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見證了同安文運的勃興。
-文筆塔塔蓋受損部位採用花崗巖進行修復。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晚報 記者 黃文水)「文峰參碧水,永為一柱擎天」。作為同安文化地標和古城文脈的象徵,同安現存最大古石塔――文筆塔今年進行了保護性修繕,修繕工程主體近日已經完工。專家通過了塔蓋、塔身等修繕工程主體的驗收,本報記者一同登上塔頂,瞻仰這座重煥光彩的古石塔。
勾縫灰使用傳統配方 含蛤蜊殼、糯米、紅糖等
文筆塔位於同安城東鳳山之巔,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其保護性修繕工作今年4月啟動。
前天,本報記者和專家一起,通過腳手架登上文筆塔塔頂。塔身進行了勾縫灰修補,長度達958米。施工方相關負責人林冬能介紹,勾縫灰根據傳統工藝,由蛤蜊殼灰、河沙、糯米漿、紅糖水等按比例配製。其中,蛤蜊殼灰由蛤蜊殼燒制而成,用去了300多斤,糯米也用去幾十斤。勾縫過程也很精細,使用了毛刷、牙科工具、洗耳球等。
塔蓋和塔身處生長的榕樹破壞了文物結構。此次修繕,也對這些榕樹進行了徹底清理。林冬能說,技術人員先用手工鋸子清理,再用鑿子一點點清理樹根,先後用壞了5把鑿子。
記者登上塔頂,原本受損的塔蓋部位,採用了花崗巖進行恢復,補配塔蓋用去了12.4立方米花崗巖石。為了運輸石材,在文筆塔邊專門搭設了運輸通道,其中最大的一塊巖石達300多斤。
修繕達到預期效果 文筆塔公園正在建設
文筆塔修繕過程中,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成麗多次到現場指導。她介紹,按照文物保護的規範要求,修繕過程中,外觀安全架、保護網都很規範。在工藝上,用於勾縫的灰漿等材料配比,也參照了文筆塔建造時的灰漿配比。「整體修繕達到了預期效果。」成麗說,修繕時還對歪閃的塔剎等構件進行了扶正,塔蓋上原來亂石堆砌,榕樹盤根錯節,經過修繕後,排水更加科學。
廈門市博物館專家靳維柏實地了解了文筆塔的修繕過程。他認為,此次修繕意義重大,完工後,石塔觀賞性更強,價值也得以凸顯。同安區還整治提升了文筆塔周邊環境,對保護文物很有意義。
據了解,在同安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以文筆塔為核心的文筆塔公園正在建設中。接下來,還將開展文筆塔護欄、小廣場的施工,最大限度地呈現「同安文化地標」的風採。
連結
屹立400多年又稱魁星塔
文筆塔又稱魁星塔,高14.25米,佔地31.82平方米。據《同安文物大觀》記載:文筆塔為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同安縣令洪世俊為祈興同安文運而捐俸建造,為五層六角仿樓閣式實心石塔,每層仿木結構出栱挑簷,是同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石塔,見證了同安文運的勃興。
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說,鳳山文筆塔與孔廟「興賢育才」坊、泮池曲橋、青雲路觀瀾亭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造塔當年同安有劉行義等8人參加鄉試中舉人,越年金門後浦人許獬奪取會試會元及殿試二甲頭名。因此,世人都傳同安文運振興,緣塔而起。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