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現「么蛾子」啃食嫩玉米!成都青白江上演鬥蟲記

2020-12-19 騰訊網

青白江區部分地方發現草地貪夜蛾!就是那個一夜能飛100公裡,擅長群體作戰,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蟲害,外號「行軍蟲」的「么蛾子」。

「上周五(7月24日)發現的,經過防治,現在幼蟲基本都消滅了。」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比去年晚了十多天,發現「么蛾子」玉米地大概二十多畝,現在基本已經控制住了。那麼,這些「么蛾子」,是如何被控制住的?

▲玉米葉上的草地貪夜蛾

回家路上瞟了一眼

意外發現啃食嫩玉米的害蟲

最開始發現草地貪夜蛾的是青白江區村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唐貴彬,「當時大概是下午快六點,我正從清泉鎮騎摩託車回家。」唐貴彬回憶說,他家就在清泉鎮牌坊村一組,路過玉米地的時候,因為是「矮玉米」,所以稍微減速瞟了一眼。沒想到,還真遇到了「么蛾子」,有些玉米葉子一半都被啃沒了。

「50釐米左右高還沒抽穗的玉米是它們最喜歡吃的。」唐貴彬介紹說,等玉米長到一米八高后,它們基本就不吃了。隨後,唐貴彬停車鑽進了玉米地,逐行進行了檢查。「當時大概有幾十株發現了蟲害,不到一百株。」唐貴彬表示,之前有過一些培訓,晚上他回去又發微信和同事討論,覺得就是草地貪夜蛾。

平時,像包括種子肥料等農資質量的問題、雞鴨豬等的初步檢疫、以及田間地頭的病蟲害,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負責清泉鎮的橘豐村和牌坊村,加起來差不多有兩千畝左右的田地。「有時候早上五六點給豬做完初步的出廠檢疫,回來的路上就看下莊稼果樹」。

第二天一早,唐貴彬聯繫了青白江農業農村局。一個多小時後,工作人員抵達牌坊村一組。經檢查確認,唐貴彬發現的就是草地貪夜蛾。僅僅一晚上,草地貪夜蛾蠶食的玉米株數,從不到100株,增加到了300株左右,「擴張速度還真是快」,一畝地大約三千株玉米,要不了幾天就都會被「么蛾子」侵害。

▲被啃食的玉米葉

頭天打藥,第二天蟲就捲起了

三千畝矮玉米「齊打預防針」

隨後,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將攜帶的藥劑發到了牌坊村一組的生產隊,對該片區域進行應急處理。「藥效還是好,頭天晚上發現,第二天打藥,第三天我們再去看,蟲基本都捲起來了。」唐貴彬翻出手機裡的照片介紹說,「么蛾子」的幼蟲藏在玉米葉裡,長的大概兩釐米左右,死了之後就會捲成一團。

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全區所有的農資店都張貼印有草地貪夜蛾畫像的「通緝令」。「農戶買種子買肥料就會看到,大家都了解了,為了自家的玉米,全民防治不再是空談」。與此同時,像唐貴彬所在的第三方職業化的監管隊伍,也會深入到村一級,作為防治的前哨站。

▲噴藥後,草地貪夜蛾卷了起來

「一百株玉米中大約三十株發現了病蟲害,相對來說,屬於蟲害前期。」該負責人表示,草地貪夜蛾從雲南入川,首先是西昌、攀枝花,之後再逐漸進入到成都周邊區(市)縣。「到我們這的應該都屬於漏網之魚了」。之所以青白江發現的不多,也得益於之前各個地區的有效防治。

雖然這次發現的「么蛾子」數量規模不算太大,但本著抓早抓小的防治策略,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在發現草地貪夜蛾後,對全區進行了一次統一防治,「全區玉米種植面積約6萬畝左右,其中秋玉米約1萬畝左右,目前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還未成熟的秋玉米,目前都進行了噴藥防治。」相關負責人表示。另外,田間調查的頻率也從之前的一周兩次增加到了三到四次,「早發現及時治療,『么蛾子』也是可防可控的」。(圖片據受訪者提供)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編輯 官莉

相關焦點

  • 非洲「么蛾子」來中國了!一夜能飛100公裡,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圖片來源:福建省農村農業廳官網夜間行動,有組織有紀律,攻佔全球,我們戲稱它為非洲「么蛾子」,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短短數日就能糟蹋上萬畝農作物,被侵害者甚至變成「光杆司令」…… 這種「危力」 巨大的「么蛾子」就是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 玉米遇上么蛾子聯合國向全球發出預警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5月14日消息,繼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見蟲之後,4月下旬以來,草地貪夜蛾在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慶、河南相繼查見幼蟲為害,蟲情擴散蔓延明顯加快。據悉,這種蛾子具有繁殖力強、遷移能力強、破壞力強等特點。
  •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
    廣州科研人員研發性誘劑監測設備 可誘殺「農作物破壞王」草地貪夜蛾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糧食安全引發高度關注嚴防「么蛾子」捲土重來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田地裡如路燈一般的裝置叫「性誘劑誘捕器」。如同施行美人計一般,性誘劑不斷釋放雌蛾的通訊信號,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隨後將雄蛾困進誘捕器。這種誘捕器可用于田間蟲情監測,也可以誘殺雄蛾減少田間雌蛾的交配。依靠該所技術團隊的研發成果,性誘劑釋放的信息高度專一,只吸引草地貪夜蛾的雄蛾「入甕」,而非其他昆蟲,準確率高達95%。
  • 玉米種植,蟲害「么蛾子」防治不當減產超20%,農戶別掉以輕心
    近日,一種外來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即農戶說的「么蛾子」「行軍蟲」躥紅網絡成為熱搜。草地貪夜蛾,原本是一種源於美洲的農業害蟲,今年年初首次在我國雲南出現,造成當地農作物受害嚴重。它是雜食性害蟲,以啃食植物的葉片、莖稈為主,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麥、高粱、花生、番茄、馬鈴薯等農作物。
  • 拉響警報,「么蛾子」闖入玉米主產區!農藥公司回應:有藥
    最近,北方玉米種植區多省份陸續報導發現草地貪夜蛾。「么蛾子」來襲,並已跨過長江,進入玉米主產區黃淮海地區,形勢嚴峻,各地嚴陣以待。各地陸續拉響警報7月8日,山東省榮成市在玉米田首次查見草地貪夜蛾幼蟲危害。
  • 85度C又出么蛾子,屢次曝光不改,還能好好的麼?
    以為85度會因此改邪歸正,結果乾脆承認是假肉鬆,表明是添加劑然後這款肉鬆麵包就繼續上架賣了,不知道消費者吃了心裡會有什麼想法,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企業肯定後面還會鬧出很多么蛾子。果不其然,還有一系列的什麼奶茶裡喝出電池;廚房間的東西隨意擺放,把食材都隨便放在地上;還有什麼螺絲釘、橡膠套、老鼠亂跑事件,食品安全的問題數不勝數。
  • 家裡大米生蟲怎麼辦?幾個竅門教給你,有效預防蟲蛾生長
    多為玉米、小麥、麵粉等穀物中的蛀蟲。而米麵中的主要是米象(俗稱蛘[yáng]子)和玉米象(別名米牛、鐵嘴)。這兩種蟲子形態上十分相似,體長不及大米粒,最具特徵的是其長長的鼻子,因為看起來很像縮小版的大象鼻子,所以也被叫做「象鼻蟲」。這兩種蟲子在我國的分布很廣,玉米象偏北方,米象偏南方。
  • 4月到長江,5月到黃河,7月到東北,「么蛾子」威脅1億畝農田
    雖然去年已經經歷了一次草地貪夜蛾的爆發,但今年這「么蛾子」和去年相比可是玩真的了。今年的草地貪夜蛾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早,按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必然是重發生的態勢。如果任由發展的話,將會導致我國一半以上近1億畝的玉米種植區域,會面臨嚴重的農業災害威脅。2020年,草地貪夜蛾的防治任務更艱巨。和去年的情況對比,目前草地貪夜蛾的蟲害程度,已經相當於去年的4月底或者5月初的情況。
  • 「麥牛」,外形酷似「小犀牛」,常以大米、小麥為食,你見過嗎?
    要是生蟲嚴重的話,一定要多淘洗幾遍,因為裡面不止有米蟲,還會有米蟲的排洩物(淘米時出現的「黑渣」)。多為玉米、小麥、麵粉等穀物中的蛀蟲。而米麵中的主要是米象(俗稱蛘[yáng]子)和玉米象(別名米牛、鐵嘴)。這兩種蟲子形態上十分相似,體長不及大米粒,最具特徵的是其長長的鼻子,因為看起來很像縮小版的大象鼻子,所以也被叫做「象鼻蟲」。這兩種蟲子在我國的分布很廣,玉米象偏北方,米象偏南方。
  • 廬陵蟲趣| 不作妖的蛾子不是好蛾子
    說起飛蛾,人們的第一直覺就是么蛾子,向來是不受待見的一類昆蟲。可是,不作妖的蛾子還能叫么蛾子嗎?
  • 下水道裡出來的「么蛾子」是啥東西?
    這個「么蛾子」一般叫「蛾蚋」、「蛾蠓」。一般長在化糞池、汙水池、浴廁、排水溝、水槽下等,總之是陰暗潮溼的地方。這東西從化糞池之類的地方出來的,自然是吃「便便」那一撥的,食糞、食腐,容易攜帶病菌是肯定的。雖然存在理論風險,但也別過度緊張,把它當成了「生化武器」。
  • 成都青白江:開放農業邁大步
    產業鏈不斷完善青白江區引進的重要農業項目豐科生物珍稀食藥用菌產業生態圈項目一期於近日竣工投產。走進成都豐科一期項目生產車間,筆者看到,裝滿菌種的接種瓶整齊劃一通過全自動傳輸帶轉入冷卻區,冷卻過後進入培育區。整個生產車間採用智能化、無人化模式,規範而高效。
  • 又出么蛾子? - 新浪財經
    來源:揭幕者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又出么蛾子了,老川這次又發話挑事了,然後周五美股大跌2.55%,跌破24000點大關。A50股指期貨也跳水大跌4.13%,歐洲股市全面下挫2%。周一(5月4日)亞太股市開盤,香港恒生指數大跌4%,日韓股市休市。
  • 寧遠:「土蝗」啃食河灘植物 已及時控制
    寧遠:「土蝗」啃食河灘植物專家鑑定,該蝗蟲為越北腹露蝗,已及時控制華聲在線6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張政兵)寧遠縣個別村出現蝗蟲啃食河灘樹葉和植物省植保植檢站專家介紹,6月10日,寧遠縣柏家坪鎮禮仕灣村發現有蝗蟲啃食河灘樹葉,並飛入河岸民居。由於蟲口密度大,每平方米最多達100餘只,引起當地部分農民的恐慌。據寧遠縣植保植檢站調查,寧遠縣中和鎮杉木園村、棉花坪瑤族鄉關塘村也相繼發現蝗蟲。
  • 西安市長安區悅美幼兒園為了賺錢,什麼么蛾子都出
    經常搞出一些么蛾子,讓家長們心很累。受疫情期影響,要求孩子八月份也入園,不放暑假,不考慮天氣炎熱娃們受不了,就是為了賺錢唄,動員家長不成功,就把原定於9月1號的開學時間提前半個月,呵呵。他們為了掙錢的么蛾子層出不窮,例如,孩子第一年入園的時候保險費加校服一共3000元,搞笑的是讓家長交現金,還不給開收據;學費按學期交,也是交現金,怕違法被查唄;去年寒假放假前要求提前交下學期的學費,被家長投訴到教育局,教育局調查時園方不承認,因為他們沒有發出官方通知,都是讓班主任通過家委在班級群裡通知的,家長誰也不願意舉報自己孩子的班主任,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去年幼兒園急著評省級示範園
  • 疫情、蝗災、么蛾子一併襲來!糧食危機一觸即發?中國庫存如何?
    3月22日,農業農村部介紹,今年農業的病蟲災害是屬於偏重的年份,具體影響小麥的是條銹病和赤黴病,影響到玉米的是草地貪夜蛾。3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稱,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消息,草地貪夜蛾2018年在12個非洲國家的危害導致玉米損失達1770萬噸,相當於數千萬人一年的口糧。
  • 小區「么蛾子」作妖 百餘名業主身上起紅疙瘩
    「直到我和幾位寶媽看到小區樹幹上莫名聚集了一些蛾子,我們才開始懷疑大家的不適症狀是否與這些蛾子有關。」隨著調查的深入,趙科伕確定了這一在烏桕樹上生長繁衍的蟲類的真實面目是烏桕毒蛾,毒蛾身上有許多絨毛隨風而飄落到衣服和皮膚上,引起皮炎,危及人體健康,它才是幕後的「罪魁禍首」。
  • 各地都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你知道這個蛾子到底是啥嗎
    一隻「么蛾子」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重視? 草地貪夜蛾是什麼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南美洲和中美洲。2016年,首次出現在奈及利亞,兩年內入侵非洲 44個國家,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
  • 科學圖片:海蟲啃食鱷魚 巨蟒體內有73枚卵
    科學圖片:海蟲啃食鱷魚 巨蟒體內有73枚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