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英語:「爬山」正當時

2020-12-11 新東方網

  十一假期,有沒有出去玩呢?不想去遠地方,去京郊爬爬山也是不錯的選擇。學點關於爬山的地道英語,現炒現賣哦!

  1. I like hiking in the mountains during holidays.

  我喜歡在假日時去登山。

  中文講的「登山」或是「爬山」,英文充其量只能說成 hike in the mountains。而mountain climbing指的是技術攀登,也就是要用繩索輔助的那種攀巖式 (rock climbing) 的爬山方法。

  美國人在山裡面進行的活動可謂五花八門,比如mountain biking (登山自行車),caving (爬石灰巖洞),mountain canoeing (在山澗劃獨木舟) 等等,而專門負責這些活動的社團在學校就叫 Outdoor Recreation at xxx university。

  2. There are six of us.

  我們有六個人。

  當一個人中文講了幾十年後,想到「我們有六個人。」這樣的句子,想要不翻譯成 「We have six people.」也很難。這樣的講法其實也是沒錯,但是老美還有另一種講法來表達總人數是多少:There are six of us.

  類似的句型還有像是「How many of you...?」,意思是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如何如何。例如老師問學生「你們當中有多少人看過鯨魚」就可以說「How many of you have ever seen whales?」

  3. We have folks passing us.

  有人要超過我們。

  folks 這個字指的是一群人,跟 people 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是 folks 這個字的好用之處在於,它可以用來指一群跟自己有點關係、但又稱不上是 friends 的人們。最簡單的例子,假設我今天要發一封 e-mail 給同學,e-mail 的開頭就可以寫 Hi folks。

  pass 這個字是當「超過」解釋,所以整句話 「We have folks passing us.」的意思就是「有人要超過我們。」或是在開車時指「有人想要超車。」因為山路有時會很狹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所以當有人想走快一點超過前面的人時,他們當中就有一個人提醒其他的同伴們說「We have folks passing us.」,請大家先靠邊站,把路讓出來給後面的人先行通過。

  而要超過別人的那個人就必須說「Excuse me.」或是「Excuse us. (兩人或兩人以上)」,以示禮貌。

  4. How far did you go?

  你們走到多遠?

  當一條漫漫山路怎麼走也走不完的時候,迎面走來的人就成了最好的詢問對象了。標準的問法可以說「How far did you go? (你們走到多遠?)」、「How much further is it? (還有多遠才會到?)」,或是 「How much longer is it? (還要走多久?)」。再不然就直接了當問說「Are we close yet? (到底快到了沒?) 」通常最怕聽到的回答恐怕就是「You are not even close! (還早得很呢!)"

  5. The ground is hollow.

  這個地面是空心的。

  大家應該知道有時候在山路小徑上會有那種踩起來空心不實的路面,主要是因為地下有樹根或是腐葉之類的東西,所以踩起來會有地底下是空空的感覺。「The ground is hollow.」就是用來描述這種地面的。可能有人會想說「The ground is empty.」。但empty 的意思是內部沒有東西的「空」,而hollow則是「中空的,非實心的」的意思。所以「這個杯子是空的」就是「The cup is empty.」,但「地底下是空心的」就要說「The ground is hollow.」

  6. We need to go back down.

  我們該下山了。

  這句話值得學習之處在於,老美常常在 go 或是 come 之後連放兩個副詞來同時表達「方向」和「目地」。這樣子用法的好處在於可以同時表達出「回去」和「下去」這兩個概念。

  7. We have to get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before it gets dark.

  我們必須在天黑前下到山腳下。

  中文和英文之間也有很大的相似程度,中文講「山腳下」,英文就是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而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 則是指山的底部。例如「有一批寶藏被埋在山的最底部」就可以說「The treasure is buri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美國人的確也是用人身上的部份來形容一座山,所以才會有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山頂) 和 the shoulder of the mountain (山肩),foot of the mountain (山腳) 這樣的說法,但是他們可是不說the waist of the mountain(半山腰)的哦!

  8. Just stay put, all right? I'll come and find you.

  站在原地別動,好嗎?我過去找你。

  stay put 是一個動詞片語,意指「停在原地」。兩個人走散的時候,就可以對對方這麼說。

  注意到這句話當中的一個中文和英文的細微差異了沒有?他是說 come and find you 而不是說 come to find you。中文因為我們常講「去作什麼什麼」,所以很自然的英文一出口就變成了 「come to blah blah blah.」事實上,come to 後面加的應該是名詞,例如 come to my house,come to a park 等等,但是如果 come 後面接的是動詞,中間應該用 and 連接,例如 come and pick you up,come and watch TV 等等。而 go 的用法跟 come 類似,相同的規則也可以用在 go 這個字上面。

  9. You can borrow some backpacking gear from us if we go together next time.

  如果下次你要跟我們一起去爬山的話,可以跟我們借裝備。

  gear 是一個集合名詞 (通常不用複數型式)。這個詞原指一些小工具或是有特定用途的機械裝置,而在口語的用法上,gear 常被用來取代 equipment 這個比較繞口的字。老美常用的有 fishing gear、backpacking gear、camping gear 等等,分別指釣魚、登山、露營等等的用具。例如「I don't have any backpacking equipment.」這句話,其實可以簡單地說「I don't have any backpacking gear.」就行了。

  跟 gear 類似的還有一個詞,就是kit,也很常見。但 kit 指的是整組的工具,通常是一整套的,例如 camping kit裡面應該會包含帳篷、睡袋、炊具等等整組的露營用品,而分開來看每一項的物品都稱為 gear。

相關焦點

  • 英語口語表達 「爬山」用英語怎麼說?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一鍵關注在線英語聽力室「一起去爬山嗎?」別人邀約「一起爬山嗎」,如果知道這個梗的話自然會笑著拒絕;今天學習的是「爬山」,和劇情無關,只說'「爬山」的地道英語表達No 1. Climb mountain( 一般是指攀登,攀爬比較陡峭的山峰,難度較大)I've always dreamed of climbing Mount Everest.我一直夢想著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 實用口語:當時我就懵啦 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當時我就懵啦 英語怎麼說? 2016-03-23 16:46 來源:普特英語 作者:   「當時我就懵逼啦」這句網絡用語最早出自網絡劇《名偵探狄仁傑》。   「懵逼」這個詞語怎麼用呢?
  • 爬山用英語的正確表達
    很多人喜歡爬山,感受大自然放鬆心情。爬山也是自我介紹或者聊天中會經常出現的話題。
  • 英語怎麼說 | 爬山踏青的正確姿勢
    更多有趣的英語活動,等你一起來參加!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裡,英粉們有沒有去爬山踏青啊~上個周末FEF小姐姐去爬了棋盤山,那是我第一次爬到一座山的山頂,雖然棋盤山只有400米,但是小姐姐也感覺像爬了珠穆朗瑪一樣……英粉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爬山啊,留言告訴我們喲,你們的每一條留言小姐姐都有用心看的哦!!!
  • 英語你我他生活篇17:爬山 Mountain Climbing (1)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你我他生活篇17:爬山 Mountain Climbing (1) 2012-11-30 15:15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一起爬山」英語是?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要說今年夏天小E和同事們最害怕聽到的一句話,估計就是—— 一起爬山嗎? (還不知道這個梗的爸爸媽媽們請自行百度一下 )
  • 英語你我他生活篇17:爬山 Mountain Climbing (2)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你我他生活篇17:爬山 Mountain Climbing (2) 2012-11-30 15:17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隱秘的角落》這些梗英語怎麼說
    《隱秘的角落》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就這樣,一場冒險大戲正式拉開帷幕……不過,追劇的同時,劇中的一些梗,如「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用英語又該怎麼說呢?· 「一起爬山嗎」用英語怎麼說?在影片的開頭,張東升(秦昊飾)帶著嶽父嶽母去爬山,爬到山頂後,陽光明媚,風景正好,看似老實孝順的女婿(張東升)笑著說要給嶽父嶽母拍照。
  • 寒假來臨,練習書法、背誦英語正當時!
    寒假臨近,各種各樣輔導班的宣傳是鋪天蓋地,家長們在糾結迷茫的同時,要首先想一想:自己孩子的英語和書法怎麼樣?為什麼問這兩個問題呢?因為它們不需要上輔導班,尤其對初中生來說,學好他們需要的只是家長的陪伴和學生的自覺。今天有個詞非常的火,幹什麼工作都講「要堅持底線思維」。對考試來說,什麼是我們的底線呢?那就是英語和書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英語和書法的事。
  • 「一起爬山嗎」用英語怎麼說?
    而隨之爆火的還有一句臺詞:一起爬山嗎? 被網友們瘋狂刷屏! 今晚咱們就來聊聊相關的英語知識!
  • 「爬山」的英語,還只會說「climb mountains」?
    「一起爬山嗎?」
  • 英語地道說 | 如何用英語邀請對方:「一起爬山嗎?」
    隨著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大火,「一起爬山嗎?」被網友戲稱為「2020年度恐怖邀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邀請一位歪果仁去爬山,該怎樣表達呢?我們知道「爬」是climb,那麼「爬山」不就是climb the mountain嗎?你要是這麼跟一個歪果仁說:Let's climb the mountain.
  • 記住:「爬山」的英文可不是「Climb Mountain」,那英語怎麼說?
    點擊上面英語教學 ,再點關注後,好微文每天免費、自動收到哦今天是周末趁著休息想約美女外教一起去爬山我們口中的「爬山」,一般是指周末去爬一些小山坡或者小山丘。常用的英文表達是:Go hiking 去遠足;去徒步旅行。例句:If the weather's fine, we'll go hiking this weekend. 如果天氣好,我們這個周末就去遠足。當有朋友約你出去爬山,可是你「身體不舒服」,那英語應該怎麼說呢?
  • 悠遊山東正當時|秋高氣爽,登高騎遊領略宜人風光
    好客山東遊品薈,悠遊山東正當時。立秋已過,氣溫驟降,想要找一片山水去戶外舒舒筋骨?山東是個好地方~9月3日-9月24日,「好客山東遊品薈」第三階段活動「悠遊山東正當時---健身、鄉村旅遊產品特賣匯」開始了。山東山海河湖優美,田園風光秀麗,鄉村文化多樣,地域特色分明,農業物產豐饒,鄉村景觀各異。
  • 「想一起爬山嗎?」快來get這些「隱秘」的英語知識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最近隱秘的角落爆火,就算你沒有看過,也一定被「一起爬山嗎爬山有沒有機會我不知道,不過學英語的機會可要抓緊了。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關於這部劇的一些英語表達吧!
  • 乾貨 | 記住:「爬山」的英文可不是「Climb Mountain」,那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這裡是傑思銘教育,我們將和英語教師、英語學習學生、愛好者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藉助網際網路和國內外專業英語學術平臺,核心目標是讓學習英語更加高效
  • 2015考研英語一:正反面話題黃金實用模板
  • 一起爬山嗎?快來Get《隱秘的角落》同款英語!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熟悉的同學們可能知道,這些看似平和親切的話語,均來自最近火爆全網(豆瓣評分高達9.0)的犯罪懸疑網劇(web mystery drama)《隱秘的角落》。隨著這部劇的大火,「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變成了人們熱議的「索命梗」。
  • 登高賞秋正當時!家門口這9座人少景美的爬山勝地,約起來!
    天高雲淡的秋季,正是爬山賞秋的好時候!水波溫柔,山色繽紛,層林盡染的山林秋色,令無數身居城市之人嚮往。重要的是:爬山對身體好,還能呼吸新鮮空氣~國慶屯的小肚腩還在吧挑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小夥伴一起去登高吸氧吧~大常州的那些山及周邊好去處,
  • 一起去爬山是什麼意思 一起去爬山是出自哪部電視劇
    近日,相信大家都還經常在網上會看到「一起去爬山嗎」這句話,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個什麼梗呢?這個梗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  一起去爬山是出自哪部電視劇  一起去爬山是來自於最近特別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