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專心怎麼辦?提升孩子專注力,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門戶

2020-09-03 悠一格

假期帶孩子去畫畫,因為是開放式的教學,所以,孩子們在教室裡畫畫時,家長可以坐在教室後部分的休息區等待。

老師先給孩子們統一上課,然後讓孩子們自己開始畫,很多孩子都畫得很認真。

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大多數都坐在教室後面看手機,但是過了大約10幾分鐘以後,有的家長就坐不住了,一會拿著小水壺,跑到孩子身邊問:「寶寶要不要喝水?」,一會又問:「肚肚餓不餓,媽媽包包裡有小餅乾和水果」





更糟糕的是,還有家長直接跑到孩子身邊,指指點點地說:「哎呀,寶寶,你看你畫了些什麼呀?這個地方應該畫紅色的,那個地方應該畫綠色的,你畫得不對,好好畫!聽見沒有?」

老師看著這樣的家長,露出很無奈的表情。


下課後,我和老師聊天:「是不是不應該讓家長在上課的時候坐在教室裡,這樣會影響孩子專心上課的」。

老師說:「我和家長們說過了,最好在孩子上課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但是家長們理由很多,說不放心孩子,擔心孩子渴了、餓了,不好好學習,進步太慢等等,我也真是管不住家長。」



一方面,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以各種理由打擾孩子;另一方面,家長又抱怨說:「哎呀,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屁股坐不住,專注力差,怎麼辦呀?」

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注可以理解,但是,關心孩子,愛孩子,並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孩子而隨時介入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甚至是以「愛的名義」直接打擾孩子正在專注做的事。


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就說過: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要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自'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蒙臺梭利之所以強調家長不要去打擾孩子,是因為注意力,特別是「專注力」,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至關重要。

毫不誇張地說,孩子的所有生活和學習活動都需要專注力的參與才能順利地進行,而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父母去保護和培養的。


專注力,是孩子5大智力的基礎和起點

我們知道,孩子的智力包含5大要素,即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而其中的「注意力」,是這5個智力因素中最基礎的能力,可以說,注意力,特別是專注力,是其它4個智力的起點。

著名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只有打開注意力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灑滿心田」。

由此可見,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


現代科學研究也指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而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本身就可以在自我構建的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中,去產生和形成專注力。

因為不了解這一點,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力偏偏在父母幹擾的情況下被破壞了,使得孩子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專注力不足的現象。



家長最重要的是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為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好客觀與主觀的條件,而不是去幹擾和拔苗助長

孩子的專注力,是指孩子的注意力中的「有意注意」,專注力是有指向目標的,並且要求注意力的集中能夠保持一定的時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經研究發現:

在人的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類似於正弦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孩子的大腦生長發育有一個過程,孩子的前額葉在2~3歲左右開始發育,前額葉的功能大約主管五項大的功能:思考、分析、判斷、操作、記憶。



孩子在不斷重複做一個活動的完整過程中,會逐漸發展出專注力。

比如:

當孩子餓了的時候,孩子會想找東西吃,這就是孩子思考的開始。

當孩子看見餅乾的時候,這時候 ,孩子在觀察;當孩子走近餅乾並且拿起餅乾,這是孩子通過觀察後產生的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餅乾的包裝打不開,孩子會去找媽媽幫忙,這是孩子遇見困難,然後尋求幫助。

孩子找到媽媽,請媽媽幫忙打開餅乾包裝,然後拿到餅乾,吃進嘴裡,這一系列的心理和行為過程,就組成了一條完整的信息鏈,在孩子的大腦裡儲存下來。

而這樣的過程,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進程中會反覆進行,這整個過程就會幫助孩子發展出專註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父母主動過來幫助了孩子,孩子完整的發展過程就被打斷了,也就是說,父母的幹擾,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專注力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要知道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自己穿衣服、玩耍,都是一個很專注的過程,孩子就是在自己專注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學會面對自我。

因此,父母要從小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不要去輕易破壞。



當發現孩子專注力有問題的時候,家長要早幹預,早訓練,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當對比同齡孩子的專注力評估標準,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明顯低於同齡孩子,並且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思想很容易分散和轉移的時候,家長要早幹預,早訓練。

那麼,怎麼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蒙臺梭利說:

把心思放在加強和幫助對於孩子好的方面,那麼他壞的一面就會有越來越少的空間出現。

因此,家長要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就要積極努力地,把心思放在加強和幫助孩子有利於形成專注力的好的方面,那麼,孩子專注力不好的一面就會越來越少出現。


家長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尊重孩子,守望孩子,不去打擾正在專注中的孩子,只去做有質量地陪伴

尊重孩子,就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在某一個時間段裡,是休息,是玩耍,還是學習。

孩子在玩耍時專心的狀態,就好像我們成人投入工作一樣。

如果孩子能夠專注地玩耍,那麼孩子的身心就會得到協調地發展。

因為孩子玩耍和活動的過程,非常有利於孩子大腦和肌肉的協調與控制;而如果孩子能夠全神貫注地工作,說明孩子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和玩的東西,能夠讓孩子心理得到滿足。

這個時候,孩子身心都因為專注而協調起來,此時此刻,家長不要叫他,不要打擾他,更不要強迫孩子停下來去做其它的事情,這是對孩子專注力最好的保護和培養。


即使在家長覺得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打斷孩子之前,也請家長您先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在專注思考?孩子是否在專心地觀察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如果是,只要沒有安全方面的危險,那麼就請家長耐心地再等一等吧!



二、當孩子出現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時,家長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幫助孩子找原因,想辦法

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改變。

當家長發現孩子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催促孩子。

而是要靜下來,首先反思自己有沒有為孩子的專注力發展提供和創造好環境與條件。

比如,有沒有在孩子專心玩的時候打擾孩子?有沒有給孩子建立一個安靜的、不被輕易幹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家長自己有沒有做好專心做事的示範?

找到原因,針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如果是家長的問題,那麼家長就要首先改變自己。




三、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玩具

玩具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玩具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一次拿出太多玩具給孩子玩,可以在家裡給孩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玩具區域,每次放一到2件玩具,然後定期更換,比如一周換一次玩具,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專心地玩。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玩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增加有一定難度的玩具,比如組裝玩具,更有利於孩子主動思維,積極動手,從而更專注地投入。





四、不要給孩子安排過多的或者超出他年齡水平的活動和事情

孩子的專注力,和孩子的年齡有關係,不同年齡的孩子專注力是不一樣的。

家長不要給孩子安排超出他年齡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活動和事情。

因為,過多的活動和事情,一是分散了孩子的專注力,二是超出了孩子的專注能力水平。

如果要求一個3歲的孩子拿起一杯水,這個沒問題,但是,如果要求這個3歲的孩子提起一桶水,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的力量還達不到啊!

就像上面這個例子一樣,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有限的,和孩子的年齡基本成正比。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的專注力大約只有1分鐘左右,一個3歲孩子的專注力大約在3-5分鐘,而一個7歲孩子的專注力也不過15分鐘左右。

所以,如果給一個1歲的孩子一大堆玩具,孩子是不會感興趣多久的,玩一會就不玩了,這很正常。

而如果讓一個7歲的孩子一次要完成30分鐘的作業,孩子也是坐不住30分鐘的,這都是符合他們年齡的表現的。

因此,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處於哪個年齡階段,要清楚地知道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具備什麼樣的專注力水平。

然後,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父母可以給孩子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和其他事情,一方面可以保護和發展孩子的專注力,同時安排的這些活動也要有利於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另一方面,家長也不會因為超出對孩子專注力的期待而去做幹擾和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情,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知道如何給予孩子恰當地輔助和鼓勵。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中,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惟一的門戶。數據顯示了專注力高低決定了課堂吸收知識的多少。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擁有不同專注力的學員收穫的知識、成績大不相同。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評價專注力: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
  • 孩子總是不專心,怎麼辦?
    好多媽媽留言諮詢我孩子專心的問題:「孩子寫作業很難專心」,「孩子讀書很難專心」,「孩子聽講很難專心」。大家似乎都意識到,專注力和專心是幫助孩子完成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但其實不完全是。媽媽哲學認為,專注力和專心本身是成為一個成熟圓滿個人的基本能力,而學習是幫助完成專心的工具。
  • 大量事實證明:這是打開孩子智慧心門的絕佳方法,還提升專注力
    暑假期間,我們的孩子可能會整天被手機捆綁,面臨著電視、視頻、手機和網絡帶來的各種感官高強度刺激,面對學習很難投入和專心。是的,心靜了,心靈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由內而外的靜,是孩子非常好的狀態,同時,兒童正念冥想還可以幫助孩子和同齡人和周圍的環境發展更好的社交技能。
  • 湖南家庭親子學堂|孩子做作業不專心?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專注力?
    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越好。專注力又叫注意力,它是指一個人能專心集中於某件事情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加強提升的。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到底應該怎麼提升呢?、清爽、整潔的學習環境,是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第一步。
  • 孩子不專心怎麼辦?瞧瞧德國領先的「教育理念」,值得家長學習
    孩子坐不到兩分鐘,就動來動去,東張西望,一點都不專心。相信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遇到的問題。專注力,也就是我們說的專心,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心的孩子,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投入,不被外界打擾。
  • 孩子總是不專心怎麼辦?
    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睡覺的時候!」其實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當我有空的時候!」  在人人都忙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改善這些不只「少一根筋」,而是「只剩一根筋」、缺乏專注力的孩子?現在不論所強調的是激發潛能或是適度調教的教養技巧,其實大多數父母與教師都明白,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獨特氣質。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在遊戲中培養專注力,方法簡單效果好
    所以,它經常被人們稱為「心靈的門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
  • 孩子玩得開心,學習才會專心,有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輕鬆又省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每位寶爸寶媽們都需要學習的一件事情;畢竟,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專注,那麼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會因為不專心而出現各種學業困擾。朋友小李最近和我說,幼兒園老師總是批評自家兒子在畫畫時不如其他小朋友專注,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覺得寶貝平時在家玩玩具的時候,也看不出他的不專心,究竟兒子什麼時候會注意力不夠集中呢?我告訴小李,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孩子的分心點,並且設計出相應的訓練方法,寓教於樂,讓寶貝輕鬆愉悅地改掉不專注的壞習慣。
  • 貪玩坐不住丟三落四是專注力不夠,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文/婷媽很多家長說,孩子特別貪玩,坐不住,做作業不能專注,還經常丟三落四……其實,很多孩子都有貪玩、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說白了,就是專注力不足。1、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又叫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某一活動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專注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
  • 孩子「不專心」怎麼辦?
    家長和老師一聽到「不專心」與「過動」便如臨大敵、焦慮不已。為什麼「專注」對現代孩子而言,愈來愈難?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教你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專注力,方法簡單效果好
    所以,它經常被人們稱為「心靈的門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
  • 專注力強的孩子才是學習的料!兩個小方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影響成績與效率的重要因素。專注力差,學習效率自然就變低了。家長群裡,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的各種不聽話:孩子寫作業,如坐針氈,坐不住,一點都不安心。孩子做事情,精力不集中,總是做小動作,轉筆、摸牆,各種作妖。
  • 孩子不專心怎麼辦?
    今天看到一篇關於孩子專注力的文章,深有體會,我自己的閨女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的專注力,例如吃飯到處跑,現在還在給她改正好的東西就要分享出來,下面我們來看看幾個方法:先把藉口解決掉每次孩子一看書寫作業時就想要尿尿?口渴要喝水?肚子痛?
  •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怎麼辦?這2個方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在聽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饋的時候,經常聽到就是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功課很差。最近,有個朋友私信我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女兒今年6歲,剛上小學一年級,上課不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功課很差應該怎麼辦?」
  • 提升孩子專注力,我沒有刻意訓練,做到「四不要」就是幫孩子了
    如果孩子上課狀態不好,真的影響學習的話,大概率是專注力不好。李玫瑾教授認為: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並解釋說:活躍的孩子,耐不下性子聽課,一會兒盯著老師,一會兒被窗外吸引,一會兒又注意前邊的同學,知識過眼不過腦。家長又問了,專注力不行怎麼提升?經常看到專注力培訓班、還有專注力訓練書籍,專注力是要專門訓練嗎?
  • 提升孩子專注力,我沒有刻意訓練,做到「四不要」就是幫孩子了
    並解釋說:活躍的孩子,耐不下性子聽課,一會兒盯著老師,一會兒被窗外吸引,一會兒又注意前邊的同學,知識過眼不過腦。家長又問了,專注力不行怎麼提升?經常看到專注力培訓班、還有專注力訓練書籍,專注力是要專門訓練嗎?
  • 學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認知神經機制」,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孩子做事總是走神,學習分心,做事不專心?孩子沒有專注力?其實不然,孩子是天生就具有專注力的。首先讓我們來看個案例。到底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能夠無論是在學習上,事業上都能更加專注呢?首先我們就要先知道「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是什麼?
  • 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培養孩子專注力的4個方法,學齡前就要重視了
    專注力不集中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也讓爸爸媽媽很頭疼,每天輔導孩子作業到深夜,影響第二天工作效率,還耽誤孩子的身體睡眠發育。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保護孩子專注力,進入幼兒園後才能更認真的學習,從小養成專心聽課的好習慣。
  • 提升孩子專注力,從5個方面開始,暑假在家就可以練習
    很多媽媽們都會反映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好,做事情三心二意,聽課不專心,小動作不斷,寫作業拖拖拉拉,而自己常常沒有辦法去約束孩子的行為,和他吵架、講道理都不聽,很多媽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眼下新學期即將到來,媽媽們也很苦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 孩子學習坐不住,自控力差,4點幫你提升孩子專注力,親測有效
    因為孩子的這些表現,小林媽媽懷疑他可能患了多動症,所以周末專門帶小林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但檢查結果這顯示小林一切正常,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非常健康,基本沒有患多動症的可能。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都和小林一樣,上課不專心聽講,自己學習的時候也沒有辦法踏踏實實。但他們其實不一定是多動症,有極大的可能只是自控力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