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斌
因父親腦梗急需用錢,天津市民時某輕信街頭「無抵押、速放款」的小廣告,誤入「套路貸」陷阱。被文身大漢押進麵包車、戴上黑頭罩,拉到出租屋非法拘禁後,時某東拼西湊了9.6萬元「違約金」,這讓原本經濟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讓時某感到慶幸的是,在這場席捲全國的掃黑風暴中,他遇到的涉黑團夥迅速覆滅。「感謝黨中央開展掃黑除惡,真心希望能長期堅持下去。」前不久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他由衷感嘆道。
這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民意調查,有95.1%的群眾對專項鬥爭成效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掃黑除惡,已經成為黨的十九大以來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從暢通線索舉報渠道嚴格核查責任,到大數據預警對黑惡勢力打早打小,從建立健全精準有效的督導督辦機制到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源頭防範,在深入推進專項鬥爭過程中,各地各部門著眼於常治長效,按照「六建」要求,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用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及時發現打早打小
掃一掃專用二維碼,一鍵舉報黑惡線索。自2019年5月全國掃黑辦升級12337智能化舉報平臺上線以來,功能不斷拓展,迅速成為群眾舉報黑惡犯罪的利器。
掃黑除惡常態化,暢通線索舉報渠道是前提。
各地在宣傳運用好智能化舉報平臺基礎上,廣泛設立舉報電話、郵箱、信箱,建立健全舉報獎勵機制、落實舉報人保護措施等,拓寬線索舉報渠道,打好掃黑除惡人民戰爭。
與此同時,嚴格線索核查責任,實行線索統一分流轉辦、分級核查,常態化開展線索直核、協核,必要時實行異地、提級核查,並由專人負責,落實終身負責制,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面對大量線索,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研究完善線索排查機制,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深入分析研究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及時發現掌握「亂生惡」「惡變黑」等動向,確保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前不久,福建廈門警方藉助「大數據+掃黑除惡」模式,成功挖掘出15條涉嫌為跨境賭博網站提供資金結算服務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線索,打掉了一條涉案金額高達62.3億元的網絡黑灰產業鏈。
法治是最大的公約數,也是常治長效的堅強保障。
依法嚴懲「套路貸」、裸聊敲詐等違法犯罪,把打擊鋒芒始終對準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嚴格依法辦案,既不拔高也不降格;強化紀法協同,嚴肅查處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涉黑涉惡違紀違法犯罪問題……各地堅持依法對黑惡犯罪窮追猛打,決不讓黑惡勢力死灰復燃、由小轉大。
全國掃黑辦牽頭制定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等9個法律政策文件,重慶、江蘇、山東等地制定依法辦案指導意見、辦案手冊、證據指引等,堅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掃黑除惡,「是黑惡犯罪的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的一個不湊數」。
針對涉黑涉惡「保護傘」往往深藏幕後這一特點,各地出新招、硬招、實招,以「一案三查」破解發現難,以「協同辦案」破解查處難,推動掃黑除惡與「打傘破網」同頻共振。
3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共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線索7.1萬餘條,為「打傘破網」提供靶向指引,讓「保護傘」無處藏身。
近日,《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掃黑除惡常態化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
督導利劍破解難題
決定執行死刑!2019年12月23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孫小果再審案依法公開宣判。2個月後,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對孫小果執行死刑。
惡霸伏法,督導督辦功不可沒。
在辦理孫小果案過程中,中央督導組專門聽取案件情況匯報,要求雲南省組織精幹力量,依法嚴懲、深挖徹查到位;全國掃黑辦迅速派出大要案督辦組,進駐昆明現場開展指導督辦,有力推動該案高效公正辦理。
小到辦理重大案件遇阻,大到政治站位不高、推進力度不夠,由於黑惡勢力成因複雜、往往與腐敗問題交織,掃黑除惡難免遇到種種困難。
直面困難,破解難題。中央亮出督導利劍,建立健全精準有效的督導督辦機制,解難點、除痛點、疏堵點,推動各地既拿出「當下改」的舉措,又推行「長久立」的機制,助力常治長效。
自2018年7月起,中央抽調正部級領導幹部擔任督導組組長,分三輪赴全國各省市區開展督導檢查,實現中央掃黑除惡督導全覆蓋,並適時組織開展「回頭看」,通過責任倒查、督導問責等方式,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掀起了對黑惡勢力的最強攻勢。
「知恥後勇、橫下決心、迎頭趕上。」在中央督導組指出問題後,內蒙古赤峰市採取一系列實際行動,下猛藥、治「沉痾」,打破僵持不進的局面,推動掃黑除惡取得重大進展。
為實現掃黑除惡督導常態化,全國掃黑辦探索推出特派督導專員制度,分別於2019年12月、2020年7月、10月三次啟動特派督導,發揮「輕騎兵」作用。「哪裡有難啃的黑惡犯罪『硬骨頭』,就派督導專員到哪裡去督辦。」全國掃黑辦負責人如是說。
山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紛紛組建省內特派督導組,圍繞重點案件、重點線索、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等開展特派督導,為基層對症施策開出良方。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重大複雜案件的辦理,社會高度關注。
全國掃黑辦創新領導包案督辦制度,掛牌督辦111起大要案件,其中全國掃黑辦主任、副主任包案督辦30起。通過示範引領,帶動省級掛牌千起、全國掛牌萬起涉黑涉惡案件依法加快辦理。
湖南操場埋屍案、黑龍江哈爾濱呼蘭區「四大家族」涉黑案、7名廳級「保護傘」被查處的山西「小四毛」案……截至2020年12月25日,這111起掛牌督辦案件中,已判決生效63起,尚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的僅2件;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4700多人,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1200億餘元。
行業整治源頭防範
通過威脅、恐嚇、重傷等手段排除異己,違法指定親屬任村主任、書記,把持基層政權25年;壟斷當地種雞、肉雞銷售市場及林地承包等行業領域,暴力打壓競爭對手;肆意毆打村民,暴力強徵強拆……
2020年10月,吉林通化法院對張永福涉黑案作出一審判決,判處首犯張永福無期徒刑。同時,開展該案後續整治工作,通過重新選派所在村黨支部書記、依法選舉村主任、成立託管機構確保涉案企業正常運行等系列舉措,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專項鬥爭中,一批像張永福這樣橫行鄉裡、魚肉百姓的「南霸天」「北霸天」被依法剷除,基層群眾拍手稱快。
而「南霸天」「北霸天」的形成,與部分地區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不無關係,這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為夯實基層基礎,各地各部門加大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整頓力度,加強日常監管,對不符合條件的村幹部及時發現、清理;規範村「兩委」換屆選舉,建立組織、紀檢監察、公檢法等部門參與村幹部候選人聯審的機制,堅決把涉黑涉惡等不符合條件者擋在門外。
截至今年11月上旬,全國共排查出超10萬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已整頓轉化9.2萬餘個,佔91%,其中涉黑涉惡5579個,已整頓轉化5424個,佔97%。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各地各部門堅持把源頭治理作為掃黑除惡的治本之策,對行業領域和農村地區持續強力整治,建立健全源頭治理的防範整治機制,讓黑惡勢力無處生根。
黃賭毒、社會治安亂點,向來是黑惡的溫床。各地公安機關和行業監管部門開展常態化滾動排查,對亂象較多的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切實防範傳統行業粗放管理、資源行業非法壟斷、娛樂行業藏汙納垢、新興行業非法野蠻生長等問題,最大限度剷除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從已查處的黑惡犯罪看,大多涉及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徵地拆遷等領域,暴露出這些行業領域監管機制不健全、不嚴格等問題。
為此,政法機關會同住建、市場監督、自然資源等20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全程參與,加強對這些重點行業領域的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依法治理,實現標本兼治。
從整治火化、安葬行業亂象到淨化中介市場環境,從完善土地管理到規範金融放貸,3年來,紀檢監察、政法機關對發現的行業亂象和監管漏洞制發「三書一函」8.6萬餘份,並強化跟蹤問效、督辦問責,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最恨最怨最煩的突出問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面對根除黑惡犯罪這一世界性難題,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政法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主力軍作用,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展現「中國方案」,助力「中國之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