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洪英傑)「大學四年,我一直兼職做家教,在校期間的生活費全部來自於做家教的收入。除去生活費用,四年下來我還存下了一萬多元。」現年27歲的陳永紅,出生於貴州畢節納雍縣寨樂鎮大寨村一貧困戶家庭,童年的生活環境和壓力,造就了他獨立、自主的性格。
工作中的陳永紅
2018年,陳永紅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學專業,目前是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於納雍縣寨樂鎮農業服務中心。
剛畢業,陳永紅原本也想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複習考試。
「但家裡的三個妹妹讀書要花錢,自己的助學貸款也還沒有還完。」陳永紅根本沒有閒下來複習考試的條件,幾經波折,他在位於湖南的一所私立學校找到一份工作——擔任該校某班班主任,待遇也還算不錯。
只是,這份工作仍然和讀書時一樣,離家很遠。
好在沒過多久,家鄉傳來補錄西部計劃志願者的消息。對於離家四年的陳永紅來說,這一消息深深地喚醒了遊子歸家的心。陳永紅毅然選擇放棄還算不錯的待遇、從私立學校辭職,回到自己從小生長的家鄉當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於納雍縣寨樂鎮農業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黑木耳的晾曬工作。
從當西部計劃志願者那天起,陳永紅就深知,志願者服務是有期限的,志願者服務期滿後,自己就得另謀生路。
陳永紅在培訓機構的簡易辦公室
所以在做志願者期間,陳永紅也嘗試過去報名參加教師招聘等考試,但均因專業不對口,每次在報名這一關就被徹底拒之門外。於是,他便就有了創業的想法。
「今年8月份以後,如果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我為數不多的存款最多只能支撐到年底。」截止到今年8月,陳永紅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期就滿了。
「大學專業是教育學,又有著四年家教經驗,算是具備一定的教育培訓基礎,所以我想在教育培訓行業摸索、打拼一番。」陳永紅說,即將結束的這段志願者服務生涯,也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為他的創業道路作了堅實的鋪墊。
機會,從來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早在2019年6月,陳永紅就和小夥伴郝全羊著手籌備針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培訓機構,取名納雍縣寨樂鎮風航文化藝術培訓學校。
「我們培訓的主要內容是中小學各科科目,以及課外輔導和書法培訓等,預計每年開班四期,每期培訓時間為三個月,每期培訓規模為兩個班共150人左右。」陳永紅告訴記者。
培訓機構的教室
這段時間,陳永紅白天在農業服務中心上班,晚上就去培訓機構和小夥伴一起安裝辦公家具、學生桌子板凳等。每晚都要安裝到深夜,陳永紅經常和小夥伴開玩笑:要是將來創業失敗了,說不定我們可以去做家具安裝方面的工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目前,陳永紅的培訓機構還在走審核程序,待審核通過後,納雍縣寨樂鎮風航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就可以正式營業了。
「預計今年暑假正式開班營業,等寨樂鎮這個培訓機構正式營業後,我將開始著手創辦下一個培訓機構。」陳永紅表示,他還打算在納雍縣龍場鎮、化作鄉等地各開辦一個系統化、正規化的培訓機構。
編輯:曹軼
編審:李蓓
審籤:王幸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