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時不學習複雜的,一直學簡單的,就會在複雜情況面臨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和處理,更不曉得如何解決。學習做事,不能只挑選容易的來做;學習少兒英語,不能只學容易的,簡單的,學過的;語言是用來表達和溝通,記錄和陳述的。農夫不學種田的流程和步驟,把握時機和方法,就沒辦法順從自然,學以致用,從而獲取豐收。工作中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很可能被工作左右。學習總是從容易到複雜,從簡單到繁瑣。
教孩子學說話,吃飯,穿衣,都是一步一步,反反覆覆,將生疏變成熟悉,將熟悉變成習慣,將習慣變成自然。所以教的過程,更需要耐心,細心,決心。教孩子學少兒英語,老師教,家長教,也可以藉助平臺和音視頻讀物教,但學是孩子的學,其他人幫不了。所以陪伴和教導,啟發和提問,總會不斷提升孩子對知識和技能的熟悉和掌握。詞彙發音和拼寫是靠記憶,記憶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提問,卡片式,道具式,情景式,引導和啟發式,互動式,溝通對話等。
不親自去嘗試,就不能深入了解;不讓孩子參與到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就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規則和要求。教孩子學英語,不親自參與到語境中,怎麼能把控語境呢;不能把控語境,如何能運用好語言呢?英語教學,在於教,但教不是目的,讓孩子學會才是目的;但不能一直敦促孩子學,學藉助於教,學也藉助於思考,才會有進步和提升。教和思是學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老師教是給孩子引路,讓孩子找到方向和目標,熟悉學過的,掌握新教的;家長陪伴孩子複習,是讓孩子鞏固和消化,讓學習更有質量,學習更有方法。比如孩子看動畫片,玩遊戲,都很起勁;是因為參與了其中,思維意識都融入到了語境和情景之中。教孩子學少兒英語,也是要引導孩子參與其中,才能融入到英語教學環境中,融入環境才能融入語境,才會對語言發音和口語拼寫更深入和專注。
孩子放假期間喜歡什麼呢;有的喜歡玩,因為到放鬆的時候了。玩也是一種體力和腦力勞動的結合,也是要學習和訓練,但是能樂此不疲,就算和平時上課一樣的投入精力,也不會覺得厭煩。少兒英語的學習,結合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更多在於寓教於樂的方法。學英語要有玩的精神,但不能有玩的實質;教的過程包括引導,模仿,記憶,練習,實踐,複習和鞏固。所以教的過程不能只讓孩子模仿和記憶,教詞彙,語法,句型,時態,拼寫,口語和閱讀。只有孩子學會了,才是真的教會了。教的時候,不懂的時候就要問,問也是學的方法;如果不知道,也不問就真的不知道。家長在教孩子學習英語中,更多關注為什麼要學,學了有效果嗎;在對待孩子教育上,更側重於家長的思維方式;而孩子在學習中,跟著老師模仿和練習,更側重於老師的分享和表現;課堂上使孩子感到快樂的情節和時光。就像讓孩子在看動畫片,然後融入到動畫片的角色中去參與教學環節,從而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詞彙。
相信很多孩子在學習中,更多在於尋找其中的樂趣。在課堂上,老師不以老師的思路去教,而是根據孩子的思路和理解方式去教;只有結合了孩子理解思路,才會帶動孩子的注意力和專注,激發孩子的興趣。家長是引導者,也是參與者,更是關注者;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和考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教會孩子;結合孩子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才能引導和啟發。不去剝奪孩子的興趣,才能贏得孩子的支持;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才會對生活和學習更有活力和熱情。教少兒英語學習方式,不必死搬硬套;適合別人家的,未必適合自己家的;結合老師的教,要學會讓孩子如何複習。孩子能在複習中收穫的,才屬於孩子掌握的。教學相長,如果不能言傳身教,怎麼能學到教孩子的方法呢,沒辦法教好孩子,如何去培養好呢。教的時候,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其是讓孩子模仿拼寫和發音,還不如說是在培養英語學習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