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警惕:草地貪夜蛾有入侵茶園可能

2020-12-24 騰訊網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俗稱秋黏蟲(英文名:Fallarmyworm,FAW),隸屬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成蟲通過季節性遷飛尋找適宜環境完成多個世代的繁殖。

截至目前,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與危害已橫跨美洲、非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的重大遷飛性害蟲。據統計,草地貪夜蛾幼蟲可以取食包括穀類糧食作物(玉米Zeamays、水稻Oryzasativa、高粱Sorghumbicolor和麥類等)、木本經濟作物(葡萄Vitisvinifera、芒果Mangiferaindica、蘋果Malusdomestica和柑橘Citrusreticulata等)、草本經濟作物(菸草Nicotianatabacum、花卉和花生Arachishypogaea等)、蔬菜類(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var.botrytis、油菜B.napus和辣椒Capsicumannuum等)、豆類(大豆Glycinemax、蠶豆Viciafaba、豌豆Pisumsativum和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等)、禾本科雜草(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野草莓Fragariavesca和馬唐Digitariasanguinalis)以及綠肥(黑麥草Loliumperenne)等在內的76屬350餘種植物,並逐漸分化出嗜食玉米、高粱和棉花的玉米型和主要為害水稻和牧草的水稻型。

更為嚴重的是,草地貪夜蛾還具有適生區域廣、遷移性強、繁殖力高、抗藥性強和暴食為害等特點,從而導致其發生難於防治。因此,及早發現並進行防治是控制草地貪夜蛾大規模危害和擴散的有效手段。

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由緬甸傳入我國雲南、廣東和廣西等地,並在中國境內27個省(市)1200多個縣(區)迅速蔓延。調查發現,遷入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以玉米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水稻型,已有報導的受害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花生、薏仁、小麥和香蕉等。自發現草地貪夜蛾遷入至今,我國植物保護工作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在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Bt抗性機制、遷入種類基因分型鑑定、遷飛路徑,以及監測與防控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一些科研工作者還比較了草地貪夜蛾對玉米、菸草、蕎麥、薏米(Semencoicis)或菜豆等寄主植物的選擇偏好性,以及取食玉米不同組織對草地貪夜蛾生長發育和體內各項營養指標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當蟲口密度過高或食物匱乏時,草地貪夜蛾存在向非嗜好作物轉移為害的風險。

茶樹(Camelliasinensis)起源於中國,是我國重要的木本經濟作物之一,主要種植在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該氣候區亦屬於草地貪夜蛾的適生區範圍。儘管目前尚未有茶樹是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的報導,並且在我國也並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危害茶樹,但是茶園中的常見雜草,如馬唐、野草莓、馬齒莧和蒲公英(Taraxacumofficnala)等,卻是草地貪夜蛾的嗜好植物。假如草地貪夜蛾遷入茶園附近,茶園周邊的雜草被其取食光後,其幼蟲是否會擴散到茶樹上危害,是否會對茶葉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等問題亟待回答。

本文以茶樹、玉米和草地貪夜蛾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草地貪夜蛾初孵幼蟲和3齡幼蟲分別取食玉米和茶樹葉片後的死亡率,比較了3齡幼蟲分別取食玉米和茶樹葉片後幼蟲體重增長量、發育歷期、化蛹率以及蛹的各項指標,以期為茶園害蟲的防治提供相關預警資料。

試驗結果

不同齡期草地貪夜蛾幼蟲取食玉米和茶樹的死亡率

初孵草地貪夜蛾幼蟲取食茶樹葉片3d的死亡率即可達到80%,8d後死亡率達到100%,取食玉米葉的初孵草地貪夜蛾幼蟲8d死亡率為0%。3齡草地貪夜蛾取食茶樹葉片後,3d死亡率僅有6.67%,5~8d死亡率均為20%,取食玉米葉的3齡草地貪夜蛾幼蟲的8d死亡率為0%。

3齡草地貪夜蛾幼蟲取食茶樹的葉位及其危害狀

經過觀察,室內網籠飼養的3齡草地貪夜蛾幼蟲主要危害茶樹的成熟葉,茶尺蠖等其他茶樹害蟲嗜食的芽下第1~3葉並未見其危害;草地貪夜蛾幼蟲對成熟葉的危害狀表現為咬食葉片表皮和葉肉。但是當無食物選擇時,草地貪夜蛾亦可取食茶樹嫩葉,其危害狀呈「C字形」缺口,與2齡茶尺蠖幼蟲對茶樹的危害狀相似。

取食兩種不同植物對草地貪夜蛾生長發育的影響

取食玉米葉的3齡草地貪夜蛾幼蟲體重增長量極顯著高於以茶樹葉片為食的幼蟲;取食3d和6d後,以茶樹葉片為食的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體重分別是以玉米葉為食的幼蟲體重的35.58%和36.67%。取食玉米葉的3齡草地貪夜蛾幼蟲的生長適合度明顯好於取食茶樹葉片的幼蟲。

主要表現為:(1)取食玉米葉的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存活率比取食茶樹葉片的幼蟲存活率高出20%;(2)取食茶樹葉片存活下來的草地貪夜蛾有54.17%可成功化蛹,其化蛹率比取食玉米葉的草地貪夜蛾降低45.83%;(3)取食茶樹葉片的草地貪夜蛾幼蟲的發育歷期極顯著長於取食玉米葉的幼蟲,前者是後者的1.89倍;(4)取食玉米葉的草地貪夜蛾的蛹重、蛹長和蛹寬極顯著高於取食茶樹葉片的幼蟲的蛹,前者分別是後者的1.84、1.18、1.23倍。

討論

茶樹種植歷史悠久,主要種植在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茶樹終年枝繁葉茂,這為害蟲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提供了棲息地和豐富的食物來源。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其他寄主植物上的雜食性害蟲(小貫小綠葉蟬Empoascaonukii、茶跗線蟎Polyphagotarsonemuslatus、茶細蛾Caloptiliatheivora、長白蚧Lopholeucaspisjaponica和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等等)轉移到茶樹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最後成為茶樹上優勢種的實例。

例如,小貫小綠葉蟬原是桃、葡萄和林木上的次要害蟲,以刺吸植物汁液為食,由於茶樹嫩梢密集符合其取食要求,使其成為目前我國茶園中的頭號害蟲,且廣布於中國各大茶區;茶跗線蟎原是危害棉花、茄子和蔬菜等雙子葉植物上的害蟎,轉移到茶樹上後迅速蔓延,目前在西南茶區發生嚴重。

本研究的試驗結果顯示,飼餵茶樹葉片的初孵草地貪夜蛾幼蟲的8d死亡率可高達100%,但飼餵茶樹葉片的3齡幼蟲的存活率可高達80%;儘管取食茶樹葉片的幼蟲發育歷期極顯著延長,約是取食玉米葉幼蟲的1.89倍,但是有超過50%存活下來的幼蟲可成功化蛹。幼蟲期死亡率的高低及發育歷期的長短,是昆蟲與寄主適合度高低的評判標準。

因此,本文的比較結果說明草地貪夜蛾3齡及以上幼蟲可以取食茶樹,但是其在茶樹上的生長適合度明顯低於玉米。值得一提的是,草地貪夜蛾幼蟲在選擇性取食過程中,主動避開了次生代謝物質含量較高的茶樹嫩梢部位,這亦是植物誘導防禦產生速度較快和水平較高的部位。這一現象說明草地貪夜蛾在與植物的長期協同進化過程中,獲得了較高水平的生存策略。

馬唐、野草莓、馬齒莧和蒲公英是茶園中常見的雜草種類,而這些雜草均是草地貪夜蛾幼蟲的嗜好植物。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當蟲口密度過高或食物匱乏時,草地貪夜蛾存在向非嗜好植物轉移為害的風險。因此,有理由推測,假如草地貪夜蛾誤遷入茶園,茶園中的雜草被其食光後,其幼蟲會向茶樹擴散。鑑於此,茶園生產管理者在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期應積極剷除茶行間的雜草;並且當茶園附近有柑橘、葡萄及其他草地貪夜蛾的嗜好寄主大面積種植時,需要密切關注茶園中是否有草地貪夜蛾遷入,謹防草地貪夜蛾高齡幼蟲向茶樹轉移並給茶葉生產帶來重大影響。

草地貪夜蛾是世界性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寄主範圍極廣,曾經給美國和非洲的農業生產帶來過巨大的經濟損失。自2019年年初,草地貪夜蛾經由緬甸遷入中國伊始,短短9個月就已在我國的27個省(市)1200多個縣(區)發現其危害。由於草地貪夜蛾具有高雜食性、適生區域廣、遷移性強等特點,在中國境內是否會轉移危害寄主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尤其是中國相對特有的植物?草地貪夜蛾的侵入會對我國整個生態系統以及生物多樣性產生何種影響?這些問題值得我國植物保護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關焦點

  • 蛾口奪糧:草地貪夜蛾狙擊戰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研究院的報告顯示,草地貪夜蛾主要啃食玉米、水稻等作物,可致玉米苗期受害減產10%-25%,嚴重的田塊甚至毀種絕收。4月上旬,農立安第一次在自家玉米地裡發現這種喊不上名字的「么蛾子」時,草地貪夜蛾已經入侵中國3個月,入侵的第一站是雲南。
  • 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原標題: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 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發布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生態基因組學中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院士團隊,聯合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等,首度發布了高質量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從基因組層面揭示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群體的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今年1月份,它從緬甸傳入中國,以「行軍蟲」的稱號在江湖廣為流傳,能吃、能飛、能生,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農作物皆是危害對象,其中玉米備受殘害。草地貪夜蛾危害最嚴重的是幼蟲期,尤其4-6齡幼蟲取食為害最重。草地貪夜蛾最典型的識別特徵有2個,一是頭部有「Y」形紋;二是第8腹節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大黑斑。
  •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行業的影響分析
    對農作物的危害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多食性害蟲,原產地美洲,對於糧食方面可食玉米、高粱、小麥、水稻等,長期進化過程中分化成兩種生態型,根據取食寄主植物的不同分為「玉米型」和「水稻型」,前者嗜食玉米和高粱,後者嗜食水稻和牧草。2019年入侵我國的主要為「玉米型」。
  • 草地貪夜蛾防治板塊:植物大戰貪夜蛾
    然而從去年起一直困擾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目前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草地貪夜蛾問題又將季節性的爆發。由於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特別是對玉米的危害性極強,我國必然會加大防治力度,這就間接的刺激了草地貪夜蛾相關板塊的上漲。4月13日草地貪夜蛾防止板塊共上漲了45.95點,上漲幅度為5.33%板塊最終報收於907.87點。
  • 草地貪夜蛾防控首戰告捷 中國實現蟲口奪糧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自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雲南以來,人蟲之間就開啟了一場奪糧大戰。害蟲從南方逐步向北「進軍」,不僅狂啃玉米,還迅猛繁殖,壯大隊伍,直接危害我國糧食生產。蟲口奪糧,各地農戶迅速反擊,監測、噴藥、捕殺……防控招數頻頻使出。一場戰鬥已持續八個月之久,秋收在即,戰果如何?
  • 一號文件點名,農業部警告四連,草地貪夜蛾這麼厲害?
    幾乎與此同時,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出警告:另一種同樣漂洋過海而來的入侵害蟲,正令我國一半以上的玉米種植區域(約1億畝左右)面臨嚴重威脅。它就是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的草地貪夜蛾。
  • 中金:草地貪夜蛾防抗難度大 殺蟲劑空間大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發源於美洲,於2016年逐步侵襲非洲、亞洲的昆蟲。草地貪夜蛾是一種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的昆蟲,其偏愛玉米,但是也啃食其它80多種作物品種,包括稻米、高粱、小米、蔬菜等。圖表: 草地貪夜蛾全球遷徙概況資料來源:中農立華網,中金公司研究部草地貪夜蛾2019年首次入侵中國,2020年災害形勢嚴峻。草地貪夜蛾2019年入侵中國,並在一年內入侵國內26個省份,並在我國南方定殖,此外境外蟲源持續遷入。
  • 草地貪夜蛾形態特徵、生物習性及防治方法
    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日趨頻繁,草地貪夜蛾現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個非洲國家以及亞洲的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緬甸相繼發現危害,有進一步向以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南部為主的亞洲其他地區入侵蔓延的態勢。      一、為害狀   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後轉移為害。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草地貪夜蛾喜歡玉米,但是如果說沒有玉米它可以危害小麥,在我們國家尤其是在4月份和5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在沒有玉米的情況下草地貪夜蛾就有可能對小麥構成危害。危害小麥可以從苗期到最後的成苗期,危害嚴重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造成缺苗斷壠。還可以危害花生、大豆,還有很多其他的雜草,尤其是牛筋草,是它季節性中轉的橋梁的一個雜草的作物。
  • 比蝗災影響更大的草地貪夜蛾恐將爆發,構成農業最大危害!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災害,旱災、水災和蝗災,影響一個比一個大,但草地貪夜蛾是去年才入侵的物種,在2019年之前,幾乎大家都沒聽說過這種害蟲,和蝗災比起來,哪個對農業的危害更大一些?何為草地貪夜蛾?其實草地貪夜蛾的原產地在美洲,與中國相隔上萬公裡的路程。
  • 各地都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你知道這個蛾子到底是啥嗎
    今日下午,農業農村部發布: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草地貪夜蛾,它到底是何方來物?一隻「么蛾子」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重視? 草地貪夜蛾是什麼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南美洲和中美洲。
  • 草地貪夜蛾危害將常態化,相關概念股受關注丨牛熊眼
    據了解,草地貪夜蛾主要是影響玉米等糧食的生產,2019年,草地貪夜蛾破壞了全國26個省和地區1688萬畝的耕地,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吳孔明院士表示,今年四月初,蟲災可能到達長江流域,五月份到底黃河流域,六月份到達東北地區。不過,農業農村部謝焱此前曾表示,防治的農藥總體是夠用的。
  • 雲南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54.7萬畝 邊境站點蟲量突增
    中新社昆明3月12日電 (陳靜)記者12日從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官方網站「全國農技推廣網」獲悉,雲南省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54.7萬畝,近期邊境站點出現蟲量突增現象。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屬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廣泛,包括玉米、苜蓿、大麥、蕎麥、棉花、燕麥等80餘種植物。2019年首次入侵中國,西南和華南地區見蟲面積約1600萬畝。
  • 草地貪夜蛾暴食玉米甘蔗已擴散至18省份 基因雜合下一代或將危害水稻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官方網站圖1月由東南亞入侵我國雲南2019年1月11月下午,雲南省植保植檢站報告在普洱市江城縣發現疑似草地貪夜蛾幼蟲危害。次日,全國農技中心緊急派出調查組趕赴現場,證實這一害蟲已侵入我國。初步判斷,雲南西南部發現的幼蟲是首批成規模遷入的種群。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草地貪夜蛾概念今日盤中表現活躍,截至發稿,豐山集團、中農立華、湖南海利、華邦健康等多股上漲。華泰證券表示,草地貪夜蛾歸類於夜盜蛾屬的夜蛾科,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缺少自然控制條件或防控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會對作物造成嚴重威脅,尤其喜食玉米。2016年起,草地貪夜蛾從美洲散播至非洲、亞洲,對多國或地區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
  • 亮劍草地貪夜蛾,中農立華展現農資國家隊的硬實力!
    草地貪夜蛾(學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稱秋行軍蟲、秋粘蟲、草地夜蛾、偽黏蟲,是夜蛾科夜盜蛾屬的一種蛾。其幼蟲可大量啃食玉米、小麥、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其本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具有很強的遷徙能力。2016年,草地貪夜蛾首度在非洲出現,並散播至漠南非洲的多數國家,對玉米等農作物造成嚴重破壞。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又稱秋粘蟲,鱗翅目夜蛾科,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從加拿大南部到阿根廷均有分布,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為害多種農作物[1]。草地貪夜蛾在我國最先傳播至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後向北發展到江淮、 東北、西北等地[2]。
  • 涪陵首次發現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醜到爆的它可是「玉米剋星」
    前正值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期,近日,涪陵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人員在轄區內陸續發現玉米的「剋星」——草地貪夜蛾。這是該區首次發現這一外來物種,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立即報告給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並積極採取防控措施。
  • 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
    齊魯網濟南6月3日訊今天,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將指導全省開展科學監測和防控,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該蟲自今年1月份首次侵入我國雲南後,極速向北擴展,嚴重威脅山東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