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賣菜大叔,在冬瓜上刻"美猴王"走紅,被賣菜所耽誤的畫家

2021-02-22 職場必讀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還記得語文課本上的《核舟記》嗎?一個小小的核桃在民間手藝人的刻刀下變成了有欄杆、對聯和栩栩如生人物的精美"核舟"。

這些手藝人幾乎出生在貧苦人家,靠著一手絕技討生活。但對於他們來說,自己的這門手藝不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他們傾注了熱情和心血的熱愛。

攤主

"美猴王"、"蒙娜麗莎"、"梅蘭竹菊".這些人物、植物都被刻在一個個西瓜和冬瓜上,擺在菜攤供人欣賞,吸引了不少路過的人。

乍一看,你可能以為這是哪個"藝術家"的街頭"表演",但是選在菜市中心的菜攤,未免太過與眾不同。其實,這些雕刻品都是菜攤大叔的創作。

菜攤老闆名叫郭玉紅,如今40歲了,菜攤是他和家人一起經營的。郭玉紅從小喜歡繪畫,據他說,小時候家裡窮,一家老小几口人,連吃飯上學都是勉強維持,想學畫畫的念頭也就被掐斷了。

也是因為經濟原因,13歲的郭玉紅輟了學,和家人一起經營起了這個菜攤養家餬口。經營菜攤其實是個枯燥無聊的事,其他的攤主會去聊天、玩手機消磨時間,但是郭玉紅卻對自家菜攤上的蔬菜水果"下了手"。

放不下的熱愛

7年前的夏天,郭玉紅閒來無事,便拿起攤上的一個西瓜和一把小水果刀刻刻畫畫,不一會兒,一個可愛的桃子出現在了西瓜上。家人看見後都說他刻得好。

有顧客經過,看到郭玉紅的"桃西瓜",甚至直接點名要這個與眾不同的瓜。得到讚賞和肯定的郭玉紅喜出望外,他沒有想到,他無聊時的消遣竟然還可以為菜攤帶來額外的收入,而且多年前對繪畫的喜愛之情也通過雕刻得到彌補,郭玉紅決定繼續做下去。

從一開始簡單的"桃子",到後來的"西施"、"美猴王"、"蒙娜麗莎"、"梅蘭竹菊"、"十二生肖",六年間,郭玉紅不斷嘗試新的形象,將大熱的動漫形象刻到西瓜上,將世界名畫刻到冬瓜上,技藝也是愈發嫻熟。

而且隨著四季的變換更替,郭玉紅的"刻板"也在更替,所以買菜的顧客總是會有新的驚喜。再加上郭玉紅本身為人熱情,賣菜賣得分量足,大家都愛去他的菜攤買菜。郭玉紅也喜歡大家來看他的"小玩意兒",他也想和大家分享他的快樂。

後來,他開始嘗試用其他更小的蔬菜進行雕刻,比如胡蘿蔔,而且他不再只局限於表皮上的平面雕刻,他開始嘗試立體雕刻。

最經典的就是他用胡蘿蔔雕的"站在玉米上的螳螂",螳螂腿和身體的比例就像是真實的螳螂那樣,玉米的玉米粒也是一顆顆雕刻出來的,若不是顏色和真的不一樣,想必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真的。

買菜的顧客打趣他說:"老郭,你這瓜咋賣?賣貴了我可得回家供著啊!"

郭紅玉說:"這就是一個瓜,賣不出去了,大家就分著吃了!"

郭玉紅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有網友將他的"作品"和故事放到網上,大家都說他是"被賣菜耽誤的畫家"!一夜爆紅後,很多人慕名前來,只為了看一看他的"神作",甚至有的人還會買下一個帶著"蒙娜麗莎"的冬瓜。

郭玉紅面對突如其來的"火",有些詫異,因為在他看來,這些瓜上的刻畫只是他的一個愛好,沒想到居然吸引來這麼多人。他很開心自己的"作品"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但是他也說,大家其實不用專程來,平時多照顧他家的生意就好了。

紅起來的郭玉紅還是守著他的菜攤,每天閒暇時拿著菜攤上的蔬菜水果刻刻畫畫,完成後,擺在菜攤顯眼的位置。他說,雕的瓜我看著開心,大傢伙兒也開心。

高手在民間

有個成語叫"臥虎藏龍",我覺得特別適合用來形容像郭玉紅這樣的"民間高手"。

所謂民間高手,他們不像古時候的御醫、御廚那樣有較為顯赫的身份地位,他們可能只是雲遊四方的"赤腳醫生",只是在街頭賣藝的雜技人,只是喧鬧街頭一角賣著看似普通實際上十分誘人糕點的攤主.

就像天津的"泥人張",北京的"面人郎",他們最開始都不過是街頭的"小打小鬧",但是因為一份熱愛和堅守,他們的名聲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央視大火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用鏡頭記錄下了神州大地各處的美食,而這些美食的製作者就是隱藏在民間的"高手"。

以山東"花餑餑"為例,"花餑餑"其實和饅頭很像,但是之所以叫"花餑餑",就是因為它可以被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從植物到人物,從小豬佩奇到牡丹盛開,精緻鮮豔的外表吸引了許多人。但事實上,花餑餑在山東隨處可見,製作它的人不過就是當地的普通百姓。

只留下讚美的聲音

像郭玉紅這樣的"民間高手"在網絡上走紅的不在少數。一方面,人們驚嘆於他們精美的作品;另一方面,能夠在艱苦條件下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堅持自己的熱愛,這說明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理想與現實面前抉擇時,他選擇幫家庭分擔,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擔當與責任。他的生活就和普通的我們一樣,但是卻沒有選擇讓自己沉淪,而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自己的熱愛,讓平凡的生活有了一點不同的光亮。

郭玉紅在"走紅"以後,沒有譁眾取寵,而是繼續守著他的菜攤,守著他的家。他是"被賣菜耽誤的畫家",更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是他值得我們的一句讚美,值得我們的尊重。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放:

騙光1200萬人!知名電商倒下,老闆卷200億跑路

地攤攤主的做法,讓馬雲很無奈,支付寶被「彎道超車」?

    

相關焦點

  • 賣菜小哥成她的「老兒子」,「最美老鄰居」點滴小事溫暖身邊人
    老伴一年多前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三個兒子體諒她照顧起來不方便,要請個保姆幫她,被她拒絕。"我自己能照顧,能不給兒子媳婦添麻煩就不要添,他們賺點錢也不容易,經常出差,還得教育孫子。"這些年來,她與老伴從不伸手問兒子們要錢,兒子媳婦孝敬的錢物收下來,一些又返給孫子們做壓歲錢。
  • 賣菜大媽手繪「菜單」走紅 價格功效一目了然
    5月19日下午,蘭州市西固區西部市場一家賣菜商鋪前聚滿了前來買菜的市民,正在買菜的甘大姐告訴記者,整個市場,沒有人不知道胡二玲這個名字的。甘大姐所說的胡二玲,正是最近以手繪「菜單」走紅網絡的一位西固賣菜老闆。
  • 算帳速度秒殺計算器 西安激情賣菜哥走紅網絡
    王小勇賣菜成了「網紅」最近,西安的一位賣菜小哥出人意料地成了「網紅」,這位網紅賣菜哥算帳的速度不僅快還充滿喜感,網友上傳的視頻中賣菜小哥邊報價邊算帳,算帳速度秒殺計算器。網友戲稱,這簡直是被賣菜耽誤了的數學天才。
  • 攀枝花大叔的鮮花菜攤走紅
    王美成擺的鮮花菜攤贏稱讚在四川攀枝花市東區九附六菜市場,有一位時尚的賣菜大叔,每天生意好到爆,大叔名叫王美成。今年50歲的他賣菜6年多,大家都稱他「王花仙」。他的菜攤與眾不同,擺著五顏六色的鮮花:青菜配美人蕉、芹菜配梔子花、空心菜配菊花、香蔥配紅花……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賣菜,面對顧客,總是樂呵呵的。他的樂觀感動了很多人,生意因此火爆。最近,他賣菜的視頻被傳到網絡上,播放量超過250萬,網友評價他熱愛生活、活出了儀式感,「這是來自菜市場的浪漫。」
  • 農村賣菜男子唱歌走紅網絡,聲音很像張學友,粉絲趕10裡路來買菜
    在集市上買菜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讓人大開眼界,同時還可以鍛鍊身體,一舉兩得。這不,市民劉先生在買菜的時候發現了「張學友」。市民劉先生在買菜的時候,聽到了張學友的歌聲,順著歌聲趕去,原來是個賣菜的男子在唱張學友的歌,歌聲和歌神張學友有七八分相似。市民劉先生是張學友的忠實粉絲,平時就喜歡聽張學友的歌,可還是聽錯了。
  • 線上賣菜,真是一本萬利嗎
    許多鄰居和熟人在菜市場碰面,聊上幾句,溝通一下感情。時間一久,買菜的人也與菜販也成了熟人,預留好新鮮的蔬菜,聊一下家常,不亦樂乎。九十多歲的鄰居還堅持到菜市場買菜,她說買買菜、聊聊天,就不會與社會脫節。菜市場還有無與倫比的體驗。能親手摸到各種蔬菜,親身感知蔬菜的新鮮度,這無論如何都是圖片與視頻無法給予的。
  • 貴州48歲爆米花大叔走紅網絡
    據了解,這位賣爆米花的大叔真名叫李炯,畢節市大方縣飄井鎮人,今年48歲,一家六口人,有兩兒兩女。「走紅就是這個月的事。」爆米花大叔22歲的小兒子李剛介紹, 一個多星期前,抖音上一個美女博主路過買了一包爆米花,並順手拍了一小段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反響不錯,後面這位博主又來了第二次、第三次,拍了一組「爆米花變裝」視頻,這下就在抖音上「火」了,最高一條獲得了200多萬點讚量。
  • 蘭州賣菜大媽手繪菜單成「網紅」 苦中作樂不改初心
    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5月22日電 (楊娜 高瑩)夏日的午後顧客稀少,蘭州西固區的一家菜市場裡,胡二玲低頭在一塊廢棄的泡沫板上畫畫,橙紅的南瓜在她的畫筆下漸漸成形,寫上價格,並簡單註明南瓜的食用方法和功效,胡二玲完成了創作,開始整理昨天剛到貨的新鮮蓮藕。
  • 賣菜大姐:女兒絕不嫁給賣菜的
    賣菜大姐:女兒絕不嫁給賣菜的 2018年04月12日 15:35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上海一位賣菜的大姐,每天忙得連軸轉:晚上9點出門去拉菜—— 晚上10點到達批發蔬菜的地方——清理蔬菜到凌晨三點半——第二天早上7點將蔬菜送到客戶那裡——再回到自己的攤位賣菜(老公回家睡覺,大姐一個人守攤)——下午5點,大姐回家燒飯、洗衣、做家務(大姐的老公來接班)——晚上9點半,大姐去拉菜
  • 蘭州賣菜大媽手繪菜單成「網紅」苦中作樂不改初心
    ,寫上價格,並簡單註明南瓜的食用方法和功效,胡二玲完成了創作,開始整理昨天剛到貨的新鮮蓮藕。因為在泡沫板上為蔬菜畫「菜單」,胡二玲近日走紅網絡,市場裡不時有慕名前來欣賞畫作並買菜的顧客。胡二玲說最近的生意確實比之前更好了,但她認為畫畫可以為她吸引顧客,真正讓他們去而復返的依舊是品質的保證和誠信經營。2001年從老家河南來到甘肅,胡二玲就開始經營蔬菜售賣生意。起早貪黑了近二十年,胡二玲現在回想起來卻也並不覺得辛苦。
  • 網際網路賣菜和實體店賣菜你看好誰?將來網際網路賣菜能取代實體店嗎
    前言在我看來網際網路賣菜就算不能吧小菜販擠垮,也會對這些菜販有一定的衝擊,畢竟網際網路賣菜確實有一定的優勢,這也和現在年輕人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將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網際網路和小菜販的區別網際網路賣菜的優點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快捷,而是一目了然,一眼就可以看見所有菜品,而是所有的菜品不會有任何水分,更沒有不新鮮的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便宜。
  • 「第九街市」的網上賣菜經
    網上賣菜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廣州的第一批賣菜網站如好幫手、廣州買菜網等興起於2008年,但真正能堅持到今天的卻寥寥無幾。那麼,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網上的菜賣給白領?錯  今年33歲的趙仕碩,創業前在一家IT公司做財經軟體開發,收入相當不錯。
  • 怎麼做賣菜的軟體商城?
    如今電商已經發展到可以實現在網上買菜的地步了,許多商家也瞄準了這一發展機會開始在網上搭建賣菜平臺發展賣菜業務。不過搭建平臺還需要一款專業的系統軟體,那麼對於商家來說做個賣菜的軟體具體要怎麼弄呢?一、做個賣菜的軟體要怎麼弄對於商家來說做個賣菜的軟體可以有許多種方式,可以是購買現成的系統軟體,也可以是尋找開發公司進行軟體的定製,如果自己有開發能力還可以自己研發賣菜軟體。1、購買現成的系統軟體一般是大多數企業會選擇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最快捷的。
  • 農村大叔進城賣菜,挑100斤蔬菜摸黑走5裡山路,練就「鐵腿功」
    據大叔介紹,他所在的村子,距離這裡有五裡多的山路,這些筐子裡的蔬菜都是自己在山坡上種植的時令蔬菜,像這種小白菜、紅蘿蔔、香菜及折耳根等,都是昨晚剛拔掉的,整理乾淨後,今天凌晨3點多鐘,就起床裝筐挑到這裡來賣,至於這些菜的重量,也就100斤左右吧。
  • 傳奇人物,靠「賣菜」打造電商獨角獸,估值500億,趕緊回家賣菜
    隨著發展這中間也出現了很多專業的平臺,有專門賣車的,有專門賣生鮮的,有專門賣書的也有專門賣菜的。他們不是如淘寶那種綜合性的平臺,而是更有針對性。做生意有高低之分,但是賺錢不分高低的。賣車賣珠寶能賺錢,賣菜也一樣能夠賺錢。就有這樣的一位傳奇人物,靠著賣菜打造了新的獨角獸,估值500億。美菜網一時間進入了大眾的目光中。
  • 這所幼兒園的小朋友竟然「擺攤賣菜」
    幼兒園的小朋友竟然擺攤賣菜?聽起來真新鮮。這事就發生在僧固鄉惠民社區幼兒園,到底咋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阿姨,買我們的油麥菜吧,這是我們自己種的,沒有打農藥,是綠色有機蔬菜。」11月26日上午,孩子們就開始採摘蔬菜、分捆蔬菜,還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做好了生態課程賣菜計劃調查表與萌寶賣菜統計表,小朋友們還集體討論賣菜的定價、人員分工、活動海報、分組名稱。下午兩點,「攤主」和老師們都迫不及待地到攤位前張貼宣傳海報,新鮮的蔬菜琳琅滿目,伴隨著孩子們熱情嘹亮的叫賣聲,活動開始了。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那一年七月,我剛從江蘇省稅務學校畢業,即將二十歲,被作為第一批專業學校畢業生分配到遠離縣城的偏遠小鄉——浦棠鄉稅務所。上班第一天,因工作分工,我就與所長頂了起來。
  • 三個大學生當上網上「賣菜郎」
    南昌市某機關的公務員陳建輝這兩天上網閒逛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賣菜的網站。這讓陳建輝很新奇:如今在網上購物早已不是新鮮事,可賣菜的網站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至今還單身的陳建輝每天下班回家,最希望能吃上一頓熱乎飯,可在政府機關每天都要按部就班,「每次下班之後再去菜市場買菜,基本上都買不到什麼新鮮菜了」。
  • 外國人看五中全會|我在中國擺攤賣菜,讀懂人間煙火
    雷龍今年44歲 英文名叫Martinez Niebla Wilber 來到蘇州已有8年 在這裡,他與妻子小凡結緣 如今育有一兒一女 此前,他從事音樂演出工作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 雷龍多月沒有演出機會 在古巴農場長大的他 決定「賣菜自救」
  • 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
    有朋友問: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在菜市場賣蔬菜的利潤大約是40~50%,數字看上去像點樣,但是損耗大,也非常非常的辛苦。工作時間不分寒暑,不分颳風下雪,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休息幾天,其餘的時間都在擺攤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