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祭典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湖南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八十四:

  屈子祠祭典

  保護單位:汨羅市屈原紀念館          

  主管部門:汨羅市文化局 

  汨羅市位於美麗的洞庭湖畔,因境內的汨羅江而得名。是中國端午文化的源頭、中國龍舟名城,有「藍墨水的上遊,文化人的聖地」的美譽。二千四百年前的農曆五月初五日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國,當地群眾即在屈原居住過的江邊——南陽裡立祠紀念屈原,並舉行龍舟競渡,同時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緬懷先賢,這是最早的民間祭祀活動,當地人稱之為「朝廟」。

  祭屈大典傳承至今,禮儀程序基本沿襲清制。祭日,案陳豬頭、羊頭各一,角黍、包子各一盤,時鮮水果四盤,參加儀式人員有主祭一人,禮賓、執事各二人,司鼓司金、司力炮各一人,鼓樂若干人。

  儀式開始,東禮賓宣布內外肅靜,眾禮賓出班、全場肅立,向三閭大夫神位鞠身了。接著主祭賓就位。陳設香案、酒樽、果儀、盥洗、鼓樂、讀文、祭聯、彩紅諸所、執事焚香、燃燭、贊香、贊燭、捻鼓鳴金各三、大樂小樂各三,接著金鼓交奏,禮炮齊鳴。

  小樂聲中,主祭賓盥洗、禮賓祝盥洗,主祭賓於香案前禮行初獻一初進,行叩首之禮,主祭賓祝初獻,樂奏「浪陶沙」歌曰:「佳節正端午,肅棒蒲觴,汨羅江畔吊忠良,夫子有靈長不昧,來格來嘗」。

  主祭賓立香案前禮行亞獻,亞進,亞獻禮畢,啟櫝授文,樂止,禮賓讀誦《祭文》,其音韻高吭宏亮,其典調悲壯深沉,充滿對三閭大夫的尊敬和緬懷之情。讀文畢,復樂,主祭賓三叩首後祝亞獻,歌曰:「亞獻亞虔誠,告慰忠魂,跪棒角黍餞先靈,一曲董風江上譜,永繼遺貞。」歌畢,禮行三獻,獻祭聯,祝三獻,歌曰:「四海弼肱康,國祚貞祥,龍舟競渡遍群邦,夫子儀型同日月,萬古流芳。」

  歌畢,行彩禮,主祭賓進彩進酌,金鼓齊鳴,鳴炮奏樂,全體肅立,向上鞠躬,禮成後化楮、焚文。整個禮儀莊嚴肅穆,三段讚歌與禮儀程序融為一體,極富汨羅民間禮儀文化特色。

  

相關焦點

  • 西華胡辣湯、老子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網訊 12月22號,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周口市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傳統技藝項目,鹿邑縣申報的老子祭典成功入選民俗項目。
  • 汨羅:暢遊屈子祠,賞百家文化
    紅網時刻嶽陽6月25日訊(記者 趙曼 實習生 魏麒安)夏至前後,汨羅江畔,屈子文化園(屈子祠)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6月25日,「我們的節日端午」 屈子文化園遊園活動(雲上端午)正式開啟,此次活動除了大家熟悉的龍舟賽以外,更成為了文化展覽的平臺,皮影戲、湘繡、扎染、油紙扇、瀏陽夏布都參與進來,還有齊白石再傳弟子虢筱非的《楚辭》章句主題畫展。屈子文化園(屈子祠)。過去,粽子和龍舟是端午節的標誌。
  •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成吉思汗祭奠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習俗,最早始於窩闊臺時代,到忽必烈時代正式頒發聖旨,規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種祭禮,使之日臻完善。現今鄂爾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襲古代傳說的祭禮。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湖南這些地名,外地人第一次看到後說,「你們湖南人太難了!」
    2015年9月,耒陽市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2019年3月6日,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棖衝 正確讀音:chéng chōng棖衝,素有「千年古鎮「之稱,其名源於東漢建安年間,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1995年6月與原青草鄉合併成立棖衝鎮。
  • 「四磨湯古磨法」被列入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核心提示:2016年10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湘政函【2016】144號文件,公布湖南漢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所申報的「四磨湯古磨法」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   2016年10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湘政函【2016】144號文件,公布湖南漢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所申報的「四磨湯古磨法」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
  • 遊湖南有了權威旅行指南!「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公布
    華聲在線3月17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通訊員 黎力)錦繡瀟湘怎麼遊最好玩、最盡興?省文旅廳日前公布7條「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把湖南的精品景區景點串連成線,遊湖南有了權威的旅行指南。為建設最具湖南特色的知名品牌精品旅遊線路,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甄選活動。
  • 湖南工藝美院舉辦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系列活動 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月23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融·匠心——2019年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暨第三屆創新創業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湖南(益陽)工藝美術創意產業園舉行。來自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2個專業的2000餘件各具特色的畢業設計作品在現場展出。來自社會各界的近千群眾參加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非遺大師和弟子們依次擺開展臺,展示手中技藝。
  • 雲遊侯王誕 傳承非遺文化,深圳南山向南侯王誕首次「雲祭典」開啟...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的向南村,是一座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的村落,傳承了300多年的向南村侯王誕祭典,是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向南村村民世代相傳的牽掛。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向南村就會迎來一場盛大的民間習俗活動——侯王誕祭典。鄭氏族人會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回到向南村參加祭典,場面盛大。
  • 湖南理工學院學位授予儀式在屈子祠前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6月1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思念偉)「公元二〇一六年三月至六月,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明教授,躬率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成員,前往汨羅考察,與汨羅市人民政府,共商合力傳承光大屈原文化
  • 冷水灘區長豐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楊雲娟)為讓學生學習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增強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技藝的興趣,9月18日,冷水灘區長豐小學黨支部開展非物質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師生學習太極拳,&34;孩子們興奮地說。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 麗星郵輪跨界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泉青瓷之傳承與發展
    ,同時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泉青瓷的傳承與發展。Christian Aalbers(左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陳壇根先生(右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沈洲先生(左二)、龍泉市「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華先生(左一)、龍泉市「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順明先生(右一)、上海澳彬貿易有限公司代表鬱萍芬女士(右二)、上海點粹文化發展中心代表梅雪琴女士(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在唐山市樂亭縣文化中心禮堂火爆開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 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亮相北京恭王府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11月23日,非遺傳承人曲吉昂秀現場繪製唐卡。
  • 一張圖看懂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文化產業的發展始終是一個多元化的過程,對人類社會長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朝陽區以多彩文化著稱,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為公眾了解朝陽區歷史的一大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