又因為周圍的閒言碎語不得不去找新女朋友,他結交了很多女人,他告訴周承鈺,是因為他有一筆基金需要生第一個孩子才能夠拿到。

這種解釋是多麼多餘,他大可不必向周承鈺解釋,但周承鈺認為他是愛她的,無論他有多少女朋友,但只要她一生病,他一定會乖乖回到她的身邊。

03.

傅於琛第一次將女朋友帶回家,卻被周承鈺嚇跑了,她只是說出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是相愛的,不管外界如何議論,她始終是愛傅於琛的。

面對這個結果,傅於琛並沒有生氣,但為了堵住漫天的流言蜚語,他著手將她送去國外念書,甚至專門給她聘請了不少「男友」。

她可對那些男生沒有興趣,無論聊什麼,都能夠從他們的嘴裡了解到傅於琛最近的情況,因為傅於琛不願意與她相見了,她只能這麼打聽與他有關的事情。

傅於琛曾經教過她圓舞,告訴她只要舞蹈開始了,她一直跳下去,最後一定會找到她,不管經歷多少人。

傅於琛說的話她都信,周承鈺相信,無論怎樣兜兜轉轉,她和傅於琛最後都會相遇。

她執著的要給自己的愛爭一個美好的結果,所以她努力自立,自己去走人生路,想最終成為一個能夠配得上傅於琛的人,能夠光明正大的站在他的身邊。

04.

周承鈺能夠直面自己的內心,承認這段荒謬的感情是真愛,但傅於琛不行,他不想面對他已經老去,但她卻還是少女的場景。

繼父為周承鈺留下一大筆遺產,並讓她去追尋自己未得到的愛情,周承鈺拿到財產,妄圖讓傅於琛看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他們之間可以平等的談戀愛的,但傅於琛始終覺得她還沒有長大,一直逃避自己的內心。

這種糾結和無力,讓周承鈺選擇放棄,她嫁人了,但不過是因為對方長得與傅於琛有些許相似罷了。

故事的結局,兩個人都活在對方的影子下,明明相互深愛著對方,卻因為世俗而刻意隱忍,最後錯過了彼此。

他們之間從沒有過開始,她對於外界的身份從來都是他的妹妹,年齡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即使她心理相當成熟,即使她大膽向他表白,但他總是不肯相信她已經長大。

05.

也許是傅於琛不夠勇敢吧,周承鈺的母親與第三任丈夫相差幾十歲,卻仍然在一起,還相當恩愛,周承鈺和傅於琛之間的年齡,並不是無法跨越的。

他們之間的感情讓人唏噓,雖然是相互愛,但從來沒有說出口,因為這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所以傅於琛選擇了逃避,用一個又一個的女朋友,來堵住悠悠眾口。

為什麼會怕,不就是因為傅於琛的內心確實如外界猜測的那般,他在等她長大,他是真心喜歡她。

但周承鈺越是大膽,傅於琛就是越是小心翼翼,他怕流言蜚語,他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會喜歡上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女生,也害怕流言終會毀掉周承鈺的一生,那可是他精心呵護,小心翼翼守著長大的玫瑰。

好遺憾,他們之間的愛情有時差,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註定了他們之間是不會有開始的。

06.

雖然,周承鈺從未以傅於琛的女朋友的身份出現在眾人面前,但他們之間的親暱早就超過了一般人。

他們之間是心靈的伴侶,是靈魂的歸宿,無法將彼此分割,即使遠隔萬裡,但再見彼此一面,眼神會將他的心思出賣。

即使像繼父這樣的僅見過一次面的外人,都能夠看出周承鈺對傅於琛愛的熱烈,但偏偏他卻要裝作不懂,一味的逃避。

他或許是怕她只是將自己當做父親一樣的依賴,他怕等到自己年老不再有錢的時候,周承鈺會嫌棄他白髮蒼蒼的樣子,所以索性不開始。

他辜負了周承鈺的勇敢,他用一個又一個與她年齡相似的年輕女人,讓周承鈺徹底死心。

他們即使沒有開始過,卻依舊經歷了一生,當傅於琛終於鼓起勇氣的時候,卻已經晚了。

他們之間,從來都不是錯過,從未開始過的感情,又談何錯過呢?

相關焦點

  • 亦舒《圓舞》:其實,只要足夠勇敢,愛情與年齡無關
    著名的數學家笛卡爾在他52歲那年與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相識,年齡的鴻溝沒有讓他們二人錯過彼此,相反因為對方的才華而相互吸引,他們的感情至死不渝。但亦舒筆下《圓舞》中的男主角傅於琛卻沒能明白這個道理,他發現自己對周承鈺的喜歡太晚了,所以失去了擁有她的機會。
  • 《我的前半生》亦舒小說劇情 亦舒經典語錄大全
    --亦舒 《要多美麗就多美麗》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亦舒 《圓舞》  無論怎麼樣,一個人藉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亦舒 《星之碎片》  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也不必惋惜。
  • 《我的前半生》備受好評,卻不是最好的亦舒,三本書了解當世才女
    《我的前半生》備受好評,卻不是最好的亦舒,三本書了解當世才女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 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 推薦正能量的圖書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
  • 亦舒唯美英語語錄,句句扎心!
    想必大家會比較熟悉,畢竟亦舒擁有辣麼辣麼多忠實的讀者。周承鈺被父母拋棄後,傅於琛收其為義女,但兩人間的感情卻微妙萬千。傅一方面對承鈺萬分關注,一方面不停的結交女友,甚至兩次結婚。承鈺則牢記傅教給她的圓舞規則,甘心等待,並在繼承了繼父的遺產之後,擺脫了傅為其安排的生活,試圖以平等的地位爭取愛情的結果。然而,傅仍認為承鈺尚未長大而繼續迴避她。
  • 亦舒經典語錄(中英文對照)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讀亦舒,亦舒不寫小女人,她筆下的女主角都堅強、自信、深通人情事故、甚至強勢到讓人覺得有些殘忍。亦舒的故事,是一個女孩長成女人的必經之路,是擺脫王子公主童話迷夢的當頭棒喝。曾有人說「香港有亦舒、臺灣有瓊瑤」。瓊瑤的寶貝兒們多是長不大的小女生,而亦舒筆下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
  • 她是亦舒筆下絕代的美人,也是歐美時尚圈的靈感繆斯
    她是亦舒筆下小說《圓舞》裡女主角的原型,亦舒曾這樣形容她「看見周天娜,驚豔到下巴要跌下來」。周天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柔美女子,而是短髮英氣十足的美女,她的美,她的氣質都極具感染力。因為與生俱來的優雅感和時尚感,她15歲就開始當平面模特,同姐姐一起為資生堂拍攝廣告。Tina代言資生堂的口紅,大大的宣傳海報上6種顏色全由她一人演繹。Tina的外形和氣質偏中性化,在她身上,既有男性的凌厲,也有女性的嫵媚,加上可塑性強的優雅身段,很多歐美設計師對她青睞有加,這也讓她被稱為「靈感繆斯」。
  • 亦舒眼中的極致美人,是周天娜的模樣
    「數年前在半島大堂見到周天娜,驚豔到下巴要跌下來,靈魂好不容易歸竅,拍拍胸口說「幸虧咱們有林青霞」。——亦舒《林青霞,真要命》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再次將「亦舒女郎」這一名號推向風口浪尖,優雅得體並擁有好的穿衣品位,素淨的臉上不施脂粉也很美,是她們放在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的形象。
  • 亦舒那些往事
    於是倪匡說自己和亦舒也有二十多年沒有來往了,接著又有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片子裡,那個與兒子躲了三十多年不見的母親,也是亦舒。金庸的小說高下自不必說,喜歡武俠小說的江湖浪子,不會影響他按部就班的生活。《金大俠》,反覆讀來,風起雲湧,景物漸行漸遠,深陷其中,又游離其中。那一年,金庸遠赴歐洲漫遊,《天龍八部》剛進入佳境,每日連載,就得找人代筆,於是,阿紫的眼睛就被倪匡寫瞎了。
  • 《流金歲月》原著亦舒最好看的九部小說,能推翻這個書單的我服
    亦舒亦舒小說大都出版於八、九十年代,但是我們今天讀起來依然沒有任何時代的隔膜,亦舒筆下的女人美如罌粟,多多少少都帶幾分個性的毒。她們之中不管是職業女性還是為生活掙扎的女子,對待感情都清醒自愛,很合現代社會的節拍。
  • 看了亦舒的人生,終於明白「馬伊琍」為何會愛上閨蜜男友了
    作為母親的亦舒本人,也未曾有半點回應。不回應不代表她忘記,在她作品裡面可窺見一二,寫到「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從文字中得見,亦舒有多不願意見到自己兒子,情緒又是多麼複雜。在歲月的沉澱洗刷當中,亦舒洗掉了身上的尖銳,現在完全是一個普通的妻子和一個媽媽,擇一城終老,與自己的丈夫女兒一起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 不願你的後半生再倉皇而過│盤點亦舒經典語錄
    不願你的後半生再倉皇而過│盤點亦舒經典語錄 2020-06-07 1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之一亦舒師太,人生經歷之精彩不輸青霞曼玉
    和畫家蔡浩泉分手後,開始幾年,亦舒仍然會間歇性的探望蔡邊村,但是隨著蔡浩泉另娶,亦舒就斷了來往,性格剛烈的她刪除了這段記錄。 也可能,年輕時的亦舒根本沒在乎過這樣的身份。 在感情上,亦舒是主動進攻型。她的第二段感情,是跟邵氏男明星嶽華,當時嶽華還是鄭佩佩的男友,被亦舒一眼看中,上演了一段「女記者連上男明星」的戲碼。(巧得很,最終搞定大佬劉鑾雄的也是女記者——甘比) 據說認識不久,嶽華送她回家,她就說自己怕黑,讓他送自己上樓。
  • 楊千嬅《Unlimited》:亦舒教科書
    儘管感情上一時很難接受,畢竟多年來,千嬅與Paco的合作早已深入民心,但從理性角度上看,金牌能夠達到的或許只能如現在這樣,未能再創高峰,去東亞至少電影事業能夠發展更好,畢竟這是在電影方面小本經營的Paco所無法做到的,雖然殘酷但也是現實,終究還是好聚好散,《Unlimited》應是這個完美的句點。
  • 70歲亦舒推新書《衷心笑》 50年裡出了300本書
    而記者查了一下,瓊瑤奶奶的作品目前編號到64部,最新的《還珠格格》第三部還是5年前的,而亦舒師太去年一年,就寫了4本書。從1966年11月出第一本《女學生日記》到今年,剛好是50年,今年,師太70歲了。  雖然,這本新書在內地還沒有出版,但是,從2013年開始授權出版亦舒作品的東方出版社(以下簡稱東方),一直在陸續追,可誰叫師太出手還是那麼快啊。
  • 沒有一種獲得不需要付出,喜寶——非斯讀亦舒
    我不喜歡亦舒的喜寶。也許是亦舒通篇都在標榜現實,卻始終透露著狹隘和天真;也許是喜寶所代表的群體太極致,很難讓人產生共鳴;也許是整部小說裡,沒有一種感情是正常的,讓人無法呼吸。總之我不喜歡喜寶。足夠聰明足夠漂亮足夠刻苦,或許是不一定有富足的人生,但至少擁有機會,選擇未來的機會。不過亦舒不會那麼設定。亦舒的人生,不夠平凡,她的小說她的喜寶們,都是在一個非正常的邏輯環境裡當著現代女性。幸好她始終記得人生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幸好她始終知道女性唯有自立才能獲得尊重。
  • 亦舒:雖然她很拜金,但我依然愛讀她的書
    關於愛情作為一代香港言情小說作家的亦舒,提倡女人在愛情裡的姿態要好看。在陷入愛情的時候,要懂得克制和愛己;在失去愛情的時候,也要堅強和風淡雲輕。或許,是因為她自己親身的經歷,才讓筆下的文字有大徹大悟之感。兩段失敗的婚姻讓她在情場中修煉得更加成熟和睿智。從少女時代的不顧一切,到中年的通透淡然,這本身就是一種過程和領悟。
  • 「狠人」亦舒:搶鄭佩佩男友,破壞鄭佩佩婚姻,比小說更毀「三觀」的...
    雖然沒有看過嶽華年輕時的電影,但是對嶽華卻一點都不陌生,當然這個不陌生也是源自他在上世紀80年代加入TVB拍攝的劇集,從《我本善良》到《珠光寶氣》再到最後一部《張寶仔》,自此之後就鮮少有他的消息,沒想到再有他的消息的時候竟然是他離世的消息,這個怎能不令人難過。
  • 還原《流金歲月》裡的亦舒女郎
    往前一點,2020年10月上映的電影《喜寶》,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再往前一點,2017年的現象級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亦舒是一個離文壇相對遙遠的名字,卻在近幾年裡持續受到影視界的熱捧,這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小說,通過當代影視明星的重新演繹,讓「亦舒女郎」再度佔據了話題的焦點,劇粉們在追蹤著雙主角錯綜複雜的感情線,書迷們則在重新測量文學與影視之間的距離。
  • 亦舒很多書中都有這麼一段讓人極為討厭的情節
    作為亦舒迷,曾經是全盤接受她的東西,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仍然覺得她的書好看,但是開始質疑。最讓我受不了的,其實是基本上她描寫的傳奇式女性,都是寒微出身,這個正常,但是基本上這些女性的發達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比較質樸的男性來支持她,主要是物質上,金錢上。精神上嗎,一般亦舒會特意提醒下,這個男人的精神層面上是配不起她的,所以女主一般是一邊接受此男的幫助,一邊暗地看不起此男的,覺得人愚笨,沒有上進心,不會發達。 另外就是骨子裡的清高,把自己高高在上的擺起來,看不起普通人的生活,看不起普通夫妻。
  • 亦舒:19歲未婚先孕,33年不認兒子,撬閨蜜男友,才女的人生精彩
    有趣的是,亦舒雖說看不上瓊瑤的小說,可她自己在現實中的感情生活比起瓊瑤小說來,可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022.17歲倒追畫家蔡浩泉,19歲未婚先孕,30多年不認兒子亦舒17歲時,喜歡上了畫家蔡浩泉。亦舒開始後悔,3年後亦舒選擇離婚,孩子判給了父親蔡浩泉。最開始幾年,亦舒還會偶爾看望一下兒子,可後來蔡浩泉與別的女人重組家庭,亦舒便在沒有與父子倆有過任何交集。33年後,蔡邊村成為了一名導演,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母親節》,參加柏林影展。片中蔡邊村提到一些陳年往事,但對於親生母親,並未有一句怨言,更多的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