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2020-12-15 果果職場情商課

有一種說法,是說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外"半個"則是曾國藩。

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王陽明曾經問他的老師:"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老師:"好好讀書,像你父親一樣讀書做狀元"。王陽明:"登第做狀元,恐怕不算是人生頭等大事"。老師:"那麼你說什麼是人生頭等大事?"王陽明:"讀書做聖賢,也許才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於是,做聖賢,成了王陽明一生的追求。

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聖賢"?對此,王陽明"龍場悟道"最終悟出:真正聖賢之人,都擁有一個真正強大的內心。

對此,王陽明大儒曾說,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心才是所有力量的源泉。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

如何壯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最重要是提升自己心的認知,唯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我們就越有力量。

心學暗能量有何神通?

在浩瀚的宇宙中,未知的多於已知的,我們統稱它為一種"暗能量"。若是想真正搞清楚內裡乾坤,就得有點耐心了,就拿其中的一例來說:

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任吉安府廬陵縣知縣,縣內發生大火,燒毀一千多戶人家,王陽明對天祈禱,而後風向改變,鎮住了大火。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陽明平定漳州匪寇,駐軍於福建汀州府上杭,恰遇當地百姓飽受旱災之苦,於是王陽明為民祈雨,大雨連降三日。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當時王陽明手上無兵,打算先走水路去吉安府制定戰略部署,不巧正是強勁逆風,王陽明心急如焚,於是在船頭焚香對天祈禱,逆風很快變成了順風。

一切事物的道理原本就在自己心裏面,我們每個人只要端正自己的心靈狀態,就能領悟事物的道理,我們的心靈狀態決定了我們和外物打交道的方式和態度,而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就決定了我們與外物打交道的結果。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不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羨慕別人身上,而是心無旁騖,把更多時間用在自我目標的經營上,這是我們內心強大的根本,也是我們實現內在夙願與夢想的前提。

學會向內看的目的也是如此,激發自己的潛力,掃清成長的霧霾,讓自己能夠一直勇往直前,成為自己人生的創造者。

為什麼都說,人生當讀王陽明?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因此我們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王陽明的一些道理,能懂的人太少,但是當你懂得了,你會有一種不一樣的灑脫和聰慧,這也是王陽明的魅力所在。

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想要讀王陽明的,建議大家讀一讀《王陽明全集》,這套書是四冊的,全面講述了王陽明心學內容以及後人對心學的推演、注釋。

厚厚的一大摞,幫你全面了解王陽明以及心學的智慧這套書既有原文,也有注釋的白話文,也有後人對其引發的思考,對心學的感悟,對人際交往、人生智慧與感悟都將帶給你從來未有的體驗:

白話文、文言文、注釋、引申文一個不落全都涵蓋

這本書四冊69元,相當於17塊錢一本,這69元能做什麼呢?飯店兩盤肉菜都買不到,幾包香菸的價格,卻能讓你閱讀出不一樣的人生智慧。讓你了解學生時代沒有了解的儒家大家,文武雙全的王陽明。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不需要郵費。

相關焦點

  • 內心強大心法: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向內看
    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如何壯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最重要是提升自己心的認知,唯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我們就越有力量。第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王陽明曾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何理解?
    要理解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不得不說到《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學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謎。在大學裡也沒有真正的闡述解釋,因此在後世都有不同的理解。王陽明初時接觸到朱熹的「格物致知」 論,朱熹認為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達至極。窮推事物的道理,則人心之靈無有不知。王陽明曾經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做自己想做的事,圓夢不留遺憾
    像孔子、杜甫、蘇東坡、王陽明等人,何嘗不也是走遍大江南北,他們的優秀,某種程度上說是他們走過的路比別人多。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優秀的程度」。2016年剛接觸王陽明,看過他的傳記,繼而又讀了幾遍《傳習錄》,開始了解一點「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思想。
  • 度陰山講陽明心學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那麼他的年譜記載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王陽明從噩夢中驚醒。年譜說他大悟格物致知,然後說出了八個大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由此,我們確信一點,就是王陽明的龍場悟道的道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八個字。表面來看,這八個字是果。因, 就是他悟透了格物知致。格物致知之宗旨。直白而言就是王陽明在這格物致知進行了重新解釋後,而得出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結論。
  • 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要破解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必須先弄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龍場之前發生了什麼?這段話是陽明先生在龍場時悟出來的,史稱龍場悟道。他這時覺得做聖人需要天分,而自己沒有。這兩個非常典型的片段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管研究事物,還是勤奮苦讀,都是向外去求聖人之道,而從來沒有跟心發生關係。第二個問題,「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是什麼意思?我舉幾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而不引用原文。
  • 王陽明: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本自富足
    孩童時候,王陽明問私塾的老師:「何為天下第一等事?」老師答:「第一等事當然是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小小的王陽明卻反駁說:「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聖賢!」為了實踐儒家的「格物致知」,王陽明通過格竹子來獲得真理。結果卻是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大病一場,無所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時候,身處絕境,極有可能是人生升華的契機。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那裡窮山惡水,語言不通。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窘迫,讓王陽明陷入深深地絕望。
  • 《關於「此心俱足,不假外求」》
    王陽明心學源於「龍場石棺悟道」:王陽明早年因反對宦官劉瑾,遭杖責入獄,並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一路遭錦衣衛追殺,逃到龍場_「蛇虺、蠱毒、瘴癘、苗民野蠻、無吃無居……寄居龍岡山洞,以石棺為床。某夜被大雨雷鳴驚醒,恍然得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至此心外無物,心即理」。王陽明心學構成:對陸九淵心學的繼承_「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 「我思故我在」與「吾性自足」
    笛卡爾以為理性與生俱來,思則有之,此則與王陽明有相通之處。笛卡爾認為人生來便固有天賦觀念,一定要用理性思考,才能發現他們的存在。笛卡爾將其分為懷疑、分類、秩序的思考、全面審查四個步驟,並不厭其煩的在能量守恆、解析幾何、生理學、天體物理學諸方面觀察、實驗和探索,於上述諸領域,厥有大成。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至善是心的起點也是終點
    人的意識反映客觀世界,而形成到個體的內在的思維時,會加入個人的認識,從陽明心學來說就是心有兩面,良知和私心,就是心的兩面。因此人的意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個人自我意識的綜合。減少個人的自我意識(這裡是指純粹的私心,不是否定人的主體本身)的夾雜,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慾。從傳統文化來說,都是從人的主體思維出發的。
  • 參透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王陽明本一介書生,卻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聖人,其創立的心學影響至今。   是什麼成就了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1)強大的內心無須外求——「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每個人都本性自足 每個人的本性其實都是非常足的。王陽明大儒曾講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本性的回歸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事實,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自性的回歸。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 內心強大來自內在的覺醒,內心越強大的人,越具備這三種自我智慧
    如果一個人思想不成熟,永遠都無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是回歸到自我的內心,去認識生活,而不是經由別人來告訴我們,生活應該怎麼做,當你懂得抓住生活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別人影響,我們內心就會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文/歷史微觀者王陽明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字伯安,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王陽明精通各種思想,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王陽明最著名的思想是「吾心便是宇宙」他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者,他對哲學有著很深的研究,為此他也發表了很多關於唯心主義哲學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大學問》、《傳習錄》等,他的思想在當時那個年代也受得人追捧,很多人拜他為師。他的弟子被稱為「姚將學派」。
  • 王陽明:改變命運的「真正力量」來自哪裡?看完恍然大悟
    王陽明:改變命運的「真正力量」來自哪裡?看完恍然大悟《王陽明年譜》中有這麼一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是說:聖人所體悟的道,其實就在每個人內心之中,我們自己的本心具足一切智慧和力量,舍卻內心力量的開發,一味的於外物之中探尋道理,期待外部力量可以幫助自己實現轉機,根本就是錯誤的。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道?原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
    王陽明想過自己的日子,但偏偏還是無意得罪了人,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臣,王陽明即使在被貶之地,也仍然在思考著人生和萬物、人性和宇宙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時常縈繞在他腦中的問題,究竟自己所謂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間看似簡單,實則紛繁複雜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 王陽明: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內心就會變得更強大
    隨著成長,每一天,人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漸漸地,能量入不敷出,失去最初「氣和」的飽滿狀態,所以成年人會感到累。若是一個人懂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就會變得很強大。聲色犬馬的生活,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能量。
  • 王陽明:如何喚醒內心的強大?
    王陽明卻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參考這位心學大家的故事,我們就會發現,心其實很強大。只要內心足夠堅定,又何苦讓自己陷入現實的夾縫中苦苦掙扎……今天,心為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是,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其實,我們的心並非如此的脆弱,只不過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
  •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悟
    心學祖師,明代大儒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時,從睡夢中驚醒,跳起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謫官龍場,是王陽明坎坷人生的一次劫難,也是促成他悟入聖人之道的大事因緣。一、讀懂人性你就讀懂了世界「讀懂了人心和人性,就讀懂了這個世界」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王陽明體悟到,「讀懂了人心和人性,就讀懂了這個世界!
  • 龍場悟道,36歲的王陽明堅持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面對人生低谷時,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遭遇命運的惡待時,依然能夠保持初心、樂觀的態度。譬如明朝聖賢「心學」創立者王陽明,王陽明飽讀詩書,卻三次落第,考了十年才中了狀元。