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到好的朋友,可以讓我們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長處,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慢慢的變得更加優秀,遇到困難的時候,好朋友也會伸出援手,讓自己感到不那麼的絕望。
但交到了用心不良的狗肉朋友,會導致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不到幫助,甚至還會被落井下石,所以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學會辨認人的好壞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也非常重視這一點,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比如說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那麼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呢?其實非常過分,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要是某個人的腮幫子上沒有多少肉,甚至還有點凹陷進去的話,那麼最好是不要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因為在古人看來,這樣的人多數都是生性狡詐子圖,要是和他們做朋友的話,可能會被坑害。
在小說和影視劇中這一點表現得尤其明顯,多數陰險小人都是「賊眉鼠眼,尖嘴猴腮」的人,這樣的人要麼是一肚子壞水,要麼是小偷。比如說《水滸傳》裡的時遷,雖然他是梁山好漢之一,但由於他在偷竊方面確實十分擅長,所以他的形象並不怎麼好,也是一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的形象。
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筆者認為這個要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唐朝,尤其是貞觀年間和開元年間,那個時候國家比較富裕,戰亂也少,不存在吃不飽喝不足的情況。
而且那個時代的人以豐滿為美,尖嘴猴腮的人或許真的不值得信任,但如果放在別的年代,比如說戰亂和饑荒四起的東漢末年的話,這句話就很不適用了,因為人們連飯都吃不飽,除了王公貴族們,有幾個人腮幫子上肉是鼓鼓的呢?還要用這句話來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做朋友就不恰當了。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臉上橫肉為兇者」,雖然知道這句話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文藝作品裡邊的反派形象,或者是比較暴躁的粗漢形象,多數都是這個樣子,臉上橫肉很多:像是《水滸傳》裡一臉橫肉、滿身肥膘的鎮關西,李兆基、劉一麟等等。有的形象雖然是正面的,但是臉上橫肉很多,就會給人一種脾氣很暴躁的粗漢既視感,比如說張飛、李逵和樊噲等。
但筆者認為這句俗語是沒有多少道理的,因為有的人生活條件比較好,吃的東西營養足夠,食慾又特別好,吃著吃著就胖了,這和性格有什麼關係呢?
除了吃胖了的人,還有的人是因為生了病,吃了一些含有激素的藥物,導致他們長胖了,還有的人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從小就特別胖,若是用這句俗語去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是不是兇者,那對他們是不是很不公平呢?其實這都是小說人物過於臉譜化導致的。
但是藝術和生活還是有差別的,我們不能把小說中的標準套入到生活中,人生百態,人的高矮胖瘦、美醜老幼總是會有區別的,我們不能用外貌去判斷一個人是好還是壞,以貌取人不僅不科學,還很不禮貌。
舉個例子來說,《三國演義》裡的董卓毫無疑問是個反派,他擅自廢立皇帝,出入宮廷毫不講禮儀,隨意濫殺百姓。很多人看到電視劇裡董卓的形象,會覺得「滿臉橫肉為兇者」這句話很有道理,畢竟電視劇裡的董卓臉上肉確實很多。
但其實原著和歷史上的董卓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他真的是那麼一個兇相外露的人,那麼整個西涼的百姓,包括漢族、羌族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怎麼可能願意為他賣命多年呢?當時的人對於董卓的評價是「面善心狠」,由此可見,以貌取人確實非常容易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