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防控首戰告捷 中國實現蟲口奪糧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自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雲南以來,人蟲之間就開啟了一場奪糧大戰。

害蟲從南方逐步向北「進軍」,不僅狂啃玉米,還迅猛繁殖,壯大隊伍,直接危害我國糧食生產。蟲口奪糧,各地農戶迅速反擊,監測、噴藥、捕殺……防控招數頻頻使出。一場戰鬥已持續八個月之久,秋收在即,戰果如何?

在農業農村部9月1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公布了結果:農戶「首戰告捷」「贏得奪取糧食豐收主動權」。

南方玉米收成 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

「目前,南方玉米大面積收穫,北方玉米灌漿成熟,即將收穫,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可以說,草地貪夜蛾對玉米主產區的威脅全面解除。」會上,潘文博表示,今年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共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為246萬畝。

據潘文博介紹,空間分布上,西南、華南地區呈片狀發生,江淮、黃淮海、西北地區點狀見蟲,東北地區不見蟲。危害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其中,雲南、廣西、四川等三省(區)的見蟲面積佔全國見蟲面積的八成。

「經過防控,西南玉米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穩秋糧的目標。」潘文博說。

防控好就贏得了秋收主動權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農業重大害蟲,破壞性極強,一隻幼蟲可破壞一棵植株,且具有適生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等特點,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也是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

據農業農村部公開信息,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發生草地貪夜蛾危害,受災作物主要為玉米、甘蔗和高粱等,部分地區玉米減產達到20%-70%。

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30億美元。

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12月,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組織各地技術人員加密監測預警,並在雲南、廣西等邊境省(區)設立重點監測點。

2019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6月26日,農業農村部公開的數據顯示,該害蟲已在1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被發現,災害發生面積約500萬畝,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危害玉米。

7-8月,黃淮海地區玉米進入生長旺季。適逢西南季風最強時,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潘文博表示,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其佔全年糧食生產總量的75%左右,秋糧的大頭又在玉米。因此,「防控好草地貪夜蛾,就贏得了秋糧豐收的主動權。」

四個到位 全面防控

「成績來之不易」,在這場戰鬥中,我國是如何出招的?潘文博表示,主要是做到「四個到位」。

一是責任落實到位。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威脅和發生特點,農業農村部制定《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明確防控策略、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建立部門指導、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

二是監測預警到位。為全面準確掌握蟲情動態,農業農村部加密布控監測網點,在中緬及中越邊境地區、西南及華南源頭區、江淮過渡區和北方防範區共布設10萬多個監測網點,布設性誘捕器、高空測報燈和昆蟲雷達等監測設備135萬臺套,實行全天候立體監測;同時,組織全國2萬多名植保專業人員和近百萬農民技術員,全面開展蟲情普查,並加嚴蟲情報告制度,新發生區當天即報、已發生區一周兩報,及時發布蟲情預報。

三是指導服務到位。針對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基層幹部和農民識別難、防控難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成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專家組,先後派出40多批次技術指導組赴各地巡迴指導,印發50萬套掛圖,指導各地編發技術資料1509萬套份,分發到重點區域的每個村、每一個農藥經營門店;組織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專業技術人員1.4萬人、農民技術員380萬人。

四是應急處置到位。按照治早治小、分區分時、全面撲殺的要求,各地全力開展應急防控。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緊急下撥5億元資金,地方財政籌措3.6億元應急資金,支持各地開展防控,並啟動突發性病蟲害臨時用藥措施,向社會公布25種應急用藥。

發生將成常態 要提升監測防控能力

「在思想上,我們做到早監測、早預警、早防控。在措施上,集中連片區實施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分散零星區採取帶藥偵察、點殺點治。」潘文博說,今年草地貪夜蛾的防控實現了預期目標,但害蟲將在我國西南、華南越冬定殖,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回、周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其發生和危害將成為常態。

未來防控會有哪些困難?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認為,難點在於目前的監測能力還不足、支持措施力度還不夠大、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

據朱恩林介紹,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總結今年各地在組織方式、監測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摸索出的經驗和做法,加以完善提升和推廣應用。

第二,今冬明春要重點做好西南、華南地區的監測,及早做好預測預報和防治準備。

第三,強化監測防控設施設備的建設,增添數位化、智能化的裝備,提升監測防控能力。

第四,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周邊國家的合作,開展聯合監測、信息交流、技術合作,促進周邊國家提高防治水平,減輕境外蟲源遷入威脅。

相關焦點

  • 我區「蛾口奪糧」首戰告捷
    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賀亮軍)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7月25日,全區草地貪夜蛾防治面積170萬畝,佔發生面積(161萬畝)的106.25%。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危害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蛾口奪糧」首戰告捷,為保障我區糧食等農作物生產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 草地貪夜蛾危害將常態化,相關概念股受關注丨牛熊眼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結合主要病蟲害越冬基數、作物布局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分析,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草地貪夜蛾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程度重於上年。當前,正是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壓實防控責任,工作再加緊,措施再加強,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近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而草地貪夜蛾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為了推進新冠肺炎疫情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今天中國農科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三周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首先我代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對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和媒體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 蛾口奪糧:草地貪夜蛾狙擊戰
    和農立安一樣,趙湛的玉米地正被草地貪夜蛾侵襲,「這蛾子特別能吃」,趙湛攥著一把滿是密密麻麻小孔的玉米葉片,「這還算好的,有些連心都給啃爛了」。草地貪夜蛾,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此前從未出現在中國境內的外來物種。暴食、繁衍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幾乎沒有天敵。
  • 一號文件點名,農業部警告四連,草地貪夜蛾這麼厲害?
    更嚴重的是,隨著草地貪夜蛾在非洲大陸瘋狂繁殖,種群基數急劇擴大,部分草地貪夜蛾竟順著季風氣流遠距離遷飛,實現了跨洲際擴散。 2018年5月,人們第一次在南亞大陸的印度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蹤跡。預感到跨洲際傳播的巨大威脅,聯合國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全球重大蟲害預警」,可惜為時已晚。
  •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行業的影響分析
    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2019年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針對草地貪夜蛾防控,黨中央、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到地方農業主管部門都非常重視。2019年6月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做好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有關工作的通知,在明確應急用藥產品範圍、加強應急用藥監督管理、強化應急用藥指導服務、限定應急用藥使用時間等方面做了部署。2019年6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
  • 中金:草地貪夜蛾防抗難度大 殺蟲劑空間大
    圖表: 草地貪夜蛾全球遷徙概況資料來源:中農立華網,中金公司研究部草地貪夜蛾2019年首次入侵中國,2020年災害形勢嚴峻。草地貪夜蛾2019年入侵中國,並在一年內入侵國內26個省份,並在我國南方定殖,此外境外蟲源持續遷入。
  • 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
    齊魯網濟南6月3日訊今天,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將指導全省開展科學監測和防控,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該蟲自今年1月份首次侵入我國雲南後,極速向北擴展,嚴重威脅山東糧食生產安全。
  • 草地貪夜蛾防治板塊:植物大戰貪夜蛾
    然而從去年起一直困擾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目前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草地貪夜蛾問題又將季節性的爆發。由於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特別是對玉米的危害性極強,我國必然會加大防治力度,這就間接的刺激了草地貪夜蛾相關板塊的上漲。4月13日草地貪夜蛾防止板塊共上漲了45.95點,上漲幅度為5.33%板塊最終報收於907.87點。
  • 草地貪夜蛾形態特徵、生物習性及防治方法
    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日趨頻繁,草地貪夜蛾現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個非洲國家以及亞洲的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緬甸相繼發現危害,有進一步向以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南部為主的亞洲其他地區入侵蔓延的態勢。      一、為害狀   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後轉移為害。
  • 亮劍草地貪夜蛾,中農立華展現農資國家隊的硬實力!
    草地貪夜蛾(學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稱秋行軍蟲、秋粘蟲、草地夜蛾、偽黏蟲,是夜蛾科夜盜蛾屬的一種蛾。其幼蟲可大量啃食玉米、小麥、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其本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具有很強的遷徙能力。2016年,草地貪夜蛾首度在非洲出現,並散播至漠南非洲的多數國家,對玉米等農作物造成嚴重破壞。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可用藥劑為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氯蟲本甲醯胺等。3.3 物理防控利用殺蟲燈可有效殺滅草地貪夜蛾的成蟲,也可利用性誘捕器、誘芯等將雄蛾誘入誘捕器內。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繭蜂等可寄生在草地貪夜蛾體內。
  • 草地貪夜蛾暴食玉米甘蔗已擴散至18省份 基因雜合下一代或將危害水稻
    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推測,雲南南部會有更多區域逐步見蟲,並且廣西西南地區有可能同期發生。不足一個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省西南部地區蔓延開來。▲4月30日,廣西南寧市植保站副站長黃樹生掌心的草地貪夜蛾幼蟲。新京報記者 王文秋 攝害蟲暴食繁殖多 防控難度大農業農村部官網顯示,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的雜食性害蟲,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擴散快、繁殖能力強、暴食為害重和防控難度大的特點。
  • 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繁殖能力強,危害大,選擇這些農藥能防治
    草地貪夜蛾是新遷入我國的一種農業害蟲,它繁殖能力強,危害大,同時它具有遷飛性、暴食性,再加上目前的防治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造成的農業危害以及作物損失比較嚴重。玉米生長過程中,草地貪夜蛾不僅在苗期危害,中期和穗期也會受危害,苗期的時候,導致玉米苗受損,嚴重的直接死苗,中期的時候,心葉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穗期的時候,直接危害玉米穗,給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不小的影響。針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據小幫手了解,不少地區已經下發了關於草地貪夜蛾的綜合防控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 茶人警惕:草地貪夜蛾有入侵茶園可能
    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由緬甸傳入我國雲南、廣東和廣西等地,並在中國境內27個省(市)1200多個縣(區)迅速蔓延。調查發現,遷入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以玉米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水稻型,已有報導的受害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花生、薏仁、小麥和香蕉等。自發現草地貪夜蛾遷入至今,我國植物保護工作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在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Bt抗性機制、遷入種類基因分型鑑定、遷飛路徑,以及監測與防控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農業農村部此前在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落實視頻會上指出,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程度重於上年,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措施。目前,全國1559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80%,25萬家農藥門店的復工率超90%,接近往年的水平。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今年1月份,它從緬甸傳入中國,以「行軍蟲」的稱號在江湖廣為流傳,能吃、能飛、能生,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農作物皆是危害對象,其中玉米備受殘害。草地貪夜蛾危害最嚴重的是幼蟲期,尤其4-6齡幼蟲取食為害最重。草地貪夜蛾最典型的識別特徵有2個,一是頭部有「Y」形紋;二是第8腹節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大黑斑。
  • 雲南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54.7萬畝 邊境站點蟲量突增
    中新社昆明3月12日電 (陳靜)記者12日從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官方網站「全國農技推廣網」獲悉,雲南省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54.7萬畝,近期邊境站點出現蟲量突增現象。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屬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廣泛,包括玉米、苜蓿、大麥、蕎麥、棉花、燕麥等80餘種植物。2019年首次入侵中國,西南和華南地區見蟲面積約1600萬畝。
  • 非洲「么蛾子」來中國了!一夜能飛100公裡,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是怎麼來的中國?據農民日報,中國農科院專家王振營表示,由於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強的遷飛能力,在氣流的幫助下,乘風遠距離飛翔,去年8月到達印度,11月就飛到了孟加拉,12月繼續向東,到達了泰國、緬甸。它們遷飛的距離很遠,速度很快。
  • 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原標題: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生態基因組學中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院士團隊,聯合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等,首度發布了高質量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從基因組層面揭示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群體的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