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2021-03-04 元旭文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元旭文化」,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為歷代醫家所必讀。

指引我們順應自然,培補元氣,健康生活。

從五行角度講,夏季屬火。

對應到五臟,火氣通於心。

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人的情緒也會「中暑」

[原文]

夏三月,使志無怒,使氣得洩,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譯文]

夏季的三個月,我們要振作精神,切莫讓怒氣鬱結於心。如此暑氣才能得到很好的宣洩,這是夏季養生的法門。

[解讀]

暑氣為夏季的主氣。《黃帝內經》認為,暑為陽邪。

暑氣侵入人體,表現為多汗傷津、唇乾口燥、身倦乏力、懶言氣短等。

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達到35 ℃以上,人體就會出現煩躁、易怒、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這是由於高溫影響了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也就是典型的 「情緒中暑」。

夏季要養心,千萬別「累心」。

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躲避高溫,降低活動強度。

[方法]

不做劇烈運動,呼吸頻率降低,心臟就能得到休息。

此外還要做好心理調節,抵禦不良情緒。

保持良好的心態,切忌大悲大喜,心靜自然涼。

飲食方面,夏季進補首選清熱健脾、利水除溼的藥材、食材。

從五行與五臟對應的角度講,苦味食材入心,多有去心火的作用。

最常見、效果最顯著的是蓮子芯,每日取10~15根蓮子芯衝水代茶飲,可以起到解暑、去心火的效果。

防暑也要「空調病」

[原文]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譯文]

陰陽四時,是萬物生長的根本。違反它,身體本元就會受到損害;順應它,疾病就不會發生。違背夏季的自然規律,人體內的陽氣就會遭到抑制,不能得以生長。陽氣不生,最先危及的就是心臟。

[解讀]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天氣越熱就越貪涼。

室外氣溫38℃,家裡空調開到20℃,爽!

剛出了一身汗,趕緊衝個涼水澡,爽!

約上幾個朋友,吃燒烤,喝冰鎮啤酒,爽!

殊不知這些讓人驟然涼爽的行為,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陰陽之道,順之則平,逆之則亂。

四時節氣自有其規律,三伏酷暑、三九嚴寒。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便是順應四時氣候變化來調養身體。

夏天天氣炎熱,腸胃運行本就緩慢,短時間內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或吃生冷食物,會給胃腸黏膜帶來極大的刺激,引起局部血管驟然收縮,導致消化道缺血、缺氧,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夏日最佳飲品是涼白開,平時可以大口喝,但長時間缺水或運動後反而要慢慢飲用,以免給心臟造成負擔。

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容易引發「空調病」。正確的做法是把空調溫度調節到26℃~28℃之間,既節能環保,又能保護家人健康。

順應四時為養,違背自然為傷。

渴極應當慢飲,暑熱更需靜心。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願大家遵循古人養生之道,過好這個夏天。

目前160000+人已關注加入【元旭文化】,快快告訴好朋友們加入吧!

       

       

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只需長按下方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即可!

相關焦點

  • 養生需先養心,養心重在養德
    □記者李曉敏通訊員楚萌    3月30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金世明用通俗的語言、實際案例為鄭州讀者做了一場「中醫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智慧與方法——衣、食、住、行與春季養生」的精彩講座。
  • 夏至養生有妙招 專家提醒重在「養心」
    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正是應當補陽養生的時候。谷醫堂中醫專家王娟提醒,以下養生「重點」請牢記。飲食養生中醫注重膳食療養,王娟指出,合理調配飲食是夏至養生的一大重點。夏季陽氣盛於外。
  • 夏季養心去火的5種食物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注意養心,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按照五行歸屬,夏季和心屬性均為火,所以夏季是養心的好時候。那麼夏季養心吃什麼好呢?
  • 夏季養生八款滋補粥 養心安神祛暑降溫
    炎熱的夏季到來,此時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新陳代謝旺盛時期,此時人們的心情都特別煩躁,心神不安,因此夏季養生,易清易靜,而且因為天氣原因,人的食慾下降,因此要滋補身體不妨選擇一些藥膳粥,即可防暑降溫,又可養心安神。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夏季養心」,原來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這是《黃帝內經》關於夏三月養生的一個描述,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很簡潔,也很實用,下面就是我們結合這段話,對我們自己 「夏三月」的養生能有所幫助。1.「春夏養陽」「養陽」是夏季養生一個大的原則。陽氣是什麼?「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中醫講的陽氣相當於人體的免疫力,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出現一些寒性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這些在西醫看來就是免疫力低下了。
  • 夏季養生重養心 常按6穴位除煩消積
    夏季養生重養心 常按6穴位除煩消積 原標題:   編者按:五月夏季開始,陽光越來越旺,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陽氣外發,伏陰於內,夏季該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暑邪侵襲,讓自己舒適地度過這個夏天?
  • 夏季「養心」為主~暑、熱、溼、氣 做好這四點,養生其實很容易
    心主一身大陽,夏季陽氣最盛,因此夏季是養護心陽的最好時機,心血管病患者如果能夠順應中醫的養生觀點進行養護心臟,將能有效保護自己的陽氣,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其實,養心並不難,只需做好3件事~一、情緒保持情緒平穩,是養心的關鍵,也是夏季養生的重中之重,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1.調整作息時間,夏季晝長夜短,陽氣充盛,陰氣不足。
  • 夏季養心藥材盤點
    順四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夏季氣候炎熱,五行屬火,與人體五臟中的心相對應,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盛,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故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
  • 夏季養生先「養心」,這4個養心好習慣照著做,健康常相隨
    夏季五行屬火,對應人體五臟之心臟,夏天的特色是生長,所以夏季養生應注重心臟的調與養,著眼在「長氣」兩字。根據夏季熱升雨降的特點,養生需注重清熱、祛溼、防暑溼;根據夏季心熱腎涼的特點,養生需注重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保持水火既濟的健康狀態,具體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一、作息的早與晚夏天晝長夜短,陽氣充盛,作息時間應該是晚睡早起。
  • 夏季養生,貴在養心,別做「傷心」事!
    掌握四招養心大法1、靜坐、站樁養心靜能養心,故要學會靜心。患病的人最忌煩躁,越是煩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臟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復。求醫改變不了病人的心。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怡情養心心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養心。心若不妄動,則氣血通暢,臟腑和調,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惱怒煩等不良情緒,受傷的最終是自己。養心要怡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七情過激之傷。
  • 苦夏難熬更要養心!中醫:喝這碗「二紅茶」養心健脾,解乏還養生
    在中醫理論中素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說法,一年之中夏季溫度高、溼度大,很容易讓人心煩易怒、坐立不安、睡眠質量變的很差,這時候對心臟的壓力就會加大。另外夏季出汗多,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快,相對應的會對心臟產生更大的壓力。
  • 夏季「養心」秘籍:常清心火才不躁
    進入夏季之後,氣溫升高,很多人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小便少而黃,大便乾結,甚至心慌胸悶、失眠等症狀。中醫學認為,這些多是由心火亢盛引起。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心血管科教授王清海說,古人認為,夏季重在「養心」。因為心屬於火,而夏天天氣炎熱,同氣相求,心在四季對應夏天。
  • 夏季養生要先養心,堅持這3個習慣,讓你一年四季身體健康
    夏季五行屬於火,火與心相對應,所以夏季養生首先要養心。夏天是自然界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會隨著外界的變而改變,所以夏天的時候也容易陽氣過剩。睡午覺一般來說,11點到13點這個時候正是心經當令的時候,心主血脈,心藏神,所以這時候睡午覺能夠養心,養神,而且能很好的保護心臟,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病率。同時,這時候是太陽最曬的時候,在家裡睡個午覺,不出門,還能預防出門中暑。
  • 3道夏季養生食譜,葷素搭配,養心降血脂,午飯就做它了!
    夏季飲食講究清淡且正值陽氣最盛之時,要注意養心你是否正在為午飯做什麼而發愁?今天推薦的3道養生食譜正好滿足一家子的健康需求,快來試試!中醫認為食用鴨肉可消暑滋陰、健脾化溼、補益虛損,實為夏季清補之佳品。做法:步驟1:水中放蔥姜料酒去腥,放仔鴨塊焯水。
  • 夏季養心秘訣:一覺、二瓜、三湯、四穴、五果
    因此,夏天養生最重要的就是——「養好心」怎麼樣才能在夏天的時候保護好自己的心臟?只要你跟著小編學,就不用擔「心」  調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與午睡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與白天的血壓高峰出現一段低谷有關。
  • 夏季養心護心吃什麼
    夏季,天氣炎熱,心臟負荷要比其他季節大。那麼,究竟夏季吃什麼可以幫助養心護心呢?西瓜是夏季「護心」的最佳水果,其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番茄紅素,且西瓜中含有更多的水分,有利於人體對番茄紅素的吸收。所以,炎炎夏日可以多吃一些西瓜來保護心臟。
  • 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
    一、夏季的特點及對人體的影響夏三月,指農曆四月至六月,陽曆六月至八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
  • 【中國夢·踐行者】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先養心 養心先養德
    「德者壽」是精神層面的養生「鄧老特別強調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德。強調大德者方得其壽。」昨天,在追思會現場,鄧老的弟子陳瑞芳教授重溫鄧老的養生心得。鄧老生前曾指出,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和養生家都把養心和養德放在養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養生之根」。
  • 養生先養心,四大養心觀,你都了解嗎?
    養心即是養神養心的目的是養神的觀點傳統而悠久,但是說法比較隱晦,主要集中在道家修性秘籍當中,在中醫引入其內容直至清代才完整呈現,明確提出養心即是養神的觀點,並將養心作為養生的主要手段來促進人健康長壽,養心的地位得到明確,並且將心-神-性做了一體化串聯,使得其可更立體化應用。
  • 酷暑時節健康養生與營養膳食
    人們出汗多,就容易疲勞,所以,夏季,健康養生與營養膳食顯得尤為重要。問夏季我省大部分地區的酷暑時節正午給朋友們的感受就像詩句:「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一個詞:「酷熱」。這個時節健康養生重點是什麼呢?答由於酷暑使我們出汗多,消耗大,生活工作易疲勞,朋友們絕不能忽視對身體的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