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透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2020-12-15 騰訊網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堪稱「六家歸一」。王陽明本一介書生,卻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聖人,其創立的心學影響至今。

  是什麼成就了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1)強大的內心無須外求——「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我們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能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去認識世界,去分辨是非、善惡,去做出各種判斷和推理,就在於我們具有一個「心」。王陽明所說的「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

  王陽明認為:「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就是說,你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構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每個人生活的世界,實際上是由你的內心決定的。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支配你,那就是你自己。你認為你是快樂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覺幸福;你認為自己是痛苦的,錦衣玉食你也不滿足。

  人一生的成敗、幸與不幸,全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強大的內心無須外求。凡事外求,結果只能是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六祖慧能曾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說:「吾心自足,不假外求。」

  (2)強大的內心八風吹不動——「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指心不受外界幹擾,「得、失、謗、揚、贊、嘲、憂、喜」八風吹不動。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

  「隨機而動」,是指在捕捉到事物的本質而在恰當的時機行動,這是成功的關鍵。要做到隨機而動,前提是此心不動。每當危機到來時,很多人成了無頭蒼蠅,本能地東跑西撞,亂了方寸!

  而心一動,你看見的事物就只是你的妄念在對方身上的投射,而不是真實存在了。而只有心靜神定,泰然自若,才能發現事物的真相,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隨機而動,才能轉危為機,轉敗為勝。

  在「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理念指引下,王陽明成了偉大的軍事家,他一生打仗無數,未嘗敗績。在他去世前一年,兩廣再次叛亂,其他人無法平叛,朝廷不得已再請王陽明出山。孰料,叛匪一聽說鼎鼎大名的王陽明要來,立即就投降了。

  (3)強大的內心敢於擔當——「靜處體悟,事上磨練。」

  「靜處體悟」,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但王陽明更強調「事上磨練」,在具體的事情上磨練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靜亦定,動亦定。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有一次,王陽明的一位官員弟子向他討教,說自己很想專心學習「知行合一」,但公務繁忙,怕精力不夠用。王陽明對他說,你還是沒理解「知行合一」,這正是要在事上磨練的啊。比如斷案時,你能不受犯人態度的影響,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糾正自己的偏見,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何必要離開公務談「知行合一」呢?弟子一聽,恍然大悟。

  「知行合一」,事上練。首先要具備調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後就是敢於擔當,遇到事不怕事,而且敢於迎難而上。神奇的是,你越是迎難而上,越是敢於擔當,你遇到的困難就越是迎刃而解。

  (4)強大的內心光明磊落——「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用明鏡比喻聖人之心:「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聖人的心就像明鏡,清清明明,任何事物來了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

  王陽明臨終時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王陽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對世人最後的教誨。內心坦蕩,無有虧欠,生死無礙!世間萬物都是你心的映射,心是光明的,世間一切就是積極美好的。

  人之所以成不了聖賢,是因為這些人的良知被內心的私慾所侵蝕、所蒙蔽了,所以需要去除人的貪慾,恢復良知,恢復天理。什麼是天理?天理就是一顆沒有私心物慾的心,心中的理其實也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良知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人人可以「致良知」,「人皆可以為堯舜」。

  王陽明心學的獨特價值在於,強調心的作用,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創造力全在於人的內心,人的心智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唯一差異。對於一個人來說,心境澄澈,則心無掛礙,才能達到大境界。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如何喚醒內心的強大?
    心為物役,我們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王陽明卻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參考這位心學大家的故事,我們就會發現,心其實很強大。只要內心足夠堅定,又何苦讓自己陷入現實的夾縫中苦苦掙扎……今天,心為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是,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其實,我們的心並非如此的脆弱,只不過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
  • 王陽明: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內心就會變得更強大
    隨著成長,每一天,人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漸漸地,能量入不敷出,失去最初「氣和」的飽滿狀態,所以成年人會感到累。若是一個人懂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就會變得很強大。聲色犬馬的生活,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能量。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讀懂人生慢慢順意
    他的學說簡潔有力,讀懂了王陽明,可以讓你受益無窮。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路!讀懂人生越來越順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想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一定要有擔當,要在逆境中磨練自己,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如果想有所作為,必須要勇於挑戰,在泥濘而曲折的磨難中,去修煉自己內心!通過困苦貧乏,鍛鍊身心,王陽明說過,人生經歷越多,你的內心就越強大!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 王陽明的心學與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王陽明的心學,被譽為「夜裡的燭光」,是對「心」的探索最為深刻的學問,據學者評價稱「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真三不朽」,為人們對其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個方面的高度概括。那麼,他是怎樣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且得到後人如此高的讚譽,神聖如燈塔,這位聖賢高在何處!
  • 王陽明:能成大事之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在壓力如此大的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口頭禪都變成了「道理都明白,卻依然過得很糊塗」,其實這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學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忽略了去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那麼建議大家嘗試了解一下王陽明的思想,學著去改變自己。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越來越溫柔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許多人以為內心強大,是變得越來越冷漠與麻木。事實上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變得越來越硬,而是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讓世事把自己變得麻木。內心強大的人,是變得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懂得如何用柔軟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是看到生活的真相,依然選擇熱愛生活。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是如此。據說王陽明曾後來傳授心學也是如此。
  •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天空還是看大地?內心強大才會無敵
    王陽明就是心態良好、內心強大的人物代表,他也是我國少有的的聖人,能夠成為聖人,他的見解和思想肯定不同於常人,他的經歷也非常人能比較的,一生到處碰壁,碰到大小不一的災難。他由於品行端正,寧折不彎的為人處世,所以在他35歲那一年,受到劉瑾的迫害,而被下貶到了貴州龍場。在被仗打30大棍之後,他踏上了去龍場的道路。王明陽以為這一場災難已經結束了。
  • 王陽明心學智慧:能成大事的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內心更強大
    但是他堅持了下來,其實初到龍場的王陽明也曾經對自己的人生提出過質疑,也曾經失去過方向,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在不幸中慢慢成長。他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他開始忽略自己身體上的苦,直面自己的內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終於悟透了人生的真諦,開創了自己的心學智慧。
  • 王陽明大智慧: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王陽明一句話說清楚了!
    王陽明說:「此說之蔽久矣(世人被這種觀點已經蒙蔽很久了),很難一句話點醒。在孝順父母這件事上,不是讓你從父母那裡求一個孝順的理。你搞反了,什麼學廚師,學裁縫,學賺錢都是向外求理。一個人的心只要沒有被私慾蒙蔽就是天理,不需向外求理。這顆良知之心體現在父母身上就是孝心。」看徐愛似懂非懂,王陽明重複了一遍說:「記住,只在此心在去人慾、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 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讀書做聖賢,也許才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於是,做聖賢,成了王陽明一生的追求。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聖賢"?對此,王陽明"龍場悟道"最終悟出:真正聖賢之人,都擁有一個真正強大的內心。對此,王陽明大儒曾說,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心才是所有力量的源泉。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
  • 人世間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想要內心強大,請參透這3點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對生活中的難題產生畏懼和逃避心理,不會沉浸於痛苦中無法自拔,而是面對挫折始終抱著永不放棄的決心和勇氣,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若是內心不夠強大,抗拒的心都沒,整個人手足無措只想著逃避,這樣的人何來解決問題的手段?
  • 《王陽明心學》精選10句人生智慧,每天讀一遍,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 心理學:心外無物,真正的生活在內心,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來自我們內心這面鏡子。王陽明大儒也曾說過,心外無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都來自我們內心,而調整好你的內心,你才能變得更為強大。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反映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舉個例子,以前有一個人懷疑鄰居偷了他的斧頭,他看到鄰居越覺得鄰居像偷他東西的賊。而有天他突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他再來看鄰居,發現一點也不像賊了。所以我們要想內心強大,首先要了解,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內心的投影。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這首詩告訴我們,人的很多感受和偏見都是自己加上的,我們加得越多,我們內心負擔就越重。 從自我的負重中走出來,就能變得輕鬆面對一切,更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自己。
  • 王陽明:人到中年如何祛除暴戾,讓你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明代有這麼一位奇人,王陽明。他官至兵部尚書,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甚至被當時的人追捧到直追孔孟的程度。最主要是這個人不僅官當得好,學術技能高超,他帶病打仗更厲害,他領兵平亂剿匪,出奇制勝擊敗十倍於自己的匪軍。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三不問人心王陽明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就深刻寫道:「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直視太陽,容易被強光刺傷眼睛;直面人心,容易讓痛苦絕望席捲內心。
  • 王陽明:人到中年生活不順心,內心不夠強大,多是這些原因
    古人的思想可以說充滿著大智慧,尤其是這位明朝的儒士王陽明,他在自己最低落的時候,創立了王陽明心學。他的心學智慧影響到至今。王陽明被譽為是明朝時期的「聖人」,他在思想,哲學,軍事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績。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告訴我們人到中年,要想活得順心,就要強大自己的內心,並做到以下三點。第一,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王陽明說過:「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 王陽明:善惡來源於內心,要修煉自己的內心,才能不被俗世左右
    所以讓自己疲憊不堪,心力憔悴,當感覺到疲憊,感覺到痛苦的時候,他們欲逃離而又不得其法。這些所有的痛苦,全是忽略了自己的內心。說明他沒有明白凡事要以內心修心為先的道理,這一生中要做到修心才能去做事。王陽明說: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他的一生是堅定地、堅持的,也是特立獨行的!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找回自己的心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看清別人是一種智慧,能看清自己可以稱為聖明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的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才會量力而行。歷史上真正能夠認清自己並且戰勝自己的人寥寥無幾,但王陽明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
  • 王陽明4句名言,堪稱修煉強大內心的不二法門,你看過幾句?
    中國歷史上兩個半完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王陽明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在中國提到卻很少?反而是程朱理學火了幾百年,真叫人可惜,王陽明的學說確實被低估了。王陽明是個被嚴重低估的歷史人物,除了學問牛,他也是一位將領,據說在中國古代排名前十,一生無敗績。當年寧王朱宸濠叛亂,皇帝朱厚照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打算御駕親徵,還沒開始動手,前線已經傳來王陽明打敗寧王的消息,平叛寧王,王陽明僅僅用了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