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消息以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慢慢滲透酒店圈:從2002年就開始為上海人茶餘飯後增添談資的浦西四季酒店,將於今年(2020年)5月31日閉門整修,也就是說在這一天,酒店前臺將為最後一位住客做check out,並暫別上海灘。
光是聽聽就幾乎引人遐想,那一日在四季大堂和正門,會否進行一場小小的體面歡送?
攝:李冰潔BING
季節雖欲變換,被上海灘舊日風情包裹的四季
卻是無法被替代的
斯人再見雖難期,四季帶給我們的驚豔感受卻早已充盈記憶,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抹去的。
上周末我又來到這裡,想要再看一眼那行將絕跡的原木電梯間和溫情脈脈的奶油色走廊。縱使這個奢華酒店先鋒在中國大陸的7間分號(港澳另各有一間)無一不精彩,也越來越擅長拿捏中國人的尺度,卻很難再重現浦西四季般雋永綿長的舊日風韻。
也難怪它至今仍保留著半數近廿年以來的經典房型,不舍在其之上動土。
攝:李冰潔BING
攝:李冰潔BING
攝:李冰潔BING
在未被顛覆的低層客房電梯間,原木鑲板最後停留在走廊的拐角處。明亮的鏡面映照出奶油色的走廊空間,並與電話桌上方的穿戴鏡形成奇特的視角,形成場景循環。面對鏡子自拍一張,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這裡有可能是再也無緣得見的絕跡。
攝:李冰潔BING
一旦步出木質鑲板的範圍,也便進入私密幽暗的環境中了,這似乎是四季在說,It's time for yourself,誠邀你角色轉換。挑高一般,又因鍍金畫框和黃色微光的輝映,溫情和柔軟都被聚攏在這條安靜的走廊上,繼而過渡到睡房內,以至於早已放下戒備之心的客人,開了門即刻便打起哈欠。
攝:李冰潔BING
2015年翻新過的樓層稍許高一些,但無論是電梯間還是客房走廊都失去了撫慰人心的魔力。借鑑現代手筆的燈飾造型新穎似火炬,就連光的色調都冷了不少,讓人宛如走在雪夜聖誕節的街頭,時刻保持振奮和雀躍,反倒感覺不出親切。
攝:李冰潔BING
夜床服務給加了小點心和巧克力,甜蜜度頓時up,否則讓我在這樣華麗的燈具下享受光明和坦蕩,這份清醒想必無用。
圖片來自BING,左圖是老客房,右圖為新
雖然是N+1次來睡四季,卻著實是頭一回吃四季,幸虧趕著在閉店之前吃到了,不然不知道要懊惱多久。
四季軒盛名在外的其一原因,是米其林餐盤的加持。老實說,我去之前並不知道它跟米其林的關係。
攝:李冰潔BING
不管怎麼說,能夠得到米其林的賞識並非易事,何況四季酒店在閉店前已先行停止了日料的供應,牛排館也在緩慢閉幕,四季軒仍然有不少熟客三兩相約前來小聚,可見大家對它的口味是認可的。一間餐廳和酒店榮辱與共是正確的,不過少了四季軒,不知上海饕客們習不習慣呢。
就比方說這份浮著蔥花的糖醋小排,除了四季軒的老師傅,這樣使醋意幾乎溢滿口腔卻仍能感受到甜蜜的烹飪方法,大概很難有第二個人得以平衡。
聽說沁SPA的時候,城中酒店水療室已經很多了,每一家都極盡能事地對外宣稱是繁華都市中的極致隱秘之所。然而要我說,沁SPA的水療環境,可不比某些海島度假村的遜色。不知是這番黑紅經典配色讓人一眼愛上,還是入口處寓意「身心解放」的籠中鳥重獲自由圖太富有巧思,總之,我對沁SPA的第一印象就是極好的。
翻新計劃從天而至,意味著這間珍貴水療室也將換顏。在幽深靜謐的石板路摸索時,真是每一步都走在遲疑上。
說起來,四季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翻修案例,是對它第一間奢華系酒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間酒店乳名The Inn on the Park,位於Park Lane,它起初充滿英倫氣質的雍容清雅,是許多人對四季躋身奢牌大軍的最初印象。
現在的倫敦四季Park Lane分號是再也尋不到由繁複提花織物鋪陳出的房間了,四季也慢慢願意放下長者架子,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接受世人的評判,唯一長存的是它為我們帶來的每日兩次house keeping和其他細節服務。
浦西四季閉門後,波特曼麗思卡爾頓
將成老靜安的最後守望者
如今與興業太古匯毗鄰的浦西四季酒店,和盤踞上海商城中心的波特曼麗思卡爾頓,是上海第一波酒店潮的前後腳。
1998年,Ritz-Carlton在波特曼事務所的樓宇間誕生,4年後,浦西四季便在一街之隔拔地而起。
(均來自官網)上圖為波特曼麗卡▲
下圖為浦西四季▼
兩間酒店大堂的樣貌,有一定的同質化。不過1998年7月柯林頓入住的時候,波特曼RC並不是照片上的樣子,而要從容得多。
當然,四季原本綠意盎然的大堂,也發生過一點變化。現在的下午茶時光,是沒有棕櫚樹陪伴的了。
攝:李冰潔BING
對比一下客房層的走廊、房間內部的陳設,以及對光線投射方式的運用,不難發現有異曲同工之妙。
(均由BING拍攝)上圖為四季2015年翻新客房層走廊▲
下圖為波特曼麗思卡爾頓客房走廊▼
溫暖的牆角與吊頂空間的表達,燈具、沙發,幾乎如出一轍。即使酒店江湖風起雲湧,在當今眾多後起之秀的設計字典裡,也決不會存在「端莊正統」這樣的字眼了。
攝:李冰潔BING
有趣的是,相似地理位置、設計巧思的波特曼麗卡,還真的一直被四季視作可與匹敵的友鄰。
早在2017年,彭博社記者就採訪過四季創始人Isadore Sharp,問他是否擔心來勢洶洶的Airbnb搶佔酒店市場。Sharp的回答是Airbnb算什麼,它們只是新來的;萬豪集團旗下的麗思卡爾頓才是跟我們旗鼓相當的對手。
他還說,「萬豪是最好的酒店集團之一,它們每年的新造酒店跟我們差不多……不過,四季仍然是全球規模最龐大的酒店帝國。」此處傲嬌臉。
圖片來自彭博社
儘管對自己的產業充滿自信,四季卻也著實做出了應變之策,從2019-2020年遍地開花的勢頭來看,四季和麗卡相比,擴張之心也是有目共睹的。
說回到浦西四季,在並不主打「親子」這方面,它本來是與麗卡同進退的。但是這次我發現,四季為即將到來的寒假作出了不少客房的改變,打造了大嘴猴和小黃鴨兩個親子主題的房型。
攝:李冰潔BING
原先正經老派的套房經過一番改良,馬上變得富有童趣。推門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滑梯+鞦韆的玩具組合,放置在起居廳最寬敞的地方,有效避開邊邊角角。
攝:李冰潔BING
到處都是印著Paul Frank的備品,從洗浴用具到空間軟裝,從小巧玲瓏的浴袍、毛巾,最討喜的就是這隻甜嗲到爆炸的兒童坐墊了。
攝:李冰潔BING
為了照顧小朋友們永動機般不知疲憊的天性,臥室的床鋪一側還十分貼心地支起了室內帳篷,此種周到,有如馬爾地夫小四季的服務風範。畢竟幾個月前在麗卡,我們家寶貝就只能玩玩兒窗簾。
攝:李冰潔BING
石庫門:等你回來,它還在嗎?
對四季酒店的複雜情愫,還摻雜著另一種更深層的惋惜:位於威海路上的浦西四季,西側便是一片保存完好的石庫門建築。此處曾是上海灘最繁華的遊樂場所,張園。
相較其他地區的面目全非,近二十年來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的上海傳統民居形態在這裡尚能辨識。
攝:李冰潔BING
攝:李冰潔BING
從四季酒店四樓的泳池畔向外望去,一眾整齊劃一的紅瓦小樓掩映在鋼筋水泥之間,既是靚麗風景,同時又顯得那樣格格不入。
37層的行政酒廊也能俯瞰石庫門,高樓大廈與弱小的低層建築形成的反差就更明顯了。我必須說,這裡是我見過最風度翩翩的酒廊,低調有品,不失高貴,少見的木質空間就足以在一眾酒吧中脫穎而出,坐席以規整的牛皮製沙發組成,燈盞大大方方地提供光明,閱讀菜單不需要把頭埋進紙張裡。
攝:李冰潔BING
但凡城中酒店都不能免俗,從這裡望出去,只有更多的樓宇,更多的工業產物,有K11和太古集團的娛樂產業,有人得以在此睥睨天下,另一些面對車水馬龍枯坐、獨飲,似石庫門在水泥怪物中生存。
如果說,現在的我們還能借四季之名一睹石庫門風採,那麼四季閉店之後呢?而苦苦盼回四季那日,這方世間罕有的景色是否還在原地呢?想來不禁唏噓。
涅槃重生,四季不是第一個,
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縱觀全球,不乏出於各種原因而暫緩營利、向內創作的頂級酒店。
在所有閉門翻修的奢牌酒店中,最讓人魂牽夢縈的便是新加坡萊佛士。原酒店建於1887年,至今進行過兩次大規模改造,每一次的回歸都如同沙場凱旋,耀眼奪目。
2019年下半年叫人翹首以盼的主角東京大倉,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一炮而紅,又為著2020年的同一盛事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大倉的如期而至甚至比奧運會本身更值得期待。最值得尋味的,是大倉集團平地重起的決心,要把一個時代烙印徹底湮滅,並非玩笑話。
香港老文華東方也是一例。2005年的那場質變似的翻修,似乎是香港酒店業對某事件的集體迴避,不過也成就了文華東方的革新使命;倫敦海德公園MO重開的時候,舉辦的儀式跟新店開幕並無二致,充分體現酒店就似珍饈佳釀,是要被珍視的。
巴黎麗茲更不用說了,大多數的翻修實際上是為抗衡其他品牌,倒不是非要競得「最美宮殿酒店」之名,更像是故意讓對方丟丟面子。
紐約華爾道夫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主持翻修的設計師和新加坡萊佛士用的是同一人。另外,2020年香港大洲際將要閉門重修,並追本溯源,改回本名麗晶。
隨時光流轉而退隱的種種事物,或許可以用「識時務者為俊傑」來解釋,每一次革故鼎新都是為了更精彩的歸來和更自然地融入這個世界。就像浦西四季懂得,既然誕生於千禧一代,想繼續保持高高在上的「老錢」腔調,顯然力有不逮。
2020年元旦,在浦江對岸的上海第二間四季酒店41樓,浦東四季舉辦了第一屆跨年倒數派對。這亦是浦東四季的一次小小革命。
春雷震,萬物生;大勢所趨,衷心祝願浦西四季歸來仍是少年……等你喲!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