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你知道這個蛾子到底是啥嗎

2020-12-11 騰訊網

今日下午,農業農村部發布: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草地貪夜蛾,它到底是何方來物?一隻「么蛾子」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重視?

草地貪夜蛾是什麼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南美洲和中美洲。2016年,首次出現在奈及利亞,兩年內入侵非洲 44個國家,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2019年1月1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植保技術人員田間普查到幼蟲危害玉米,經專家核實確認,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

草地貪夜蛾也叫秋黏蟲,與我國普遍發生的重大害蟲普通粘蟲(我們俗稱的行軍蟲),從遷飛特徵、群體擴展性、取食為害等特性的確類似。幼蟲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根莖、生長點、果實等植物組織。

國外文獻記載,草地貪夜蛾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取食植物生長點造成植株死亡,以切根方式切斷種苗和幼小植株的莖,鑽入孕穗植物的穗中為害,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並鑽入果實中。種群數量大時,幼蟲如行軍狀,成群擴散。

玉米為害狀

在玉米上,1~3齡幼蟲通常在夜間出來為害,多隱藏在葉片背面取食,取食後剩下葉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狀「窗孔」;低齡幼蟲還會吐絲,藉助風力擴散轉移到周邊的植株上繼續為害。4~6齡幼蟲對玉米的為害更為嚴重,取食葉片後形成不規則的長形孔洞,也可將整株玉米的葉片取食光,嚴重時可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影響葉片和果穗的正常發育。

此外,高齡幼蟲還會蛀食玉米雄穗和雌穗進行取食為害。由於其食量大,尤其是到高齡期具暴發性,且吃光一地塊還可成群結隊遷移到周圍作物田繼續危害,可見其危害的嚴重性。

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習性

寄主廣泛性。草地貪夜蛾為多食性,可為害80餘種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為害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黑麥草和蘇丹草等雜草;也為害十字花科、葫蘆科、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蔥、大豆、菜豆、馬鈴薯、甘薯、苜蓿、蕎麥、燕麥、菸草、番茄、辣椒、洋蔥等常見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種觀賞植物(屬),甚至對蘋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為害嚴重性。草地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為嚴重。據統計,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20%。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後的地區,其為害造成的玉米產量損失更為嚴重,比如在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其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為害可分別造成72%和34%的產量損失。2017年9月,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報導,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家中,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年減產830萬到206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24.8億到61.9億美元。

生態多型性。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品系水稻品系兩種單倍型,前者主要取食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後者主要取食為害水稻和各種牧草。這兩種單倍型外部形態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為以及寄主植物範圍等方面具有明顯差異。草地貪夜蛾完成一個世代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蟲態,其世代長短與所處的環境溫度及寄主植物有關。

適生廣泛性。草地貪夜蛾的適宜發育溫度為11-30℃,在28℃條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個世代,而在低溫條件下,需要60-90天。由於沒有滯育現象,在美國,草地貪夜蛾只能在氣候溫和的南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越冬存活,而在氣候、寄主條件適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區,可周年繁殖。

遷飛擴散性。草地貪夜蛾成蟲可在幾百米的高空中藉助風力進行遠距離定向遷飛,每晚可飛行100km。成蟲通常在產卵前可遷飛100 km,如果風向風速適宜,遷飛距離會更長,有報導稱草地貪夜蛾成蟲在30 h內可以從美國的密西西比州遷飛到加拿大南部,長達1600 km。

其他生物習性。成蟲具有趨光性,一般在夜間進行遷飛、交配和產卵,卵塊通常產在葉片背面。成蟲壽命可達兩至三周,在這段時間內,雌成蟲可以多次交配產卵,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在適合溫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蟲。幼蟲有6個齡期,高齡幼蟲具有自相殘殺的習性。

如何識別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為全變態昆蟲,個體發育要經過成蟲、卵、幼蟲、蛹四個蟲態。

成蟲:翅展32~40mm。雄蟲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淺色暗紋,翅痣呈明顯的灰色尾狀突出,這是該蟲成蟲區別於其他種類最明顯的特徵;雌蟲前翅灰色至灰棕色。後翅灰白色,翅脈棕色並透明。雄蟲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緣刻缺。雌蟲交配囊無交配片。

:卵呈圓頂型,直徑0.4mm,高為0.3mm,卵上有鱗毛覆蓋,通常100~200粒卵堆積成塊狀,初產時為淺綠或白色,孵化前漸變為棕色。

幼蟲:分6個齡期,個別有5個,體色和體長隨齡期而變化。

初孵時全身綠色,具黑線和斑點,頭呈黑或橙色;生長時,或繼續保持綠色,或變為淺黃色,並具黑色背中線和氣門線。老熟幼蟲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綠色的個體;體長35~50mm,頭部呈黑色、棕色或者橙色;體表有許多縱行條紋,背中線黃色,背中線兩側各有一條黃色縱條紋,條紋外側依次是黑色、黃色縱條紋;頭部具黃白色倒Y型斑,黑色背毛片著生原生剛毛(每節背中線兩側有2根剛毛),腹部末節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黑斑,這是幼蟲的主要辨識特徵。

蛹:蛹呈橢圓形,紅棕色,長14~18mm,寬4.5mm。老熟幼蟲落到地上借用淺層(通常深度為2~8cm)的土壤做一個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繭;亦可在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

目前,農業農村部全力阻截其蔓延危害,總體發生態勢平穩。

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相關焦點

  • 蛾口奪糧:草地貪夜蛾狙擊戰
    農立安是廣西南寧市橫縣六相村的農民,50歲的他種植玉米幾十年,蟲災鼠害都見識過,可這一回,他遭遇了一種聞所未聞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他精心伺候的40畝玉米地,眼下正是苗期,原本長勢喜人的玉米苗,正在成為這種陌生蛾子的口糧。向西1500公裡,雲南省德宏州芒市芒波村,正忙著給苗期春玉米配肥的農民趙湛也在發愁。
  •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行業的影響分析
    2019年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2020年春季向長江流域遷飛的時間會比2019年提前一個月左右,相應的,它蔓延到黃淮海地區、東北地區遷飛的時間也會早,此時正是黃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葉期,因此 造成的危害預計會比2019年更大。
  • 草地貪夜蛾防治板塊:植物大戰貪夜蛾
    然而從去年起一直困擾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目前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草地貪夜蛾問題又將季節性的爆發。由於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特別是對玉米的危害性極強,我國必然會加大防治力度,這就間接的刺激了草地貪夜蛾相關板塊的上漲。4月13日草地貪夜蛾防止板塊共上漲了45.95點,上漲幅度為5.33%板塊最終報收於907.87點。
  • 一號文件點名,農業部警告四連,草地貪夜蛾這麼厲害?
    追蹤草地貪夜蛾的擴散途徑發現,最初因為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草地貪夜蛾藉助船隻或飛機偶然入侵非洲大陸。 非洲廣袤多樣的植被和炎熱的氣候,恰好為草地貪夜蛾的繁殖提供了完美條件,再加上失去美洲大陸上原生生態的天敵遏制,草地貪夜蛾便如非洲豬瘟一樣以極其驚人的速度蔓延開來。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草地貪夜蛾原生地是在美洲,2016年1月份從美國的南部地區侵入到非洲的西部,然後迅速發展蔓延,到2018年12月份從普洱地區進入我們國家的雲漫,然後就在我們國家蔓延,所以最近一段時間草地貪夜蛾已經擴散到澳大利亞,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害蟲。一、草地貪夜蛾形態特徵。
  • 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原標題: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生態基因組學中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院士團隊,聯合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等,首度發布了高質量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從基因組層面揭示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群體的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
  • 茶人警惕:草地貪夜蛾有入侵茶園可能
    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由緬甸傳入我國雲南、廣東和廣西等地,並在中國境內27個省(市)1200多個縣(區)迅速蔓延。儘管目前尚未有茶樹是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的報導,並且在我國也並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危害茶樹,但是茶園中的常見雜草,如馬唐、野草莓、馬齒莧和蒲公英(Taraxacumofficnala)等,卻是草地貪夜蛾的嗜好植物。假如草地貪夜蛾遷入茶園附近,茶園周邊的雜草被其取食光後,其幼蟲是否會擴散到茶樹上危害,是否會對茶葉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等問題亟待回答。
  •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
    廣州科研人員研發性誘劑監測設備 可誘殺「農作物破壞王」草地貪夜蛾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糧食安全引發高度關注嚴防「么蛾子」捲土重來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田地裡如路燈一般的裝置叫「性誘劑誘捕器」。如同施行美人計一般,性誘劑不斷釋放雌蛾的通訊信號,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隨後將雄蛾困進誘捕器。這種誘捕器可用于田間蟲情監測,也可以誘殺雄蛾減少田間雌蛾的交配。依靠該所技術團隊的研發成果,性誘劑釋放的信息高度專一,只吸引草地貪夜蛾的雄蛾「入甕」,而非其他昆蟲,準確率高達95%。
  • 草地貪夜蛾防控首戰告捷 中國實現蟲口奪糧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自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雲南以來,人蟲之間就開啟了一場奪糧大戰。害蟲從南方逐步向北「進軍」,不僅狂啃玉米,還迅猛繁殖,壯大隊伍,直接危害我國糧食生產。蟲口奪糧,各地農戶迅速反擊,監測、噴藥、捕殺……防控招數頻頻使出。一場戰鬥已持續八個月之久,秋收在即,戰果如何?
  • 草地貪夜蛾危害將常態化,相關概念股受關注丨牛熊眼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3月25日,農業農村部派出工作組,赴河南、重慶、四川、貴州、陝西等5省(市)開展督導調研,重點調查了解小麥條銹病和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督促指導各地落實監測防控措施,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對策建議。
  • 草地貪夜蛾暴食玉米甘蔗已擴散至18省份 基因雜合下一代或將危害水稻
    湖南省道縣植保站負責人何斌告訴新京報記者,貪夜蛾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從幾畝地擴散到全縣一萬多畝地,這種害蟲會鑽進植株啃食嫩葉,嚴重者可致植株死亡:「相比起普通的蟲子,這個蟲子吃得特別多,邊吃邊拉。」不足一個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省西南部地區蔓延開來。根據云南全省16市(州)大面積普查結果,截至1月28日,普洱市江城縣、瀾滄縣、寧洱縣、孟連縣,德宏州盈江縣、瑞麗市、芒市和隴川縣,保山市施甸縣、昌寧縣和龍陵縣3市(州)11縣(市)發現草地貪夜蛾在冬玉米田發生為害,發生面積共計6715畝。
  • 草地貪夜蛾形態特徵、生物習性及防治方法
    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日趨頻繁,草地貪夜蛾現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個非洲國家以及亞洲的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緬甸相繼發現危害,有進一步向以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南部為主的亞洲其他地區入侵蔓延的態勢。      一、為害狀   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後轉移為害。
  • 涪陵首次發現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醜到爆的它可是「玉米剋星」
    前正值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期,近日,涪陵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人員在轄區內陸續發現玉米的「剋星」——草地貪夜蛾。這是該區首次發現這一外來物種,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立即報告給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並積極採取防控措施。
  • 非洲「么蛾子」來中國了!一夜能飛100公裡,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圖片來源:福建省農村農業廳官網夜間行動,有組織有紀律,攻佔全球,我們戲稱它為非洲「么蛾子」,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短短數日就能糟蹋上萬畝農作物,被侵害者甚至變成「光杆司令」…… 這種「危力」 巨大的「么蛾子」就是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 比蝗災影響更大的草地貪夜蛾恐將爆發,構成農業最大危害!
    ,人類主糧植物都是大都是禾本科,比如小麥和水稻以及玉米等,都草地貪夜蛾幼蟲掠食的對象。草地貪夜蛾對環境適應性很強,在原產地美洲的南美和北美都有大量分布,從熱帶到亞熱帶區域,蟲卵可以安然過冬第二年孵化有繼續危害農作物,因此草地貪夜蛾是全球十大蟲害中排名第八位。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今年1月份,它從緬甸傳入中國,以「行軍蟲」的稱號在江湖廣為流傳,能吃、能飛、能生,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農作物皆是危害對象,其中玉米備受殘害。草地貪夜蛾危害最嚴重的是幼蟲期,尤其4-6齡幼蟲取食為害最重。草地貪夜蛾最典型的識別特徵有2個,一是頭部有「Y」形紋;二是第8腹節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大黑斑。
  • 中金:草地貪夜蛾防抗難度大 殺蟲劑空間大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發源於美洲,於2016年逐步侵襲非洲、亞洲的昆蟲。草地貪夜蛾是一種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的昆蟲,其偏愛玉米,但是也啃食其它80多種作物品種,包括稻米、高粱、小米、蔬菜等。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現了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提前、發生面積大的特徵。根據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的《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後簡稱「預案」),草地貪夜蛾威脅區域佔我國玉米種植區域的50%以上,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此外仍有潛在威脅區域2億畝。
  • 玉米遇上么蛾子聯合國向全球發出預警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5月14日消息,繼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見蟲之後,4月下旬以來,草地貪夜蛾在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慶、河南相繼查見幼蟲為害,蟲情擴散蔓延明顯加快。據悉,這種蛾子具有繁殖力強、遷移能力強、破壞力強等特點。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1.草地貪夜蛾的特性及危害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和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和取食量大等特性。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包括玉米、苜蓿等 80餘種植物[3]。草地貪夜蛾取食範圍廣,但明顯嗜好禾本科,尤以玉米、水稻為最。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草地貪夜蛾概念今日盤中表現活躍,截至發稿,豐山集團、中農立華、湖南海利、華邦健康等多股上漲。華泰證券表示,草地貪夜蛾歸類於夜盜蛾屬的夜蛾科,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缺少自然控制條件或防控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會對作物造成嚴重威脅,尤其喜食玉米。2016年起,草地貪夜蛾從美洲散播至非洲、亞洲,對多國或地區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