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1472年,他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雖然王陽明的出身起點並不低,但是他的一生並不太順利,早年因得罪宦官劉瑾而被打了40廷杖,之後被貶到貴州龍場做縣丞。
貴州是個偏僻荒蠻的地方,一般外來的人根本生存不下去,換做旁人肯定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王陽明並沒有抱怨,反而是保持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龍場活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教當地原著名耕地建房,很受當地百姓的擁戴,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就是在這個時候頓悟的。
王陽明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他的一生是堅定地、堅持的,也是特立獨行的!
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找回自己的心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看清別人是一種智慧,能看清自己可以稱為聖明了。」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的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才會量力而行。
歷史上真正能夠認清自己並且戰勝自己的人寥寥無幾,但王陽明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
因為王陽明這種時刻保持清醒的坦然心態,讓的得以與孔子並列為聖人。
現在的人們,似乎都在拼勁全身力氣招攬財富,然而卻越來越迷茫,久而久之,變得焦慮迷茫,沒有安全感。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背叛了自己的初心,丟失了自己的本心,沒能堅持做自己。
當今社會,心為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我們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心脆弱,而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
王陽明則告訴我們,一切的秘密也不過是三個字:心不動。
心不動的秘密也不過是一句話: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發現內心的良知,並依之而行。
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王陽明的心學正是讓我們看到了,內心本來不可動搖的力量。作為一代名臣,他嚴於律己,恪盡職守,深受老百姓們的愛戴和尊重,自己悟出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還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念。
生命雖是短暫的,學說卻是永恆的。他的生命雖然消失了,但他的思想學說卻歷久彌新。
縱觀王陽明一生,只要是他想做到的事情,最終都做到了,之所以能成功,離不開他知行合一的智慧。
想了解王陽明的朋友,我建議你讀一讀《傳習錄》,裡面記錄了王陽明的心學智慧以及他的一些語錄,讀完之後你的心態一定會有所改變。
另外還有一本《知行合一》,這本書就像一本人物傳記,記錄了王陽明的一些生平趣事,了解他的同時,還能學到智慧。
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