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嶽陽6月25日訊(記者 趙曼 實習生 魏麒安)夏至前後,汨羅江畔,屈子文化園(屈子祠)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6月25日,「我們的節日端午」 屈子文化園遊園活動(雲上端午)正式開啟,此次活動除了大家熟悉的龍舟賽以外,更成為了文化展覽的平臺,皮影戲、湘繡、扎染、油紙扇、瀏陽夏布都參與進來,還有齊白石再傳弟子虢筱非的《楚辭》章句主題畫展。
屈子文化園(屈子祠)。
過去,粽子和龍舟是端午節的標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更像是一個各種文化參與的盛大集會,這些文化借著端午的契機來讓更多人了解,也與其他文化在同一平臺上交流碰撞,產生新的靈感。
湘西草木染是此次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草木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染料大都是中草藥,其中最知名的便是藍染。藍染的原料為板藍根的葉子,通過與泥土和石灰一起發酵,形成藍染染泥。而這次來參展的藍染,與如今潮流的非遺扎染結合在一起,並以另一項非遺安徽宣紙為材料,製作出一把具有復古情懷的團扇,三項優秀的傳統工藝就這樣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結合了三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團扇。
屈原的《楚辭》,齊白石的齊派繪畫風格,汨羅的風土人情,三樣看起來並不相關的東西,在畫家虢筱非的畫裡,卻得到了統一。蘭生九畹、目渺渺兮愁予、繼之以日夜、路漫漫其修遠兮、沅有芷兮澧有蘭,虢筱非將自己理解的楚聲楚物,通過齊派繪畫風格,圍繞洞庭湖、汨羅江創作了百幅花鳥、江豚、植物、古鎮等主題畫作,這不僅是展示「端午源頭、龍舟故裡、詩歌原鄉」的大美汨羅,更是對文化融合的探索。
虢筱非的《楚辭》主題畫作。
虢筱非理解中的楚聲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