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區部分地方發現草地貪夜蛾!就是那個一夜能飛100公裡,擅長群體作戰,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蟲害,外號「行軍蟲」的「么蛾子」。
「上周五(7月24日)發現的,經過防治,現在幼蟲基本都消滅了。」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比去年晚了十多天,發現「么蛾子」玉米地大概二十多畝,現在基本已經控制住了。那麼,這些「么蛾子」,是如何被控制住的?
▲玉米葉上的草地貪夜蛾
回家路上瞟了一眼
意外發現啃食嫩玉米的害蟲
最開始發現草地貪夜蛾的是青白江區村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唐貴彬,「當時大概是下午快六點,我正從清泉鎮騎摩託車回家。」唐貴彬回憶說,他家就在清泉鎮牌坊村一組,路過玉米地的時候,因為是「矮玉米」,所以稍微減速瞟了一眼。沒想到,還真遇到了「么蛾子」,有些玉米葉子一半都被啃沒了。
「50釐米左右高還沒抽穗的玉米是它們最喜歡吃的。」唐貴彬介紹說,等玉米長到一米八高后,它們基本就不吃了。隨後,唐貴彬停車鑽進了玉米地,逐行進行了檢查。「當時大概有幾十株發現了蟲害,不到一百株。」唐貴彬表示,之前有過一些培訓,晚上他回去又發微信和同事討論,覺得就是草地貪夜蛾。
平時,像包括種子肥料等農資質量的問題、雞鴨豬等的初步檢疫、以及田間地頭的病蟲害,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負責清泉鎮的橘豐村和牌坊村,加起來差不多有兩千畝左右的田地。「有時候早上五六點給豬做完初步的出廠檢疫,回來的路上就看下莊稼果樹」。
第二天一早,唐貴彬聯繫了青白江農業農村局。一個多小時後,工作人員抵達牌坊村一組。經檢查確認,唐貴彬發現的就是草地貪夜蛾。僅僅一晚上,草地貪夜蛾蠶食的玉米株數,從不到100株,增加到了300株左右,「擴張速度還真是快」,一畝地大約三千株玉米,要不了幾天就都會被「么蛾子」侵害。
▲被啃食的玉米葉
頭天打藥,第二天蟲就捲起了
三千畝矮玉米「齊打預防針」
隨後,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將攜帶的藥劑發到了牌坊村一組的生產隊,對該片區域進行應急處理。「藥效還是好,頭天晚上發現,第二天打藥,第三天我們再去看,蟲基本都捲起來了。」唐貴彬翻出手機裡的照片介紹說,「么蛾子」的幼蟲藏在玉米葉裡,長的大概兩釐米左右,死了之後就會捲成一團。
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全區所有的農資店都張貼印有草地貪夜蛾畫像的「通緝令」。「農戶買種子買肥料就會看到,大家都了解了,為了自家的玉米,全民防治不再是空談」。與此同時,像唐貴彬所在的第三方職業化的監管隊伍,也會深入到村一級,作為防治的前哨站。
▲噴藥後,草地貪夜蛾卷了起來
「一百株玉米中大約三十株發現了病蟲害,相對來說,屬於蟲害前期。」該負責人表示,草地貪夜蛾從雲南入川,首先是西昌、攀枝花,之後再逐漸進入到成都周邊區(市)縣。「到我們這的應該都屬於漏網之魚了」。之所以青白江發現的不多,也得益於之前各個地區的有效防治。
雖然這次發現的「么蛾子」數量規模不算太大,但本著抓早抓小的防治策略,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在發現草地貪夜蛾後,對全區進行了一次統一防治,「全區玉米種植面積約6萬畝左右,其中秋玉米約1萬畝左右,目前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還未成熟的秋玉米,目前都進行了噴藥防治。」相關負責人表示。另外,田間調查的頻率也從之前的一周兩次增加到了三到四次,「早發現及時治療,『么蛾子』也是可防可控的」。(圖片據受訪者提供)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