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何含義?下半句更過分,少有人知!

2021-01-15 貓眼觀史

交到好的朋友,可以讓我們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長處,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慢慢的變得更加優秀,遇到困難的時候,好朋友也會伸出援手,讓自己感到不那麼的絕望。

但交到了用心不良的狗肉朋友,會導致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不到幫助,甚至還會被落井下石,所以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學會辨認人的好壞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也非常重視這一點,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比如說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那麼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呢?其實非常過分,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要是某個人的腮幫子上沒有多少肉,甚至還有點凹陷進去的話,那麼最好是不要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因為在古人看來,這樣的人多數都是生性狡詐子圖,要是和他們做朋友的話,可能會被坑害。

在小說和影視劇中這一點表現得尤其明顯,多數陰險小人都是「賊眉鼠眼,尖嘴猴腮」的人,這樣的人要麼是一肚子壞水,要麼是小偷。比如說《水滸傳》裡的時遷,雖然他是梁山好漢之一,但由於他在偷竊方面確實十分擅長,所以他的形象並不怎麼好,也是一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的形象。

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筆者認為這個要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唐朝,尤其是貞觀年間和開元年間,那個時候國家比較富裕,戰亂也少,不存在吃不飽喝不足的情況。

而且那個時代的人以豐滿為美,尖嘴猴腮的人或許真的不值得信任,但如果放在別的年代,比如說戰亂和饑荒四起的東漢末年的話,這句話就很不適用了,因為人們連飯都吃不飽,除了王公貴族們,有幾個人腮幫子上肉是鼓鼓的呢?還要用這句話來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做朋友就不恰當了。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臉上橫肉為兇者」,雖然知道這句話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文藝作品裡邊的反派形象,或者是比較暴躁的粗漢形象,多數都是這個樣子,臉上橫肉很多:像是《水滸傳》裡一臉橫肉、滿身肥膘的鎮關西,李兆基、劉一麟等等。有的形象雖然是正面的,但是臉上橫肉很多,就會給人一種脾氣很暴躁的粗漢既視感,比如說張飛、李逵和樊噲等。

但筆者認為這句俗語是沒有多少道理的,因為有的人生活條件比較好,吃的東西營養足夠,食慾又特別好,吃著吃著就胖了,這和性格有什麼關係呢?

除了吃胖了的人,還有的人是因為生了病,吃了一些含有激素的藥物,導致他們長胖了,還有的人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從小就特別胖,若是用這句俗語去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是不是兇者,那對他們是不是很不公平呢?其實這都是小說人物過於臉譜化導致的。

但是藝術和生活還是有差別的,我們不能把小說中的標準套入到生活中,人生百態,人的高矮胖瘦、美醜老幼總是會有區別的,我們不能用外貌去判斷一個人是好還是壞,以貌取人不僅不科學,還很不禮貌。

舉個例子來說,《三國演義》裡的董卓毫無疑問是個反派,他擅自廢立皇帝,出入宮廷毫不講禮儀,隨意濫殺百姓。很多人看到電視劇裡董卓的形象,會覺得「滿臉橫肉為兇者」這句話很有道理,畢竟電視劇裡的董卓臉上肉確實很多。

但其實原著和歷史上的董卓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他真的是那麼一個兇相外露的人,那麼整個西涼的百姓,包括漢族、羌族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怎麼可能願意為他賣命多年呢?當時的人對於董卓的評價是「面善心狠」,由此可見,以貌取人確實非常容易犯錯。

相關焦點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交往。這句話說得就是,臉上沒肉的人,最好不要相處交往。那麼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 01 兩腮無肉不可交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兩腮上不長肉的人,面相上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是個有心機的人,而且古代描寫奸詐小人時,會在他的面部進行誇張的敘述。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經典是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不過,古代的人們更多的是依靠面相來判斷這人可交還是不可交,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好壞是可以通過臉來看清。面相屬於易學,最早可以記錄到春秋時期,那個時候便已經在上層開始流行了,很多的貴族在選擇家族繼承人的時候就是通過看面相選擇的,最早的面相書籍是《麻衣相法》。因為面相所使用的地方非常廣泛,久而久之,在生活中便也傳出了很多的俗語,例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為何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還有半句更經典,古人識人準則
    比如古人有種觀念叫做"相由心生",他們從一個人的相貌中就能看出這個人的人品。雖然現在聽起來並沒有什麼科學道理,現代人覺得不能夠以貌取人。但是這種觀念一種存在,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他們就覺得一個人的相貌和這個人的人品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在一些偏遠農村還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道理嗎?後半句更讓人信服,是經驗之談
    我國的面相學,是五術(山、醫、命、相、卜)之一,被看作是道家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最早的記載卻出現在儒家著作《禮記》中,《禮記·曲禮下》裡有一句話:凡視上於面則傲,下於帶則憂,傾則奸。這句話大意是說:一個人看別人時,如果視線高於面部,則會顯得很傲慢,視線如果低於腰帶,則代表內心充滿憂慮,如果視線傾斜,則表明是心術不正之人。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古人傳下的識人訣竅,說的很現實
    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識人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是臉上兩個腮幫子上沒有肉的人,最好不要跟他們深交。為啥會這樣說呢?其實還有一句俗語這樣說「兩腮無肉,必定難鬥」,意思差不多。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相反,如果結交的都是一群狐朋狗友,就會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多一些磨難,少一些開懷暢飲。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這句俗語老話,想必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面頰上面沒有肉,就不要去深交。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真不是以貌取人嗎?
    算命應該也能算是其中之一,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深奧的學問,然而在有些人心裡則會覺得這是封建迷信,不過現在畢竟是科學社會了,其實那些很多看起來封建迷信的事情,都是有著科學依據的,算命也是一樣。說到算命,那麼大家一定對面相有所了解,因為那個時候人都是非常迷信的,覺得一個人是什麼性格,直接就會反應到臉上到底是大惡之人還是大善之人,通過面相就可以看出來。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在古代,有一句俗語非常流行,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它說的就是,不要與腮幫子比較瘦削的人交心。因為古時候,兩腮無肉的人常被認作是陰險狡詐之人,如果是女性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克夫相,這樣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心機深重,而且由此誕生了很多成語,比如「尖嘴猴腮」。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老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一句更精彩,真不是以貌取人嗎?
    這句話牽扯到到了古代的「識人術」,古代老人勸解後代總是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而小人總是善於偽裝,毫無防備的我們不小心就容易著了他們的道,因此察人之術顯得尤為重要。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更狠,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識人向來是一件難事。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交往,單從表面是不可能完全看出來的。有些人看起來溫和有禮,但說不定哪天就捅你一刀;有的人,看起來看起來脾氣極差,但說不定哪天就會幫你一把。所以正如鬼谷子所說的「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單純從面相上去判斷一個人的為人,那是無法了解全面,容易出現偏差的。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識破一個人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兩腮無肉不可交」這一句俗語的意思便是指,如若一個人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肉(不是指單純地瘦),那麼,和這一個人還是不要有過多的交往。
  • 為什麼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話才更熟悉
    想來有個原因,可能是瘦弱的女人能激起男人的保護欲。但是一般人又喜歡娶面部肉乎的女人進門,她們通常說這樣的女人有福氣,也會給夫家帶來福運。今天說起人們的面部相貌,不是看什麼樣的女人有福氣,而是介紹一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就不單單指女人了,包括所有人你,是不是先摸了摸自己的臉,看看是否肉乎?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到底啥意思?這後半句也非常經典
    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大家在生活中就會經常可以聽到,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兩腮無肉不可交的意思這句話,從表面上來看,其實並不難理解。顧名思義,這就是說,我們看一個人時,要看他臉的兩腮是否肉乎乎的,如果幹扁的話,那我們就最好不要和這種長相的人多交往。我們可以來想像一下,兩腮無肉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在電視劇中,他們都以尖嘴猴腮的形象出現。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受教了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受用,受教了「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兩腮上不長肉的人,面相上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是個有心機的人,而且古代描寫奸詐小人時,會在他的面部進行誇張的敘述。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交往。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我們沒有辦法去看透一個人的品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老祖宗因此總結出來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腮幫沒肉的話,這樣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最好是不要去交往的。
  • 古人的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更經典,教你如何看人心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常說的「面由心生」,是指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那些尖嘴猴腮,嘴薄唇淺的人一般都比較刻薄。而那些臉龐圓潤的人一般都比較大度,也就是所謂的天庭飽滿。而那些眼小嘴尖的人,通常是小氣鬼的代表。
  • 民間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
    《舊唐書》中道出了原委,說他是「溫鍾馗」。清朝時乾隆重用和珅,也是看中了他相貌堂堂,是個可造之材,而紀曉嵐卻因長相不好而不受乾隆的喜愛。可見古人對於外貌還是十分看重的,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仕途,有時候還會影響到人際交往。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就是結交朋友的禁忌。
  • 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道理嗎?古人忠告!
    誠然,人不可能一生平坦,但讓人驚訝的是有的人一生少有險阻,而有的人卻樹欲靜而風不止,一生都難得安寧。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人雖然不能完全避免災禍,但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發生的概率,這就是古人的識人智慧。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或者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或者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終究無外乎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